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浅谈开放教育会计专业学生基本职业能力培养 |
范文 | 李亚红 张嘉伟 段贵珠 摘 要 为培养适应现代经济环境需要的会计专业应用型人才,文章针对开放教育会计专业学生基本职业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会计专业学生基本职业能力培养的建议。 关键词 会计专业学生 基本职业能力 问题 对策 开放教育会计专业培养的目标是培养应用型会计专门人才,满足企业初级会计人才的需求。这要求我们应以“应用”为主旨和特征,构建实践教学内容体系,以培养会计基本职业能力为主线,构建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 一、会计基本职业能力内涵 会计基本职业能力是指会计人员在一个真实的会计环境中,完成本职工作所应具备的基本能力。 (1)基本能力。基本能力是指从事社会不同职业和岗位活动所必须具备的最基本的能力,它具有适用性、通用性。包括语言表达能力、人际交往能力、沟通能力、组织协调能力、计算机应用能力、基本的判断能力及是非辨别能力等。 (2)专业能力。专业能力是指从事会计岗位工作必须具备的能力。会计是一门应用性极强的学科,会计人员必须具有处理实际业务的能力,包括一般业务能力和相关业务能力。一般业务能力主要指填制凭证能力、登记账簿能力、出纳核算能力、总账核算能力、报表管理能力、资金管理能力、工资核算能力、应收应付款核算能力、固定资产核算能力、购销存核算能力等,相关业务能力主要指处理税务、法律、金融等相关业务的能力。 (3)发展能力。发展能力主要包括获取和利用信息的能力、学习能力以及创造力。学校教育是基础教育,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有些知识用不上,有些知识不够用,有的要从头学起,这就要求刚走上工作岗位的毕业生根据实际工作的需要学会学习,尽快让自己适应新的环境。 二、会计基本职业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 (1)教学理念与考核方式陈旧。目前会计专业的教学并没有真正地体现出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教学过程过于依赖课本,缺乏一个让学生思考、讨论、争论和怀疑的机会,严重挫伤了学生自主思考问题的积极性,阻碍了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独立工作及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提高。考核方式多是从理论上考查学生对课本知识的掌握程度,而往往不注重对学生应用能力的考核。学生倾向于对知识的死记硬背,不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理论与实践相脱节,既无法公正评价和衡量学生的基本职业能力,也无法满足用人单位对学生基本职业能力评价的需要。 (2)课程体系不合理,特色不鲜明。目前学校会计专业实施的以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组成的课程体系,课程理论性太强,不完全适应工作的实际需要,学生自学起来也比较困难;有些专业部分教学内容已经过时等等,课程设置没有充分体现开放教育的特点,没有突出开放教育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特色,即没有形成突出开放教育特点的独立的课程体系。这种课程设置割断了学科之间的联系,实践教学的学时明显低于理论教学的学时。同时,由于财会工作的特殊性,学校很难通过企业实习的方式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学生毕业后熟悉企业、熟悉工作岗位的周期过长,实际动手能力较弱。 (3)教材存在会计理论与实际脱节。一些会计专业教材体例与本科院校的教材基本一致,仍属于“理论型”教材,与会计实际存在脱节。完全就理论讲理论,会使学生缺乏感性认识,特别是对没有实际工作经历的学生来看,掌握起来更加困难。教材目前仍是学生自习及课下复习的主要依据,因此就出现了许多会计理论呱呱叫,会计工作不会做的“好”学生,影响了对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 (4)教师实践经验不足。目前有相当一部分教师是从学校毕业后直接担任教学工作,会计实践工作经验不足甚至根本没有;一些学校由于条件所限,不能给教师提供参加实践或学习的机会。而会计是一门应用学科,实践性和操作性极强,教师实践工作经验不足,也是造成学生缺乏实践操作能力的一个不可忽视的原因。 三、完善开放教育会计专业学生基本职业能力培养的对策 (1)更新教育观念,完善考核机制。教师必须认清开放教育的特点,以就业为导向,以基本职业能力培养为基础,以满足会计岗位需求为目标。在教学方法上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强化讨论、案例式教学,增强学生参与性,通过互动增强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培养学生毕业时能成为一个具备初级会计基本职业能力的会计从业人员,并且具备再学习和知识更新能力,具备未来成为一个中、高级会计专业技术人才的潜质的会计专业人才。完善现有的考核机制,形成以基本职业能力考核为重点,以专业技术资格认证为参照标准,知识、能力、素质考核并重的考核体系。将用人单位在招聘财务人员时越来越重视的会计从业资格证及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证书纳入考核体系,部分课程实行以证代考的考核方式,实行考核方式多样化。例如,将平时测试、学习情况与期末考试相结合、改变考试题型与题目、突出考查专业知识运用等,突出以形成性评价为主,加大过程性评价成绩的比重,注重学习的过程考核。通过考核,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改进课程体系,突出实践教学。开放教育会计专业的教学,应充分结合会计职业岗位对培养对象基本职业能力的要求,并以此确定课程内容。在课程设置方面应当采取综合课程体系,打破学科界限,以培养会计专业应用能力为主线安排课程体系,基础课按专业学习要求,以必须和够用为度,突出实践教学,通过案例讨论、实地参观、课堂情景模拟和实验室模拟教学等方式实现会计职业的实践性。同时,要增加一些培养学生职业道德及健康心理等个人素质方面的课程。 (3)紧跟会计变化,更新教材内容。会计是一门应用性科学,会随着会计实践的不断发展而变化。要避免教材内容与会计实务脱节,教师可自己动手重新编写教材,使理论与实践统一并适应开放教育教学规律,教材编写要有较强针对性、实用性,应以能力为本位,以学生为主体,充分体现出知识性、实用性、适应性的特点。根据实际会计工作变化调整教材内容,如原先的发放工资都是出纳员先填写现金支票,提回现金然后再发放,但随着银行业务的拓展,很多单位的工资业务都通过银行代发,操作就由原来的填写现金支票提取现金,变成了填写转账支票进行转账。这些变化都应在教材中体现出来,在教材中补充这些变化的内容,会更利于引导学生形成基本职业能力。 (4)培养双师型教师,聘请高水平兼职教师。教师是教学活动的实践者,是开展课程建设的主体。高水平的教师队伍,是教育质量得以保证的重要条件。一是培养双师型教师。一方面提高教师的专业能力,学校要加大对教师的培训力度,以更新知识结构,提高教师的专业能力;另一方面提高教师的专业实践能力,学校每学期选派教师代表到企业顶岗、挂职锻炼,创造条件使之经常深入实际,收集第一手核算资料,积累和丰富会计实际工作经验。二是聘请具有较高水平的实际会计工作者作为兼职教师。通过从企业引进实践教学的教师,能有效缩短教学过程中从课堂到企业的距离,使学生在学校的仿真实习室就能得到几乎等于真实的财会工作岗位的锻炼的机会,使会计教学更能贴近会计实际,大大增强学生基本职业能力。 (李亚红单位为邯郸广播电视大学;张嘉伟单位为北华航天工业学院;段贵珠单位为邯郸广播电视大学) [作者简介:李亚红,副教授,邯郸广播电视大学会计教师。张嘉伟,北华航天工业学院会计系学生。段贵珠,教授,邯郸广播电视大学会计教师。] 参考文献 [1] 毛玉萍,赵佳.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对策研究[J].科教文汇, 2008(7). [2] 郑晓青.高职会计学生职业能力培养探析[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1(20). [3] 张军,黄骥.会计职业能力调查分析报告[J].企业科技与发展,2008(20).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