标题 | 灌缝施工技术在公路养护中的应用分析 |
范文 | 柴源 摘 要:在公路养护施工中,灌缝施工技术应用的较多,能够起到良好的养护效果。使用这项技术应注意较多的要点,必须结合工程实践进行,把握整个施工流程,有效保障施工质量。基于此,本文详细分析了这项技术的要点,希望能够起到良好的作用,提高公路的运行质量。 关键词:灌缝施工技术;公路养护;裂缝 1 灌缝施工技术维护路面的优势分析 1)施工成本较低。传统的灌缝封堵法花费的成本较高,因为施工过程中需要涉及众多的设备以及材料的使用。尽管封堵法的施工流程也比较便捷,但是修补效果远不如开槽灌缝法,大多数路面在经过封堵法修补之后在一年之内依旧会出现裂缝问题。然而采用开槽灌缝施工技术之后,修补完成之后可以大大提高公路的使用寿命,公路的质量也相对比较稳定,能够满足使用需求。 2)耐用性强。通过一次的开槽灌缝修补工作,提高了公路的耐用性,缩短了施工单位的工期,保障了施工的质量,提高了社会的经济效益。在延长公路使用年限的同时,保障了车辆在公路上的行驶安全。 3)美观性较强。传统的修补法极易受到材料的影响,经常产生灌缝不均匀或灌缝不到位的问题。如果气温较高,还会产生大面积泛油现象,造成环境的污染,采用开槽灌缝技术之后,避免了这一现象的出现,该技术能够均匀的填补裂缝,即使在炎热的气候中也不会出现泛油现象,由于密封胶的性质稳定,冬季严寒也不会造成二次裂缝,提高了路面的美观性[1]。 2 裂缝类型 1)荷载型裂缝。由于过往车辆交变荷载的作用,将导致路面长期处在受负荷的状态。路面负荷增大基层底部的拉应力也不断增大,如果基底的拉应力超出了材料的承受能力,基层底部就会开裂。如果基层底部持续受到过大的外界压力,那么裂缝就会继续延伸到路面表层,这样直观上就在沥青层面出现了裂缝。这种荷载型裂缝在外观上主要呈现为沿着汽车前进方向出现的纵向裂痕或龟裂[3]。 2)温度裂缝。温度变化是产生裂缝的另一个因素,由于温度变化而产生的裂缝被称作温度裂缝。温度裂缝的因素有二点,即低温收缩和温度疲劳造成的裂缝。由于天气变化,在外界温度骤降时,路面表层的温度会急速降低,在路面表层的温度急速变化时,路表会产生极大的温度拉应力,而表层材料由于受到下面材料的约束力而不能自由伸缩,就会产生较大的张拉应力,如果拉应力超过表面材料的承受能力时,路面就会产生裂缝。温度裂缝呈现形式比较多,包括横向裂缝或块状裂缝,有时也表现为纵向的裂缝。 3)反射裂縫。对于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来说,其施工材料因为受到的干缩和温缩的影响也会出现开裂的问题,然后经过了持续的发展该裂缝会自底部开始逐渐的延伸到表面的结构中,将沥青结构部分直接拉裂,此时也会产生反射裂缝的问题,其一般是以横向裂缝的形式所存在。 3 公路养护灌缝施工准备 1)材料准备。根据裂缝宽度的不同,应选用不同的灌缝方式,当纵、横裂缝的宽度在5mm以内时,可以采用直接抹缝的方式;当裂缝的宽度在5mm以上时,应采用开槽灌缝的方式。在灌缝施工过程中,主要需要的设备包括开槽机、灌缝机、吹风机以及灌缝材料等,机械设备和材料选用根据工程的具体情况进行考虑。密封胶采用专用针对裂缝修补的改性沥青聚合物。开槽的尺寸应控制在1cm宽、1~3cm深。一般情况下,开槽的深度与宽度之间的比值应越低越好,通常应控制在2∶1以内[2]。 2)密封胶加热。密封胶在热熔釜的加热仓内进行加热熔化处理,热熔釜的应用可以确保沥青材料受热的均匀性,并确保其施工温度符合规定温度(193摄氏度)。在加热密封胶时,应确保其均匀受热,加热设备主要使用导热油与热空气为介质,防止密封胶出现烧焦等问题。密封主要选用橡胶改性沥青,如重复加热将导致老化等现象的出现,进而产生硬渣,这种情况下不仅造成极大的材料浪费,还会出现导管堵塞等情况。 4 灌缝具体施工过程 1)开槽。对于宽度大于5mm的裂缝,我们要选择开槽灌缝的方法,设定开槽的尺寸时,要合理地根据具体裂缝的尺寸量取。在开工时,把开槽机的标尺对准要填补的裂缝,均匀地切割出平整的矩形槽口,并在作业中按照裂缝的宽度对开槽机的槽口尺寸及时进行调整。槽口宽度在1.0~1.5cm范围内,深度一般在1.2~1.8cm,深度和宽度的比例不超过2:1。另外针对有急转弯的不规则裂缝,应避开急转弯进行两次切割。 2)清缝。在完成开槽施工之后,槽口内会有残渣、碎末留下,这些东西都会影响施工质量,因此需要使用扫把和空压机将其清扫干净,一般情况下,需要使用高压喷气按照两次/每一条裂缝的次数清理垃圾。当路面仅有4℃的时候,为了清除干净槽内留有的水汽,槽口处需要使用加热装置进行烘烤。然后为了保持施工路面的干净,还需要使用钢丝刷清刷凹槽表面[3]。为了确保沥青面层能够更好地黏结在密封胶上,随时检查10cm范围裂缝的路面是否干净,是否有垃圾、灰尘存在,如果有,需要对其进行清理,同时要确保干净,不得存在灰尘等杂物。 3)备料。按照相关规定,190℃~204℃是密封胶需要控制的加热温度范围,当温度大于190℃时,可以开始出料。橡胶改性沥青在工程项目中应用的最广泛,在反复加热的情况下加热处理密封胶,非常容易出现老化问题并形成硬渣,不仅浪费了密封胶的材料,还对导管造成了一定程度的损害。在具体的施工中,如果800m~1000m是每天灌缝的长度,300kg~400kg密封胶是每天需要采用的量,另外,加热准备的密封胶应在当天使用完毕,避免过量影响材料的质量。 4)灌缝。密封胶的灌注施工需要等到清缝施工工序完成之后,使用灌缝设备进行。并按照干净和干燥设计的要求进行切缝施工。灌注施工效果需要在4℃以上的温度环境下进行,当施工环境气温在4℃以下时,需要将预热设备配置在灌缝机上进行预热处理开槽的部分,这样可以有效避免温度因素影响到密封胶的黏结效果。当施工环境具有4℃以上的温度时,为了确保具有更好的灌缝效果,也可以采取预热处理的方式。当密封胶具有193℃以上加热温度的时候,就可以在缝中通过使用压力喷头均匀灌入密封胶。裂缝表面上需要形成符合宽度和厚度要求的能够紧密黏结好裂缝的T型密封层。按照从上到下,从一端向另一端的顺序施工灌注密封胶。施工过程中主要是采取两次灌注的方式灌注密封胶。其中按照一半槽深的深度进行控制第一次灌注深度,按照多出槽口3cm高度左右进行控制第二次密封胶灌注。由于灌缝的时候,施工质量效果会受到缝底所产生气泡的影响,因此需要避免这种问题。灌缝的时候,需要按照连续均匀的要求进行灌缝施工每一条裂缝。为了确保密封胶具有更好的密封效果,可以使用橡胶抹平板反复刮平密封胶方法处理路面所产生的轻微龟裂问题。在完成密封胶灌注施工之后,行驶的车辆可能会带走密封胶,因此需要将砂质铺设在其表面上。 5)养生。在完成2~3min的密封胶灌注施工之后,需要将水泥粉洒在胶带表面进行养护处理。在完成15min左右冷却密封胶和清理干净存在路面的碎渣之后,就可以将交通正式开放。一般而言,可以结合施工工程的具体气温来确定开放交通的时间。 5 结语 对于沥青路面来讲,裂缝是必不可少的,在养护的过程中,灌缝施工技术应用的较多,能够提升路面的严密性。应明确这项技术的优势,按照规定的流程,对施工质量进行把控,起到良好的养护效果。同时,应提高施工人员的技术,严格把握各项细节,有效联系前后环节,保障工程的最终质量。 参考文献 [1]张志策.灌缝设备在沥青路面灌缝施工中的应用[J].交通世界,2016(13):90-91. [2]杨宇晓,刘丽泽.灌缝施工技术在沥青路面养护中的应用[J].工程建设与设计,2016(13):12-13. [3]方怡.沥青路面裂缝灌缝新技术在公路养护中的应用[J].江西建材,2016(04):34-35.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