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我国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困境及改进研究 |
范文 | 闫泳杰 解婉迪 【摘? 要】党的十九大以来,继续坚定不移深化行政体制改革,以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作为重要接口,构建现代化的国家治理体系受到社会各界的普遍认可和支持。论文极具理论和实践意义,针对我国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中较为普遍并突出的问题进行较为详细的解读,并提出进一步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建议。 【Abstract】Since the 19th National Congress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we have been unswervingly deepening the reform of the administrative system, taking the reform of the administrative examination and approval system as an important interface, and building a modern national overnance system has been generally recognized and supported by all sectors of society. This paper is of great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significance. In view of the more common and prominent problems in the reform of the administrative examination and approval system in China, this paper makes a more detailed interpretation and puts forward suggestions for further reform of the administrative examination and approval system. 【關键词】行政体制;行政审批制度;监督机制 【Keywords】administrative system; administrative examination and approval system; supervision mechanism 【中图分类号】D630? ? ? ? ? ? ? ? ? ? ? ? ? ? ? ?【文献标志码】A? ? ? ? ? ? ? ? ? ? ? ? ? ? ? ? ? ?【文章编号】1673-1069(2020)05-0118-02 1 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相关概念 1.1 行政审批的定义 行政审批是国家行政机关、对社会资源分配的一种行政行为和手段,是行政审批机关依据法律法规和有关政策,根据自然人、法人等依法申请,以执照等方式允许行政相对人合法从事某种行为,确认其拥有某种权利,授予其某种资格的行为。 1.2 行政审批的形式 政府职能不断调整不断更改,相应的行政审批的形式也在动态发展中不断适应,通常包括审批、核准、注册年检等。从行政许可的定义、作用和适用条件可分为普通许可、特许、认可、核准、登记五种形式。 1.3 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回顾 从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到《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的实施(2001-2004年)主要工作围绕摸索行政审批的行政法规制,相关法律制度和法律程序的设立展开。此阶段是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初步建构阶段。 自《行政许可法》的实施到全面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之前(2004-2013年),在制度实务与创新、地方实验等领域取得了优异成绩。此阶段是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局部探索阶段。 2 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困境 2.1 审批事项存在模糊质清理 首先,当地政府经常出现替换性执行、选择性执行、附加性执行。处于部门利益考量往往会出现表面一致,实则违背,符合部门利益的就执行,不合部门利益的就不执行。喜欢搞土政策,油水大的审批项目不愿放弃,另立一套规定,项目数量明减暗增,严重缺乏对审批改革的深入研究和忠诚。行政审批制度改革难免出现虚与委蛇,阳奉阴违甚至出现越搞越乱的难堪局面。 2.2 阻力大,效率低,替代手段不足 一直注重事前审批,批完就置之不理的行政审批机关严重缺乏事中事后的动态监督。正是因为行政机关擅长运用事前审批,事后处罚收费这一惯用手段,腰包虽然鼓起来了,但是当具体实施改革政策行政机关却犯了难,同时缺乏对改革的心理认同,敷衍塞责,将完成硬性指标看作万事大吉。把利益损失小或者可有可无的审批事项进行调整,对于后续监管,配套的管理措施及手段则缺少必要的工作,管理混乱等其他社会管理问题接连暴露,每当此时,行政机关推诿扯皮,找借口推责任,毫不顾虑改革是否能取得真实效果。 2.3 部门利益固化,执行力度不够 现实中,某些部门好做表面文章,审批便捷度不降反增,改革的进度和成效难以量化。例如,利用一些科技手法对审批事项进行暗箱操作,部分有“油水”的审批项目堂而皇之包装后进行批发;某些部门无视改革政策从未将全部业务进驻行政服务中心,把油水高的项目依旧保留在本部反而将一些无关紧要的审批项目放到服务中心;还有的部门仅仅将网上电子政务建设作为形象工程,政务信息化建设并没有给公民和社会的利益申请带来普遍意义上的便利。 2.4 审批部门缺乏有效监督等配套机制 从体制外监督来说,由于信息不对称,审批过程不够透明和公开,因此,行政审批直接申请人难以对行政审批行为进行监督。另外,相当多的申请人为尽快办理个人审批事项,处于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理,因此,主动监督意识欠缺。从体制内监督来看,碍于人情、面子等因素,要求体制内部人员进行体制内监督和自我革命显然是困难重重。值得注意的是,大众舆论监督具有极强的爆发性,但是具有片面性和时效性,因此,无法对行政审批行为进行持续有力的监督。 3 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改进策略 3.1 强化法制对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引领与保障 首先,《行政许可法》已经实施十多年,时代在不断前进中发展,行政许可法中的部分内容肯定存在与时代脱节和需要修缮的地方。因此,以行政许可法为主体的相关法律必须配套地进行增减完善。 其次,鼓励各层级政府对于改革中新经验、新制度成果要及时地通过法律的规范进行保护和推广。对于大量非行政许可和本身定位模糊的行政许可事项,允许各级政府尤其是基层政府拥有自主开启当地行政审批改革的权力。于上于下,法制与改革整体联动,共同携手迎接我国经济新常态和新时代新格局挑战。 3.2 完善行政审批改革的第三方评价机制 现阶段,我国对于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成效评价手段不仅数量少而且质量普遍较低。现存评价主要是行政内监督,碍于面子、人情因素行政内监督往往是流于形式,考核评价的也仅仅是砍掉的审批项目数量等数字指标,而对于真正的行政办事效率,是否现场和按时办理缺少真正实效的评价。因此,建立和完善由独立第三方评价机制是大势所趋。政府应主动减少对第三部门等组织的干预,减少利用行政资源对第三部门的嗜血,同时充分吸纳领域专家学者、企事业单位参与;相应的赋予第三方自主活动的权力并对其进行培育,保护和规范;通过借助第三方形成的客观与独立的评价,继往开来,希冀为下一步改革提供某些思路。 3.3 完善相關配套机构与加强编制改革 第一,确立并完善行政审批追责制度,在行政体制内部形成不论是事中事后只要出现严重后果就必须追究责任的惯例和规则,在全体制内树立谁审批、谁负责的意识。第二,进一步加强审批监督制约机制。体系内,实行集体决策和首长负责制;体系外,加强监察口、司法口、审计口方方面面的监督;重视大众舆论和行政相对人的监督。第三,坚定把行政审批绩效评价制度推行下去。注重成本-收益分析,彻底改变以往以预算为导向的行政审批。第四,从体制深层次对人员、机构、编制进行颠覆性调整,对重点领域注入更多资源和关注,对于承担下放权力和承担更多基层性任务的基层级政府、部门给与更多人力和编制财政方面的资源。 3.4 依托信息技术和制度创新推进行政审批流程优化 新时代中国网络科技方面迈上新的台阶,中国在5G通讯技术方面率先发力,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为依托信息技术推进行政审批的流程优化提供了巨大机遇。在信息中国的框架下,阿里巴巴、腾讯、百度等知名互联网巨头拥有丰厚的信息技术资源和人才,各级地方应该将自身行政审批改革工作与各大互联网公司的合作挂钩,探索建立政企携手共同将“互联网+政务服务”提升到新的层次,再造行政审批骨架和血脉,使行政审批流程更高更快更强。紧跟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时代,利用大数据推进电子政务进行多元、多模建设,真正使电子政务实现电子化、科技化、信息化、集成化于一体。同时结合O2O理念,不忘以行政服务中心为核心的线下与线上的电子政务大平台统筹协调发展。 4 结语 时代在不断变化中向前发展,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持续多年,各级政府在摸索和试错中一步步前进,通过多年努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取得了巨大改革成果,但是深层次的问题逐渐暴露,改革进入深水区,面临巨大改革挑战与阻碍。新时代的行政审批改革必须站在全局之上,坚持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相结合的思路,继往开来,统筹推进新思路、新方法、新作为将行政审批改革继续坚持下去。 【参考文献】 【1】韩晋.我国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2016. 【2】张定安.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攻坚期的问题分析与突破策略[J].中国行政管理,2012(09):14-18.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