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基于财务视角的学生资助工作实践与思考
范文

    杜俊萍

    【摘 要】 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和正确领导下,我国学生资助工作取得重大进展。文章介绍了学生资助体系的内容、特点及学生资助工作的重要性,阐述了我国教育发展水平与学生资助的关系,分析了我国学生资助工作近十年来的发展情况,基于财务视角提出学生资助工作中存在的教育经费总体不足、资金来源占比失衡、财政投入增幅趋缓、资金分配不均等问题,进而提出加大教育经费投入、壮大学生资助队伍、以财政投入为支柱、合理优化资金分配的改进对策,旨在完善资助育人的方式与方法,进一步实现资助全程、全员育人工作的不断发展。

    【关键词】 财务视角; 学生资助; 教育公平; 资金来源; 财政投入

    【中图分类号】 F20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5937(2018)17-0102-06

    学生资助工作是实现教育公平、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举措,它是国家实现扶贫攻坚、完成脱贫致富的重要组成部分。2007年,国务院正式颁布了《關于建立健全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的意见》,距今已有十年[1]。在这十年中,资助工作内容历经从简单的“奖助学金”模式,到现在的以涵盖各类慈善奖学金、励志奖学金、建档立卡户补助、勤工助学基金和学费减免及国家助学贷款为主体的多元化资助政策体系。受助群体不断扩大,筹资水平逐步提高。学生资助工作在构建和谐校园、实现社会主义公平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也得到社会和贫困家庭的认可,但是在实施执行资助工作中不可避免遇到一些问题,亟待解决。

    一、学生资助概述

    (一)学生资助政策体系的内容

    1.普通高校

    在普通高校建立了以国家奖助学金、国家助学贷款、学费补偿贷款代偿、勤工助学、校内奖助学金、困难补助、伙食补贴、学费减免等多种方式并举的资助政策体系,同时对家庭经济困难入学新生开通“绿色通道”。

    2.中职教育

    在中等职业学校建立了以国家助学金、国家免学费为主,校内奖助学金和学费减免、顶岗实习等为辅的资助政策体系。

    3.普通高中

    在普通高中建立了以政府为主导、国家助学金为主体、学校减免学费等为补充、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的普通高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

    4.义务教育

    在义务教育阶段全面免除了城乡义务教育学生学杂费,免费提供教科书,为家庭经济困难的寄宿学生提供生活补助,同时推行农村学生营养改善计划。

    5.学前教育

    按照“地方先行、中央补助”的原则,从2011年秋季学期起建立学前教育资助制度,地方政府对经县级以上教育行政部门审批设立的普惠性幼儿园在园家庭经济困难儿童、孤儿和残疾儿童予以资助。幼儿园从事业收入中提取3%~5%比例的资金,用于减免收费、提供特殊困难补助等。

    (二)学生资助政策体系的特点

    1.以“资助育人”为核心

    党中央曾在历次大会中重点指出,“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以此为目标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资助工作是以“育人”为核心的,就是要紧密围绕育人成才、立德树人的最终目标来规划、改革并不断发展完善资助事业,将单一的“输血”型资助逐步转变为“输血与造血结合”型资助模式,以此来激发被资助的学生的内生动力,在国家资助政策的指导下,促进学生成长为有用人才,真正实现教育扶贫的目的。

    2.以“公正公开”为原则

    资助贫困学生的过程就是要不断了解他们的心理需求,充分尊重他们的自尊心,防止学生出现逆反心理,使教育工作达到最好的效果。对于有不良思想的家庭贫困学生,重点是要将他们的工作做通,做到防微杜渐。只有创造一个公平、公正、公开、真诚的团结友爱的环境,才能做好贫困学生的资助工作。

    3.以“服务学生”为宗旨

    资助工作应始终遵循三大规律:学生成长、教育大众、社会发展,不断提升其客观性与科学性;始终满足三个需要:学生成长、学校建设、社会发展,不断提升实效性;始终紧扣四大职能:教育、管理、服务、发展,不断提高其技术性与专业性。此工作是学生事务管理非常重要的内容,因此如何更好地服务学生是深层次做好资助工作的必要条件。

    4.以“精准资助”为目标

    “扶贫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2013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湘西考察时,第一次提出“精准扶贫”。李克强总理在2014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提出各级部门必须要创新扶贫模式,将精准扶贫落实到位。学生资助工作不仅是人才培养的一个重要部分,更是促进我国教育公平的发展、帮助家庭经济条件贫困的学生圆满完成学业、“授人以渔”的关键。

    5.以“全面覆盖”为手段

    2016年3月11日,时任教育部副部长杜玉波回答记者提问时说,“十三五”期间,我国学生资助工作以实现“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全覆盖”为目标,不断创新资助育人途径和方式,努力开创学生资助工作新局面。……各地、各学校要全面、准确掌握扶贫部门认定的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儿童)信息,并把这些学生(儿童)全部纳入资助范围,确保“一个不能少”。

    (三)学生资助工作的重要性

    1.帮助学生成长成才

    这是学生资助工作的本位功能,学生资助工作的推进在极大程度上解决了学生求学过程的经济顾虑,让学生安心学业,学有所成;此外,援助工作也反映了党和国家、学校和社会对经济困难家庭的关心。为进一步加强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培养学生的感恩、自立和奉献精神提供了有力的支持。[2]

    2.促进学校人才培养

    学生资助工作的开展在极大程度上保证了学校人才培养的质量。一方面,从生源上保障了学校生源的多样性和稳定性;另一方面,从学生培养上保障了优秀寒门学子能够安心学业。

    3.维护社会安定和谐

    学生资助工作不仅缓解了经济困难家庭因学生学费、住宿费及生活费等所带来的经济压力,也减少了“因学致贫”现象发生。此外,资助育人工作的推进,将“感恩”“奉献”等价值观浸润到每一个学生心中,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走向社会、走出贫困后反哺社会,让大爱得以延续。

    4.保障教育事业长远发展

    学生资助工作是体现国家教育公平、确保学生平等享受教育资源的有力保障;同时也是高校教育体制改革的坚强后盾和必要支撑,有力地推动了高校教育体制改革的整体发展。[3]

    二、我国教育发展水平与学生资助工作之关联

    (一)我国GDP(国内生产总值)发展状况

    国内生产总值(Gross Domestic Product,GDP)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一季度或一年),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中所生产出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值。它不仅能够准确反映一个国家在一段时期内的经济表现,还可以折射出一个国家的國力与财富。由此看来,与教育也息息相关。

    由图1可知,2011—2016年我国GDP从489 300亿元增长至744 127亿元。从总量柱状图中可以看出GDP是持续增长的,并且总量可观。但不难发现,增速折线图却是向下递减的,2011—2012年跌幅最大,2012—2016年跌幅趋于平缓,但是持续下降的趋势没有变。2015年我国GDP达689 052亿元,同比增长7.0%;2016年达744 127亿元,同比增长8.0%。

    (二)我国经济总量及人均发展状况

    表1为世界各国GDP总量2016年全球排名。我国经济总量在世界的排位稳步提升且连续跨步新台阶,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不断提高。2003—2016年,GDP实际年均增长将近10%左右,世界人口比例从2002年的4.4%的上升到2016年的14.84%。2008年我国GDP超过德国,位居世界第三;2010年赶超日本,居第二。迄今为止,一直保持在全球第二,仅次于美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是带动世界经济复苏的重要引擎,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33.2%。

    表2为世界人均GDP排名。中国排至68位,人均GDP低至8 123美元。(只列出国内生产总值是世界排名前十位的国家);“金砖五国”中,俄罗斯和巴西的人均GDP都比中国的两倍还多。可以看出,尽管经济总量位居世界前列,但是人口基数大造就的人均GDP排名却远远处在很多国家之后,引人深思。

    (三)国内外教育重视程度

    1.我国教育重视程度

    众所周知,教育水平高低的衡量有一个基础线指标:国家的财政性教育支出在GDP所占比例是否能够达到4%。党中央、国务院在1993年起草并发布了《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提出此项指标比例应达到4%。如图2所示,2010年这个比例是3.55%,2012年4.12%,2016年达到4.22%。

    经济学家厉以宁指出:“4%从来就不仅仅是一个跟教育相关的数字”。几年前,他和一些相关专家在实证研究中得到结论:当一个国家或地区人均GDP在800—1 000美元时,公共教育经费在GDP中的比重至少要达到4.07%~4.25%,才能实现教育与经济的良性发展。之前有位来自联合国的教育事业代表曾言:“中国对教育重视的水平还比不过贫困的乌干达”。

    2.五国教育投入水平对比

    通过观察2010年的数据,如表3所示,我国人均公共教育支出为42美元,美国2 684美元,是中国的63.9倍。若考虑人口因素,我国人均公共教育支出仅为人均GDP的0.82%,美国则是6.10%,是中国的7.44倍;德国为4.29%,是中国的5.23倍;日本为4.28%,是中国的5.22倍;印度为0.92%,是中国的1.12倍。印度人均GDP只有我国一半水平,但人均公共教育支出所占比例却领先于我国。[4]

    三、纵横向分析我国学生资助资金

    (一)来源分布

    如图3所示,在2006—2012年间,大多数中央和地方的财政援助基金的资金来源单一,依靠学校的业务收入、金融机构和国家助学贷款。由于国家对教育投入的支持,财政资金的比重每年都在增加,并保持在70%左右。其他资金来源的比例约为30%。

    由图4可以看到,2013—2015年,其他金融机构资助资金(包括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和个人捐助)异军突起,除财政资助之外的部分占比逐年增大,学生资助资金来源为中央、地方财政和学校社会及其他金融机构。

    (二)财政性投入占比

    1.财政投入占总金额比例情况

    2007—2011年,财政投资基金总额为2 431.71亿元左右,占财政援助总额(五年共计3 526.17亿元)的68.96%,并且保持整体增长的态势。

    2012年比上年增加了126.32亿元,增幅18.09%,是2006年的13.4倍。2013年财政拨款占比为67.96%。2014年占比69.62%,比上一年增加了184亿元,增幅为22.84%。2015财政总投入1 051.85亿元,比上年增加62.42亿元,增长6.31%。2016财政总投入1 109.18亿元,比上年增加57.33亿元,增长5.45%。由此看出,每年财政性资金的投入力度还在持续的上涨,但是增幅比例却是每年都在下降,参加图5,2014—2016年增幅下降17个点。

    2.中央及地方财政性投入占比情况

    如图6所示,2007—2011年,中央财政投入1 305.98亿元,占财政资金比例53.71%;地方财政1 125.73亿元,占46.29%。中央的财政投入增长了19.19倍,地方增长了7.82倍。中央财政占比由2006年的10.02%增长至2011年的39.48%,地方由2006年的17.69%增长至2011年的30.42%。

    2012年,中央财政投入增长9.26%,是2006年的19.26倍;地方财政增长29.64%,是2006年的9.92倍。2013年中央财政427.75亿元,地方财政377.67亿元,两项指标均略有降低。2014年中央财政比上年增加90.6亿元,增幅21.18%,占当年资助总额比36.47%;地方财政增幅24.73%,占比33.15%。2015年,中央财政比上年增加41.03亿元,增幅7.92%,占比35.85%;地方财政比上年增加21.39亿元,增幅4.54%,占比31.56%。2016年,中央财政增加19.86亿元,比上年增长3.55%;地方财政比上年增加31.19亿元,增长6.33%。

    (三)各教育阶段占比

    如图7所示,对于普通高校的资助资金逐年增长,并且占比最大;中职教育次之。但是从2007年对中职教育进行资金资助开始,每年金额增加的幅度并不是很大,义务教育也是同样的情况;从2010年开始对普通高中资助,额度并不大,增幅也不明显。

    2012—2015年,我国拉开了资助学前教育的序幕,并且逐年加大力度;义务教育资助金额相对平缓,没有太大起伏;中职教育资助资金从2014年到2015年呈降低趋势;而从2013年开始,对于高校的资助金额不仅在所有阶段的占比越来越大,而且每年投入的资金额逐年上涨。

    四、基于财务视角的学生资助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教育经费总体不足

    1.近年来国内生产总值增长幅度趋缓

    毋庸置疑,我国GDP增长速度在全球名列前茅。但是,从以上分析中可以得出,我国国内生产总值每年增长速度和比例正处于下降和递减的状态。尽管2015—2016年这种状态有所缓和,但却对于一个人口如此庞大、能源消耗如此巨大的国家来说,确实会有很大的影响,在各个方面及领域都会体现,包括教育层面。

    2.人口基数大、人均GDP落后的国情

    我国不仅在人均GDP方面仍然同发达国家、其他新兴经济体、甚至是一些非洲国家存在较大的差距,在教育方面、产业结构、劳动生产率等许多问题上也同发达国家存在距离。对于人口基数大、人均GDP落后的国情,教育事业的发展也会受到种种约束,因此我国的这种现状是导致教育发展滞后的因素之一。

    3.我国对教育重视程度仍相对不足

    一方面,中国拉低了发展中国家的公共教育经费的平均水平,这表明中国和其他发展中国家在这个指数方面差异较大;另一方面,在其他一些国家,民间教育经费在统计的时候,大多数情况下包括一些家庭私人补习费用。然而在我国,教育费用的统计工作没有将教育系统以外的私人花费包括进去,严重低估了我国民办教育经费占教育总成本比重。通过这些分析表明,我国政府对教育的投入处于较低水平。[5]

    (二)资金来源占比失衡

    尽管在资金来源方面除财政资助之外的部分占比在逐年增大,但由于中央及地方财政资助资金只作为一方面的来源渠道,并且其占比大致是其他所有渠道总占比的两倍左右。因此,虽然资助资金来源渠道日益拓宽,并且已逐步形成了多元化资助政策体系,但在资金投入方面,其他渠道的力度与国家财政相比,依旧存在很大差距,缺乏相應的政策倾斜和鼓励机制,导致资助工作没有充足的可协调资源,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三)财政投入增幅趋缓

    就占比而言,中央及地方财政性投入自2006—2008年的大幅上涨之后,基本维持在70%左右,并趋于稳定,2015—2016年占比还有回落之势。可以看出,不论是中央财政还是地方财政,每年的资金投入都在上涨,更加说明其稳定性。但同时又反映了一个问题,即很多的学校或者社会团体都会对于政府性投入学生资助这一来源产生依赖,于是导致很多社会团体认为自身的投资对于整个国家来说只是九牛一毛,并不能起到什么大作用,大部分还是需要国家来承担。

    (四)资金分配存在不均

    1.投入分配偏重高等教育

    尽管公共财政的支出在教育领域的投入规模是非常重要的,但它的流向是更加重要的。在发达国家和地区,公共性支出用于高等教育的比例,大概有23%~25%,而在我国却高达52%~54%左右。上述数据说明我国政府对于高等教育投入的重视程度并不高。然而现如今在一个普及高等教育阶段的发达国家,有四成至五成的适龄少年在校学习,但是我国处于大众高等教育阶段,却仅仅只有四分之一的人上大学,说明了我国在高等教育的办学中,生均成本较高。

    2.投入失衡是“行政化”缩影

    在义务教育阶段的投入不足或许可以用投入侧重于高等教育阶段来解释。但在义务教育方面,除了经费不足,地区间资金分配也存在不均等现象。我国教育支出结构有一个显著特点:在小学和中学的投资比例高,其中就包括职业教育、特殊教育、学前教育及行政事业单位等“其他类”的教育机构。其中有一部分公共教育经费支出流向包括教育行政部门和事业单位等。[6]

    五、基于财务视角的学生资助问题改进对策

    (一)加大教育经费投入,强化教育公平理念

    加大教育投入,提升发展水平,打破其不平衡束缚。加大中央及地方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将教育问题从基础上重视起来;贫困生资助体系要健全,从学前到研究生实现全面覆盖;搞好农村教育,进一步缩小城乡差距,提高中西部地区教育和发展能力,进一步缩小地区差距;促使义务教育的均衡全面发展,缩小各校际差距;对于特殊群体,重点加大其扶持力度,从而能够更深层次地缩小群体间差距。

    完善教育立法,加快制度创新,强化教育公平理念。要进一步加快修订和完善教育立法的进度,建立健全相应的教育法规及制度体系,实现教育公平的牢固保障唯有法律;加速建立健全我国当代学校管理制度,使依法管理、自主办学和自我发展的良性机制在政府工作中能够逐步形成,这是目前工作的重点。各级政府还要真正树立“坚持教育优先,促进教育公平”的观念。一步步实现教育公平就必须在准确无误的教育公平理念的指导下进行;加速教育法规的建设,以此来保障教育公平。

    (二)壮大学生资助队伍,加大各方投入力度

    通过各教育类、政府性的媒体组织,发动、动员并呼吁成立一些公益类协会、团体,对于边远山区或者经济欠发达地区的经济困难家庭学生给予相应的帮扶和资助。对于这类团体或组织,国家在政策上应当予以倾斜,完善相应激励机制,积极鼓励社会公益组织,使其将资金投入力度逐步向财政性投入看齐,使其更有效地调动起社会各阶层对于资助困难学生的积极性。同时,各级资助管理机构应当给予此类组织一个简单、轻松的助学氛围,并授予其一定奖励或荣誉,以资鼓舞更多的社会团体或慈善组织加入进来,壮大我国的学生资助事业。

    (三)以财政投入为支柱,保证持续主导地位

    学生资助的资金来源在我国现有经济发展形势下,应当以财政性投入为支柱。国家每年的“两会”,都会重点强调教育经费的投入问题,每年都会加大教育经费投入的力度,但相对于其他发达国家来说,我国的教育投入还是远远不及。

    我国人口多,学生人数也多,这样一个庞大的学生团体中,贫困生所占的比例远超别的国家和地区。我国是世界最大的社会主义国家,以人为本是我国的治国方针,因此贫困学生的资助工作是国家极其重视的惠民工作。保持并加大中央及地方对于贫困生资助资金的投入力度,对于学生资助工作的意义可谓深远。

    (四)合理优化资金分配,重视教育投入流向

    不难发现,我国学生资助资金大部分都投入到高校中,这样就使得其他领域,尤其是义务教育层面的资金投入上动力不足[7]。在我国的高等教育领域中,其一,政府管制上较为放松,相对自由,应当在高校设立较高市场回报率教育项目的准入机制,并且在收费标准方面可以考虑让高校来自主确定。然而,这时政府就完全没有必要投入到这些项目上。其二,各级政府应当在市场回报率相对较低,但却对社会、经济、及文化的发展具有战略性、建设性意义的教育项目上给予相应的的经费支持,并且设立的各项助学金更应加强针对性,以此来帮助那些家庭经济条件不好的学子们完成其学业。而在义务教育方面,则完全有必要提高其财政支出的比重,并且与此同时,应该对于一些民間资本创办的义务教育事业给予大力支持。应当以打破中小学行政管理体制为首要前提,公共财政经费在义务教育领域担当的主要角色是“平衡器”,以多种政策工具来促使义务教育质量均衡化。

    另外,教育的投入流向问题也应当重视。该项工作的重中之重是农村地区、边远地区和城乡结合部,即民间资本一般情况下不可能进入的层面。这也就为调整教育结构的组成提供了非常好的机会。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在公共支出的模式尤其是教育领域,应当及时抓住此次机遇,积极转变:首先应当加大对于职业教育的投入比例,然后更应传递出在职业教育中各个企业将发挥的积极作用。由此,便可以其在提升产业升级速度、转变经济发展模式、推动可持续发展的各项重点工作进程中,贡献出一份新生的力量。

    【参考文献】

    [1] 学生资助十年砥砺奋进 教育公平迈出重大步伐——中国学生资助十年发展报告(2007—2016年)要点[J].教育财会研究,2017(5):56-75.

    [2] 徐姝.县级学生资助管理研究[D].长沙:湖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3.

    [3] 王俐,贾龙,徐静.清华大学学生资助工作的实践与思考[J].教育财会研究,2017(5):27-31.

    [4] 焦光文.健全国家资助政策体系——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N].光明日报,2012-09-01(7).

    [5] 蒋君毅.构建“五帮服务”学生资助工作模式的途径探析[J].邢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4):107-109.

    [6] 吴晶,许懿方.不让一个学生因经济困难失学[N].新华每日电讯,2012-08-31.

    [7] 邵峥嵘.辩证看待精准扶贫[J].民办高等教育研究,2016(1):14-16.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3 9:37: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