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完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思考
范文 徐伶俐
摘要:《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颁布实施4年以来,内部控制取得一定成效。但目前部分单位在内部控制上依然存在偏见误解,风险防范意识薄弱等问题,本文通过分析其存在的问题,结合《规范》,提出了进一步完善内控体系的建议。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内控责任;风险策略
2014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第一次对建立和实施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进行了全面、系统的规定,《规范》实施四年以来,结合财政部门的各项要求,行政事业单位的制度建设,风险防控等方面都有所增强,但部分单位在内部控制建设还存在诸多问题。因此,结合《规范》的要求,分析行政事业单位当前内控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提高内控管理的方法,完善内部管理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目前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一)内部管理重视不够,风险防范意识薄弱
近年来,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水平和经济活动的合规合法总体上不断提升,但不少领导对单位经济活动的管理现状不清楚,没有综合考虑内外部环境、自身的经济活动特点,认为自身没有贪污、挪用资金情况,故不存在风险,设计内控制度就是对自身的约束,对同志的不信任;有的单位内部管理制度和制衡机制缺失、关键岗位职责不清,内部经济活动管理存在漏洞和隐患;有的单位内控制度流于形式,实质上并未有效执行;有的单位简单认为财务核算制度就是内控制度,只要财务核算健全了,内控制度也就完善了。
(二)预算编制不科学,预算执行力有待加强
预算是根据单位内部各项工作任务对经济活动进行合理计划,从而实现经济资源对业务活动的支撑和管理。预算编制要求科学化,精细化,很多单位预算编制及项目实施分别由财务部门和业务部门完成,各部门之间未及时沟通、协调,预算编制流于形式或由财务部门“闭门造车”,导致预算编制较为粗糙,不科学,不合理,计划性不强。在具体项目实施的过程中,需要实施的项目没有资金,有预算的项目又不能较好的完成;挤占、挪用专项资金的现象时有发生,项目支出进度与预算支出不匹配,平常节约用钱,年底突击花钱,预算支出缺乏统筹规划。
(三)财务管理弱化,内部监督缺位
当前一些单位财务管理工作薄弱,机构设置不健全,岗位设置不合理,在一些基层和中小学校出现会计、出纳由一人担任,或由无会计证的人员上岗从事财务工作的情况。有的基层领导缺乏相关的财务知识,内部审批过于简单或流于形式,业务审核、审批随意性大。有的领导直接管物管钱,内部缺乏基本的控制和监督,给资金、资产安全埋下隐患。部分单位财务人员通过随意编制项目支出明细表,随意填制转账支票、现金支票等方式提取现金和转账,部分领导干部通过编造各种单据挪用公款、套取教学科研经费,这些本应稍加完善内控就能避免的各类经济案件的就这样发生了。
(四)固定资产监督缺失,导致国有资产流失
在实施政府集中采购固定资产后,采购流程、采购数量、采购金额等得到有效控制,但在固定资产使用、管理、处置中仍存在很多漏洞和控制缺位,原因是部分单位购置固定资产前未论证其有效性和适用性,认为只要有资金就购买;部分单位只重视货币资产的管理,忽视实物资产的管理,实物资产管理责任未落实到人,很多单位未设立固定资产定期盘点和清查制度,固定资产卡片和明细账不相符,从而导致固定资产重复购置、部分固定资产闲置或丢失的现象发生。在固定资产处置时,未按照有关部门的规定执行报废,造成资产处置行为不合法、不合规或者存在舞弊的风险。如涉密固定资产未按保密部门和财政部门的要求进行处置,涉及价值较高的固定资产未按相关程序报废,存在固定资产流失的可能性,部分单位走极端,十几年、二十几年未对任何固定资产进行报废,致使固定资产大量账实不符。
二、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体系的方法
(一)增强意识、强化责任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第六条规定:“单位负责人对本单位内部控制的建立健全和有效实施负责。”这一规定就是要促使单位领导意识到建立内部控制的必要性,只有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才能明确各职能部门的风险和职责,只有领导充分认识到内部控制的重要性,才能促使各职能部门对相关制度的落实,只有领导带头以身作则,才能有效地执行各项制度,只有不断加强内控的培训和学习,才能提高单位内部人员风险意识和责任意识。
(二)建立机制,确保执行
行政事业单位应当根据经济活动的决策、执行、监督三权相互分立的原则,明确岗位职责,理顺业务流程。在单位内部,按“不相容活动相分离”原则进行科学的岗位设置,具体表现为授权审批、业務经办和审核监督三个方面。各个岗位有执行、有监督、相互制衡,从而降低了差错和腐败的可能性;单位应当建立健全集体研究、专家论证和技术咨询相结合的议事决策机制。重大决策由部门起草并征求基层意见,由专家组对方案的可行性进行研究分析,最后领导班子汇集意见后再集体决定,单位领导班子集体决定应当坚持民主集中原则,防范“一言堂”、“一支笔”造成的决策风险和腐败风险;要建立健全关键岗位责任制,关键岗位要职责清晰,责任明确,要实行定期轮岗制度,不具备轮岗条件的单位,要加强培训学习,提高关键岗位人员的政治思想意识和业务能力,同时加强监督,确保关键岗位无漏洞。
(三)识别风险,制定策略
现阶段,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经济活动的主要风险包括:单位经济活动不合法或不合规的风险;国有资产流失、资源使用效益低下的风险、财务信息不真实、不完整的风险;发生舞弊或腐败现象的风险以及其他风险。具体表现为:有违规收费、私设“小金库”、违法违规支出、使用虚假发票套取资金,盲目举债、签订无效合同、违约与纠纷、盲目采购、资产流失、损失浪费、盲目投资、违规建设、暗箱操作、收受贿赂、串通舞弊等。
为了有效防范各种风险的发生,除识别单位层面的风险,还要抓好以下的具体工作:一是明确归口管理,责任到人。根据单位的实际情况,按照权责对等的原则对有关经济活动实现统一管理,具体工作落实到人。二是加强财务管理,财务部门要遵守财经纪律,要建立健全本单位财务管理制度,合理设置会计岗位,提高单位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规范会计基础工作,经费支出要严格执行国家和地方有关政策和单位的各项规定,报账手续要完备,要根据单位实际合理编制预决算,严格执行批准的预算,确保财务信息真实完整。三是加强资产管理,尤其是固定资产管理,要完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要由专人负责管理,要对固定资产购进、使用、报废等情况准确掌握,资产管理部门要定期或不定期对资产进行抽查、盘点,固定资产要账卡相符、账实相符,要确保资产安全完整。四是加强合同和项目管理,业务部门要对订立合同和项目事前、事中、事后全面监督,时时掌握项目和合同实施情况,付款进度要与实际进度相符,要加强对项目的验收,确保项目和合同的有效执行。五是加强政府采购管理,要严格执行政府采购相关法律法规,制定单位内部有关采购的管理制度,加强对采购活动和采购项目验收的管理,加强对政府采购项目安全保密管理。六是部门之间加强合作,信息互通,相互监督、相互配合,形成合力,提高效率。七是加强信息化建设和信息公开,将经济活动和内控流程嵌入单位信息系统,有利于减少或消除人为操纵因素,有利于内控制度的执行和监督,有利于保护信息安全;加大在单位内部公开信息的力度,有利于达到加强内部监督的目的。
(四)完善监督,有序推进
单位应当建立健全内部监督制度,明确各相关部门或岗位在内部监督中的职责权限,为了保证内部监督检查的客观性和公正性。监督和执行、实施相对独立。监督检查要贯穿于业务的事前、事中、事后三个阶段,在业务发生前要对此项业务进行评价,分析业务在执行过程中需要的成本,存在的风险。业务发生过程中,,将实际情况和预计进行比较,是否在计划的范围之内完成,是否出现一些异常情况。在业务完成阶段,对整个事项进行分析、评价、总结,从中提炼出监督检查发挥的作用。
相信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在领导和全体人员的参与下,齐抓共管,提高风险意识,瞄准薄弱环节,完善制度建设,部门之间相互沟通,相互制衡,行政事业单位管理效率,防范风险能力一定能有大的提升。
参考文献:
[1]财政部.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S].2012.
[2]财政部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讲座[M].经济科学出版社,2013.
[3]行政事业单位推进《内部控制规范》现实路径选择[J].会计之友,2014(9).
(作者单位:大理州财贸学校)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3 7:32: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