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波浪式前进”的政府与市场关系 |
范文 | 李娉 摘 要 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是公共管理研究的基础性问题,在西方主要经历了初创阶段、发展阶段、扩展阶段,其演变的趋势是神化市场—反思市场—审视政府,最新研究前沿问题是超越政府—市场二元结构,寻找第三条道路来解决公共物品提供问题。西方政府与市场关系的演变遵循“波浪式前进”的规律,政府与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强度此起彼伏。 关键词 政府 市场 波浪式前进 政府与市场是配置资源和协调社会经济活动的两种主要机制或制度安排。纵观政府与市场关系的发展历程,其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16世纪中期~20世纪30年代的初创阶段,20世纪30年代~70年代的发展阶段,20世纪70年代~21世纪初的扩展阶段,以及21世纪至今的最近进展。政府与市场关系发展的每个阶段都有自己的代表人物,并呈现出不同的特点。例如,初创阶段的亚当·斯密,发展阶段的凯恩斯,扩展阶段的布坎南、安东尼·唐斯、弗里德曼、萨瓦斯、奥斯本和盖布勒,还有研究政府与社会前沿问题的萨拉蒙等。 一、初创阶段的主要特征 无论是重商主义,还是古典自由主义,初创阶段的学者们首次认识到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他们将其表述为国家与市场的关系。重商主义可以说是由国家主导的发展资本主义的计划,而自由主义理论是自然产生的,亚当·斯密《国富论》中的思想适应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初创阶段理论的主要特征有如下几点: 第一,挖掘了市场的优势,使其成为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工具。市场是自然形成的,从传统社会的物物交换,到后来货币的出现,只要人们有购买的欲望,市场就会自发出现。亚当·斯密敏锐地看到这一点,认为市场是万能的,作为“看不见的手”,市场可以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亚当·斯密的这一观点虽然有极端的成分,但他认识到市场秩序可以自动调节经济生活的现实,并将这一现实系统地描绘了出来。 第二,自由主义对政府职能的界定并不全面。古典自由主义的观点延伸到政治和法律领域,他们对政府职能进行了明确的规定。无论是亚当·斯密提出的“政府三职能说”,还是穆勒提出的“政府四职能说”,学者们认识到政府的职能范围是有限的,但初创阶段的学者对政府职能的界定并不全面,仅仅局限在国家应该保卫公民安全的方面,并没有指出政府在监督市场、维护市场秩序中的作用。 二、发展阶段的主要特征 发展阶段的主要代表人物是庇古、凯恩斯和萨缪尔森等。在自由主义理论的引导下,资本主义空前发展,但也带来了经济危机,这促使学者们开始反思市场、重视政府。庇古认为国家的福利设施应由政府提供,凯恩斯认为政府有责任借助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等方式来干预市场,萨缪尔森认为政府应解决收入分配不合理性等问题。 发展阶段思潮的总体特征是学者们认识到政府干预的重要性,并对初创阶段的政府职能界定进行了扩展,凯恩斯和萨缪尔森的论述更为详细具体,具体到财政政策、货币政策、收入分配政策等,可以说是对初创阶段的发展。在发展阶段,政府与市场的职能划分更加明确了。 三、扩展阶段的主要特征 扩展阶段,学者们的研究开始分化,研究取向和研究内容也呈现多样化的特点,主要思想分为三种: 其一,以自由至上为中心的研究取向。这类学者较为极端,认为政府与市场间的关系是非此及彼的,他们否认政府的一切作用,使得神化市场的观点再次重现。 其二,以公共选择为中心的研究取向。这类学者认为公共物品由政府、市场二者提供都不完美,人们通过自组织的方式可以实现自主治理,这也就是公共选择学派著名的“用脚投票”理论。布坎南、唐斯等人抓住了政府失败这一关键点,成了公共选择理论的基石。他们的观点较为新颖,突破了政府—市场二元论的极端,找到了公共物品有效供给的第三条道路。 其三,以改革政府为中心的研究取向。这类学者认为解决政府失败的关键是改革政府。如何改革政府呢?适当分权和放权是关键。政府应该是“掌舵者”,而不是“划桨者”;政府是公共物品的安排者,而不是生产者,通过合同外包、凭单制等方式将服务外包出去。 可以说,扩展阶段的思潮更为丰富,也更为理性。学者们在审视政府的过程中发展出更为创新的理论,有政府失败理论、公共选择理论、改革政府、民营化理论、第三方治理等众多理论体系,他们致力于提升政府的工作效率,而不是一味地排斥政府或市场。他们开始寻求“中间道路”,认为政府—市场二者不是非此即彼的关系,社会力量也可以加入到公共管理中,当然,扩展阶段的学者对这一论断的概括还不够精致。 四、政府—市场关系演进过程的总结与思考 政府—市场关系的演进遵循着初创阶段—发展阶段—扩展阶段的轨迹,依据神化市场—反思市场与重视政府—审视政府—政府、市场二元结构的打破的发展过程。 (一)政府与市场关系对立越来越小 政府与市场关系虽然是波浪式前进的,但波动范围越来越小。例如,新自由主义主张的政府对市场的放任程度明显小于古典自由主义时期,新自由主义强调的是提高政府效率,而不是摒弃政府。可以说,随着历史的发展,支持政府的学者与支持市场的学者彼此吸收对方的优点,促进政府、市场二者的融合,对政府与市场关系的论述也更加理性。 (二)政府与市场关系研究取向趋于多样化 初创阶段的学说最少,仅有重商主义和古典自由主义;到了发展阶段,主要有凯恩斯理论、萨缪尔森等经济学家的理论;到了扩展阶段,则出现了不同的研究取向,有以自由至上为中心的研究取向,以公共选择为中心的研究取向,以改革政府为中心的研究取向,代表人物有布坎南、奥斯特罗姆、唐斯等。他们的研究也更加具体,提出了政府失灵的原因、表现,并跳出政府—市场二元结构,提出了公民自组织的道路,以解决公共池塘资源供给问题。 (作者单位为华北电力大学) 参考文献 [1] 郭小聪.政府经济学(第二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2] 张志新.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政府与市场关系的历史考察[D].湖南师范大学,2004. [3] 曹沛霖.政府与市场[M].浙江:浙江人民出版社,1997. [4] 亚当·斯密.国富论(下卷)[M].北京:商务印书馆,1974. [5] 毛寿龙.西方政府的治道变革[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 [6] 布坎南.自由、市场与国家:80年代的政治经济学[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 1989. [7] 彭和平,等.国外公共行政理论精选[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7. [8] 埃莉诺·奥斯特罗姆,等.公共服务的制度建构[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 2000.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