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研究生参与本科生全程导师制探索
范文 胡媛 邵克俭
摘要:以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本科生全程导师制为背景,分析了本科生全程导师制中存在的导师工作繁重、实践环节粗略、指导结构单一、研究生资源利用不合理等问题,结合高校扩招、本科生人数增长、师生比例减小、研究生资源与日俱增等实际,提出了研究生参与本科生全程导师制的思路,并对其方法及作用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本科生全程导师制 研究生精准指导 科研团队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本科生导师制首先在英国确立, 19世纪中叶在全球各大高校得到初步应用,20世纪得到进一步研究和推广 [1]。进入新世纪后,在国内外不断重视教育的背景下,为提高教学质量,优化教学管理,国内各高校对本科生培养模式进行深入探索,其中,本科生导师制成为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本科生导师制有半程和全程之分,由于本科生全程导师制其自身的优势,已成为部分高校本科教育综合改革的重要举措 [2,3]。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近年来在全校推行本科生全程导师制的管理模式,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4,5]。但在推行和实施过程中,也突显出部分问题,如导师负担过重、本科生参与积极性较低等,使本科生全程导师制的作用不能得到充分发挥。
本文对上述现象产生的原因,结合师生比例、导师资源、专业特色等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提出了研究生参与本科生全程导师制的构想,并对其参与方法和作用进行讨论。
1 本科生全程导师制存在的问题
1.1导师工作繁重,指导环节粗略
全程导师制的特点在于,对于学生的个性化指导,做到因材施教。但是在我国深化教育综合改革的推动下,各高校陆续扩招,本科生人数增长明显,师生比例持续降低,导师制呈现出“一对多”的辅导模式,“一对一”辅导的可能性低。尤其在全程导师制中,每一个入学的学生都需要导师四年的跟踪培养,即使每一届仅带一人,也有四人之多,在实际培养过程中,所带学生远远超过4人,因此,导师对于学生的针对性、个性化培养较为困难 [6]。此外,部分导师还在学校扮演多重身份,他们除了辅导本科生,还要培养研究生,同时还肩负教学、科研和行政管理工作,要实现导师对本科生事事都亲力亲为的指导,客观上存在一定困难。对于工科院校而言,理论上的指导对于学生是远远不够的,更需要实验技术、现场实践的手把手教学。面对庞大的学生队伍,导师无法一一顾及,有时只能做粗略的指导,会导致学生在实验、实践环节一知半解,学习质量降低,偏离了导师制的本质要求 [7]。
1.2指导结构单一,团队意识薄弱
本科生导师制的核心目的是培养优秀的学生,尤其是对学术能力的培养。在现行的本科生全程导师制中,学生往往单一的以导师为中心,指导模式是“一对多”的单层放射状构架。学生在出现疑难问题时倾向于直接问导师,缺乏团队探讨,互帮互助,集思广益解决问题的意识,呈现出完全服从导师,依赖性过强,难出创新成果的现象。再加上本科生大多以班级为单位开展活动,在大集体里学习、生活相对松散,科研团队意识薄弱。可见,在本科生导师制中若只是单纯的点对点指导、学习和讨论,很难形成团队,在实现本科生导师制效能的道路上也会越走越远 [8]。导师与本科生的放射状关系,见图 1。
1.3研究生协助职责模糊,资源分配不合理
在研究生培养和本科生教育的同时,部分导师已清晰认识到自己精力有限,为提高指导质量,促进“本—研”互动学习机制,导师们会安排研究生协助指导本科生,但其中也存在不合理的地方。首先,很多研究生对其职责认识不清,导致责任感不强。大多数研究生只是简单地完成导师安排的任务,缺乏对本科生的悉心帮助。其次,针对不同阶段的本科生指导重点是不同的,要与他们的知识储备、科研能力相匹配,导师对研究生资源分配有时缺乏斟酌,往往因追求科研成果,只安排高年级研究生进行指导,而忽略熟悉公共课知识的低年级研究生。最后,缺乏成熟的管理体制。研究生参与本科生的指导工作往往是导师的个人行为,没有明确的规章进行约束和规范。
2 研究生参与本科生全程导师制的方法及作用
作者简介:胡媛(1992—),女,汉族,籍贯:重庆铜梁,学历:硕士,职称:讲师,研究方向:本科生教育。
2.
1一对一、手把手指导实践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是一所研究型大学,研究生众多,科研能力较为突出,具有丰厚的研究生储备资源,近年来研究生队伍不断壮大,研究生和本科生人数比例达到 1:1,并且导师已将部分专业知识和科研方法教予研究生,他们已具备一定的科研能力和实践经验,在本科生全程导师制中,应该充分利用研究生资源,助力导师队伍,减少导师重复指导研究生和本科生,提高导师资源利用率,实现研究生与本科生的“一对一”指导。将部分工作量交于研究生,加上他们与本科生年龄差距小,在生活和学习上交流沟通起来没有代沟,本科生也更容易接受,从而加强“手把手”的实践训练。这样不仅提高了指导效率,而且也锻炼了研究生的组织和科研能力。
2.
2点对线、线成面构建科研团队
结合国家政策充分发挥研究生助研、助教、助管的作用 [9],让研究生参与本科生全程导师制,作为导师和本科生之间的粘合剂,将单一的个人组织起来,改变“一对多”的放射状结构,形成以导师为主导,研究生协助管理的网状科研团队,合理分配科研學习时间和工作量;辅助导师给本科生传授专业基础知识,解答部分专业问题;带领本科生尽早融入科研团队,帮助其形成创新意识,从而逐步将研究生培养与本科生教育融合,逐步使导师、研究生和本科生形成合力,实现本科生科研、实践与创新的全覆盖 [10]。例如,在全国各类学科竞赛中可以看出,脱颖而出的团队,往往不但需要科研能力强的优秀个人,也需要分工协作、紧密配合的组织。导师与本科生的网状关系,见图 2。
同时高校本科生是研究生的重要生源,提高本科生质量,培养本科生科研意识和能力,也是间接提高研究生入学质量,为学校培养科研人才奠定基础。因此,将研究生补充到本科生导师制中,有利于加固师生纽带关系,构建纵向链式网状科研团队,实现对本科生的多重指导。从长远来看,这也有利于专业人才的有效累积,强化教育教学的精英理念,促进科研力量的可持续发展,保证学校能够源源不断的输出行业精英人才。
关键纽带辅助纽带
2.3分階段、分层次合理搭配
在全面推行本科生全程导师制中,针对各个年级不同需求的本科生要有与之相匹配的研究生对其进行辅导,做到因材施教、因时制宜。在本科低年级时,学生主要以适应学习、生活环境,完成基础课程为主,同时积累专业知识,设立长期学习目标,规划学习时间和进程。此时应该由低年级的研究生辅助指导其学业、指导初步的实验技能。低年级研究生与本科生差距最小,生活方式和环境类似,特别是大部分研究生刚经历了研究生考试,在基础知识方面相对扎实,能将好的学习方法传授给本科生。
例如,高校新生刚经历紧张的高考,步入大学思想上出现懈怠,对于较难的高等数学学习比较吃力,这就需要低年级研究生对本科生进行引导,帮助其端正学习态度,传授学习经验,必要时能够答疑解难。本科高年级学生应注重培养科研、实践和动手能力,鼓励学生参加学科专业竞赛,加入大学生科研创新团队,形成研究型、创新型成长成才模式。此时低年级研究生的科研经历和专业技能储备并不能满足高年级本科生的需求,只有具备一定科研能力和经验的高年级研究生才能辅助指导。例如,实验仪器操作、科研论文写作、毕业论文的写作方法等,这样既可以将本科生提早引入实验室,提早体验科研过程,有利于创建梯队化的科研团队,也有利于本科生完成较高质量的学术论文,使之对科研充满兴趣。
3 结束语
本科生全程导师制的实现,需要导
师、研究生和本科生的共同努力,针对本科生导师制存在的本科生团队意识薄弱、研究生协助职责模糊等问题,提出让研究生科学合理的参与本科生全程导师制,利用丰富的研究生资源,从“一对一”“手把手”精准指导,“点对线”“线成面”构建科研团队,到“分阶段”“分层次”合理搭配,将研究生作为本科生全程导师制的重要结点,使导师和本科生有机结合,同时也融合了研究生培养和本科生教育,这样既体现了研究生的才干和能力,也为全方位培养本科生注入新能量,起到助力导师队伍、实现多重指导、训练创新思维、储备精英人才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向阳 .关于本科生导师制的发展与认识 [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7
(14):6-7.
[2] David Palfreyman. The OxfordTutorial,Thanks,You Taught MeHow to Think[M]. Thanet Press,Margate,Kent,2001.
[3] 赵敏 .从牛津大学的导师制看我国施行本科生导师制的必要性 [J].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3):80-82,86.
[4]杨仁树 .本科生全程导师制:内涵、运行模式和制度保障 [J].中国高等教育,2017,(06):58-60.
[5] 杨仁树 .本科生全程导师制的探索与实践 [J].北京教育 (高教),2016,
(09):11-13.
[6] 闫瑞祥 . 我国本科生导师制存在的问题及其改革 [J]. 教育发展研究,2013,33(21):73-76.
[7] 周雷,李长波,刘鹏 . 个性化培养 :本科生导师制的本质 [J]. 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12,35(04):24-26+29.
[8] 丁林. 本科生导师制:意义、困境与出路[J]. 黑龙江高教研究,2009,
(05): 74-77.
[9] 范文鹏 .我国研究生“助管、助教、助研”工作探微 [J].教育与职业,2016,(14):113-114.
[10]郑捷,王艳萍,王玉荣 .发挥研究生在本科生导师制中的作用 [J].中国轻工教育,2008,(03):34-35.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6 4:1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