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预决算在内部市场核算中的实践与应用 |
范文 | 摘要:该论文通过阐述如何对内部市场机制进行完善、深化和拓展,进一步凸显各级内部市场的“主体”地位,提升经营管理水平和市场整体运行质量。通过预决算在内部市场核算中的实践和应用,实现了“两提高、两提升”,即:有效提高了基层单位的算账能力、提高了市场化的运行质量和效率、提升了区队管理水平、提升了企业经济运行质量。 关键词:市场核算 预决算 财务分析 1 预决算的内涵 在企业日常管理过程中,所谓预决算就是将外部工程项目的预决算方法引入到内部市场核算中,对内部市场的结算流程进行再造,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将公司核算主管部门收集结算资料并进行核算、市场主体服从的核算方式逐渐转变为由市场主体收集结算资料,同时进行相应的预算账。 2 实施预决算的背景和意义 2.1 强化了市场意识,促进核算方式的创新 通常情况下,各级市场主体按照传统的结算模式,对于市场的核算结果往往都是被动地接受,对市场进行核算,缺乏相应的主动性,没有充分理解定额、市场价格等,更没有给予其高度的关注,进而使得各级市场主体领导及核算员在一定程度上滋生了“等、靠”思想。 2.2 内部市场化的快速推进,以及改革管理体制,是实施预决算的直接推手 随着内部市场化工作的不断推进,进而在一定程度上拓宽了市场化运行的范围,公司层面市场化从业人员的核算业务量因使用原结算模式而进一步增加,而用于市场化基础管理工作的时间大大减少,内部市场化工作的深入发展进而受到影响和制约。 2.3 信息化系统的应用为核算模式创新提供了平台 随着内部市场化工作的开展,进而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内部市场信息化系统的升级和改造,技术上的创新为创新核算模式奠定了基础、提供了保障。 3 预决算的做法 3.1 遵循基本原则 ①公开、公平、公正 在内部市场信息系统平台上核算各级市场主体的每一项经济成果,同时在公开发布的定额、市场价格的基础上进行取价运算。 ②信息“共享” 通过内部市场信息系统平台,各级市场主体的结算基础资料与公司层核算主管人员共享资源。 ③权责对等 各级市场主体的核算员有权提交送审预结算,对于核算的最终结果,由公司层核算主管人员承担相应的责任。 3.2 完善基础条件 ①制度先行、规范流程 在内部市场核算中,梳理和完善内部市场化各项基础管理制度,进而在一定程度上为顺利实施预决算提供制度保证和流程导向。 ②打造平台、素质保障 一方面完善内部市场信息系统,通过对市场化信息系统的结算模型进行设计,进一步明确各级市场主体的管理权限。 另一方面对各级市场主体核算员加大培训力度,通过教育和培训进一步提升市场主体核算员的预决算能力。 ③目标管理、确保兑现 一是全面预算能够对生产计划的分解、落实等实施管控。 二是对各项费用的统计加强对比分析,开展定额水平分析。 三是建立健全台账和奖罚的统计。 四是确保相关制度、定额相对稳定,同时确保预决算结果的稳定性和有效性。 3.3 “预决算”实施内容及工作步骤 3.3.1 预决算与原核算模式工作流程对比示意图 ■ 通过对比分析预决算与原核算方式的流程,可以看出,核算主体的改变和核算职能分工的细化是两者的最大区别所在。 3.3.2 预决算的工作步骤 ①结算:通常情况下,各市场主体在每月的1日完成链式结算,其具体内容主要涉及:费用结算和劳务结算等。 ②信息发布:各业务职能部门每月3日前,在内部市场化信息系统平台上发布分管业务内的结算信息,内部市场结算主管部门对相关的结算数据进行收集、确认,然后通过内部市场化网络进行对外发布。 ③相关核算基础资料信息由下级市场主体核算员进行接收同时进行认真核对,同时通过书面的形式向相关部门申请变更或复议,按照程序下级市场主体也可以提出内部市场仲裁。 ④下级市场主体核算员在每月4日前,依据产品信息对内部市场化进行预算账,经本单位领导审核后,通过内部市场化网络信息系统平台,按时将预结算结果进行提交和送审。 ⑤在内部市场化网络信息系统平台上内部市场化结算人员在每月5日前,对各市场主体提交的预结算内容进行逐项的审核,最后确认是通过,还是退回。 ⑥内部市场化结算人员从每月6日开始,综合处理各级市场主体报送的市场化预结算审核结果和反馈信息,然后进行决算,同时形成《内部市场化结算报表》,并向下级市场主体进行反馈。 ⑦内部市场化结算人员在每月7日前,向劳资部门汇总形成的《内部市场化结算报表》,然后交由公司相关领导进行审核。 4 预决算的创新点和实施效果 4.1 预决算的创新点 ①内部市场核算的重大变革 将正向核算逐渐转变为反向核算,对于原核算模式来说,通常情况下由上而下进行相应的核算,而预决算则是按照自下而上的顺序进行核算,下级核算单元的市场主体地位在一定程度尤为突出。 ②管理嫁接 在内部市场核算过程中,对于预决算来说,通常将其嫁接到外部市场工程预决算中,并且符合内部市场化的管理理念,进一步满足内部市场化进程的需要。 ③预决算为内部市场化运行提供了思路和方向 根据内部市场化进程,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和培养基层市场单元的市场化意识是探索的关键,预决算为内部市场化管理提供了动力支持。 4.2 实施预决算的效果 ①提高了基层单位的市场意识和算账能力 对于区队来说,实施预决算需要具备市场意识和相应的算账能力,区队通过预决算进一步控制经济收益,进而在一定程度上促使基层单位向生产经营型转变。 ②提高了运行质量和效率 通过实施预决算,公司原来的4人核算任务量,现在只需1人就能完成,并且结算时间由三天减为一天,工作效率大大提高。 ③提升了区队管理水平 对于基层区队领导来说,借助预决算机制,其工作重点逐渐转变为既关心生产,又注重经济效益。 ④提升了企业经济运行质量 企业通过实施预决算,充分发挥了市场机制的作用,一方面对生产区队产生明显效果,另一方面落实了辅助单位和机关科室的经营管理目标,进而提升了企业的运行质量。 参考文献: [1]郭利坤,陈海军,陈玉琴,王惠颖,高庆峰.预决算在内部市场核算中的实践与应用[A].2012煤炭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集[C]. 2013(03). [2]孟丽娜.建筑工程预决算过程中常见问题及对策[J].科技风,2012(11). [3]罗金宏.建筑工程预决算系统开发分析[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8(22). 摘要:该论文通过阐述如何对内部市场机制进行完善、深化和拓展,进一步凸显各级内部市场的“主体”地位,提升经营管理水平和市场整体运行质量。通过预决算在内部市场核算中的实践和应用,实现了“两提高、两提升”,即:有效提高了基层单位的算账能力、提高了市场化的运行质量和效率、提升了区队管理水平、提升了企业经济运行质量。 关键词:市场核算 预决算 财务分析 1 预决算的内涵 在企业日常管理过程中,所谓预决算就是将外部工程项目的预决算方法引入到内部市场核算中,对内部市场的结算流程进行再造,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将公司核算主管部门收集结算资料并进行核算、市场主体服从的核算方式逐渐转变为由市场主体收集结算资料,同时进行相应的预算账。 2 实施预决算的背景和意义 2.1 强化了市场意识,促进核算方式的创新 通常情况下,各级市场主体按照传统的结算模式,对于市场的核算结果往往都是被动地接受,对市场进行核算,缺乏相应的主动性,没有充分理解定额、市场价格等,更没有给予其高度的关注,进而使得各级市场主体领导及核算员在一定程度上滋生了“等、靠”思想。 2.2 内部市场化的快速推进,以及改革管理体制,是实施预决算的直接推手 随着内部市场化工作的不断推进,进而在一定程度上拓宽了市场化运行的范围,公司层面市场化从业人员的核算业务量因使用原结算模式而进一步增加,而用于市场化基础管理工作的时间大大减少,内部市场化工作的深入发展进而受到影响和制约。 2.3 信息化系统的应用为核算模式创新提供了平台 随着内部市场化工作的开展,进而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内部市场信息化系统的升级和改造,技术上的创新为创新核算模式奠定了基础、提供了保障。 3 预决算的做法 3.1 遵循基本原则 ①公开、公平、公正 在内部市场信息系统平台上核算各级市场主体的每一项经济成果,同时在公开发布的定额、市场价格的基础上进行取价运算。 ②信息“共享” 通过内部市场信息系统平台,各级市场主体的结算基础资料与公司层核算主管人员共享资源。 ③权责对等 各级市场主体的核算员有权提交送审预结算,对于核算的最终结果,由公司层核算主管人员承担相应的责任。 3.2 完善基础条件 ①制度先行、规范流程 在内部市场核算中,梳理和完善内部市场化各项基础管理制度,进而在一定程度上为顺利实施预决算提供制度保证和流程导向。 ②打造平台、素质保障 一方面完善内部市场信息系统,通过对市场化信息系统的结算模型进行设计,进一步明确各级市场主体的管理权限。 另一方面对各级市场主体核算员加大培训力度,通过教育和培训进一步提升市场主体核算员的预决算能力。 ③目标管理、确保兑现 一是全面预算能够对生产计划的分解、落实等实施管控。 二是对各项费用的统计加强对比分析,开展定额水平分析。 三是建立健全台账和奖罚的统计。 四是确保相关制度、定额相对稳定,同时确保预决算结果的稳定性和有效性。 3.3 “预决算”实施内容及工作步骤 3.3.1 预决算与原核算模式工作流程对比示意图 ■ 通过对比分析预决算与原核算方式的流程,可以看出,核算主体的改变和核算职能分工的细化是两者的最大区别所在。 3.3.2 预决算的工作步骤 ①结算:通常情况下,各市场主体在每月的1日完成链式结算,其具体内容主要涉及:费用结算和劳务结算等。 ②信息发布:各业务职能部门每月3日前,在内部市场化信息系统平台上发布分管业务内的结算信息,内部市场结算主管部门对相关的结算数据进行收集、确认,然后通过内部市场化网络进行对外发布。 ③相关核算基础资料信息由下级市场主体核算员进行接收同时进行认真核对,同时通过书面的形式向相关部门申请变更或复议,按照程序下级市场主体也可以提出内部市场仲裁。 ④下级市场主体核算员在每月4日前,依据产品信息对内部市场化进行预算账,经本单位领导审核后,通过内部市场化网络信息系统平台,按时将预结算结果进行提交和送审。 ⑤在内部市场化网络信息系统平台上内部市场化结算人员在每月5日前,对各市场主体提交的预结算内容进行逐项的审核,最后确认是通过,还是退回。 ⑥内部市场化结算人员从每月6日开始,综合处理各级市场主体报送的市场化预结算审核结果和反馈信息,然后进行决算,同时形成《内部市场化结算报表》,并向下级市场主体进行反馈。 ⑦内部市场化结算人员在每月7日前,向劳资部门汇总形成的《内部市场化结算报表》,然后交由公司相关领导进行审核。 4 预决算的创新点和实施效果 4.1 预决算的创新点 ①内部市场核算的重大变革 将正向核算逐渐转变为反向核算,对于原核算模式来说,通常情况下由上而下进行相应的核算,而预决算则是按照自下而上的顺序进行核算,下级核算单元的市场主体地位在一定程度尤为突出。 ②管理嫁接 在内部市场核算过程中,对于预决算来说,通常将其嫁接到外部市场工程预决算中,并且符合内部市场化的管理理念,进一步满足内部市场化进程的需要。 ③预决算为内部市场化运行提供了思路和方向 根据内部市场化进程,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和培养基层市场单元的市场化意识是探索的关键,预决算为内部市场化管理提供了动力支持。 4.2 实施预决算的效果 ①提高了基层单位的市场意识和算账能力 对于区队来说,实施预决算需要具备市场意识和相应的算账能力,区队通过预决算进一步控制经济收益,进而在一定程度上促使基层单位向生产经营型转变。 ②提高了运行质量和效率 通过实施预决算,公司原来的4人核算任务量,现在只需1人就能完成,并且结算时间由三天减为一天,工作效率大大提高。 ③提升了区队管理水平 对于基层区队领导来说,借助预决算机制,其工作重点逐渐转变为既关心生产,又注重经济效益。 ④提升了企业经济运行质量 企业通过实施预决算,充分发挥了市场机制的作用,一方面对生产区队产生明显效果,另一方面落实了辅助单位和机关科室的经营管理目标,进而提升了企业的运行质量。 参考文献: [1]郭利坤,陈海军,陈玉琴,王惠颖,高庆峰.预决算在内部市场核算中的实践与应用[A].2012煤炭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集[C]. 2013(03). [2]孟丽娜.建筑工程预决算过程中常见问题及对策[J].科技风,2012(11). [3]罗金宏.建筑工程预决算系统开发分析[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8(22). 摘要:该论文通过阐述如何对内部市场机制进行完善、深化和拓展,进一步凸显各级内部市场的“主体”地位,提升经营管理水平和市场整体运行质量。通过预决算在内部市场核算中的实践和应用,实现了“两提高、两提升”,即:有效提高了基层单位的算账能力、提高了市场化的运行质量和效率、提升了区队管理水平、提升了企业经济运行质量。 关键词:市场核算 预决算 财务分析 1 预决算的内涵 在企业日常管理过程中,所谓预决算就是将外部工程项目的预决算方法引入到内部市场核算中,对内部市场的结算流程进行再造,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将公司核算主管部门收集结算资料并进行核算、市场主体服从的核算方式逐渐转变为由市场主体收集结算资料,同时进行相应的预算账。 2 实施预决算的背景和意义 2.1 强化了市场意识,促进核算方式的创新 通常情况下,各级市场主体按照传统的结算模式,对于市场的核算结果往往都是被动地接受,对市场进行核算,缺乏相应的主动性,没有充分理解定额、市场价格等,更没有给予其高度的关注,进而使得各级市场主体领导及核算员在一定程度上滋生了“等、靠”思想。 2.2 内部市场化的快速推进,以及改革管理体制,是实施预决算的直接推手 随着内部市场化工作的不断推进,进而在一定程度上拓宽了市场化运行的范围,公司层面市场化从业人员的核算业务量因使用原结算模式而进一步增加,而用于市场化基础管理工作的时间大大减少,内部市场化工作的深入发展进而受到影响和制约。 2.3 信息化系统的应用为核算模式创新提供了平台 随着内部市场化工作的开展,进而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内部市场信息化系统的升级和改造,技术上的创新为创新核算模式奠定了基础、提供了保障。 3 预决算的做法 3.1 遵循基本原则 ①公开、公平、公正 在内部市场信息系统平台上核算各级市场主体的每一项经济成果,同时在公开发布的定额、市场价格的基础上进行取价运算。 ②信息“共享” 通过内部市场信息系统平台,各级市场主体的结算基础资料与公司层核算主管人员共享资源。 ③权责对等 各级市场主体的核算员有权提交送审预结算,对于核算的最终结果,由公司层核算主管人员承担相应的责任。 3.2 完善基础条件 ①制度先行、规范流程 在内部市场核算中,梳理和完善内部市场化各项基础管理制度,进而在一定程度上为顺利实施预决算提供制度保证和流程导向。 ②打造平台、素质保障 一方面完善内部市场信息系统,通过对市场化信息系统的结算模型进行设计,进一步明确各级市场主体的管理权限。 另一方面对各级市场主体核算员加大培训力度,通过教育和培训进一步提升市场主体核算员的预决算能力。 ③目标管理、确保兑现 一是全面预算能够对生产计划的分解、落实等实施管控。 二是对各项费用的统计加强对比分析,开展定额水平分析。 三是建立健全台账和奖罚的统计。 四是确保相关制度、定额相对稳定,同时确保预决算结果的稳定性和有效性。 3.3 “预决算”实施内容及工作步骤 3.3.1 预决算与原核算模式工作流程对比示意图 ■ 通过对比分析预决算与原核算方式的流程,可以看出,核算主体的改变和核算职能分工的细化是两者的最大区别所在。 3.3.2 预决算的工作步骤 ①结算:通常情况下,各市场主体在每月的1日完成链式结算,其具体内容主要涉及:费用结算和劳务结算等。 ②信息发布:各业务职能部门每月3日前,在内部市场化信息系统平台上发布分管业务内的结算信息,内部市场结算主管部门对相关的结算数据进行收集、确认,然后通过内部市场化网络进行对外发布。 ③相关核算基础资料信息由下级市场主体核算员进行接收同时进行认真核对,同时通过书面的形式向相关部门申请变更或复议,按照程序下级市场主体也可以提出内部市场仲裁。 ④下级市场主体核算员在每月4日前,依据产品信息对内部市场化进行预算账,经本单位领导审核后,通过内部市场化网络信息系统平台,按时将预结算结果进行提交和送审。 ⑤在内部市场化网络信息系统平台上内部市场化结算人员在每月5日前,对各市场主体提交的预结算内容进行逐项的审核,最后确认是通过,还是退回。 ⑥内部市场化结算人员从每月6日开始,综合处理各级市场主体报送的市场化预结算审核结果和反馈信息,然后进行决算,同时形成《内部市场化结算报表》,并向下级市场主体进行反馈。 ⑦内部市场化结算人员在每月7日前,向劳资部门汇总形成的《内部市场化结算报表》,然后交由公司相关领导进行审核。 4 预决算的创新点和实施效果 4.1 预决算的创新点 ①内部市场核算的重大变革 将正向核算逐渐转变为反向核算,对于原核算模式来说,通常情况下由上而下进行相应的核算,而预决算则是按照自下而上的顺序进行核算,下级核算单元的市场主体地位在一定程度尤为突出。 ②管理嫁接 在内部市场核算过程中,对于预决算来说,通常将其嫁接到外部市场工程预决算中,并且符合内部市场化的管理理念,进一步满足内部市场化进程的需要。 ③预决算为内部市场化运行提供了思路和方向 根据内部市场化进程,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和培养基层市场单元的市场化意识是探索的关键,预决算为内部市场化管理提供了动力支持。 4.2 实施预决算的效果 ①提高了基层单位的市场意识和算账能力 对于区队来说,实施预决算需要具备市场意识和相应的算账能力,区队通过预决算进一步控制经济收益,进而在一定程度上促使基层单位向生产经营型转变。 ②提高了运行质量和效率 通过实施预决算,公司原来的4人核算任务量,现在只需1人就能完成,并且结算时间由三天减为一天,工作效率大大提高。 ③提升了区队管理水平 对于基层区队领导来说,借助预决算机制,其工作重点逐渐转变为既关心生产,又注重经济效益。 ④提升了企业经济运行质量 企业通过实施预决算,充分发挥了市场机制的作用,一方面对生产区队产生明显效果,另一方面落实了辅助单位和机关科室的经营管理目标,进而提升了企业的运行质量。 参考文献: [1]郭利坤,陈海军,陈玉琴,王惠颖,高庆峰.预决算在内部市场核算中的实践与应用[A].2012煤炭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集[C]. 2013(03). [2]孟丽娜.建筑工程预决算过程中常见问题及对策[J].科技风,2012(11). [3]罗金宏.建筑工程预决算系统开发分析[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8(22).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