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工学结合”模式下高职英语的应用策略
范文 字庆锋
摘要: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坚持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强化教学、学习、实训相融合的教学活动,是我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与发展的方向,也是高职教育的核心理念。通过分析云南省高职英语教学存在的问题,结合云南实际,探讨了如何在“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实现高职基础英语与专业英语的有效对接。
关键词:高职英语 校企合作 工学结合 策略
云南省高职公共英语经过10多年的改革与发展,在教育理念、办学模式、人才培养模式等各方面都取得了长足进步。但是由于云南省省情的特殊性,如地处边疆、云南省工业基础相对薄弱、民族学生众多,英语教学设施落后等特点,与国家提出的高职英语教学改革的目标还差距甚远。
按照2000年教育部高教司高职处与全国高职高专大学英语教育指导委员会颁发的“高职高专大学英语教学的基本要求”,强调要以“应用为目的,以够用为度,以适用为主”,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按照国发[2014]19号《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明确提出了推进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坚持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强化教学、学习、实训相融合的教育教学活动。推行项目教学、案例教学、工作过程导向教学等教学模式,建立健全课程衔接体系。推进专业设置、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相衔接等内容,再一次为高职英语教学改革指明了方向。
1 基础英语与专业英语的概述
基础英语(General English),有时也被称作“通用英语”(EGP:English for General Purposes),指以典型的英语语言知识教学的课程,以英语语言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主要内容,包括语音、语法、词汇、句法、篇章结构、语言功能等。
专业英语是指与某些特定的行业、职业及活动相关的英语知识,有时与“特殊用途英语”(ESP: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的概念相重合,是高职院校结合学生的专业特色和将来学生就职行业而设置的英语课程。
基础英语与专业英语教学是高职英语教学的两个不同阶段。二者存在各自的特殊性,适用于不同的学习者和学习阶段,学习目的、教学方式等不同。
2 云南省高职英语教学的现状
2.1 英语教学基础设施缺乏,教学方法相对单一 截至目前,云南省绝大多数高职高专院校是由中专、中技或其他中等学校升格或合并而来,且工科类高职院校居多,英语教学设施相对简陋,资料缺乏。因缺乏相应的硬件设备,教学多以教师为中心,教学方法单一,缺乏必要的实习或训练,英语教学与相关专业知识的学习契合度不高。
2.2 对高职英语教育的观念未根本转变 高职教育的目标是培养技术技能型专门人才,而高职英语的教学目标是为了让同学掌握适应未来工作需要,能在具体工作环境中运用英语。但云南省的高职院校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还存在以下问题:①基础英语与专业英语课程设置不合理。有的高职院校在前四个学期开设高职基础英语,第五个学期开设专业英语。而有的院校则直接取消高职基础英语,全部按照专业英语进行教学。因此,缺乏整体性和连贯性。②教学方法未改变。对专业英语教学在专业人才培养中的系统性或整体性认识不足。在部分英语教师看来,专业英语教学只是授课内容的变更而已,并没有从系统的专业人才培养的角度入手设计专业英语教学,没能与学院其他专业课程建设齐头并进。③教学目的仍不够明确。即使在专业英语教学过程中,仍然偏重学生听、说、读、写、译等语言知识点培养,重点还是强调学生英语A\B级考试通过率,而不是关注学生语用能力或交际能力的培养。
2.3 教材单一,内容相对陈旧,不能满足实际需要 现行的高职基础英语教材,大多强调基础知识培养,而忽视学生实际专业能力的训练,教材的内容相对陈旧,不能满足行业及企业岗位的需求,与高职专业英语教材缺乏衔接。近年来,云南省部分高职高专院校教师在教材开发和建设上已经进行了积极探索,但总体而言,数量较少,质量参差不齐,还不能满足实际教学需要。
2.4 懂专业的专业英语教师缺乏,专业英语教学流于形式 懂专业的英语教师缺乏也是专业英语教学效果较差的原因,大部分专业英语课教师均是由原基础英语教师转变而来,所以该部分教师没有系统的、扎实的专业功底,对专业知识只能边教边学。相反,懂专业知识的教师则是为英语的发音、语法等不规范。所以,专业英语教学效果难以得到保障。
2.5 缺乏英语教学实践 专业英语教学过程中,不论教师或学生都需要进行实习或实训,专业英语教师需要掌握相关工作流程及相关专业知识。只有将学生的专业实践或实习与英语教学实习相结合,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英语学习效果。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云南省内各高职院校英语教学实习或实训未落到实处,并未纳入整体教学过程。
3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模式下如何结合云南省实际情况,构建高职基础英语与专业英语应用的有效策略
3.1 改变英语教学观念 深化校企合作、发挥好工学结合模式下的人才培养机制,按照《决定》的相关要求,教师应积极更新观念,将基础英语教学与专业英语教学统筹安排,统一纳入人才培养计划。一方面,鼓励教师积极转变观念,克服困难,依托校企合作平台,抓牢校内合作或校外合作企业,不断学习新的专业知识,参加实习和实训,走进企业,融入企业。另一方面,积极深入企业,加强调研,按照企业对岗位的要求完善人才培养方案,改进教学方法。目前,云南省的部分高职院校已经制定了高职英语教师必须深入企业实习或调研的制度。
不断更新观念,认真做好四个结合:①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与英语教学计划相结合;②基础英语与专业英语衔接相结合;③专业英语教学与行业企业岗位要求相结合;④英语理论教学与英语情景教学、项目教学、案例教学等实践教学相结合。
3.2 创新教材,加强本土教材建设 根据教育部《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如何将教学方案、专业岗位分析、企业专家的意见和学生实际相结合,开发出具有实效性、职业性、时代性、趣味性和可操作性的教材是高职英语教育的目标之一。应充分发挥校企合作平台,调动专业教师、行业专家和英语教师的积极性,加强本土教材建设,按照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开发出从高职基础英语——行业英语——专业英语的系列教材,满足“工学结合”模式下人才培养的需要。如云南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云南国防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等学院结合本土实际开发出了《机电英语》《汽车英语》《商务英语》等教材,增强了实用性和针对性。
3.3 改进教学方法 云南省高职基础英语常见的教学模式仍然是“词汇+翻译+语法”,以“满堂灌”的形式居多,近几年很多高职院校进行了新的教学模式改革,有的采用分层分级教学模式,有的采用多媒体辅助语言教学模式,有的采用课堂教学与课外自主学习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均已经取得不错的成效。但与学生实际了解或学到的专业知识有一定差距,没有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主体性、实践性,无法体现工学结合的教学优势。总体而言,目前各个高职院校的英语教学方法相对单一,教学场所主要还是教室,并未发挥好校办企业、校企合作企业的积极性,工学结合的优势。
笔者认为,应充分借力校企合作平台,将“任务型项目教学法”“情景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引入到实践教学环节,发挥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工学结合模式下育人优势。依托校企合作平台,勇于改进教学方法。如在教授汽车英语的阀门一词valve时,与之相关的就有很多词汇:valve cage(气门室),valve cap(气门帽),Valve face(气门面), valve core(气门芯)等等,与valve 有关的汽车专业术语至少有40个,就可以对涉及valve 一词的相关专业词汇进行归类,然后再按照项目教学的方法领带学生到发动机实训室进行实训,不仅可以让学生将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与专业英语相结合,还能帮助学生加深理解,活学活用,实现项目+情景的有机结合。
在项目+情景的教学过程中,还应突出教师的“导”和学生“学”的特点。特别在专业英语教学过程中,应引导学生主动探索与自身所学专业相关的知识,实现学生专业学习与英语学习相互促进,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3.4 采用灵活的考核方式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的教学考核,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结合所学内容,考查其运用语言和知识的能力,强化项目考核,过程考核,实行动态考核。对其考核内容要坚持多样化,利用多种形式考核学生的语言技能、专业技能及自我管理能力、合作能力等方面的素质。如可采用视频制作、情景剧、微电影、项目介绍等不同考核方式,增加实用性和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3.5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实施“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关键问题之一是建立一支“双师型”的师资队伍。无论是在基础英语教学还是在专业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都充当着语言教育者、课程设计者、学习实践引导者、实践研究者及教学反思者等多种角色。云南省各高职院校要彻底解决师资的“短板”问题,需要建立“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师资保障。首先就需要组建专门的教研室,由英语教师、校企合作企业相关人员、专业课教师组成,发挥各自所长,组建专门团队。从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教学计划制定、考核机制、教材开发等环节都由该教研室负责,确保高职英语教学的整体性、系统性、连贯性和实用性。云南省许多高校已经逐步建立了各个专业指导委员会,教学指导委员会等机构,吸纳企业负责人、行业专家对学院的教学进行指导。
其次,建立激励机制,鼓励教师利用课余时间学习专业知识,并主动到相应岗位进行顶岗。既能获取一线的信息,更新观念,为培养学生掌握该专业所需的英语应用能力打下基础,并能结合学生未来的工作岗位,制定出合适的教学方案。
第三,积极鼓励校企合作企业参与教学评价,引入行业标准,对英语教师的授课过程进行评价,充分利用好校企合作的平台,实现师资共建,人才共育,真正培养出让用人企业满意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总之,“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是高职基础英语与专业英语衔接的关键。
4 结语
高职基础英语与专业英语的有效衔接,也是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云南省基础英语与专业英语的应用应充分利用好校企合作的平台,加强“工学结合”模式下的教学探索和实践。教师需要不断更新观念,积极探索,构建有效的“工学结合”高职英语教学模式,推动现代职业教育的发展,促进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
19号.
[2]教育部高等教育司.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3]姜大源.当代德国职业教育主流教学思想研究[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4]尹文山.多元文化背景下高职高专英语教学研究[M].云南:云南民族出版社,2014.
[5]周光礼.教育让社会更美好——十八大后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新趋势[J].中国高校科技,2013.
[6]朱亚宁.从基础到行业:高职高专英语教学改革中的教师发展[J].考试周刊,2011(4).
[7]刘育峰等.中高职课程衔接的理论与实践——英国的经验与我国的借鉴[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12.
[8]胡瑜娇.高职院校英语教师角色定位与发展途径——基于ESP理论的一项研究[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14(4).
[9]刘慧青.简析高职院校英语教师队伍建设途径及其策略[J].继续教育研究,2014(7).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6 0:09: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