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Oracle ERP成本还原的解决方案 |
范文 | 杜新格 摘要:该方案描述了成本基础设置及标准成本法下制造成本还原的解决方案,根据对企业的存货及制造成本核算的调查分析,在充分结合Oracle系统标准功能并立足实现财务核算的先进性、合理性的前提下,设计一套制造成本还原优化的解决方案,来使企业更好进行成本控制和分析。 关键词:Oracle ERP 成本还原 0 引言 西方标准成本法一般是不计算各种产品实际成本的,标准成本与实际成本的差异只是在期末才结转到损益里,我国现行工业企业财务和会计制度规定:工业企业必须计算产品的实际成本,平时按计划成本计算,期末调整为实际成本。月末的报表数据采用实际成本。而Oracle ERP提供两种成本方法。一种标准成本,一种平均成本。二者只能选其一。标准成本的核算原理是先制定标准成本,以实际成本和标准成本进行对比,计算和分析成本差异,并对差异进行处理的产品成本计算方法[1],这样便于成本管理和控制分析。我们选择了标准成本进行成本核算。所以我们需要月末还原出实际成本。通过对企业的现有成本核算,企业战略,Oracle标准功能的分析,确定成本还原的方案。方案主要通过成本模块及其相关基础设置,成本还原中差异的归集,成本还原中差异的分配,成本还原中差异的结转,成本还原计算程序,成本还原的输出报表这6个方面设计来实现。 1 成本模块及其相关基础设置 1.1 成本计算方法设置。成本计算方法决定了存货出入库时的计价方法。当前生产性质的企业采取的成本计算方法是“标准成本”。 1.2 工单的设置。依据企业产品的生产加工过程建立工单。例:配料室工单类型,半成品1工单类型,半成品2工单类型,产成品2工单类型,组装工单类型: 1.3 资源和制造费用的设置。资源包括人工资源和设备资源。人工资源核算人工成本。设备资源核算设备成本。 制造费用包括:车间工人工资,公用折旧,机物料消耗,车间其他费用等。 1.4 项目组的设置。 2 成本还原中差异归集 生产成本主要包括材料成本、人工成本和制造费用三个项目。在以标准成本计价的前提下,材料成本、人工成本和制造费用又都分别包括实际和差异两个部分(其中材料成本差异又可分为价差和量差两个部分)。标准的材料成本数据取决于物料清单中产成品的清单构成,即:产成品材料成本=加工数量*∑(清单中材料数量*材料标准成本)标准的人工成本取决于制造过程中的工艺路线中设定的每个工序(部门)的资源的标准值,即产成品人工成本= 加工数量*∑(各工序资源值*资源的费率)标准的制造费用成本取决于制造过程中的工艺路线中设定的每个工序(部门)的制造费用的标准值,即产成品制造费用=加工数量*∑(各制造费用标准值*制作费用费率)。 以上标准成本的数据可以通过ERP系统中物料清单、车间任务等直接统计出来,但是差异的数据在系统中无法直接统计,需要在成本还原系统中实现差异的归集和分配。 2.1 材料价格差异按类别归集。材料价格差异主要包括采购价差和发票价差,标准成本更新差异。 材料实际消耗用量与物料清单差异归集月底关闭任务前,把盘点的结果录入系统,系统自动根据盘点的结果,按照加权平均的方法,计算出每个任务实际消耗的材料与标准清单之间的差异。 2.2 人工实际成本与标准成本差异归集。车间实际的人工成本,一般是根据车间工人工资、福利费等项目,通过在总账录入凭证的方式核算的,资源标准值与实际发生的人工成本往往是不一致的,为了得到与每个标准资源对应的实际值,我们通过设置帐户映射来实现人工实际成本=∑映射帐户本期发生额。 人工标准成本=加工数量*∑(各工序资源值*资源的费率) 2.3 制造费用实际成本与标准成本差异归集。在系统中为了准确计算成本,会针对每个工序设置在该工序中将要使用的制造费用,以及在该工序中制造费用的标准值。在车间任务发生移动时,ERP系统会自动把这个标准制造费用值计入生产成本。车间实际的制造费用,一般通过在总账录入凭证的方式核算的,制造费用标准值与实际发生的制造费用往往是不一致的,为了得到与每个标准制造费用对应的实际值,我们通过设置帐户映射来实现:成本还原系统根据映射帐户每月的发生额与制造费用标准值合计之间的差异计算出制造费用实际成本与标准成本的差异。制造费用实际成本=∑映射帐户本期发生额制造费用标准成本=加工数量*∑(各制造费用标准值*制作费用费率) 3 成本还原中差异的分配 3.1 材料的价格差异在按照类别进行归集之后,将按照差异分配率进行分配。差异分配率的计算公式为: 产品差异分配率= 应分摊的差异=实际发出材料的数量*标准成本*材料差异分配率 需要进行差异分摊的业务有:销售出库、生产领用材料、帐户别名发放等。 在差异分摊时,成本还原系统根据应分摊的差异产生相应的记账凭证。 3.2 半成品成本差异分配。半成品的价格差异在按照具体产品进行归集之后,将按照差异分配率进行分配。差异分配率的计算公式同材料: 产品差异分配率= 应分摊的差异=发出产品的数量*标准成本*差异分配率 需要进行差异分摊的业务有:销售出库、生产领用材料、帐户别名发放等。 在差异分摊时,成本还原系统根据应分摊的差异产生相应的记账凭证。 3.3 产成品的成本差异分配。产成品的价格差异在按照具体产品进行归集之后,将按照差异分配率进行分配。差异分配率的计算公式为: 产品差异分配率= 3.4 人工实际成本和标准成本的差异的分配。生产过程中人工实际成本与标准成本的差异,成本还原系统将归集的差异金额转入对应车间的生产成本。 3.5 制造费用实际成本和标准成本的差异分配。生产过程中制造费用实际成本与标准成本的差异,成本还原系统将差异金额转入对应车间的生产成本。 4 成本还原中差异的结转 成本还原中对完工成本的结转按照投入产出平衡公式进行,即:期初在制+本期投入-本期结转=期末在制 成本还原报表中各项成本要素的结转方法为先进先出法结转,即优先转出期初在制成本。 4.1 材料成本的完工结转。材料成本结转按照先进先出原则,通过结转公式计算结转数据。 4.2 资源和制造费用的完工结转。资源、制造费用等间接项目的结转按照先进先出的原则,通过结转公式计算结转数据。 5 成本还原计算程序 5.1 成本还原的计算程序:成本还原计算程序依次包括成本还原初始化,标准成本更新调整,间接项目投入生产,原材料投入生产,工单还原计算,产成品成本还原,成本还原数据和总帐数据对账调节表。 以上程序结合工厂的生产过程,按照分步法的成本结转方法,以此进行计算,得到每个车间的实际生产成本和完工产品的实际成本。 5.2 成本还原的计算过程。成本还原计算的方法是综合分步法结转成本[2],因此计算的过程与工厂生产的流程密切相关。如果生产的流程进行了调整,则必须对成本还原的计算过程进行相应的调整。 还原过程步骤解释如下: 第一步:基础半成品。 第二步:半成品。 第三步:产成品。该步骤的成本还原主要包括产成品的成本还原,也包括非标工单类型的成本还原。 6 成本还原计算结果和报表输出 成本还原计算的结果将以报表方式输出,用户通过核对报表上的数据确认成本还原是否正确。目前成本还原的报表主要有: 6.1 工单成本还原表:用于展示每个工单类型的成本归集和结转过程。 6.2 完工成本构成表:用于展示每个加工件(自制半成品/产成品)的成本构成。 6.3 产成品实际成本还原表:用于展示材料/产成品销售、帐户别名发出等业务下分摊的差异。 6.4 存货的收发存报表:用于展示存货的本月入库,出库和库存的数量和金额。 6.5 总账和成本还原对账表 成本还原计算的结果与总账生产成本、制造费用等科目的发生额和余额有对应关系,为了便于用户核对,在成本还原计算之后,系统将出具“成本还原系统与总账对账调节”报表,来核对成本还原的结果。如果成本还原的结果与总账生产成本、制造费用等科目的数据不一致,将在报表上给出提示。 7 成本还原流程图 参考文献: [1]秦慧慧.标准成本在A煤炭冶炼厂的应用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3. [2]张玉珍.综合逐步结转分步法中成本还原方法之我见[J].科技和产业,2009. [3]苗稳.综合结转分步法下成本还原方法的运用[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3(07).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