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华明珍治疗失眠临证经验
范文 李泉红
关键词:名医经验;华明珍;失眠;中医疗法
DOI:10.3969/j.issn.1005-5304.2016.06.026
中图分类号:R256.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04(2016)06-0103-02
失眠,又称“不寐”“不得眠”“不得卧”“目不瞑”,是以经常不能获得正常睡眠为特征的一种病症。济南市中医医院华明珍教授是第四批、第五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华明珍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指导老师,临证50年,有着丰富的临床经验,对内科疾病治疗有许多独到的见解。笔者有幸跟师临证,受益匪浅。现将其治疗失眠经验进行简要总结,以飨同道。
1 临证经验
1.1 首辨虚实
失眠病机复杂,华师认为不外虚证、实证及虚实夹杂。如《景岳全书·不寐》云:“不寐证虽病有不一,然知邪正二字则尽之矣……其所不安者,一由邪气之扰,一由营气之不足耳。有邪者多实,无邪者皆虚。”实证之气滞、血瘀、痰湿,均可引起气机不利,影响阴阳顺接而致失眠;虚证之气虚、血虚、阴阳亏虚,均可致心神失养,引起失眠。故临证宜遵《灵枢·邪客》“补其不足,损其有余,调其虚实,以通其道而去其邪”的治疗原则。
1.2 注重脏腑协调
华师强调“五脏之气相搏”(《灵枢·营卫生会》)是失眠的重要病因病机,认为失眠与脏腑阴阳失调,五脏相互间功能不相协调,致阴阳不交,阳不入阴密切相关。因外感或内伤等均可使心、肝、胆、脾、胃、肺、肾等脏器功能失调,而致心神不宁。故失眠病位主要在心,涉及肝、胆、脾、胃、肾、肺等脏腑。“心者,五藏六府之大主也,精神之所舍也”(《灵枢·邪客》),所以,心的功能在失眠中所起作用尤为重要,同时与肝(胆)、脾(胃)、肾、肺等脏腑功能密切相关。因心主神明,神安则寐,神不安则不寐。五脏藏五志,喜、怒、忧(悲)、思、恐(惊)任何一种情绪变化均可影响睡眠。另外,脾主运化,主升清,阴阳气血由水谷之精微所化,上奉于心,则心神得养;脾主统血,血受藏于肝,木气冲和调达,则血脉通畅,行于脉中,心主血之功能正常,则心神和畅;肾藏精,先天之本,滋养五脏,肾精上承于心,心气下交于肾,则神志安宁;肺朝百脉,主一身之气,对气机通畅,脉道流利有重要作用。故五脏功能紊乱均会影响睡眠,如心脾两虚、肝郁化火、心肾不交、肺气郁闭等均是引起失眠的重要病机。治疗时不宜局限于调整心之功能,亦不限于安神之品,而应注重脏腑协调,整体辨证,综合调理。
1.3 调养结合
调养结合是指失眠常因各种诱因而引起或复发,治疗时及治疗有效后应嘱患者尽量避免诱发因素、畅情志、节饮食等,并根据体质不同,注重调摄。《灵枢·营卫生会》曰:“壮者之气血盛,其肌肉滑,气道通,营卫之行,不失其常,故昼精而夜瞑。老者之气血衰,其肌肉枯,气道涩,五藏之气相搏……故昼不精,夜不瞑。”
可见,年老体衰及虚证患者更易出现睡眠障碍。对此,华师主张应辨证给予简便的方药调养,如服用六味地黄丸、逍遥丸、归脾丸、甘麦大枣汤等防止疾病复发,常可取得理想的疗效。
1.4 动静相宜
《灵枢·邪客》有“人与天地相参与,与日月相应也”,《灵枢·寒热病》云:“阳气盛则瞋目,阴气盛则瞑目。”人体睡眠的功能活动与阴阳出入潜伏相关,昼主阳,夜主阴,昼则阳出于阴,夜则阳入于阴,从而维持昼醒夜寐。华师临证注重对失眠患者的调护,主张动静相宜,即白天适当活动,晚上睡前保持安静。如此顺应天时,“与天地同纪”(《灵枢·营卫生会》),昼养阳,夜养阴,使阴阳消长自然有序,逐步恢复患者紊乱的生物节律。同时常鼓励患者放松心情,重拾睡眠信心,再配合药物治疗,常可达到满意的安眠效果。
2 典型病例
案例1:患者,女,55岁,2014年2月24日初诊。1年前,患者因家务事引起精神不快,随即夜不能入眠,初始仅入睡困难,逐渐加重为彻夜不眠,服“阿普唑仑”仅能睡2~3 h。刻诊:精神萎靡,体倦乏力,胸脘痞闷,吐痰涎,烦躁,眠差,入睡困难,甚彻夜不眠,纳呆,二便调,舌苔白厚腻,脉沉细。证属痰气郁结。治以理气化痰,佐以安神之品。予半夏厚朴汤加味:清半夏10 g,厚朴10 g,茯苓10 g,紫苏梗10 g,枳实10 g,香附10 g,柴胡10 g,炒酸枣仁30 g,远志10 g,龙齿(先煎)15 g,五味子10 g,甘草6 g。水煎服,每日1剂,另加琥珀3 g、朱砂0.5 g,睡前1 h冲服。连服4剂,患者胸闷减轻,吐痰减少,停用西药,能入睡2~3 h。守方去朱砂,继服7剂,每夜能睡5~6 h,诸症亦随之消失,嘱守方再服5剂以巩固疗效。
按:本案患者系过度忧虑伤脾,肝郁乘脾,脾运失健,生湿聚痰,痰气郁结,气机失于舒展所致,故治以半夏厚朴汤加味,化痰行气开窍,佐以宁心安神之品,使心神安宁。另外,华师治疗顽固性失眠尤喜用朱珀散,方中朱砂虽有毒,但此药安神效佳,中病即止,且服药方法为以水温适宜口服时冲服朱珀散,未见有不良反应者。
案例2:患者,男,64岁,2014年4月15日初诊。1年多前,患者因劳累生气后出现睡眠困难,曾服用多种镇静安眠药,疗效欠佳,入夜则心烦,辗转反侧,不能入眠,夜尿频频,每晚3~4次,睡眠不佳时尤甚,每晚仅睡3~4 h,日间则头昏沉,精神不振,腰膝酸软,纳可,大便偏干,舌光红、尖尤甚,无苔,脉弦细。既往体健。查体及辅助检查正常。证属心肾阴亏、心肾不交。治以滋阴降火、交通心肾。方选六味地黄丸合交泰丸加减:熟地黄12 g,生地黄12 g,山萸肉12 g,山药12 g,泽泻9 g,茯苓9 g,牡丹皮12 g,黄连9 g,肉桂6 g,枸杞子15 g,炒酸枣仁24 g,柏子仁12 g,麦冬9 g,玄参9 g,五味子6 g,远志9 g。水煎服,每日1剂。连服7剂后,睡眠改善,夜尿仅1~2次,日间精神佳,腰膝酸软明显减轻。守方继服14剂后停药,睡眠可达5~6 h,夜尿最多1次,且入睡快,白天精神好。嘱平素可常服用六味地黄丸。
按:本案患者因思虑劳累过度,暗耗心阴,致心火上炎,不能下交于肾,加之年老体衰,肾精肾阴亏虚,肾水难以上济于心,舌苔脉象一派火盛水亏之象,乃心肾不交之证。故治以滋阴降火、交通心肾,使肾阴亏虚之证亦得以缓解,水火既济,得以安眠。《冯氏锦囊》认为“壮年人肾阴强盛则睡沉熟而长,老年人阴气衰弱,则睡轻微易知”。肾阴强盛是睡眠的保障,故对体质偏肾阴亏虚者给予六味地黄丸滋补肾阴,巩固疗效,防其复发。
案例3:患者,女,52岁,2014年8月14日初诊。3个月前,患者因工作繁忙紧张,压力大,出现睡眠不佳,睡眠轻浅,易醒,再入睡困难,劳累、运动后入睡尤为困难,平素白天昏昏欲睡,卧床反不能入眠,心烦,懒言,乏力,善忘,舌质淡,苔薄白,脉濡。证属心气亏虚。治以补益气血、养心安神。给予养心汤加减:黄芪18 g,茯苓12 g,制远志9 g,炒酸枣仁30 g,柏子仁12 g,五味子6 g,川芎9 g,当归12 g,党参12 g,清半夏9 g,炙甘草6 g。水煎服,每日1剂。
连服5剂后,患者睡眠明显改善,夜间入睡沉稳,守方继服7剂后睡眠佳,改服用甘麦大枣汤(甘草3 g,小麦15 g,大枣10枚,水煎,睡前1 h服),3剂,巩固疗效。并嘱每于劳累紧张时可服用甘麦大枣汤,以防复发,3个月后随访睡眠佳。
按:本案患者平素工作紧张,精神压力较大,心气耗伤,心神失养,阳不入阴,阴阳失于互生互长,故昼不精、夜不寐。治以调补心气,心神得养,使睡眠改善。同时患者年过半百,工作压力大,极易反复耗伤心之气阴,肝气失和,故应注重平素调养,华师即嘱每于劳累紧张时服用甘麦大枣汤以调护,减少发病机会,终获良效。
3 结语
华师治疗失眠用药灵活而章法有度,正所谓法无常法,以切合病机为要。如酸枣仁汤、丹栀逍遥散、龙胆泻肝汤、黄连温胆汤、归脾汤、天王补心丹、安神定志丸、黄连阿胶汤、朱砂安神丸、炙甘草汤、血府逐瘀汤等均是其治疗失眠的常用基础方剂。临证根据患者实际情况辨证使用,每获良效。
(收稿日期:2015-05-10)
(修回日期:2015-07-20;编辑:梅智胜)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6 3:1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