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现阶段外商撤资原因分析
范文

    张亦扬

    摘 要 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在吸引外资方面颇具吸引力,众多知名跨国公司纷纷选择在我国建厂或投资。伴随着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变化,对外直接投资增加的同时,外商撤资问题也不断发生。本文从国际形势、投资国、东道国以及其他国家四大视角出发,对外资企业从我国撤资的原因进行分析。

    关键词 外商投资 撤资原因 分析

    一、从国际形势视角出发

    现阶段,国际经济形势不容乐观。为了争夺更多的话语权,各国对国际规则重构的竞争日趋激烈。同时,很多国家存在较为严重的贸易保护主义。

    (一)全球經贸规则重构

    现阶段,为了争夺更多的国际话语权,各国积极参与国际经贸规则的重构。以跨大西洋贸易与投资伙伴关系协定为例,协定中的各个成员国设定了较低的关税水平和非关税壁垒,进而对我国的国内投资产生了巨大的贸易替代效应,从而加大了外资企业从我国的撤资力度。

    (二)贸易保护主义抬头

    近年来,很多国家的贸易保护主义问题越来越严重,对我国展开的贸易调查案件数量也不断增多。其中,贸易摩擦涉及的国别范围、行业、产品以及金额都在不断增加。为了避免不必要的纷争,选择来华投资的外资企业尽量避开那些更易遭受贸易救济调查的行业,而一些已经在这些行业投资的外资企业也会作出撤资的决定。

    二、从投资国视角出发

    投资国对沿海外商撤资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投资国国内经济的不景气限制了企业来华投资的能力;第二,通过制定“再工业化”战略及一系列优惠政策来吸引中高端制造业回流。

    (一)投资国经济的不景气

    投资国经济的不景气不仅会限制企业对华投资的能力,而且会加剧跨国公司来华投资的悲观情绪,从而增加撤资的频率及规模。

    2008年,金融危机在美国爆发,随后以不可抵挡之势席卷全球。在此背景下,跨国公司撤资或减资的频率大大增加。据统计,在2008年1~11月这10个月内,共有4652家外资企业减少了在中国的投资,而撤资的外资企业数量高达4564家。其中,制造业减资和全额撤资的比重分别占70.4%和60.3%。由于危机的时滞性,外商直接投资企业撤资数量在2009年猛增——高达24124家。

    2009年,欧债危机的爆发使还没有从全球金融危机复苏的国家雪上加霜。随着危机范围的不断蔓延,外商撤资的数量不断增加,在2011年上升至26469家。

    (二)“再工业化”战略吸引中高端制造业回流

    从2011年开始,美国、德国、日本等国家纷纷制定以重振制造业为核心的“再工业化”战略,这也拉开了制造业向投资国回流的序幕。比如,苹果电脑已在美国本土设厂生产,松下把立式洗衣机的生产从中国转移到日本国内,夏普也计划在本土生产更多机型的液晶电视和冰箱。

    所以,投资国制定的“再工业化”战略以及一系列的优惠措施使得众多中高端制造外资企业纷纷从中国撤资回流至本国。

    三、从东道国视角出发

    本文从东道国——中国的经济发展环境、劳动力成本以及内资企业的竞争力三大角度来探讨外资企业撤资的原因。

    (一)新常态下,我国经济发展环境发生改变

    一方面,新常态下,我国经济的增长速度不如从前。在增长速度放缓的投资大环境下,外资企业从我国分得的红利变少,企业的投资回报率也不如以往乐观,所以不少外资企业都缩减了在中国的投资规模。

    另一方面,新常态下,我国经济发展从要素驱动转变为创新驱动。在这样的发展趋势之下,很多城市开始提高外资企业进入我国市场的门槛,将政策逐步从“招商引资”转变为“招商选资”。在这种背景下,那些产品附加值低、创新能力不强、没有核心竞争力的外资企业很难在我国市场上找到自己的一席之地,所以不得不作出撤资的决定。

    (二)国内劳动力成本的上升

    现阶段,我国的生育率与之前相比有所下降,人口老龄化现象日益突出,人口红利逐渐减弱,随之而来的就是劳动力成本的不断上升。2014年,我国劳动力年龄人口从2011年的顶点下降了560万。劳工成本的上升使得资本无法像过去那样取得超额回报,大量跨国企业不得不重新思考是否缩减,甚至撤销在华的投资。据波士顿咨询集团发布的报告,中国制造业对美国的成本优势已经由2004年的14%下降到了2014年的4%,表明中国的生产成本仅比美国低4%。

    (三)内资企业竞争力提升,施压外资企业

    现阶段,我国正在大力推进“一带一路”倡议,与沿线国家的合作不断加深,这开启了企业“走出去”的新篇章。在利好政策的扶持下,我国内资企业不断成长,其技术创新与研发能力、内部管理制度与之前相比都有了较大的提升和完善。

    因此,内资企业实力的提升使国内市场竞争加剧,这也加大了外资企业来华投资的压力。

    四、从其他国家视角出发

    受其他国家低廉劳动力及优惠性投资政策的驱使,很多中低端外资制造企业纷纷从我国撤资。

    (一)部分发展中国家依托成本优势吸引中低端制造业分流

    目前,诸如越南、菲律宾、印度在内的众多发展中国家的劳动力及其资源成本都要比我国沿海地区低。根据某外资机构的研究报告,目前,中国纺织品制造企业员工的月平均工资为188~300欧元(约合人民币1531.8~2444.37元),而孟加拉国只有80欧元(约合人民币651.8元)左右,越南也不到120欧元(约合人民币977.74元)。

    为了降低劳动力成本,越来越多的中低端制造业选择从我国沿海地区分流至这些国家。以利益最大化为首要目标的众多跨国公司放弃了在我国沿海地区的投资,而选择在东南亚国家开设工厂。比如,阿迪达斯苏州工厂已经搬迁至缅甸,微软也计划将部分设备转移到越南河内。

    (二)竞争性的FDI政策加大外商对华撤资的力度

    当下,世界经济缓慢复苏,为了摆脱本国经济停滞不前的阴霾,各国之间纷纷出台竞争性的FDI政策,以此吸引更多高质量的外商直接投资。所以,受其他国家竞争性的FDI政策的吸引,众多外资企业选择从中国撤资。

    针对现阶段大规模的外商撤资现象,我国需要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应对。首先,我国应该正视外商撤资现象,同时建立有效的预警机制和完备的跨国公司数据库,以便更好地掌握外资企业的动向。其次,我国应充分利用中西部地区的资源及劳动力成本等优势,加大地方政府的办事效率,积极引导外资企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最后,我国应加大对外商再投资的引导力度。虽然很多东南亚国家的劳动力成本低于我国,但是它们的物流体系、配套服务与我国相比还有不小的差距。所以,我国可以利用基础设施建设的优势吸引撤资企业再投资。

    (作者单位为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经济研究院)

    [基金项目:本文系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内外联合培养研究生项目资助(JS20160201)。]

    参考文献

    [1] 王晓红,沈家文.我国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现状与趋势展望[J].国际贸易,2015(02):41-48.

    [2] 郑怡,冯耀祥,刘超.东部沿海外商投资现状调研:外商投资收缩 观望情绪蔓延

    [J].中国对外贸易,2015(04):24-29.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1 4:16: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