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青海省融资性担保行业发展问题研究
范文

    徐雪青

    摘 要 近年来,青海融资性担保机构在解决中小微企业、“三农三牧”等金融服务薄弱领域融资难问题中发挥出重要作用。本文通过实地调查,分析青海融资性担保行业现状及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就此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以期推动担保行业健康有序发展。

    关键词 融资性担保 担保倍数 再担保

    一、青海省融资性担保行业的发展现状

    (一)青海省融资性担保机构数量变化

    青海省融资性担保行业的机构数量从2001年仅有的2家逐步发展为2016年的76家。2011年,为响应国家的政策,青海省相关部门开始对省内所有的融资性担保机构进行整顿清理,清除了大量挂着融资性担保旗帜却不为企业提供融资性担保业务的担保机构,故2011年省内融资性担保机构的数量锐减到39家。之后,融资性担保行业的数量又开始增长,机构数量逐步增加到2017年的78家。

    (二)青海省融资性担保机构类型

    截至2016年,青海省融资性担保机构中大型融资担保机构有4家,占省内全部融资性担保机构数量的5.26%;中型融资性担保机构有31家,占比40.79%;小型融资性担保机构有35家,占比46.05%;微小型融资性担保机构有6家,占比7.89%,没有微型担融资性保机构。由此可见,青海省融资性担保机构中中小机构的数量偏多,共有66家,占比86.84%,是青海省融资性担保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青海省融资性担保行业内大型担保机构的数量最少,小型机构数量最多,行业的注册资本实力整体偏弱。

    (三)青海省融资性担保机构地域分布

    青海省融资性担保机构的数量不断增加,其覆盖面积也在不断扩大。截至2016年,青海省融资性担保机构已覆盖了省内8个市、州。其中,西宁市共有46家,占全部机构数量的60.53%;海东市共有13家,占比 17.11%;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有7家,占比9.21%;海北藏族自治州和黄南藏族自治州都只有3家,占比均为3.95%;海南藏族自治州仅有2家,占比2.63% ;果洛藏族自治州和玉树藏族自治州都只有1家,占比均为1.32%。

    (四)青海省融资性担保行业从业人员

    融资性担保行业的从业人员数量也在不断增加。2010—2016年间,从业人员数从329人增加到793人,呈现出增长的状态。2011年至2013年从业人员的同比增长量也在上升,尤其2013年从业人员的数量急剧增长,同比增长量高达253人,同比增长率也达到了60.96%。截至2016年,青海省融资性担保行业的从业人员数量共计793人,平均每家担保机构从业人员仅10到11人。

    (五)青海省融资性担保行业的担保额情况

    从2010年至2016年7年间,青海省融资性担保行业的担保总额从45.16亿元快速增加到300.58亿元,且每家机构的平均担保额也从0.89亿元增加到3.96亿元,在2014年达到4.02亿元,增长速度稳定。青海省融资性担保行业的在保余额总数从60.93亿元增加到410.52亿元。

    二、青海省融资性担保行业存在的问题

    (一)担保机构数量少,地域分布不均衡

    青海省融资性担保行业近年来发展迅速,大大小小的融资性担保机构随之涌现出来。截至2017年,青海省融资性担保机构发展到78家。但和全国融资性担保机构的数量7800家相比较,青海省的融资性担保机构数量还很少,只占1%,位居全国倒数第四。与青海省毗邻的甘肃省目前已有360家融资性担保机构。

    (二)资本规模偏小,抗风险能力差

    青海省中小规模的融资性担保机构数量偏多,整个行业的注册资本规模大多偏小。截至2016年,青海省融资性担保机构的注册资本总额为1180029万元,平均值为15526万元。其中有4家融资性担保机构的注册资本仅有1000万元,注册资本排名前三的3家机构的注册资本共计499749万元,占全部注册资本的42%,其余的73家机构的注册资本总和只占了全部机构注册资本的一半左右。

    (三)融资担保放大倍数低

    融资担保放大倍数过大,不利于金融风险的控制;放大倍数过小,不利于提高担保机构的效率,扶持中小企业贷款的作用也相对有限。根据国家规定,国内担保机构的担保放大倍数一般不超过10倍,即1亿元的担保资本金最多可以担保10亿元的银行贷款。目前,全国融资担保放大倍数一般集中在5~12之间,集中在5~8之间的机构数量较多。2013年青海省的融资擔保平均放大倍数只有2.5。2016年,青海省融资性担保放大倍数超过3的融资担保机构仅有5家。

    (四)从业人员专业素质偏低

    青海省融资性担保行业的发展时间虽然不长,但其业务的专业性很强,行业内对从业人员金融、财务、审计等方面的专业要求较高。而青海省内金融人才极度缺乏,省内高校共有8所,其中开设与融资性担保相关专业课程的高校仅有4所,来自外省金融专业的毕业生也相对较少,且金融专业的学生毕业后普遍会选择银行、保险、证券等行业的工作,考虑到融资性担保行业就业的毕业生很少。

    三、促进青海省融资性担保行业发展的对策

    (一)政府加大财政支持力度

    对于新进入融资性担保行业的机构,政府可根据其注册资本的多少给予相应的政策补贴,根据其业务量的大小给予一定比例的税收优惠;对融资性担保业务发展比较快、风险管理比较到位的担保机构,政府可按其担保总额的多少给予一定的奖励;当地政府也要协助该融资担保机构的分支机构在本地的发展,促进该地区中小企业的发展,进而带动该区域整体经济的发展。

    (二)加强银担合作机制

    由于信息不对称,银行业金融机构很难了解融资担保机构的运营情况和财务信息。银行和融资性担保机构可分别成立专门的银担部门,负责银行和融资担保行业之间的合作,加强银行和融资担保机构之间的相互了解。同时,银行等金融机构也要加强和融资性担保行业监管部门的交流沟通,消除一部分信息不对称现象,在融资担保过程中建立银行和融资性担保机构之间的风险共担机制,进一步降低银担合作风险。

    (三)提高从业人员专业技能

    对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专业技能、工作经验等方面进行规定并设立融资性担保专业相关的等级考试,通过从业考试的人员才能从事相关的工作,通过相应等级考试并有一定的工作经验的从业人员才能担任较高的、相应的职位。此外,要经常对从业人员进行专业知识培训,以巩固其专业技能,提高行业内部业务的创新能力。

    (四)完善再担保体系

    再担保机构是以其自身的信用水平、抗风险能力与融资性担保机构共同分担融资性担保贷款的风险,可以帮助融资性担保机构转移一部分风险,提高融资性担保机构的信用力度和抗风险能力。一是进一步强化省信保集团、青海天诚担保公司再担保功能,对符合条件的市、县国有控股融资性担保机构提供连带责任再担保,为民营融资性担保机构提供一般保证责任再担保,增强分险、增信能力;二是积极发挥保险增信作用,建立“担保+保险”等多种方式的风险分散机制,加快形成多层次的再担保体系;三是引导融资性担保机构之间开展联保、分保、反担保等多种方式,不断分散担保风险。加强整个行业对再担保体系的完善,促进其在风险分散和风险控制方面发挥应有的作用。

    (作者单位为青海大学)

    [基金项目:本文系青海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青海省金融发展与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研究”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14029。]

    参考文献

    [1] 刘姝雯.湖南省融资担保行业现状与发展研究[J].金融与经济,2016(05):92-95.

    [2] 张煊.北京融资担保行业风险问题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6.

    [3] 张忠良.青海省融资担保行业发展研究[J].调查报告,2016

    (12):34-38.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0 23:5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