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提升广州市游客环保意识的策略研究 |
范文 | 陈书星 田新霞 摘要:文章以广州市为例,通过调研对其生态住宿企业提出了发展建议。主要研究了以下两方面内容:①广州市生态旅游业的发展现状以及发展中自身的优势和劣势;②游客入住生态旅游区获得的生态住宿体验和其环保行为意向之间的关系。通过研究,发现了广州市生态旅游存在的问题和生态住宿企业应注重的一些问题,并就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关的发展策略。 关键词:生态旅游 生态住宿体验 游客环保行为意向 1 广州市生态旅游业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 1.1 广州市生态旅游区域分布 广州市的生态旅游主要依托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风景名胜区等发展起来的。其资源主要集中在森林公园、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生态农业区、旅游度假区等。资源分布主要集中在广州北部和东北部地区。 表1 广州市重点生态旅游区域空间规划布局 ■ 表1显示了广州市重点规划发展的生态旅游区域,共14处。同时,广州还充分开发了以“珠江夜游”为代表的珠江游旅游资源。目前这些生态旅游区的发展均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1.2 广州市生态旅游发展的优势和劣势 广州市生态旅游发展的优势和劣势分析见表2。 1.3 生态旅游住宿的地位 住宿业是现代旅游业的三大支柱产业之一,在推动生态旅游的发展过程中, 发挥着重要作用。而旅游住宿企业在发挥其特有功能和进行日常运作时,需要消耗大量的能源和不可再生产品,因此,住宿设施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远比其他相同规模的建筑物要大得多。社会舆论对于生态环境的日愈关注,迫使旅游住宿业开始思考新的出路,即如何实现可持续的管理和运作。于是,生态酒店、生态度假村等生态住宿设施应运而生。 1.4 生态住宿体验与环保行为意向 在生态旅游活动中作为主体的游客,其生态环保意识、对生态旅游内涵的理解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个人的环保行为。 1.4.1 生态住宿体验 有学者研究并得出结论,游客因为拥有生态住宿体验,其环保行为意向显著提高了。其中,生态住宿体验的定义为:游客自抵达生态住宿设施即办理入住手续开始,到离开生态住宿设施(即退房)的时间段内,对生态住宿设施提供的各项产品、服务以及氛围的认知和内心感受。本文的生态住宿体验分为三部分,分别是住宿产品本身的属性、解说服务和环保实践。 1.4.2 环保行为意向 行为意向是行为理论中的重要概念,是切实行为的前项变量。人类采取某一特定的行为表现取决于个人的行为意向,而行为意向又取决于个人对此行为的态度,故Fishbein & Ajzen(1975)将行为意向定义为个人执行某种特定行为的意图强度。 2 研究设计与统计分析 2.1 问卷设计 为探索生态住宿体验对游客环保意向的影响程度,笔者在文献研究的基础上,参考目前学术界广泛应用的量表设计了调查问卷。研究共设计24个计量项目进行问卷设计与调查。 2.2 数据收集和样本概况 笔者于2013年对广州从化碧水湾温泉度假村和花都九龙湖旅游度假区进行了正式的问卷调查,调查对象为入住该度假区的游客。共派发问卷200份,回收184份,其中有效问卷161份。样本年龄集中在25-35岁;月收入水平大多在3000-8000元;男女比例分别为46.58% 和53.42%;职业以企业职员、专业人士及学生为主;受教育程度主要在大专以上,占84.47%。 2.3 数据分析与结果 笔者根据样本均值和方差估计总体水平。均值反映的是变量所有取值的集中趋势。 表3 样本均值和标准差 ■ 如表3,除了T6和T7这两个项目,其他关于游客生态住宿体验的项目,样本均值都大于4,表明入住生态度假酒店的游客的生态意识水平较高。 雷达图可直观地反映重要性和满意度之间的差距。根据调研数据得出的图1表明,游客对生态度假村的住宿产品本身和提供的各项服务和环保措施的重要程度的评价高于体验后的评价。统计得出,游客普遍认为生态度假村的住宿产品属性、解说服务和环保实践都很重要,重要程度高达97%以上。 3 广州市生态旅游住宿的发展策略 3.1 坚持“可持续发展”策略 从生态旅游住宿行业的长远大局角度出发,坚持“可持续发展”策略是很有必要的。编制旅游区总体规划时,应做到:第一,对于住宿产品本身,酒店应对旅游接待设施的各方面进行严格的控制,比如规模、风格、用料、数量、造型、色彩等,不能一味的追求经济利益,应该实行严格有效的保护性开发利用旅游资源和环境。第二,对于环保实践方面,相关地区应该严格的按照相关规范标准处理区内酒店、宾馆排出的废水、废气、废渣等,必须保证“三废”达到标准后才能排放;另外,在生态旅游区最好使用或改用电瓶车、马车等绿色交通工具,尽量不要使用汽车。 3.2 加快人才培养 人才是第一生产力。生态旅游住宿涉及很多个学科的专业知识,比如生态学、市场营销、旅游酒店管理、建筑学、园林设计等。现阶段具备这些综合素质的生态旅游住宿业的从业人员并不多。要想推广生态旅游项目应做到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我们可以采取与高校的旅游系联合培养相关人才,鼓励学生掌握旅游市场营销、生态学、旅游地理、导游业务、酒店管理、旅游法规等专业知识,能够从事导游服务、旅游策划、游景区开发与管理、旅游市场拓展和会展旅游等活动,并具较强的语言表达及应变能力,使之成为生态旅游酒店管理与服务的高素质高技能型专门人才。 二是对于在职员工,生态住宿企业可采用短期培训班、学术会议等形式对他们进行酒店专业知识、服务等方面的培养,以期为游客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3.3 挖掘生态旅游住宿产品种类,推动旅游产品走向主题化 随着市场需求的日益多元化,市场竞争加剧,满足个性化需求的主题旅游产品将越来越受到市场欢迎。生态住宿企业可以某一素材(历史、城市、故事等)为主题,从硬件(建筑、装饰、产品等)到软件(氛围的营造、服务等)都围绕主题展开,打造一家能带给顾客更有价值、更具难忘体验的酒店。 3.4 加强信息化建设,提升生态旅游住宿企业现代化服务水平 生态住宿企业通过加强信息化服务建设,提升旅游企业信息化服务水平和旅游服务效率。 一方面,生态住宿企业可在企业的官网上设置问询和投诉建议网页,为游客提供快速准确的咨询和保障游客的权益。 另一方面,应加强旅游公共信息服务。以广州旅游网为平台,充分利用这一网络资源,建立旅游资讯地理信息系统,完善广州旅游网上关于生态旅游住宿业的相关资讯查询服务,建立便捷、人性化的广州旅游咨询平台。 3.5 宣传策略 生态住宿企业应积极开展生态旅游宣传活动,可在酒店定期开设生态旅游专栏、专题,在官网上同时发布相关活动信息,提高游客的参与度,增强游客生态环保意识,也能提高游客的环保行为意向。 3.6 企业联动策略 生态住宿企业之间一方面应加强沟通,在规划建设方面加强合作交流,取长补短,共同搞好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各类旅游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另一方面加强品牌连锁效应,一些有国内、国际影响力和辐射力的品牌生态住宿企业可积极带动其他普通的生态住宿企业,提高生态住宿业的整体竞争力。 3.7 加强生态旅游住宿业的标准化建设 在《广州旅游条例》的基础上,尽快制定专门的《生态旅游法规》,建立《生态旅游住宿行业标准》、《生态旅游服务质量标准》等行业规章制度,规范生态旅游市场和从业人员的经营行为,保证生态旅游持续、健康、快速的发展。 参考文献: [1]Hughes K.Tourist satisfaction:a gelded cultural tour in north queens land[J].Australian psychologist,2007,26(3):166-171. [2]Roy,B.& Jan,P.Environmental awareness,interests and motives of botanic gardens visitors:Implications for interpretive practice.Tourism Management,2007,5:1-6. [3]W.H.Lee & G.Moscardo.Understanding the impact of ecotourism resort experiences on tourists′ environmental attitudes and behavioural intentions.Journal of Sustainable Tourism,2005,13(6):546-565. [4]张光生,韩也良,苏勤.扬州市生态旅游发展战略的研究[J]. 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2002. [5]李伟靖.广州市生态旅游开发策略探讨[J].生态环境保护,2012. [6]陈海鹰,李洁琼.海南省生态旅游发展的SWOT分析[J].资源环境与发展,2009. [7]裘亦书,高峻.基于GIS技术的旅游住宿设施选址评价研 究——以广东南昆山七仙湖为例[D].2009. 基金项目: 2014年广州市哲学社会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14G76);2012年度广东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1262012032);2012年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南国商学院科研课题(12-008B)。 作者简介:陈书星(1980-),男,福建福州人,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南国商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生态旅游和旅游企业管理;田新霞,女,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南国商学院。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