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市场风险对商业银行持续发展能力的影响研究 |
范文 | 韩京芳+付政锐 【摘 要】 随着金融行业市场化和国际化程度的不断提高,我国商业银行发展面临的市场风险也显著增加。为研究商业银行合理应对市场风险、实现持续发展的策略,文章选择已上市的13家大型股份制商业银行2010—2015年的数据,运用面板数据模型就市场风险对商业银行持续发展能力的影响进行了实证探究。研究发现,利率风险对商业银行的持续发展能力有较大影响,且影响较为显著;汇率风险仅能影响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股价风险对商业银行流动性影响显著;基于投资行为的商品风险对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及流动性影响显著;基于经营行为的权益风险对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的影响较为显著,但对商业银行盈利能力及流动性影响不显著。文章最后对我国商业银行的发展提出了相关建议。 【关键词】 市场风险; 商业银行; 盈利能力 【中图分类号】 F832.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5937(2017)18-0088-05 一、引言 作为现代金融体系的核心,商业银行具有资本融通、吸收储蓄等作用。维持一个稳定、高效、有秩序且有持续盈利能力的商业银行体系,不仅能够有效吸纳社会资本,使资本市场保持活力,而且能够充分利用其调配金融资源的能力,有效抵御经济波动,维护整个经济和金融系统的稳定。 经过多年的金融体制深化改革,我国商业银行通过资产剥离、注资、股权改革以及上市等方式,已基本改变了以前资产质量低、资本充足率不足、市场竞争力弱等不足,走上了良性发展的轨道。但近年来,我国商业银行也面临诸多行业内外因素的强烈冲击,其发展风险日益增大。从行业内部看,虽然我国金融市场运行较为平稳,但仍存在金融结构失衡、风险分担机制不完善、利率形成机制扭曲等问题,部分地区资产泡沫问题凸显。从行业外部看,随着金融形式的不断创新及互联网产业的发展,余额业务领域已呈现出过度竞争的局面,余额宝、网上理财等非传统理财方式开始抢夺商业银行的储蓄市场份额,传统存贷脱媒现象也逐渐普及,使得我国商业银行的发展不容乐观。 商业银行在发展中主要面临市场风险、法律风险、管理风险等,其中市场风险对商业银行的影响较为突出。本文主要研究市场风险如何影响我国商业银行的发展潜力,通过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探究市场风险对商业银行发展潜力的影响渠道、影响程度及解决方法。本文致力于探求商业银行抵御市场风险、提高发展能力水平的方式,对促进中国商业银行的整体发展、维持金融市场的稳定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二、文献述评 商业银行的市场风险和盈利能力长期以来都是研究的焦点,对已有的相关研究进行梳理、总结有利于科学测量商业银行的市场风险和持续发展能力,为深入分析市场风险对商业银行持续发展能力的影响提供理论支持。 商业银行市场风险的测度是诸多专家、学者关注的焦点。国外学者对市场风险的研究主要采用VaR(Value at Risk)方法,如Stoimenov通过研究分析美国八大商业银行六年年度报告中的VaR和交易组合的实际损益值,证明VaR可以有效预测市场风险的实际水平[ 1 ]。陆静、汪宇通过利率敏感性缺口模型、NAP模型、GARCH模型以及蒙特卡洛模型對我国商业银行的利率风险、汇率风险和股票价格风险进行测度,论证了利率风险和汇率风险是我国商业银行最主要的市场风险[ 2 ]。李楠等利用改进的VaR模型对我国商业银行在新资本协议背景下的市场风险进行了测量[ 3 ]。杨湘豫等利用t-EGARCH模型和极值理论对我国14家上市商业银行的市场风险进行测算[ 4 ]。而对于商业银行持续发展能力,相关研究多集中在商业银行持续发展能力指标体系构建方面。其中,赫国胜和李东利用因子分析法对我国14家上市商业银行的持续发展能力进行测量,并指出风险控制能力是影响商业银行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 5 ]。宋善炎等从金融生态、发展支持和风险控制三个层面11个指标系统地对我国商业银行的持续发展能力进行分析[ 6 ]。其他相关研究则更多从商业银行盈利能力的视角出发,对我国商业银行持续发展能力进行实证研究。赫国胜和王宏发现虽然商业银行主营业务利润率受利率调整影响较大,但反映商业银行盈利能力的核心指标净资产收益率受其影响并不显著[ 7 ]。王曼舒和刘晓芳对我国商业银行收入结构与银行盈利能力关系进行实证研究,发现在国有商业银行中非利息收入占比与其盈利能力显著正相关[ 8 ]。陆静等系统地研究了影响商业银行盈利能力的因素,发现商业银行经营管理风险指标、金融市场结构以及宏观经济形势是影响商业银行盈利能力的重要因素[ 9 ]。 综上所述,目前相关研究主要集中于市场风险测量指标与模型构建、商业银行盈利能力和风险控制能力度量等方面,而就市场风险对商业银行持续发展能力影响途径的理论分析以及不同类型的市场风险对银行持续发展能力影响的实证研究还较少。基于此,本文利用我国上市商业银行数据构建计量模型,探究市场风险对商业银行持续发展能力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并提出相关的应对策略。 三、商业银行持续发展能力评价 作为以营利为目的、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市场主体,商业银行的持续发展能力是指商业银行在经营管理过程中应对各类风险、维持自身运行与发展、最大程度实现商业银行目标的能力。结合赫国胜和李东[ 5 ],宋善炎等[ 6 ]对商业银行持续发展能力的研究分析,本文认为商业银行的持续发展能力取决于盈利能力、资本充足率及流动性三个指标。 (一)盈利能力 作为公司实体,盈利是商业银行的核心经营目标,直接关系到其生存和发展。盈利能力越高,银行的信誉与影响力越大,其抵御风险的能力也就越强。商业银行的盈利指标一般有以下六类:资产报酬率(ROA)、净资产收益率(ROE)、基本每股收益、净利润增长率、成本收入比与不良贷款率。资产报酬率(ROA)是银行运用其掌握的全部资金获取利润的能力,即商业银行的资金利用效率。ROA越高,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越强。 (二)资本充足率 资本充足率是商业银行监管资本与风险加权资产的比率,是用来衡量金融机构资本与资产风险预防程度是否充足的指标。如果没有资本充足率的限制,银行将在盲目扩张中面临众多风险。因此资本充足率是保证银行经营安全性和稳健性的一项制度安排。资本充足率越高,银行抵抗风险的能力就越强,其持续发展能力也就越大。 (三)流动性 流动性是影响商业银行持续发展能力的重要指标。考虑到商业银行的负债经营模式,一旦其资产结构不能与负债结构进行期限和数量的匹配,则商业银行将发生流动性风险,从而影响其持续发展。一般而言,评估商业银行的流动性有存贷款比、超额存款准备金率、银行间同业拆借月加权平均利率等指标。由于同业拆借月加权平均利率及超额存款准备金率无法反映具体某家银行的流动性情况,故本文选择存贷款比作为评价商业银行流动性的指标。商业银行通过利息差而获利,存贷款比例越高,银行的盈利水平也就越高,流动性风险减弱;存贷比越低,银行相对负担的成本就越高,银行的利润减少,流动性风险增强。 四、市场风险对商业银行持续发展能力的影响机理 在商业银行所要面临的各类风险中,市场风险无疑是影响最大的风险之一。不同行业对市场风险的分类亦有所不同,结合张剑光等[ 10 ]对银行业市场风险的研究,本文所选取的市场风险指标包括利率风险、汇率风险、股指风险及商品风险。利率与汇率是商业银行运营过程中最为关键的两个指标,股指及股价反映了市场对于上市商业银行的综合评价,金融商品及资产权益则是商业银行日常运营过程中最为重要的因素。下文将结合相关理论知识详细分析各市场风险对商业银行持续发展能力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 (一)利率风险 利率风险即指因市场利率变动的不确定性给商业银行造成损失的可能性,一般可以分为重新定价风险、收益率曲线风险、基准风险及期权性风险。重新定价风险是指在利率变动时,银行资产、负债和表外项目头寸重新定价时间和到期日的不匹配出现的差额带来的风险;收益率曲线风险用来衡量商业银行所持债券以国库券收益率为基准时,所获收益变化的风险;基准风险是指不同种类的金融工具因基准利率变化而变化的风险;期权性风险是指利率变化时,银行客户行使期权给银行造成损失的可能性。 结合实际情况来看,我国规定的重新定价风险中既包括交易账户,也包括银行账户,考虑到银行间同业拆借现象较为频繁,故重新定价风险较大。目前商业银行普遍持有大量国债,故收益率曲线风险较为可观。考虑到我国商业银行普遍采用央行规定的基准利率,故基准风险较小,但随着利率市场化的逐步推进,在未来基准风险可能会有适度增长。由于我国基准利率调整频率较低,故商业银行面临的期权性风险相应较小。结合李成等[ 11 ]学者对利率风险表现形式的研究,本文认为利率风险将对商业银行持续发展能力产生显著影响。 (二)汇率风险 汇率风险即是因汇率变动的不确定性造成的风险,一般可分为交易风险、折算风险与经济风险。交易风险指在使用外币进行计价收付的交易中因汇率变动带来的风险,折算风险指商业银行将功能货币转换成记账货币时因汇率变动而导致的账面损失,经济风险指因汇率变动引起銀行未来一定期间收益或现金流量减少所带来的风险。 近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推进,尤其是人民币加入SDR一篮子货币以来,商业银行外汇业务占其总业务的比重逐渐增大。结合邓志新[ 12 ]的研究,我国商业银行面临的汇率风险主要表现在:当汇率大幅度变化时,商业银行的总资本金数额可能会发生较大变化,从而影响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当汇率浮动频率和区间不断加大时,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汇率问题也趋于严重;商业银行各币种间搭配的合理程度在汇率变动的情况下将影响其抗风险能力。故本文预期结果为,汇率风险将对商业银行持续发展能力有较大影响。 (三)股指风险 股指风险主要指因证券市场(主要是股票市场)价格波动,导致证券投资收益不确定带来的风险。随着金融自由化和金融创新的发展,商业银行的业务亦在不断扩展,也更广泛和深入地参与到国际国内的证券市场之中。 我国商业银行市场化程度较低,很大程度上仍然受政策的影响,所以股指风险在商业银行发展中影响较小,程度也有限。股价变化会对商业银行资金融通造成影响,故本文预期结果为,股指风险会影响商业银行的流动性,但对资本充足率及盈利能力影响较低。 (四)商品风险 商业银行所持有的各类商品价格发生变动,给商业银行带来的损失,即为商业银行的商品风险。这里的商品既包括各类票据、债券或金融衍生品,也包括可以在二级市场上交易的实物产品,如农产品、矿产品和贵金属等。 银行的主营业务中,所提供的有形金融资产均可视为银行商品,这些资产实物受到市场的影响,其价格可能发生变动,即给银行带来了相应风险。本文以各商业银行现金流量表中全部投资活动所产生的资产净额与期末资产总额的比值作为衡量商品交易的指标。可以看到,基于此种方法计算得到的商品风险,更多反映的是投资水平,并不能完整地对商品风险进行有效反映,对于我国的商业银行来说,提供金融商品只占其业务中极少的部分,故本文预期结果为,基于投资的商品风险对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影响较小,但考虑到投资行为与商业银行的资本流通直接相关,故商品风险会显著影响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及流动性。 (五)权益风险 权益风险是指经营主体在进行资本经营等经济活动中给企业带来的财务风险。所有的经营主体均会面临一定程度的权益风险。 本文以各商业银行现金流量表中全部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与期末资产总额的比值作为衡量主体经营活动的指标。此种计算方法能够有效地反映产权主体财务活动风险,但对产权主体财务关系变动风险反映不足。由于我国商业银行的经营大多呈现模式化、固定化,经营创新能力不足,故本文预期结果为,基于经营行为的权益风险对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影响不显著,但经营行为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银行的资本充足率及流动性。 五、实证分析 (一)模型构建与数据说明 本文实证部分主要分析市场风险对商业银行持续发展能力的影响,综合考虑数据的可获得性、商业银行的市场份额及上市与否,选取国有控股银行及股份制银行作为代表,共选择了13家大型商业银行。由于中国农业银行2010年才实现A+H上市,故本文选取的时间为2010—2015年。在此阶段所有被选银行都已经上市,消除了上市这个变量对模型的干扰。本文选取ROA作为度量商业银行盈利能力的指标,选取存贷款比作为度量商业银行流动性的指标,结合财务报表中的资本充足率以市场风险四个要素为自变量,构建了三个面板数据模型,通过面板数据模型确定和检验各因素与商业银行各发展指标的内在关系。由于样本时间跨度较窄,对变量进行一阶差分难以解释其经济意义,因此本文直接对样本数据进行回归分析。回归模型的设定如下: 对模型中变量说明如下: 因变量: ROA为各商业银行的资产报酬率,Z为各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L为各商业银行的流动性。 自变量: P为利率风险。考虑到利率风险的表现形式均与央行公布的基准利率有关,且我国利率调整相对较少,故本文选择以央行公布的年度贷款基准利率作为衡量利率风险的指标。 I为汇率风险。由于对美元业务占我国商业银行对外业务的绝大部分,故本文以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作为衡量汇率的指标。考虑到汇率变化较为频繁,本文首先选取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的月度数据,然后对每一年中12个月度数据取标准差,即为该年度汇率风险,该风险表明汇率在该年度的波动程度。 GJ为股指风险。本文先获取计量期间内银行每月的股票开盘价及收盘价,计算月度增长率,然后对一年中12个月的月度增长率取标准差,即为该年度股指风险,该风险表示该年度银行股价的波动状况。 SP为商品风险,表示银行商品交易数据,是历年各商业银行全部投资活动所产生的资产净额与期末资产总额的比值。 QY为权益风险,表示银行经营活动数据,是历年各商业银行全部经营活动所产生的资产净额与期末资产总额的比值。 本文数据选择中,利率与汇率数据来自国家统计局官网提供的年度数据,其他数据摘自各商业银行期末的现金流量表,数据来源于国泰安数据库。收集数据后,先用Excel软件将数据整理成型,再用Eviews7软件进行面板数据实证分析。 (二)Hausman检验 根据对截面个体影响形式的不同设定,面板数据可以分为固定效应模型和随机效应模型。模型的选择需要通过Hausman检验确定。分别对三个模型进行Hausman检验,结果如表1所示。 由Hausman检验可以看出,不能拒绝固定效应模型和随机效应模型不存在系统性差异的原假设,故应建立随机效应模型。 (三)回归运算 在确定采用随机效应模型后,用Eviews进行回归运算,得到各模型的回归统计结果。 表2是模型(1)的回归结果。从表2中可以看出,GJ、SP与QY统计量并不显著,P统计量在95%置信区间内显著,而I统计量更是在99%置信区间内显著。P统计量与ROA正相关,I统计量负相关,且P统计量的影响程度较大。 表3是模型(2)的回归结果。从表3中可以看出,I、GJ统计量不显著,P、SP、QY三个统计量均显著。其中P与SP统计量均在99%置信区间内显著。SP、QY与Z正相关,与P负相关,且影响程度最大。 表4是模型(3)的回归结果。从表4中可以看出,I、QY统计量不显著,P统计量最为显著,置信水平为99%,GJ与SP统计量在90%置信区间内显著。P统计量与商业银行流動性负相关,且影响程度大;GJ与SP统计量与商业银行流动性负相关,影响程度相对较小。 (四)实证结果分析 从上述实证结果可以看出,针对不同的模型,各项指标的显著性水平不一样,这说明市场风险的不同指标对银行发展能力各个因素的影响效果存在较大差异。利率水平P在所有模型中均显著,说明利率风险对银行发展能力影响最大,汇率风险只在评价ROA指标时显著,股价风险只在评价流动性时显著,商品风险在评价资本充足率与流动性时显著,权益风险只在评价资本充足率时显著。此外,不同指标在不同模型中的影响程度也有所不同。 在模型(1)中,商业银行盈利能力主要受利率水平及汇率水平的影响,受股票市场、投资行为及经营行为的影响不显著。这主要是因为我国商业银行目前的盈利模式很大程度上依然依赖利差主导,即依靠低成本的储蓄及高收益的资产投资,依赖存贷款利息差获取利润。而在中间业务及表外业务领域,亦即金融服务、金融衍生工具等业务领域,我国商业银行虽然取得了一定的发展,但其经营理念、管理水平和金融创新等方面,相比于国外成熟的金融市场还有一定的差距,减弱了投资与经营行为对商业银行盈利能力的影响。此外,相比利率水平,汇率的变化对商业银行盈利能力的影响更大。这主要是由我国公众的储蓄习惯决定的。不管利率如何变化,我国公众都习惯性的进行储蓄,储蓄金额受利率变化较小,而相对来说,汇率的变动对商业银行外汇业务的影响较大。 在模型(2)中,汇率水平和股价水平对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影响不显著,其他指标影响十分显著。相对投资及经营行为来说,利率的变动对资本充足率的影响更大。这主要是因为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多以本币进行计量,受汇率变动的影响不大。投资行为及经营行为对商业银行的资产结构、资产净额等有显著影响,且均是商业银行表内外风险的具体表现,这些影响均能反映到资本充足率上。而利率的变动则能直接影响商业银行的投资业务,进而影响其所有者权益,故对资本充足率的影响最大。 在模型(3)中,利率变化对商业银行流动性的影响十分显著,股价、商品风险对商业银行流动性影响较为显著,但汇率变化与经营行为对商业银行流动性的影响不显著。这主要是因为商业银行流动性受政策因素影响较大,而受自身经营、投资行为及市场因素影响较小。市场因素虽然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商业银行的决策方向及资本结构,但仍然不及利率水平等政策因素的影响大。如何平衡市场与政策的影响,正是我国商业银行急需面对的课题。 六、结论与建议 经过上述理论与实证分析本文得出如下结论:商业银行的持续发展能力可以由盈利能力、资本充足率及流动性衡量,这三者均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一类或多类市场风险的影响。其中,市场风险中的利率风险对商业银行的持续发展能力有较大影响,且影响较为显著。汇率风险仅能影响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但影响程度较大。股价风险对商业银行流动性影响显著,基于投资行为的商品风险对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及流动性影响显著,基于经营行为的权益风险对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的影响较为显著但对商业银行盈利能力及流动性影响不显著。这主要是因为我国商业银行市场化改革不完善,受央行政策影响较大,经营管理方式低下且缺乏创造力。在金融国际化、利率市场化的大趋势下,我国商业银行现行发展模式难以维持,亟待转型,尤其是目前市场利率化改革已逐步推行,若改革得以完成,则民营银行、外资银行、非银行金融机构势必给商业银行带来更大的冲击,商业银行所面临的市场风险将继续增强。 基于上述分析,本文對我国商业银行的发展提出如下建议:(1)由于商业银行受到的利率风险及汇率风险较大,出于风险控制的需要,建议商业银行预留充分的资金,保持资本充足率与流动性,为其发展前景奠定良好的基础。(2)由于现阶段商业银行受到经营及投资活动的权益风险与商品风险较小,建议商业银行可以创新经营模式,提升业务创造力,尽量减弱依托利差的盈利模式,着眼于中间业务,为社会提供结算、代理、担保、承诺、信托、租赁、基金托管、咨询顾问、衍生金融工具交易等多种类的金融服务,以扩张其发展渠道。(3)我国应该谨慎调整利率,有效控制汇率,避免大幅波动,以降低商业银行的市场风险,维护金融秩序的稳定。(4)我国应加快利率市场化改革,加强商业银行的股份制改革,适度放松对商业银行的管控程度,将商业银行交归市场,以促进商业银行的良性发展。 【参考文献】 [1] STOIMENOV P. Value at Risk: the new benchmark for managing financial risk[J]. Statistical Papers,2011,52(3):737-738. [2] 陆静,汪宇.商业银行市场风险压力测试的实证研究[J].经济管理,2011(9):140-152. [3] 李楠,樊鹏英,王艳,等.新资本协议下基于半参数估计的商业银行市场风险VaR研究[J].数理统计与管理,2014(6):1080-1089. [4] 杨湘豫,赵婷,卢静.基于Copula理论的商业银行的市场风险研究[J].财经理论与实践,2010(5):34-37. [5] 赫国胜,李东.我国上市商业银行可持续发展测度与比较[J].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23-28,41. [6] 宋善炎,陈伟,岳意定.我国商业银行可持续发展水平测度:以长株潭城市群为例[J].系统工程,2015(10):122-128. [7] 赫国胜,王宏.中央银行利率调整对商业银行盈利能力影响的实证分析[J].经济与管理研究,2012(4):85-89. [8] 王曼舒,刘晓芳.商业银行收入结构对盈利能力的影响研究:基于中国14家上市银行面板数据的分析[J].南开管理评论,2013(2):143-149. [9] 陆静,阿拉腾苏道,尹宇明. 中国商业银行盈利能力的影响因素:基于1997—2010年数据的实证分析[J].金融论坛,2013(1):3-14. [10] 张剑光,刘江涛.我国商业银行市场风险计量及波动性研究[J].国际金融研究,2009(9):79-86. [11] 李成,郑怡.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的表现特征及差异性解析[J].金融论坛,2014(2):3-10. [12] 邓志新.商业银行如何应对人民币汇率改革进程中的汇率风险?[J].新金融,2005(12):37-40.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