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中交集团综合补给船项目SWOT分析研究
范文

    王玮+陈骥峰

    摘 要 随着我国提出“海洋强国”战略,海洋的深度开发催生了对综合补给船舶的需求。本文以中交集团为研究对象,针对综合补给船项目做SWOT分析,发现问题并提供相关对策建议。

    关键词 中交集团 综合补给船 SWOT分析 问题对策

    一、引言

    中国经济在“十三五”期间进入L型换挡期,在供给侧改革和“三去一降一补”的背景下,中交集团主动探索综合补给业务。本文运用SWOT及经济定量分析,为综合补给船项目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二、行业市场概况

    中交集团综合补给业务是中交集团在疏浚市场、海洋工程、供油市场等生产领域产生的次生需求。在业务集聚后,综合补给将形成独有的细分市场。

    (一)疏浚市场

    根据行业统计,全球疏浚市场2016年市场总量约为170亿美元,自2015年以来,3年市场总量平均年增长8.7%,至2017年预计将达到192亿美元。中国疏浚市场潜力依旧可观,根据相关资料显示,国内基建和维护疏浚市场增长稳定,预计近3年平均年增长量7.6%。

    (二)海洋工程市场

    “海洋强国”战略和“一带一路”建设将给海洋工程项目提供新的机遇。国家对海洋权益和资源的日益重视不仅体现在宏观战略规划层面,而且运用微观政策传导至海洋工程市场,因此海工市场的前景被廣为看好,也为远洋补给业务的实施提供营销渠道。

    (三)船舶供油市场

    综合补给业务的一大补给物料便是燃油,在此基础上衍生出船舶供油市场。传统的燃油供应集中在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为首的沿海地区,受限于装备设施,远洋燃油供应这块“利润田”反而涉足较少。近几年随着我国远海石油钻井项目的兴起,后勤补给业务蓬勃发展,也使得远洋船舶供油市场具备相当可观的潜力。

    (四)综合补给市场

    目前综合补给市场目前竞争对手较少,尤其是在远洋补给因其资金和技术密集性特点,对资质、设备、资金支持要求严格,市场壁垒较高。总体来说,未达到完全竞争的市场状态。

    三、综合补给船项目SWOT分析

    (一)项目优势

    第一,品牌形象:中交集团作为国资委下属的中央企业,在传统基建领域有着幼稚的口碑,此外国企形象对于业务开拓也有一定帮助。

    第二,资金支持:国有企业在资金筹措上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无论在自有资金注入,还是融资渠道相较民营公司能够确保前期投资额与后期现金流的充足。

    第三,资质条件:中交集团作为大型国企,在资质技术上能够整合下属超过50家公司的力量,确保业务的顺利开展。

    (二)项目弱势

    第一,中交集团涉足海洋工程领域不久,市场占有率不足5%,在远洋补给方面更依赖于外部单位船舶,对经营持续性提出不少挑战。

    第二,缺乏相关业务管理经验。中交集团现有补给业务经验多来自于短途供给,在中长线补给方面缺乏可靠的经济测算和评估。

    (三)项目机会

    远海补给和大型国防工程需求不断增大,不仅体现在对燃油的需求,还有船舶配套淡水、食物、人员、物资补给、油污回收的综合需求。未来五年,中国远海探索力度将不断增强,配套服务也将扮演更重要的角色。

    (四)项目威胁

    越来越多的经营者已经预计到综合补给业务的发展态势,以中船、中远、中海工业等为首的“中”字头国有企业纷纷新建、改装自有船舶,顺应未来远海综合补给需求。

    (五)SWOT分析

    第一,利用机会,发挥优势(SO):充分利用国有企业资信与品牌优势,放大口碑效应。同时应深入理解政策内容,紧跟国家战略方向,享受政策红利。

    第二,发挥优势,规避威胁(ST):尝试合作形式参与综合补给业务,利用竞争者合作方式迅速抢占市场份额,规避竞争带来的业务流失。突出国有背景,将其作为产业合作集聚的营销核心。

    第三,利用机会,克服弱点(WO):运用政策导向弥补管理经营不足和业务对外依赖度高的问题,正确把握宏观政策方向能大大减少机会成本。

    第四,规避威胁,克服弱点(WT):根据木桶同原理,首先要补上最短板,作为市场的新进入者应顺应市场规律,对标行业中成熟的企业,适时寻找合作机会,先期站稳脚跟,减少初入市场的风险。

    总的来看,中交集团建造综合补给船,进入新兴领域的战略布局是具备实施性的。结合SWOT分析,在转型新产业链的过程中应发挥自身品牌长处,规避经验不足和对外依赖的弱势,顺势而为,站稳市场,逐步形成业务核心竞争力。

    四、综合补给船项目经济分析

    (一)船型选择

    根据船舶设计相关资料,成品油运输船尤其是在总吨位5000左右为当下市场主流设计。考虑到综合补给船的多功能性,对标亦有船舶设计,采用6000吨级补给船能满足未来行业需求。

    (二)项目经济分析

    根据国家现行财税制度和价格体系进行分析,计算过程的折现率采用6%。按照市场价格估算,单艘船舶总投资按6500万元进行测算,财务分析计算期为25年,其中建设期为2年,投入费用分别为50%、50%。

    第一,收入估算:运输收入:燃油运输单价按85元/吨计算,燃油供应收取总供应金额的8%服务费,测算年收入为1500万元。

    第二,成本费用:船舶投资效益分析按单船测算。一是工资及附加:船舶定员8人,按照甲类远洋船配定人员,人员成本共计197万元/年。二是折旧费用:单船造价约6000万元,按25年计提折旧,按残值率5%计算则残值300万元,年折旧为228万元/年。三是修理费:营运期1~10年期,年修理费为160万元、年,11~25年期,年修理费为200万元/年。四是燃料费:进口180CST重质燃油的单价按照4000元/吨。每年燃油计价400万元。五是润、物料费用:35万元/年;保险费:按造价的1%估算,为80万元/年。六是管理费:按收入的4%计算,为106万元/年。七是成本费用:项目投入营运,稳定期年总成本费用为1206万元。八是企业所得税:利润总额294万元,按所得税率25%缴纳,支付企业所得税为73.5万元/年。

    第三,经济评价:经测算,本项目动态投资回收期为20.17年(含2年建设期)。本项目盈亏平衡点按以下公式计算:生产能力盈亏平衡点=(固定成本)/(营业收入-可变成本-营业税金)×100%=82.5%

    第四,项目可行性评估。通过上述经济分析,可以发现投资回收期较长,主要还是由于较高的燃油成本和初入市场相对较低的收益所导致。

    五、中交集团综合补给船项目存在的问题

    (一)业务人才缺失

    人才是各行业发展的关键要素,只有拥有高素质的人才,才能促进业务高效有序发展。随着海洋战略的提出,越来越多的产业将向深海转移,这给人才的專业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中交集团在远洋补给领域起步较晚,系统性人才培训尚未建立,更多仍需要依靠老团队支撑业务,缺乏可持续性。

    (二)管理效率不高

    国有企业的运行机制导致了在面对业务决策和应急管理方面的效率滞后。远洋补给任务多数离岸较远,信息传递相对缓慢,尤其是突发事件发生的频次会进一步增多。管理效率低下的问题将阻碍业务开拓和发展。

    (三)投产后的市场风险评估

    综合补给船效益取决于国际原油价格和运价,目前在市场风险评估方面缺乏一套完整的行业评估体系,过多依靠个人经验判断无助于风险识别水平的提高。

    六、中交集团综合补给船项目对策建议

    (一)加快人才储备和培训

    随着海工市场的日趋繁荣,配套后勤补给服务需求量水涨船高,培养船舶经营领域专业人才已是当前发展海洋经济的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一是建议在相关院校和培训机构开设专业课程,培养航线经营、油品运输等高级蓝领人才。二是企业利用选拔机制,因岗选人,最大限度释放人才效益。

    (二)建立离岸管理制度

    建立快速决策、快速响应、快速处理的离岸管理体系,打破中交集团原有的分层汇报与审批,以此更好地应对变化的市场竞争。

    (三)打造三层次的风险识别

    首先是中交集团层面的风险识别,提供宏观的政策风险识别和市场状况预警。其次是综合补给船运营层面的风险识别,提供中观的业务发展趋势、船舶安全管理风险识别。最后是业务人员层面的风险识别,运用微观个人视角和一线工作体验,对业务操作流程、业务洽谈、业务获取进行风险识别。

    七、结语

    在国家战略和中交集团 “五商中交”的发展定位下,综合补给船是未来业务转型目标的重要一环。无论从外部经济环境,还是内部企业发展必要性,综合补给船在经济性和竞争力方面具备可行性。通过全文的SWOT和经济分析,相信补给船业务将助力中交集团的全面发展。

    (作者单位为上海航道物流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 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中长期发展规划[Z].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2012:4-5.

    [2] 于文豪.原油运输企业船舶投资决策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09:20-28.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9 2:57: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