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南京栖霞山石窟摩崖开发现状与对策分析
范文 王颢颖 魏伟 曹敏 肖威 严旦
摘 要:南京栖霞山作为南方地区目前已知的一处较为集中的南朝—五代佛教窟龛造像遗迹 在中国佛教石窟中占据着重要地位。文章分析了栖霞山石窟摩崖造像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探讨了问题治理的对策,分析和提出了针对问题的合理构想。
关键词:栖霞山;千佛岩;石窟摩崖造像;主要问题;对策分析
1 南京栖霞山石窟摩崖旅游资源现状概述
千佛岩位于南京栖霞山栖霞寺东北侧山崖上,是从南朝齐永明二年至梁天监十年(484-511年)逐渐开凿而成。后来,唐、宋、元、明各代相继在纱帽峰都有开凿。佛像大者高数丈,小者仅盈尺。“千佛岩栖霞山”被镌刻在栖霞寺后山壁上,千佛岩上下分为五级,层次分明,共有佛龛294座,摩崖造像515尊,号称千佛。因此,千佛岩在中国石窟艺术中占得一席之位。千佛岩的造像精致古朴,完整的保留了南朝佛像的原韵,在南方地区是十分罕见。在齐、梁之后,千佛岩先后都有被开凿,尤其是宋明两代,曾有大幅度修葺和增刻,累计造像达700余尊。佛像有坐有立、大有数丈,小仅盈寸,造型精美,与大同云冈石窟南北齐名。
2 南京栖霞山石窟开发存在的问题
2.1 地方政府保护不力,旅游体制不规范 在过去的发展中政府对旅游资源保护力度不够,不重视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栖霞山石窟开发利用程度还较低,景区基础设施落后,缺乏活力和市场竞争力,难以适应文化市场的需要,旅游资源并没有促进经济、文化的快速发展。石窟旅游产业经营管理模式陈旧,体制和运行机制不规范,未实行高度市场化的运作方式。
2.2 文化内涵挖掘不足,旅游组合形式单调 栖霞山石窟旅游景点文化游览项目开发程度不够,仍停留在石窟观光这一基础层次上,在进行一些基础设施的建设过程中,缺乏对佛教历史和佛传典故的挖掘,关于栖霞山石窟的开凿背景、历史典故、佛像雕刻的特点等深层的介绍少,致使游客在观览时不能体验到深层次的石窟文化熏陶,降低了石窟景点对游客们的吸引力;景区内的导游人员在讲解过程中,大都停留在石窟外观上,减少与游客们之间的互动,使之佛教文化对当地影响力以及在栖霞山石窟的表现形式没有真正理解。
2.3 旅游特色形象不突出,文化品牌价值不明显 南京是一个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相交融的城市,历史底蕴深厚,能够领略到浓郁的文化气息。但是栖霞山石窟文化旅游景区没有发挥自身的特色和突出景区形象,精品仍不足,景点包装深度不够,文化品牌意识缺乏,难以形成良好的旅游品牌。忽视了石窟自身文化的多方面价值,未能将栖霞山石窟摩崖造像文化艺术优势转化为一张城市旅游发展的文化名片。
2.4 石窟资源破坏严重,修复技术面临困难
千佛崖依傍于南朝名刹栖霞寺,山岩上布满精美的石窟252个,佛教造像共有515尊。经过1500多年的风雨洗礼,因自然风化和人为破坏石窟摩崖造像受损都很严重,至今栖霞山石窟的保护和修复是技术难题。近年来,栖霞山石窟保护工作虽然有了显著效果,但在人才、技术等方面却十分有限,尤其是技术方面还难以完全达到栖霞山石窟保护管理的要求。
3 南京栖霞山石窟旅游资源开发构想
3.1 加强资源管理保护力度 旅游资源的质量是开发潜力的保证,因此,旅游资源的开发一定要注意旅游环境的保护,以确保南京栖霞山石窟旅游资源的永续利用和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社会人文环境和自然生态环境是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环境保护是南京栖霞山石窟旅游业发展的生命所在。必须保护、营造好南京栖霞山石窟的社会民俗文化环境和自然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健康的发展。
3.2 打造栖霞山石窟文化旅游圣地 打造“江南云冈”这个品牌,以此来成为栖霞山用以吸引游客的宣传手法,围绕石窟做文章使人们耳熟能详。通过各大媒体开展营销活动,提升产品知名度,增强地方吸引力,寻求客源互动、利益共享、文化和谐。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在栖霞山再现摩崖造像开凿景象,建设石窟景观台,给予游客与众不同的石窟圣地意象。
3.3 优化经营模式,拓展空间格局 目前,栖霞山石窟开展都是游览活动,应该结合有兴趣的游客开展参禅、食斋等佛事活动。在增加游客体验的同时,也丰富了栖霞山石窟的旅游内容。另外,拓展空间格局,开发文化旅游产品、体验产品以及佛教养生度假产品等,来适应旅游区高端客源较高层次的市场需求。
3.4 加强职员培训,提升导游能力 丰富栖霞山石窟的旅游文化,提高栖霞山石窟旅游文化底蕴,挖掘、熟悉栖霞山石窟历史典故和民间传说,这样才能讲解得生动又翔实。是栖霞山石窟导游当前十分紧要的任务。导游是文化传播的建设桥梁,导游队伍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旅游经济效益和旅游教化作用。
4 结语
对于栖霞山石窟来说,保护和抢救应该是摆在第一位的,所以要适度开发、合理利用资源,保护环境,保护与开发并举,以开发促保护,以减少自然损害。这就是困扰我国历史遗产保护工作者面前的一道难题。本文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通过分析南京栖霞山石窟开发现状及其在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对南京栖霞山石窟开发提出了新的对策。以佛教历史石窟文化内涵为中心,正确规划好南京栖霞山石窟人文与自然景观的旅游热线,大力启用业内能工巧匠,努力恢复南京栖霞山石窟历史原貌,让南京栖霞山石窟重放光彩。只要以正确的手段开发,南京栖霞山石窟文化资源旅游开发项目的开拓,一定会大力促进当地文化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谢成水.从栖霞山石窟看南方文化对敦煌艺术的影响[J].敦煌研究,2002(05).
[2]宿白.南朝龛像遗迹初探[J].考古学报,1989(4).
[3]国家文物局教育处编.佛教石窟考古概要[M].文物出版社,1993.
[4]黄征.南京栖霞山石窟艺术与敦煌学研讨会召开的意义和取得的成果[J].敦煌学辑刊,2001(01).
基金项目:湖南省大学生研究性学习和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南方地区石窟摩崖造像的现状与调查研究》资助。
作者简介:王颢颖,女,汉族,湖南新化人,吉首大学张家界学院,2012级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本科生,主要研究方向为旅游地理。通讯作者:魏伟(1982-),男,汉族,安徽淮北人,硕士,讲师,主要研究旅游地理和旅游企业管理。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3 3:37: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