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我国互联网金融在发展中存在的风险及对策研究
范文

    陈晓东

    【摘? 要】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普及,互联网平台满足了消费需求,以互联网为媒介的金融体系得到了飞速发展,且互联网金融的模式在不断地创新。但与此同时,有关互联网金融的一系列问题也随之而来。论文主要从我国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模式入手,进而分析我国互联网金融发展的现状,并对存在的问题作出分析,最后给出我国互联网金融发展的优化建议。

    【Abstract】With the popularization of internet technology, the internet platform meets the consumer demand. The financial system with the internet as the medium has been developing rapidly, and the mode of internet finance is constantly innovating. But at the same time, a series of problems about internet finance also followed. This paper mainly starts with the development mode of China's internet finance, then analyz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internet finance, and makes an analysis of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finally gives optimization suggestion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internet finance.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发展现状;优化建议

    【Keywords】internet finance; development status; optimization suggestions

    【中图分类号】F724.6;F832? ? ? ? ? ? ? ? ? ? ? ? ? ? ? ? ? ? ? ? ? ? ?【文献标志码】A?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文章编号】1673-1069(2021)02-0079-02

    1 引言

    互联网金融是一门工具,它依靠了电子支付、第三方平台,实现了资金融通的金融新模式。互联网金融与传统金融的业务模式相比有着明显的不同,它利用了强大的后台和信息技术,业务范围更广、服务与产品上更为优化。但是由于我国的互联网金融发展的时间较短,网络的不安全问题突出,这就导致了互联网金融在风险应对方面相对落后,各种监督管理体系还不完善,这也充分说明了我国互联网金融的健康发展具有更加完善的空间。

    2 我国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模式

    2.1 传统金融业务的互联网化模式

    自金融兴起以来,传统金融一直引领着金融的发展,但却始终受限于自身的特点。传统的金融机构,如银行,它有固定的交易地点,但却不能在不同地点实现交易,它可供用户办理业务,但需要向用户收取一定的服务金额。但伴随着互聯网的发展,传统金融业务也得到了创新和发展,通过网络平台可以把传统的金融交易简单化处理,如订单交易、交易信息查询、在线客服等,极大降低了金融机构的付出成本。

    2.2 基于互联网平台开展金融服务模式

    这种平台的运营模式包括,一种是独立运营模式,这种模式主要与其他企业通过互联网进行合作;另一种是依靠平台运营模式,它主要是和电子商务网站有关,主要以网站运营为主。

    2.3 全新的互联网金融模式

    这种金融模式的交易过程完全依赖于互联网,它的网络交易平台巨大而且用户众多,上到公司下到个人均是用户。在这个网络平台上,网络信息在不断地发展,这让投融资者们可以便捷地进行金融交易。这种模式把传统金融模式完全化改变,以全新的方式交易,完全依赖于线上进行,如p2p网络信贷,这种模式交易自由且很方便,对投融资者来说都是很好的选择。

    2.4 金融支持的互联网化模式

    这种模式事实上不属于金融业务,它是一种第三方支付平台,但它是金融支持的互联网化。金融业务多种多样,它有线下与线上,而线下的金融服务功能转化到互联网上,当客户收到各种交易服务的信息后,他们对交易业务的了解也就随之增加。这种金融机构与客户之间的融合协调,使金融支持互联网化的效率得到了极大提升。这种高效率的金融支持的互联网化模式也将降低机构与客户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性,促进互联网金融服务的创新,优化互联网金融结构。

    3 互联网金融现存的问题分析

    3.1 现阶段互联网金融对传统金融造成了负面冲击

    由于在互联网金融中,对金融机构和用户双方的信息保护的更加严格,个人资产与资金的流动无法完全透明化,此时互联网金融就相当于网上银行,这就限制了银行的作用与权力,使得银行无法具体地掌握资金的流动情况,影响了银行的资金运营,使得银行的资金结构受到影响。

    3.2 信息披露透明化程度不够高

    信息披露度是互联网金融安全度的重要组成部分,离开了信息披露度,互联网金融环境将无安全可言,而要保护好用户的个人信息的安全,互联网金融的信息披露度就需要高度透明化。然而,目前由于信息披露透明化程度不够高,导致互联网金融交易过程中信息的不对称性的问题十分突出,而部分企业通过这种信息的不对称性来骗取客户的利益,影响了互联网金融行业的健康发展。

    3.3 监管主体权责不明确

    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其监管主体的不明确性一直存在。多个部门都赋予了直接监督管理能力,每个机构的管理职责不同,但却有相互重叠的部分,这种情况也制约着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

    3.4 互联网金融企业和平台自我监督力度不足

    由于互联网金融具有信息繁杂且方便获取的特点,同时也可以突破空间上的限制进行交易,这就导致一些非法用户通过互联网法律的漏洞进行违法操作,例如,通过不合规的金融端口盗取客户信息进行网络犯罪,最终导致损坏了客户的利益,也打乱了我国互联网金融的秩序。目前的互联网金融企业和平台自我监督力度不足,直接导致了大量违规、违法操作没有能够及时有效地发现、预警以及处理。

    3.5 互联网金融存在较大的风险

    3.5.1 互联网金融导致信用风险增加

    人们在使用互联网的过程中,由于缺乏安全意识以及所使用的软件或者平台的安全性不足,导致某些互联网平台会不知不觉中盗取用户个人隐私,造成用户不必要的损失。由于这种信息的不安全性,使得互联网金融具有很高的信用风险。

    3.5.2 互联网金融具有关联交易的风险

    互联网金融交易中有时会暗含着不法分子的违法交易,这种情形的发生就导致了金融风险的增加,这些违法分子通过各种手段进行交易风险的转移,例如,通过制作假的企业信用与数据,使得自身的利益最大化的同时严重侵害了企业和消费者的利益。

    3.5.3 互联网金融存在自融的风险

    随着互联网金融平台的飞快发展,每年都有大量的客户注册账户。然而有些平台可信度并不高,他们通过吹嘘自己的标准、数据,对用户进行蒙骗欺诈,从而达到增加自己的交易量的目的,很多用户在不清楚的情况下进行投融资。当平台出现利益问题而不得不下架时,这些平台为了维持自身利益选择携带资金逃离,导致用户的利益受到损害。

    3.5.4 互联网金融具有技术风险问题

    目前互联网金融还存在一些无法预料的技术风险,例如,它在信息数据存储还未完全安全,现有技术无法有效支撑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等。除此之外,由于现实中很多互联网金融机构为了避免高成本支出而忽视引用高新技术,也导致互联网金融技术风险增加。

    4 我国互联网金融发展的建议对策

    4.1 构建多层次的互联网金融监管体系

    我们可根据金融机构的资产、分险级别和规模划分为四类监管:一是对于涉嫌违法的,司法部门来处理,这属于严格的审察监管;二是对于有些机构需要直接采取监督的,这属于市场监督;三是金融机构必须通过注册才能进入市场,这属于注册监管;最后一点就是金融市场的自我监管,这是所有市场的共同特点。

    4.2 一定的风险容忍度下,规则性监管与原则性监管相结合

    原则性监管大体的意思是指,监管主体尽量少介入金融机构及企业的业务,主要是对机构和企业以告诫建议引导为主。规则性监管大体意思是指,监管主体按照明文的法律规定对金融机构的各种业务作出规定及立定准则,控制其管理过程。监管者首先要明白监管的基本理念,以公平、公正、高效、安全秩序为出发点,秉着服务和引导的理念,以理论与现实相结合的准则灵活地进行监管,要做到各方面利益均衡,保证整个互联网金融环境的稳定与和谐。

    4.3 强化行业自律,树立行业底线思维

    政府的监管只是一种辅助作用,每个行业都需要极强的自律性。行业应从自身出发,制定一套符合社会核心价值观的标准化的规范,并通过榜样的作用,在行业内部进行相互学习相互促进,充分发挥互联网金融市场的灵动性而不是被动著让政府来干预。

    4.4 加强信息公开,提高行业透明度

    互联网金融主要以网络作为中心,这也就导致了金融机构和用户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性,用户的信息被机构所掌握,而客户对企业或机构的信息掌握度并不是很完全,这就需要信息的公开来解决。通过信息公开,让投资者对企业或机构有基本的了解,清楚每一笔交易每一次运营,让投资者能够对风险作出评价,这样可以形成客户与机构之间良好的交易关系,建立一个稳定的金融环境。

    4.5 提高互联网金融准入门槛

    就目前来说,我国互联网发展状况鱼龙混珠,参差不齐,各种小型金融公司快速兴起,这些都是因为我国的互联网金融门槛过低所造成的。所以必须通过完善互联网金融行业行政审批制度及资格要求,增高门槛,对企业和机构进行有效筛选,保证互联网金融行业的稳定性,维护客户的利益。

    4.6 建立健全互联网金融法律体系

    不是所有的互联网金融产品都适用于一套基本的法律体系,也没有一种法律法规能够指导所有的互联网金融产品,因此只有健全完善一整套互联网金融法律体系,着眼于互联网信息安全和用户的个人隐私及利益,才能切实做好预防、监控以及处置工作。

    【参考文献】

    【1】张晓峒.计量经济学基础[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16.

    【2】杨琨.浅析我国互联网金融监管问题[J].纳税,2018(09):124.

    【3】吕华峰.浅谈互联网金融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现代商业,2019(13):90-91.

    【4】魏鹏.中国互联网金融的风险与监管研究[J].金融论坛,2016(7):121-132.

    【5】祁斌,吴晓求.互联网金融的创新与监管[J].互联网天地,2012(9):132-145.

    【6】薛晓倩.美国互联网金融发展与监管的启示[J].金融前言,2016(9):76-86.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1 0:23: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