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针灸对肝郁脾虚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素和HSP蛋白的影响
范文

    辛玉 金星

    

    

    摘要:目的?探究针灸对肝郁脾虚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素和热休克(HSP)蛋白的影响。方法?选取武汉市中医医院和武汉市中西医结合医院2018年1月-2019年6月收治的60例肝郁脾虚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通过数字随机表法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观察组采用针灸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和治疗前后的血清血管内皮素、HSP蛋白水平。结果?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73.33%,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血清血管内皮素和HSP蛋白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血清血管内皮素和HSP蛋白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针灸应用在肝郁脾虚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的治疗中,临床疗效确切,可改善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素和HSP蛋白水平,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关键词:针灸;功能性消化不良;血管内皮素;HSP蛋白

    中图分类号:R256.3?文献标志码:B?文章编号:1007-2349(2020)06-0057-03

    功能性消化不良在临床消化内科比较常见,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好发于各个年龄段群体中,主要症状表现包括上腹痛、早饱感、食欲下降、嗳气等,会严重影响患者的饮食健康,导致生活质量下降[1]。常规西医药物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在临床上比较常见,通过促进胃肠动力、根除幽门螺旋杆菌等对症支持疗法,可以起到一定的效果,但是难以实现药到病除,治疗后容易反复[2]。中医对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研究比较多,并将其归为“呕吐”、“呃逆”等范畴,认为其发病与肝脾密切相关,其中肝郁脾虚型是常见的分型之一[3]。针灸是中医疗法中较为常见的一种方法,已在各种疾病的治疗中得到广泛应用,取得了理想的效果,但是关于肝郁脾虚型功能性消化不良的针灸治疗,临床并未见太多报道,仍需进一步深入探究。为此,本研究为进一步分析针灸治疗的效果,纳入本院收治的60例肝郁脾虚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展开分析,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8年1月—2019年6月在武汉市中医医院和武汉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接受治疗的肝郁脾虚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60例进行研究。根据数字随机表法,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观察组30例患者中,男、女各有16例、14例,平均年龄、平均病程分别为(45.16±4.75)岁、(6.02±1.27)a。对照组30例患者中,男、女各有18例、12例,平均年龄、平均病程分别为(45.54±4.80)岁、(6.06±1.29)a。2组均签署知情同意书,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组间进行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纳入及排除标准?纳入标准:(1)符合该病诊断标准[4];(2)中医分型为肝郁脾虚型;(3)年龄在18周岁及以上;(4)精神和认知正常,可配合完成调查研究。排除标准:(1)合并严重心、肝、肾等器官;(2)合并全身免疫性疾病;(3)伴有其他消化系统疾病;(4)恶性肿瘤患者;(5)近1个月接受过消化不良有关物品治疗;(6)妊娠期或哺乳期患者。

    1.3?治疗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药物治疗:(1)餐后30 min口服吗丁啉,每次用药20 mg,每天用药3次;(2)餐后30 min服用西咪替丁,每次用药0.2 g,每天用药3次。4周为1个疗程,持续用药1个疗程。观察组采用中医针灸治疗:取平卧位,取足三里、膻中、内关、肝俞等穴位,消毒处理穴位附近皮肤后进针,深度约30 mm,利用提插捻转手法得气,行针2次,留针20 min。再取俯卧位,取刺肝俞、胆俞进针,提插捻转手法得气后留针10 min。4周为1个疗程,持续用药1個疗程。

    1.4?观察指标及疗效标准?观察并比较2组临床疗效,同时检测和对比2组血清学指标。(1)疗效判定[5]:疗程结束后上腹痛、早饱感、餐后饱胀感等症状和体现几乎消失或者消失70%以上表示基本治愈;各项症状和体征有所改善或改善50%-69%表示好转;症状和相关体征几乎未发生变化或改善不足50%表示无效。总有效率为基本治愈率和好转率之和。(2)血清学指标:包括血管内皮素和热休克(HSP)蛋白:于清晨空腹状态下,抽取患者静脉血5 mL,EDTA抗凝处理,放置在1500 r/min环境下进行离心处理10 min,静置15 min后取上层血清,-30℃保存,及时送检。采用放射免疫非平衡法检测血管内皮激素,采用ELISA法对HSP蛋白水平进行检测,试剂盒为Biolegend试剂盒,检测时严格按照试剂盒说明操作。

    1.5?统计学方法?SPSS21.0统计软件包分析处理数据,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2组临床疗效比较?见表1。

    2.2?2组血清血管内皮素和HSP蛋白水平比较?见表2。

    3?讨论

    临床消化内科中,功能性消化不良属于常见病和多见病,发病机制至今不明确,多数研究认为是多因素综合作用所致,常见的如内分泌紊乱、精神心理、HP感染等[6]。针对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治疗,临床常通过调节胃肠动力来实现治疗的目标,常见的如吗丁啉、西咪替丁等,均可以起到改善患者症状和体征的效果,但是治疗后容易复发,远期效果并不理想,反复治疗会需一定的经济支撑。因此,如何进一步提升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疗效,为广大患者健康的改善提供助力,成为了临床消化内科必须面对的问题。

    近年来,中医的影响力不断扩大,中医理念在功能性消化内科的治疗中已被融入。中医学中,功能性消化不良属于“呕吐”、“胃脘痛”等范畴,脾胃虚弱是病理基础,常见分型为肝郁脾虚型。肝主疏泄,肝气郁结,疏泄失职,胃失和降而出现脾胃亏虚等症状,化湿生痰,气机升降失常可诱发消化不良[7]。因此,中医认为针对肝郁脾虚型功能性消化不良,应坚持疏肝降火,和胃健脾的原则。针灸是中医的常见疾病疗法,在临床上已被广泛应用。本研究采用针灸治疗,选取足三里、膻中、内关、肝俞等穴位进针,与中医治疗原则不谋而合,具有疏肝降火、疏理气机、和胃健脾、行气止痛等功效。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临床疗效高于对照组(P<0.05),充分说明了针灸治疗的有效性。研究表明,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中,血清学指标会发现不同程度的改变。血管内皮素是常见的血清学指标,对胃肠平滑肌的调节有着重要的作用,其水平的变化会对平滑肌的运动能力产生较深的影响[8]。HSP蛋白是一种急性反应蛋白,具有保护细胞线粒体的作用,能够减轻应激状态下细胞内蛋白质变性效果。针灸治疗,可以对机体局部形成刺激,对多种活性物质的表达进行激活,以此达到调控胃肠动力的目的。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后血清血管内皮素和HSP蛋白均低于对照组(P<0.05),表明针灸治疗的应用,能够更好地调节和改善血清血管内皮素和HSP蛋白的表达,而这极有可能是治疗的作用机制。

    综上所述,肝郁脾虚型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治疗中,针灸的应用效果明显,对机体血清血管内皮素和HSP蛋白的表达具有调节作用,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许卫华,王微,吕冉,等.加味三香汤治疗肝郁脾虚型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观察[J].环球中医药,2014,15(6):437-440.

    [2]马兴婷,赵智宏,郭璇.疏肝健脾活血疗法联合腹针对肝郁脾虚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的疗效分析[J].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2019,27(5):64-68.

    [3]曹森林,范利锋,王楠,等.加味三香汤联合复方消化酶治疗对肝郁脾虚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疗效及焦虑抑郁状态的影响[J].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2018,26(1):83-86.

    [4]胡冬菊,楊倩,刘建平.“疏肝降逆方”对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胃电图及血清胃肠激素的影响[J].江苏中医药,2018,20(1):31-32.

    [5]吴艳慧,于文靖,陈苏宁.胃痛消痞方对肝郁脾虚型功能性消化不良大鼠血清及胃窦组织中NT、SP含量的影响[J].实用药物与临床,2012,15(10):613-615.

    [6]朱丽丽,赵晓峰,郭海,等.加味三香汤治疗肝郁脾虚型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焦虑抑郁的影响[J].中药材,2015,38(11):2442-2444.

    [7]胡明泽,秦小菊.疏肝健脾汤治疗肝郁脾虚型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效果探究[J].当代医药论丛,2018,16(24):134-135.

    [8]张学虹,雷华斌,王成凯,等.中西医结合治疗肝郁脾虚型功能性消化不良临床研究[J].山东中医杂志,2018,37(11):891-895.

    (收稿日期:2020-01-20)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2 21:1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