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商业银行内部审计转型战略选择
范文 刘文晋
摘要: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关键是要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我国经济转型发展进入关键期,商业银行转型发展和风险管控面临严峻形势,实践中对内部审计的需求越来越多,也为内部审计带来了机遇和挑战。商业银行股改以后,内部审计在完善内部管理、加强风险防控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与董事会、监管部门的要求相比,内部审计工作还存在一些不足,其作用未得到充分体现,必须根据内外部形势变化进行必要的转型。本文从商业银行内部审计转型的战略选择、面临的困难和障碍、转型方向选择等三个方面进行系统阐述,分析内部审计发展的趋势,立足“风险导向、服务导向、问题导向”的审计理念,提出内部审计转型的对策,对商业银行内部审计转型有一定借鉴价值。
关键词:转型;战略;风险导向;服务导向;问题导向
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我国经济转型发展进入关键期。商业银行在转型发展过程中,风险管控面临更加复杂严峻的形势,也为内部审计带来了机遇和挑战。随着公司治理的逐渐深入,实践中要求内部审计既要揭示风险,同时还要解决问题,真正服务经营发展。内部审计需要调整自己在公司治理中的定位和角色,站在商业银行管理层甚至整个组织的高度,开展以增加组织价值为目的的内部审计工作。
一、银行内部审计转型的必然趋势
(一)银行内部审计战略转型是审计发展的必然
内部审计从产生到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开始以查错防弊为主要目标;后来以加强内部控制为主要目标;现在以防范风险为主要目标。传统的内部审计以检查财务收支的真实性、合规性为主,而现代的内部审计则以检查经营管理的风险性、效益性为主。从国际上看,内部审计以由初期的建立在审查财务、会计和其它经营活动基础上的独立评价活动发展变化为内部审计是一种独立、客观的保证与咨询活动,目的是为机构增加价值并提高机构的运作效率。
2013年,中国内部审计协会(CIIA)最新颁布的《内部审计基本准则》,将内部审计定义为“是一种独立、客观的确认和咨询活动,它通过运用系统、规范的方法,审查和评价组织的业务活动、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的适当性和有效性,以促进组织完善治理、增加价值和实现目标”,很好地体现了内部审计的转型。人民银行早在2011年就开始全面部署内审转型与发展,用了3年时间从传统的财务、合规性审计,向内部控制、风险管理审计、绩效审计模式转变。审计署也在转型,由抓传统的重大问题转向更加注重“促进深化改革、推进法治、提高绩效”等发展的因素和管理的缺陷。
(二)银行转型发展是推动内部审计转型的动力源
十八大以来,我国经济转型发展步伐加快,要求企业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自觉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商业银行内部审计不能停留在合规风险审计阶段,更重要的是要在促进完善公司治理、推动内部控制机制建设,提高风险管理能力方面发挥作用。实现内部审计工作转型,是推进商业银行转型,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支持和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需要,也是国家监管和资本市场监督的客觀要求。据统计,目前银监会有57项监管制度涉及相关业务的审计要求,其中每年审计一次的就达17项,日常还有很多需要审计配合的工作。因此,必须把内部审计纳入到商业银行转型发展的总体布局之中,充分发挥内部审计在完善公司治理、健全内部控制机制、加强风险管理中的职能作用。内部审计只有实现在审计上的转型,才能充分发挥在提升银行管理和控制风险上的积极作用。
(三)银行内部审计确立“三个导向”转型战略
内部审计转型必须从战略层面做好顶层审计。审计战略转型不是对以前做法的全盘否定,而是在以前的工作基础上,水平进一步地提高,作用更好地发挥,达到一个新的更高的阶段。内部审计转型要立足增加商业银行价值,在审计理念、审计职能和审计目标上进行转型,具体来说就是坚持“风险导向、问题导向、服务导向”。
一是风险导向审计,风险仍然是影响商业银行组织目标实现的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内部审计介入风险管理是内部审计职业发展的要求,也是商业银行发展的需求,这仍然是银行内部审计的主流。
二是问题导向审计,我国经济转型发展,全面深化改革重点是要坚持问题导向。发现问题不是审计的目的,把解决问题作为审计的出发点,由重在治标向注重过程、重在治本转变。
三是服务导向审计,内部审计通过履行审计监督,由单纯监督向监督与服务并重转变,关注组织目标,关注绩效,从审计内容、审计方法和技术等方面进行创新,开展以服务发展增加组织价值为目的内部审计工作。
二、银行内部审计转型面临的困难和障碍
(一)银行内部审计的机制尚不健全,无法为转型提供保障
内部审计转型需要有效的管理机制做保障,创新审计理念、审计技术和方法,更好发挥审计作用。目前,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均已建立了相对独立的内部审计管理体制,从独立性上提供了组织保障。从实际看,审计作用的发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管理层对审计工作的定位,如果定位模糊将限制发挥审计主观能动性,也不利于审计转型。此外,商业银行还有相当一部分内部审计人员现代审计理念没有建立起来,停留在查错纠弊为目标的合规性审计阶段,重监督,轻服务,未能从服务的视角帮助被审计单位完善内部控制。有的管理层与基层经营机构对内部审计控制机制的作用在认识上还存在不一致,对审计工作有抵触,不利于审计转型。
(二)银行内部审计成果得不到重视,审计价值转化不明显
当前,商业银行普遍存在屡查屡犯、此查彼犯的问题,内部审计发现的问题有相当一部分没有彻底整改,审计价值转化效果不佳。一方面表明管理层重视程度不够,缺乏整改长效机制,且基层机构往往以业务发展为由被动应对,一些问题长期得不到整改。如信贷业务方面存在的贷款前调查真实性不足、贷后资金监控不到位、担保有效性差等问题,在商业银行存在一定普遍性。另一方面,也表明审计成果层次尚有提升空间,有些问题只是就事论事,停留在微观操作层面,没有上升到被审计单位的宏观管理层面,审计建议的整体性、建设性不够,成果还不足以形成增值价值,影响审计成果的利用。
(三)转型发展的技术有赖于信息系统的建设
商业银行业务操作与管理的信息化发展迅猛,“大数据”时代到来给内部审计工作转型带来挑战,内部审计工作对信息系统建设的依赖度上升。内部审计转型面临审计技术创新和审计作业模式变革,风险评估、跨业务单元的风险识别、非现场智能化等审计技术手段和方式将大量广泛应用,内部审计将更具延展性和纵深性,也更具职业价值。目前,商业银行内部各自建立了自己的信息系统,但是同业之间数据交流存在壁垒,影响内部审计效率和判断。如果没有强大的信息系统作支撑,没有相对完整的数据积累作为基础,没有对业务数据环境、系统工具普及化程度,将难以推进审计转型技术发展,也会极大地制约着商业银行内部审计充分发挥作用。
(四)缺乏适应转型发展要求的高素质专业人才队伍
近年来,商业银行银行内部审计队伍充实了一批年轻人才,队伍素质得到一定提高,但整体来看队伍素质还不能适应转型需要。一是放眼未来商业银行转型发展,要求内部审计人员必须掌握不同的技能,来帮助银行解决所面临的最关键风险,实现增值服务。如果审计人员没有掌握综合经济理论、金融专业知识,就不能很好贯彻审计重点转向管理审计、风险审计及咨询服务的要求。二是审计技术方法创新能力不强,特别是计算机审计水平尚待提高。具有熟练非现场审计能力的人员不足,计算机审计还停留在分析性复核和核查资金流向上,不能对计算机系统进行有效地审计,无力评价产生数据的计算机系统的安全性、真实性,制约内部审计效率和质量。
三、银行内部审计转型的方向选择
(一)银行审计转型的战略定位
内部审计能够为组织增加价值已经得到广泛的认可,重点在于内部审计如何实现增加组织价值,即选择何种途径,采用何种形式,利用何种工具来实现增值。针对商业银行经营的特殊性,实现增值的关键是要落实好“风险导向、服务导向、问题导向”的三个导向审计战略定位,处理好三个导向的关系。风险导向是审计立足之本,服务导向是方式,问题导向是根本,最终实现增值目标。从近两年四大商业银行年报看,内部审计主要还是基于风险导向审计,这在商业银行转型发展过程中是不够的,各银行还需根据自身转型发展要求,明确内部审计“三个导向”的战略定位,做好规划稳步实施。通过树立现代审计理念,进一步完善机制,创新方法,强化服务,提升审计履职能力,以内部审计转型推进银行转型发展。
(二)坚持风险导向,推进审计业务转型
商业银行内部审计应进一步强化风险导向审计的意识,从揭示风险向做好前瞻性预判转型,关注潜在风险。通过加大风险前瞻研判力度,关注控制缺陷和群发性风险。一是立足经营转型安排审计计划,对相关业务领域风险开展评估,综合运用风险因素分析法、内部控制评价法等专业风险评估工具,有效识别和评估银行面临的风险,以此作为制定年度审计计划的重要依据。二是将转型发展纳入审计范围,关注转型过程中产生的新情况、新风险,及影响转型发展的基础工作和深层次问题,为商业银行转型发展提供保障和支持。三是加强潜在风险分析和预判,对重点区域、市场、行业、客户和产品进行风险分析,重点关注潜在影响较大的倾向性、苗头性问题,及时做出风险预警。
(三)丰富审计服务方式,融入银行业务转型
银行内部审计应注重融入服务业务发展,着力服务银行转型发展,提高转型服务能力。审计部门通过巩固和完善经营部门的协作与配合,加强风险排查和重点环节整治,促进健全完善风险防控机制。一是协助开展信贷业务分析预警研究,及时向经营部门提供预警信息,会同经营部门核查、诊断,从技术手段上为经营部门防控风险提供审计支持。二是注重融入服务业务发展,持续关注银行转型发展变化,重点关注结构调整、规划实施、流程整合、安全运营、业务创新等领域的转型效果和潜在风险,加强前瞻思维和风险预判,不断提升审计工作层次和水平,提高转型服务能力,提升服务转型效果。三是拓展咨询服务领域,整合审计系统资源与业务数据资源,努力探索同业、监管数据的同步分析与利用,使审计对业务营销与业务拓展的咨询服务逐步形成常态。
(四)审计成果利用转型,着力解决问题实现增值服务
银行内部审计在有效履行监督职责的基础上,把握实质性风险,立足解决问题,提出合理审计意见和建议,强化经营管理主体对审计成果的利用,实现流程再造,达到审计增值目标。一是关注内控缺陷分析根源问题,注重从制度、流程、系统的更高层面系统性揭示控制缺陷,完整和准确地反映内部控制方面存在的问题。二是提高审计建议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对业务发展、机制调整、转型升级、管理创新中的热点、难点问题,注重换位思考,处理好业务发展与风险防范、存量与增量、局部与整体等关系,增强对业务的整体风险把控能力。三是强化审计督促整改,强化各级行审计整改责任意识,对问题整改结果,加强判断与评价,及时反馈审计对象,着力促进解决一批典型问题。
(五)持续提升“数据式”审计技术创新能力
商业银行内部审计应该抓住“大数据时代”机遇,运用大数据分析思维模式,对审计工作进行战略性规划,持续提升审计技术创新能力,提升大数据分析、判断、核查问题的能力,充分发挥数据分析在审计转型中的作用。一是构建和丰富审计大数据,加大审计项目数据支持,拓宽数据收集渠道,充分利用外部资源,将同业数据、国内外宏观经济数据、区域微观经济数据等纳入大数据应用的范畴。探索产品、业务、客户、同业以及非银行金融领域的数据分析,逐步建立适应审计转型的大数据库。二是强化数据分析工具的研究和开发。深入研究数据关联关系,创新数据分析思路,综合运用数理分析、抽样统计等专业技术,探索新的数据分析方法,提高数据分析的成效。
(六)加快培養适应转型的专业技术人才
高素质的内审队伍是加快审计转型的重要保证。据普华永道《2015年度关于内审职业状态的研究报告》称,在对内部审计价值不认可的企业中,有65%认为人才是最大的障碍。银行要以“培养专家型审计人才、打造专业型审计团队”为目标,既研究业务,持续跟进转型发展中新的产品和业务模式,关注风险新动向、新形式,注重分析提炼规律性的特征;又研究方法,提出内部审计跟进和应对的具体措施,引导审计人员关注深层次问题和内控缺陷,提高研究的实用性、针对性、创新性,确保审计研究更加立体化、动态化、新颖化。
参考文献:
[1]曹宇红.普华永道:内部审计正在转型[J].中国会计视野,2015年.
[2]郭庆平.人民银行内审工作转型与发展[J].中国金融,2014年.
(作者单位:中国建设银行武汉审计分部)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3 3:04: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