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浅谈离任审计结果运用的难点及对策
范文 马伏君
摘要:新形势下,我国对审计工作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对审计结果的运用也提出了更高标准,然而,实际的离任审计结果运用中依然存在问题。本文分析了离任审计结果运用中的难题、难点,并对应分析了这些难题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审计结果;运用难点;对策
审计署在2018年3月1日公布了全新的内审工作规定,《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审计署令第11号),其中对审计结果运用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具体从审计机构、审计人员以及被审计单位等都提出了具体的任务和规定。对此,审计部门必须重新作出工作部署,促进审计结果的运用,从而体现审计工作的意义。
一、离任审计结果运用的难点
(一)审计结果未公开,运用难度大
审计结果理应被公开,然而,审计单位碍于情面或不良社会影响力,再加上多方力量的牵制等,都使得审计结果内部消化、未对外公布,这样表面看来发挥了正面积极作用,然而,事实上是弱化了审计结果的运用,也无法体现审计部门的作用。审计部门缺少同其他部门的协作配合,审计结果未同相关领导干部或责任人的考核、评估以及人事任免等挂钩,名义上的“先审计,后离任”的思路难以落实,这种不对外公开的审计模式甚至流于形式,所获得的审计结果的真实度、精准度也有待商榷,审计结果必然难以发挥作用,造成了资源的浪费。
(二)审计结果运用无标准,评估奖惩机制不健全
审计结果的运用需要统一的标准,然而,目前审计结果的运用方法、方式与标准等未形成具体规定,被审计的单位发现问题后,其单位负责人究竟应该承担什么样的责任、审计问题多大才能扣罚薪资、到什么程度需要停职甚至调离等都未形成规定的标准,这就使得审计结果运用中迷雾重重,严重的问题得不到有效和及时的处理。这种缺少统一规定与标准的形势下,必然将导致审计结果运用的困惑,甚至出现了存在严重经济问题的单位和领导得不到惩处、暗箱操作和徇私舞弊等问题。
(三)对公开的审计结果宣传不到位
据权威统计,我国审计政府工作报告的公开份数仅为1200多份。审计结果的公开与宣传对于审计部门来说确实是一项挑战。然而,作为信息、文化传播的第三方单位也未能有所作为,例如:电视台、网络、媒体等都弱化了对审计结果的宣传,这就使得审计结果整体上还是处于闭塞、非公开的状态,没有被公开的审计结果自然难以发挥运用价值。审计单位畏首畏尾,为了维护自身地位与利益,在公开的审计结果宣传方面态度消极,对于《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审计署令第11号)的规定认识不足、执行不到位,影响了审计结果公开与运用的进程,同时,审计部门对于审计结果公开与宣传后如何应对问题、控制形势等也未做思考,审计结果的运用困难重重。
(四)审计结果转化困难
第一,时效性较差。整体的审计进度缓慢,使得审计结果无法被及时运用,而且审计与离任的先后顺序不当,导致审计无法发挥监督作用,也就是说审计未能达到对部门单位负责人的审查与监督,特别是先离任后审计的模式使得審计结果无法被深入运用,失去了审计的作用。
第二,审计部门职权有限。审计部门自身未被赋予人事任免权与行政处分等权利,这就使得审计结果难以发挥作用。
第三,审计结果重视不足。审计部门本身缺少人事任免与监督等权力,自然难以利用审计结果。同时,审计部门所提出的问题不具有时效性,多数是对历史问题的追溯,遗留性问难以解决。
第四,审计结果未公之于众。由于审计部门最终获得的审计结果自行保留,这样事实上就无法达到真正的审计监督的作用,一些问题也难以解决,更不用说整改。
二、离任审计结果运用的对策
(一)审计结果公开制度
针对审计结果无法利用的问题,最关键是要实行审计结果公开制度,因为通过面向公众公开审计结果,确保审计意见、审计发现问题及处理建议和整改要求公开、公正与透明,才能发挥离任审计在加强领导干部监督管理中的作用。审计结果公开制有利有弊,它能够确保审计公信力、透明度,而且审计结果的公开也侧面体现了审计工作的作用以及审计机构的影响力,然而,出现问题的审计单位被公之于众,需要经受社会监督和舆论监督,在某种程度上加大了其压力,但是,也敦促了其审计发现问题的整改。
(二)审计结果信息的全面、分类公布
为了确保审计结果能够被运用,对此就要将审计信息实时全方位、分类地公布,具体是指:财务信息、预算执行信息、资产负债信息和领导干部廉洁自律等,要对这些信息进行全面公布。其中分类信息具体涵盖:依法规管理情况、单位的效益状态,以及关键经济决策、预算状态、以及其他内控管理,具体是指:三重一大制度执行情况、招投标中的合规合法情况、合同内控等,效益状态则是指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投资效益、职工薪酬增长幅度等。
(三)创建审计问题整改机制
审计单位应当建立健全审计发现问题整改机制,明确被审计单位主要负责人为整改第一责任人。对审计发现的问题和提出的建议,被审计单位应当及时整改,并将整改结果书面告知内部审计机构。对于整改期限内不作为、不行动的单位,则要深入分析具体原因,根据情节轻重按照规定程序进行处理。
(四)强化内审控制与部门协作
审计单位对内部审计发现的典型性、普遍性、倾向性问题,应当及时分析研究,制定和完善相关管理制度,建立健全内部控制措施。
内部审计机构应当加强与内部纪检监察、巡视巡察、组织人事等其他内部监督力量的协作配合,建立信息共享、结果共用、重要事项共同实施、问题整改问责共同落实等工作机制。
(五)严格内审考核与评估
内部审计结果及整改情况应当作为考核、任免、奖惩干部和相关决策的重要依据。单位对内部审计发现的重大违纪违法问题线索,应当按照管辖权限依法依规及时移送纪检监察机关、司法机关。审计机关在审计中,特别是在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三级以下单位审计中,应当有效利用内部审计力量和成果。对内部审计发现且已经纠正的问题不再在审计报告中反映,通过这种方式来达到内审严格考核与评估的目标,提高内审结果运用的准确度。
(六)丰富审计结果公布方式
要以多种渠道、多种方式、多种方法来公布审计结果。例如:网络媒体、报纸、电台、手机网络等,这就需要审计单位提高认识,形成审计结果公开意识,自觉配合审计结果公开,而且审计部门要积极建立起同其他文化宣传部门、媒体部门等的协作,让真实、客观的审计结果以多种渠道、多种方式来公布于众,让更多的人了解审计结果,从而发挥审计结果应有的作用。
实际公布审计结果过程中要确保用简单、明了、易懂的语言,也就是能够让公众明确被审计单位的经济指标完成情况、遵守法律法规情况、内控建设及执行情况等,对于审计发现的问题,特别是被审计的领导干部违法违纪甚至侵占国有资产等情况都要采用简单、易懂的公开方式,以此达到审计结果的深入理解,才能更好地促进审计结果的运用与成果转化。
(七)提升审计部门的权力和地位
为了确保审计工作有条不紊、按照规则和规范开展,就需要审计部门拥有一定的权力和地位,也就是要确保审计部门的公信度、权威性,这样才能真正发挥其审计监督作用,拥有了一定权力的审计部门往往能够在审计过程中更加严格、认真,也能更加真实、高效地将审计结果公之于众,当个别被审计部门出现问题时,則能以权威的姿态、公正的态度来责令其整改,从而达到对违法单位的严格监督与约束作用。因为只有充分地运用审计结果,才能真正找到各个被审计单位所存在的问题,以此来达到监督和约束作用,推动企业不断完善内部控制制度。
三、总结
审计结果的运用对于促进企业加强管理、防范风险和提升运营效率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是审计工作成效的保障。通过审计结果的运用来形成对各个单位的严格监督,进而达到审计结果有效运用的目标。但是,对于离任审计来说,审计工作本身就有较大的难度,其结果的运用更是充满不定因素,审计部门必须认识到离任审计的问题,解除离任审计的障碍,确保审计结果得到运用。
参考文献:
[1]林钟高,龚明晓.离任审计[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3.
[2]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审计[M].经济科学出版社,2012.
[3]伯继民.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实务[M].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12.
[4]葛方柱,徐金宝.离任审计的现状及对策[J].中国内部审计,2011.
[5]郭楚忠,王琳.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的难点及其策[J].中国内部审计,2013.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5 14:40: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