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高新技术企业创新活动会计核算问题研究
范文 詹倩倩
摘 要:本研究把创新活动作为企业表外独立创造价值的会计主体进行核算,即表外业务主体核算,试图突破现有研发费用的会计核算。针对创新活动的特点提出会计假设,合理划分创新活动阶段,设置账户体系,设计账户使用说明,提出创新活动收入、费用确认、计量的方法,报表编制程序,从而为企业的创新活动建立起完整的核算体系,为评价企业创新活动奠定核算基础。
关键词:创新活动;会计核算
一、选题意义和应用前景
目前,我国经济发展处于一种新常态,经济需要转型,国家提出了要加大供给侧的改革。经济转型和供给侧改革的重心是要激发企业的创新活力。因此,把企业创新活动作为独立会计主体进行研究,构建核算体系,便于国家对企业创新活动进行绩效评价,提升政策支持的效果。对企业而言,促使企业将研发活动作为持续的创新部门,进行单独核算,有利于企业对自身创新活动开展绩效评估,促进企业创新资本和知识的积累,防范创新风险。因此,本选题符合国民经济发展的需求。若能达到预定的研究目标,会有较好推广前景的。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国外研究现状
到目前为止,人们对创新活动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形成了许多卓有成效的成果。有关技术创新方面的研究开始于20世纪初期。经济学家约瑟夫.熊彼特(1912)认为创新就是“建立一种新的生产函数”,就是把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组合引入生产系统。包括产品、工艺、市场、原材料的供应来源、企业组织的重新更新和组合。在1930-1940年期间,熊彼特在《经济周期》和《资本主义、社会主义和民主》两部著作中进一步深化了创新理论,从而形成完善的创新理论体系。他指出,创新打破了经济静止的均衡状态,重新组合生产要素,是推动经济发展的动力。后期的学者发展出制度创新理论和技术创新理论两个分支。其中技术创新就是新古典经济学家为将技术进步纳入到新古典经济学的理论框架.主要成果就是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和内生经济增长理论。从国外研究文献看,大多数文献将创新活动会计核算简化为研发费用或将研发费用资本化的会计核算研究较多。
当前国际上对研发费用的会计处理方法主要有以下三种:
(1)费用化。费用化即将研发费用在发生时全部作为期间费用,直接计入当期损益。其依据是研发活动在未来能否产生收益具有较高的不确定性,即使能够带来收益也可能无法计量。费用化的做法符合谨慎性原则,核算简单,同时递延了企业的应交所得税,因而得到广泛应用。美国财务会计准则《财务会计准则第 2 号公告——研究与开发费用》规定:当期发生的研发费用应全部作为费用处理,计入当期损益,研发活动结束后,不论是否成功,均不确认为无形资产;企业从事研发活动而购置的材料、设备、无形资产,未来还有其他用途的,则应资本化并进行摊销。
(2)资本化。Zhen Deng , Baruch Lev( 2006)提出资本化即将研发费用在发生期内归集起来,一直到研发成功取得收益时才开始予以摊销,若企业在连续几年内有若干研发项目,其中研发成功项目取得的收益将与研发费用配比。其依据是研发活动必然产生某些无形资产,如专利权、专有技术等,能够获取未来收益并增加现有价值和企业整体价值,研发费用资本化的做法符合权责发生制原则,并且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消除企业的短期行为,但研发项目能否成功或能否为企业带来未来收益流入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研发费用资本化可能导致资产虚增和收益有违配比原则和稳健原则。
(3)有条件的资本化。有条件的资本化即将符合条件的研发费用资本化,其他的则在研发费用发生当期进行摊销。这是一种比较公允的做法,可以实现一定程度上的配比。但区分资本化与非资本化的条件有可操作性不强,而且在研发活动期就确定研发费用的未来收益有很大的主观性。
(二)国内研究现状
我国学者对于技术创新理论的研究起步于上世纪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以北京大学经济系厉以宁教授为代表的经济学家由最初的学习西方技术创新理论和研究方法转向对我国企业技术创新活动的实证研究上来。其中,清华大学的傅家骥教授,在 《技术创新-中国企业发展之路》一书中创造性地提出了“基于中国国情的技术创新理论”、“中国特色的技术改造理论与方法”;浙江大学许庆瑞教授,发表了《技术创新与持续发展: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技术创新的组合理论与方法研究》、《技术创新模式》、《自主技术创新能力研究》等论文。 丁志华 张根保 (2003)提出了创新活动的一般过程,包括:发现问题、寻找资料、形成方案、选择方案、改进方案、实施方案、回顾总结等7个阶段。张琳(2010)认为高新技术企业的创新研发过程是一种知识型活动,包括独立战略安排、过程控制、成本核算、组织结构等内容。因此,其核心管理体系应包含战略管理、过程管理、成本管理、组织管理和知识管理四个方面。
三、研究内容、预期目标或成果
(一)课题研究内容:
(1)创新活动会计主体定义与假设。论证创新活动作为企业内部特定会计主体的依据,总结创新活动的规律,并提出与之相符的会计假设。
(2)创新活动会计核算的科目体系。合理划分创新活动阶段,根据各阶段的业务特点,设置相应的会计科目。科目体系的设计要在体现公认会计准则的要求下,体现创新活动自身的特点。
(3)创新活动会计要素的确认与计量。根据创新活动的特点,提出创新活动会计信息的质量要求。
提出创新活动收入、费用、资产、负债要素确认与计量的会计政策与会计估计方法。
(4)创新活动会计核算的账簿体系及报表结构。构建创新活动会计核算的账簿体系,对创新活动会计报表信息和的种类和内容进行设计。
(5)创新活动结转表内业务的会计处理。创新活动的项目成功或失败时,意味创新部门的创新项目结束。与项目创新有关的成本、专用资产需要进行资本化或费用化转入企业表内核算,相应的负债需要转入企业表内负债。因此,需要提出相应结转的会计处理方法。
(6)创新活动会计核算实务模拟。针对某一类型的创新项目,运用前面所确立的会计核算方法,进行实务会计处理模拟。
(二)预期目标:
本论文预期实现三项目标:一是设计企业表外以创新活动为会计主体的科目体系;二是对有关资产、负债、费用、收入会计要素,提出符合创新活动规律又能满足核算要求的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方法。三是给出创新活动表外核算业务转入表内业务的条件及会计处理方法。
(三)要重点解决的关键问题:
由于创新活动是面向未来的一种价值创造活动,其收入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给新创新活动的独立核算带来困难。为此,创新活动会计核算能否成功关键在于其收入的确认和计量上。目前,关于创新活动收入的确认和计量还没有可直接借鉴的做法。因此,一个可行的解决问题路径是借鉴信托产品、基金、保险业务核算中有关不确定性的核算方法和经验,通过比较分析,研究创新活动收入确定和计量的理论和核算方法。
一个初步设想是:依据创新活动的预期产品与市场现有产品的功能替代和消费替代关系,估计预期产品的价格;然后按照法律赋予各项专利产品的保护时期,结合创新计划预算的产量及专利费占产品收入的比率,计算创新活动结束时的预期专利的现值;专利的现值,可按适当的比率分配到各个研发阶段的不同时期。也可设计多个方案进行比较后,再一个较合适的方案。
参考文献:
[1] Scheutze.What is an asset[J].Accounting Horrizons,1993:202-206.
[2] Ellis , W . Lynn , Curtis . R&D : How Beneficial Research , Technology Management[J].1995(4):42-51.
[3] Baruch Lev and Theodore Sougiannis and Jacob Thomas.On The Informational usefulness of R&D capitalization and amortization[R] . Working papers of Yale School of Management,1995:160-165.
[4] (季永佩《财会研究》《我国新旧会计准则下企业研发费用会计处理方法比较》2007年08期)
[5] 朱建林《企业研发费用会计核算若干问题探讨》《会计之友》2011年12期
[6] 邹新权《关于高新技术企业研发费用的会计核算问题研究》,《中外企业家》2014年35期
[7] 李志;熊娇;张庆林《高新技术企业创新活动研究综述》,《重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9期
[8] 胡黎亚《财会月刊》《研发项目费用核算及相关高新产品收入确认问题》2014年21期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0 23:27: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