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中小学财务管理问题及其对策
范文

    摘 要 当下,随着教育经费的多渠道投入与教育环境的复杂多变,中小学财务管理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日趋明显。为了逐步完善中小学校的财务管理工作,笔者针对当前会计队伍素质不高,会计基础工作不实,固定资产管理不善,预算制度执行不严,内部控制制度不全这五方面的问题展开分析,从注重会计队伍的建设,加大预算执行的力度,完善固定资产的管理,健全内控监管机制,加强预算外资金的管理这五方面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 中小学 财务管理 问题及对策

    随着中小学校教育事业的发展,学校的基本建设、教育设备投入不断加大。教育经费的大力投入改善了办学条件,但也使得中小学校财务管理问题日趋明显。加强财务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关系到中小学教育的可持续发展。结合工作实际,笔者试分析当前中小学财务管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并对如何加强财务管理谈谈自己的幾点看法。

    一、中小学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会计队伍素质不高

    财会人员的业务素质是影响中小学财务工作成效的重要因素。据笔者观察,规模大的学校,会计成天忙于业务,没有时间和机会学习业务理论知识;规模小的学校,往往由某些教学人员兼任会计岗位,他们只需取得一张会计从业资格证便可,有的甚至连会计从业资格证都没取得就先上岗了,业务生疏,只知依葫芦画瓢,仅仅满足于完成日常工作,缺乏对会计业务知识学习提升的动力。除了业务素质外,会计人员的职业操守也是影响学校财务工作的关键。会计队伍中一部分人的觉悟不高、责任心不强,工作中不能时时做到坚持原则,对违规现象不闻不问,听之任之。有些财务人员触犯基本道德底线,造成会计信息失真,甚至有人为了一己私利丧失职业操守,触犯法律。

    会计队伍素质不高也与学校对财会工作不够重视有关,他们往往认为会计工作不过是办理报销业务、记账、算工资,是一项非常简单轻松的工作,因此从不为财会人员提供外出学习的机会,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会计人员满足现状,会计队伍的素质停滞不前的现象。

    (二)会计基础工作不实

    会计基础工作是各项财务管理工作的基石,包括建立会计人员岗位责任制、使用会计科目、填制会计凭证、登记会计账簿、编报会计报表、保管会计档案、办理会计交接等。会计基础工作的扎实与否直接关系到学校财务管理的成效高低,但由于中小学会计队伍的整体素质不高,教师兼职的多,专职财务人员少,会计人员不能全面掌握会计基础知识,对有关财务制度更是缺乏透彻的理解,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会计基础工作的扎实开展。有些会计人员对会计科目的运用无法作出准确的判断,对于模棱两可的事项仅凭个人的理解与直觉,造成科目混乱、前后不一。会计科目的错误使用导致财务报表的数据失去了客观性,影响了学校对财务情况的准确掌握与判断,阻碍了财务工作的顺利开展。

    (三)固定资产管理不善

    在许多中小学校,固定资产管理的重要性一直未得到正确认识。很多学校的资产管理意识不强,固定资产购置后即万事大吉,不闻不问。购置投入大,管理投入小的意识与观念造成很多学校的固定资产管理存在随意性。有的学校对购入的教学仪器设备、办公家具等没有及时登记固定资产卡片,造成了账实不符的现象;有的教学仪器设备等尚未达到规定的使用年限就提前申请报废,再重新申购配置更高的设备,造成了不必要的资金投入和国有资产的流失;有的学校固定资产已经破损许久,但未及时办理报废手续,造成了固定资产价值的虚增;有的学校资产购置后利用率低,又不及时保养、维修,造成了闲置浪费的现象。

    以上现象与中小学资产管理尚未建立健全规章制度体系有关,很多学校并未设立专职的固定资产管理机构与资产管理人员,对固定资产的管理往往由财务人员或其他岗位人员兼职。没有固定资产管理资质,缺乏固定资产管理专业知识,管理经验不足,造成了资产利用率低下,固定资产管理混乱,账实不符等突出问题,使得固定资产管理面临管理混乱无序的困境。

    (四)预算制度执行不严

    一些中小学校在编制预算时比较粗略,往往是为了编制预算而编制,没有将预算与学校的资金管理有效结合起来,有的实际执行结果与预算相差较大,预算流于形式。这些学校在编制预算前期准备不充分,大多由财务人员和领导简单沟通后按照上级要求完成预算表格,学校各部门没有积极主动地参与预算编制,也没有审核预算编制的合理性与可行性,只是将预算编制当作一项事务性工作来完成。

    中小学校建立的一系列内控制度中很少涉及预算执行方面的规定,即使有也只是做表面文章,没有起到实质性的约束作用。多拨多用,少拨少用,不够再申请的习惯大大影响了预算的执行与管理,造成了年底突击花钱或年终超支等现象。有的学校虽然在采购方面的制度比较完善,但在采购过程中仍然存在预算未采购或采购了而无预算的不规范行为,大大降低了执行预算的严肃性和资金的使用效益。

    (五)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

    虽然中小学校都建立了一套学校内部管理控制制度,但执行成效好坏不一,这与学校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不完善有很大关系。《会计法》中明确规定,各单位应当建立健全本单位内部的会计监督制度,不相容岗位应相互分离、相互制约。大部分学校的确已做到总账、出纳、采购、财产物资保管等岗位分设、人员分离、按月对账、及时结算,组建了由工会、教代会构成的内审小组,对每笔支出进行审核把关,共同监督财务支出。可仍有一些小规模学校的会计、出纳、审核只有一个人,谈不上岗位分离、内部牵制。有的记账人员还被委以重任,在完成本职工作的同时担负着财务保管或采购的重任,这为一些缺乏职业道德,责任心缺失的人提供了徇私舞弊的机会。有的学校由校长一人说了算,缺乏重大事项集体决策和会签制度的制衡机制,内部控制形同虚设。有不少中小学压根就没有成立内审小组,也没有内部审计人员,无法客观评价财会信息及财务工作的成效。

    二、加强中小学财务管理的对策与建议

    (一)注重会计队伍的建设

    建设一支业务强、思想硬的会计队伍对促进学校财务管理工作的开展至关重要。中小学财会人员要制定个人发展计划,主动学习财会知识,努力开阔专业视野,不断提升业务水平。作为非会计专业的财务人员更要认真学习《基础会计》《初级会计电算化》《会计职业道德》等基本理论知识,潜心钻研《中小学校财务管理制度》,努力提高专业操作技能。学校则必须立足实际,加强对财会人员的培训,鼓励财会人员积极参加会计专业技术职称考试,利用假期为财会人员提供学习进修的机会,从而有效地提升财会人员的专业水平。

    中小学的财会人员还应加强自身的职业道德教育,提升会计职业判断能力,保证财务会计信息准确可靠;应强化廉洁自律意识,增强拒腐防变免疫力;应发扬甘于奉献的精神,以严谨的态度和满腔的热情投身于学习和工作中,为学校的财务工作献计献策,不遗余力。

    (二)加大预算执行的力度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编制预算是一项财务工作,但只有在校长的统一领导下协同总务、教学、德育、财务等各个部门共同参与完成,预算才能编制得更全面准确。预算编制完成后,就要不断加强预算管理的执行意识,预算执行是实现各校预算收支任务的关键,也是整个预算管理的重点。学校应根据业务需要与自身特点建立健全适合本校的预算管理制度,加大预算执行的力度,提高预算的约束力与权威性,从而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

    《中小学财务制度》第十六条规定:“预算执行中,财政补助收入和财政专户管理资金的预算一般不予调整。如果国家有关政策或者事业计划有较大调整,对预算执行影响较大确需调整的,中小学校应当报主管部门审核后报财政部门调整预算。”因此,学校应尽量避免预算的随意调整,确保预算的严肃性与权威性。在预算执行过程中要定期或者不定期地检查预算执行情况。若预算数与实际执行数存在重大差异应及时分析原因,提出可行的解决措施,确保预算顺利执行。年度决算完成后还要分析整个年度的预算执行情况,包括收入、支出是否按预算落实,各个期间的预算执行进度如何,各项费用支出的比重是否合理,盈亏的原因分析是否合乎情理,为来年更好地执行预算积累经验。

    (三)完善固定资产的管理

    完善中小学固定资产的管理,第一,转变管理观念、完善管理制度。学校应改变管理思路,以相关法律法规为依据,以成本效益观念强化财产物资的管理。通过宣传、培训在全体教职工中树立固定资产管理的重要观与全员观。同时,结合学校实际,根据固定资产的管理要求,构建适合本校的一系列相关制度与规范细则,具体包括固定资产的管理责任制度与相关的专项制度,如采购登记制度、使用监管制度、清查报废制度等,并保证每项制度能落实到具体的负责人员,做到切实按照制度核算并管理财产物资。第二,要打造高水平的管理队伍。一是选拔严谨认真的优秀员工担任专职固定资产管理人员,合理分配管理权限,明确固定资产管理责任;二是对固定资产管理人员应进行专业培训,促使工作人员通过学习与交流提高自身的管理水平与专业素质。第三,完善管理过程。购入物资后,要对资产进行详尽的登记,利用固定资产管理软件对学校的财产物资进行监督管理,通过电脑随时掌握资产的分布和使用情况。同时,定期开展固定资产的清查工作,通过核对账目、盘查实物,及时了解固定资产的真实情况,调配闲置资源,该报废的及时报废,避免随意处置与浪费的发生。

    (四)健全内控监管的机制

    新《会计法》第二十七条明确规定,各单位應当建立健全本单位内部会计监督制度。要建立健全单位内部会计监督制度,第一,要加强学校负责人对内部控制的认识,明确领导人员在单位内部控制体系中的主导地位。第二,要建立岗位分工和责任制度,按照不相容岗位相分离的原则合理安排工作岗位。不相容职务一般包括授权批准和业务经办、业务经办和会计记录、会计记录和财产保管、业务经办与稽核检查等。第三,要不断健全内部控制制度。一是合理设置办事流程、操作程序,对授权、审批、执行等程序必须严格控制。二是建立单位内部监督机制,强化岗位、流程间的监督、制衡作用,形成有错必究的责任追究机制。三是利用教代会与内部考核,加强对学校重点工作的监督,推行校务信息公开制度,推动学校工作的透明化。四是发挥学校内部审计机构的职能,审计人员对学校日常财务活动的合法合理性进行定期审查。尤其是对学校的建设项目进行重点审查,提出意见与建议,从而加大学校内控监管的力度。

    (五)加强预算外资金的管理

    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中小学预算外资金的来源渠道日益增多,金额日益增大,有学杂费、代办费、保教费、捐赠收入、租金收入、保证金等,形式多样,但无一不是学校的资金收入,都应当按照规范程序入账,发挥它们应有的效益,使之更好地服务学生、服务教学。因此,如何管理好、利用好这些资金显得尤为必要。目前,大部分中小学都有收入、支付两个系统,要求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管理。预算外收入款项交由指定银行代收,直接划入财政预算外资金专户,并足额开具正规的收费票据,纳入学校财务统一核算。财政部门要将学校缴存财政专户的各项收费,按部门上报的支出计划及时足额核拨,保证学校的正常运转,学校则自觉接受财政、审计部门的监督。

    加强预算外资金管理,不仅是经济问题,而且是政治问题。学校要充分发挥内控监管作用,使每一笔收入来源清晰、依据合理、流程规范,把加强预算外资金管理作为整顿经济和反腐败来做,遏制私自设立收费项目、社会乱收费行为,杜绝私设“账外账”和“小金库”的现象,逐步完善预算外资金的立项、征收、使用和管理。

    中小学财务管理工作千头万绪,关系到学校工作的方方面面,其重要性与必要性不言而喻。在实际工作中,我们要不断探索规范的财务管理方法,努力提高自身的财务管理水平,营造健康有序的财务管理环境,为教育事业的稳步发展奠定基础。

    (作者单位为海门市实验初级中学)

    [作者简介:吴晓琼(1980—),女,江苏海门人,本科,会计师,研究方向:中小学财务管理。]

    参考文献

    [1] 吴晓琼.浅谈中小学、幼儿园财会人员的职业素质[J].经济视野,2015.

    [2] 朱国英.试论如何做好中小学资产管理[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4.

    [3] 王春梅.关于完善中小学财政预算管理的思考[J].中国经贸,2015.

    [4] 吴晓磊.浅谈基础教育中小学校内部控制制度建设[J].经营管理者,2014.

    [5] 心正.我国公共组织预算外资金管理存在的问题(说明原因)及对策[DB/OL]. http://www.pai-hang-bang.com/paiming/bang-403097.html,2018-11-08.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1 2: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