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规则意识与技术风险防范 |
范文 | 刘芳 宋超 摘要:爱因斯坦希望科学技术能够造福于人类,却目睹了科学技术在两次世界大战中造成的巨大破坏。他敏锐地觉察到技术进步会带来技术风险,其中,技术进步会损害个人自由, 导致工人失业,造成经济危机,威胁人类生存。爱因斯坦尝试运用有效的规则防范当时世界面临的技术风险,爱因斯坦的技术风险防范思想深刻且发人深省,在当代技术风险全球化的形势下愈来愈显示出其独特的价值。 关键词:爱因斯坦;技术风险防范;规则意识 中图分类号:D630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003-8256.2018.04.007 技术在给人类社会带来巨大福祉的同时,亦潜藏着对人类的各种威胁,技术已经成为当今人类社会风险的重要根源。科学技术迅速发展使新旧风险并存,旧的技术风险如环境污染、生态恶化、能源危机等尚未解决,新的技术风险如网络技术风险、基因技术风险、人工智能技术风险等又使人类社会面临潜在威胁,如何防范技术风险,是当前国际社会所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爱因斯坦特别关注技术的误用、滥用、恶用问题,并为禁止使用原子弹奔走呼告,他意识到技术进步会带来技术风险的原因是社会制度跟不上技术发展。“要是我们的社会制度能够跟得上技术的发展,那么十九世纪人类发明天才的果实早就可以使我们的生活过得愉快幸福而无忧无虑了。事实上,这些辛苦赢得的成就在我们这一代人的手里,正像刚学步的小孩去玩弄枪一样危险”[1]94。互联网时代,技术风险不再是一国面临的难题,而是整个国际社会要解决的问题,制定有效的国际规则是防范技术风险的有效途径。 1 爱因斯坦的技术风险防范思想 学术界对爱因斯坦的科学比对其人道主义所给予的研究要多,数以万计的人懂得怎样把爱因斯坦的方程变成原子弹,却没有多少人去研究是什么驱使他呼吁防范原子弹。中国著名科学史家,爱因斯坦著述在中国的主要编译者和传播者许良英先生指出:综观爱因斯坦的一生,我们可以说,他是一位伟大的科学家,又是一位富有哲学探索精神的杰出的思想家,同时也是一个正直、精神境界高尚的、有强烈正义感和社会责任感的人,是一个为人类的进步和幸福奋斗终生的伟大的国际主义者和“世界公民”[2]。作为国际主义者和“世界公民”,爱因斯坦具有深刻技术风险防范意识。 1.1 技术进步损害个人自由,导致工人失业,造成经济危机 爱因斯坦所处的时代,技术进步在工业方面造成了两个方面的结果,一方面没有使当时的人们从单调的劳动中得到解放,相反使人成为机器的奴隶,严重损害人的自由;另一方面使个人劳动逐渐地不被社会发展所需要,机器排挤工人。机械化的生产手段会使很大一部分人对于商品生产不再是必需的了,这部分人被排除在经济循环过程之外。在爱因斯坦看来,技术进步会导致工人失业,是因为一个完全放任主义的经济制度[1]106的存在。 1929年至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发生了严重的经济危机,有人认为造成这次经济危机的原因是生产过剩,有人认为是由于债务国倾销政策,有人认为是设立新关税壁垒,有人认为是中国和俄国的退出,还有人认为是战后下层阶级的经济上升……爱因斯坦一针见血地指出,此次危机在性质上不同于以前的各次危机,它基于一组完全新的情况,这些情况是由生产方法的迅速发展而引起的……技术发展可使人类解除为生存所必需的大部分劳动,现在却成了目前这种困难的主要原因[1]106-108。 爱因斯坦认为,资本主义制度本身既不能解决工人失业的问题,也不能解决经济危机,不仅如此,由于技术的进步,失业问题还会越发严重。在马克思看来,只有共产主义社会中的技术应用才能给人民带来自由、平等、美好的生活[3]。因此,马克思得出结论:只有用共产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才能解决由于技术(生产力)进步带来的问题。但对于当时苏联正在进行的如火如荼的完全计划经济,爱因斯坦持有不同的观点:要解决经济危机,逻辑上最简单最大胆的方法是完全的计划经济[1]108,但他对完全的计划经济信心不足,针对当时苏联正在试行的计划经济体制,他提出来一系列的问题:在这种制度下,货物能否像在一种允许私人企业有较多自由的制度下一样经济地生产出来吗?这种制度如果不靠迄今还在伴随着它的而为我们西方人谁也不愿面临的那种恐怖,它究竟能不能维持下去呢?这样一种硬性的、集中的经济制度会不会倾向于保护贸易政策而阻碍有益的革新呢[1]108-109? 在爱因斯坦看来,同想要达到的目标之间不存在矛盾的前提下,尊重已有的传统和习惯较为可取。从生产观点来看,他认为把经济移交给政府管理是不利的,应当给私人企业留有余地。要做的是使私人企业的经济自由受到两方面的限制:一是应该在各个工业部门通過法律缩短每周工作时间,能有步骤地消除掉失业。二是应当确定最低工资,使工人的购买力能够跟得上生产发展的速度[1]109。爱因斯坦试图运用规则制约技术风险,可见,有效规则的制定是解决技术风险问题的关键。 1.2 技术进步威胁人类生存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爱因斯坦意识到技术已经缩小了这个世界,对于技术进步带来的风险,爱因斯坦持这样的观点:技术进步的最大害处是它会毁灭人类生命,而且会毁灭人类辛苦赢得的劳动果实。1930年5月,爱因斯坦在领头签署的全世界裁军宣言中指出:“全世界的科学家和技术专家已经证明:科学的作战方法已经使国防和非战斗人员的保护成为虚妄;新的战争就将意味着大部分人口被火、毒气和化学药品同时消灭”[1]70。 纳粹上台之前,为了防止技术进步带来的风险,尤其是技术通过战争带来的风险,爱因斯坦认为,我们应该集中一切精力去创立一个组织,使战争成为不可能。事实上,爱因斯坦一直坚持反对一切战争,他这样说:“在我看来,战争是多么卑鄙、下流!我宁愿被千刀万剐,也不愿参与这种可憎的勾当”[1]58。他认为,只要人们拒绝拿起武器,战争就可以终止,这也是他要求普遍全面裁军和反对普遍兵役制的原因。 纳粹在德国取得政权之后,爱因斯坦拒绝服兵役的态度发生了转变。1933年7月20日爱因斯坦写给比利时法国青年反战人士纳翁(Alfred Nahon)的信体现了这一转变。他在信中坚定的指出:“在目前情况下,我不会拒绝服兵役,相反地,我会高高兴兴地参加这种兵役,因为我相信,这样做我就是在为拯救欧洲的文明效了劳”[1]136。1933年8月28日爱因斯坦写给“良心拒服兵役者同盟保卫委员会”法国秘书的回信中再次强调,只能以军事准备来对付纳粹德国:至于我,除非目前的危险局面被克服了,我想象不出在军事准备之外还有别的什么办法。但是,如果我们明白了确实没有别的办法,我们就应当老老实实地承认这一点[1]140。 纳粹上台后,爱因斯坦对技术进步带来的风险产生了新的认识,爱因斯坦发表在美国《科学》(Science)周刊1935~1936年冬季特刊上的《科学与社会》一文清楚地说明了技术威胁人类生存,技术(应用科学)已经使人类面临严重的问题,技术缩短了距离,创造出十分有效的破坏工具,这种破坏工具掌握在某些国家手中,这些国家要求无限制的行动自由,使得这些工具变成对人类生存的威胁[1]160。这个时期人类还没有能力有组织地利用这些技术进步,可以设想的解决办法是建立一个唯一的国际机构,由这一机构制定规则行使权力,然而这种权力机构的设立一方面受到民族传统的极力反对;另一方面这种解决办法的心理基础也没有奠定。 基于上述情况,在获悉希特勒可能会首先拥有原子弹后,为了防范希特勒对原子弹的滥用,威胁人类生存,爱因斯坦签署了一封由西拉德起草给罗斯福总统,建议研制原子弹的信。针对制造原子弹的问题,爱因斯坦给日本《改造》杂志的声明中指出:“我完全明白,如果这些实验(制造原子弹的实验)成功了,那该是威胁人类的可怕的危险。可是我却感到非采取这一步骤不可,因为(当时)看来很可能德国人也会抱着完全成功的希望在同一问题上进行工作。我看,我那时只能这样做,再无其他可以选择的余地”[1]354-355。事实证明爱因斯坦的做法是正确的。据意大利记者路易奇·罗梅萨透露,1944年10月他曾亲眼目睹了纳粹德国的核爆破成功并对波罗的海吕根岛造成了毁灭性的后果[4]。 自从第一颗原子弹制成之后,爱因斯坦意识到,原子弹在使国际社会更加安全方面并没有做出什么贡献,相反原子弹在增加战争的破坏性方面做了不少。在获悉威力更大的原子弹已经造出后,爱因斯坦指出,原子弹可能会造得更大,能造成前所未有的破坏性,原子战争造成的破坏规模是无法想象的,一旦爆发原子战争,现存的文明能残留下来的也不会很多。爱因斯坦认为,就战争中所受的损害来说,原子弹已成为一种能用来进攻的最经济的破坏手段。要是爆发另一次战争,原子弹就会数量很多而且价格也比较便宜[1]270。 1945年8月6日原子弹在日本广岛爆炸以后,在防范原子弹风险方面,爱因斯坦认识到,原子弹的风险不是来自于原子弹自身,而是来自于人类对原子弹的滥用。他于1952年给加拿大“教育周”的贺信写到:“原子核链式反应的发现,正像火柴的发明一样,不一定会导致人类的毁灭。但是我们必须竭尽全力来防范它的滥用”[1]352。近年来,技术的进步促使产生了全新的军事形势,各式各样的新型武器已经发明出来,能在几秒之内毁灭大量的人口,把大片的地区变成废墟,现代国家无法为其公民准备充分的安全条件。人类面临的最大技术风险,莫过于自身毁灭。那么,人类怎样做才能得救呢? 2 爱因斯坦的规则意识 在爱因斯坦看来,技术风险需要规则制约,面临国际性的技术风险,规则的制定应该交由世界政府来完成。世界政府的建立既需要负有重要道义责任的科学家,也需要全世界人民的共同努力。 2.1 防范技术风险,全世界科学家负有重要的道义责任。 首先,在人类面临生存威胁的情况下,科学家应该对由大规模毁灭性武器所引起的危险做出估计。1950年7月19日爱因斯坦在给美国新成立的科学工作者团体“科学的社会责任协会”的公开信中写到:“在我们这个时代,科学家和工程师担负着特别沉重的道义责任,因为发展大规模破坏性的战争手段有赖于他们的工作和活动”[1]333。风险总是与责任联系在一起,技术风险是科学家工作的结果,依据自由能力与责任的内在关系,“道德意志只承认对出于它的意向或故意的行为负责任”[5]。科学家首先应该对技术风险承担的责任是对技术风险做出评估,因为技术风险评估是降低实施风险的前提。 其次,科学家应该将原子弹的风险告知一般公众。由于一般公众没有认识到使用核弹的战争究竟会引起怎样的后果,因此,科学家必须负责告知公众原子弹的危险。1947年2~3月间爱因斯坦為“原子科学家非常委员会”筹募百万美元教育基金的信中写到:“我们科学家认识到我们有不可逃避的责任,把原子能的简单事实和它的社会后果告知我们的同胞”[1]261。1948年爱因斯坦给国际知识界和平大会的贺信中清楚的表达了知识分子应该担负的任务:“使全世界的人都清楚认识到这个问题,这是知识分子必须担负起来的最重要的和最关系重大的社会义务”[1]306。 再次,科学家应该尽力制止武器用于野蛮的目的。1948年8月爱因斯坦给国际知识界和平大会的贺信中写到:“我们这些科学家……必须考虑,把尽我们的力量制止这些武器用于野蛮的目的作为自己的庄严的和神圣的责任。对于我们来说,难道还会有什么更重要的任务?难道还会有什么更使我们关心的社会目标?”[1]304 1947年底,一批政客公开谈论对苏联进行“预防性战争”的可能性,企图在苏联还没掌握核武器之前用核战争制服它。对此,爱因斯坦极为焦虑,1948年4月1日他写信给美国天文学家夏普莱:“我相信,这该是我国第一流知识分子的责任,要对美国公众发出强烈的呼吁,在还未采取不可改变的措施之前,在事态的进程还不是无可挽回之前,对走向预防性战争的发展,应当动员强大力量来加以反对”[1]301。 最后,科学家应该公开支持建立超国家的权力机构。在爱因斯坦看来,建立超国家组织是避免灾难的唯一手段,但是,公众对此缺乏坚定的信念,科学家的重要任务是应该为建立超国家的政治力量而斗争。1944年6月17日,爱因斯坦对《自由世界》杂志上发表的“科学和世界合作”论集所提问题的答复中包括这样一段文字:“在我看来,科学家公开支持建立一个配备有常设工作人员和常备军事力量的超国家权力机构,这是他们为达到国际安全所能做出的最好贡献” [1]230 。 2.2 防范原子弹,需要全世界人民共同努力 对于原子弹的防范,爱因斯坦寄希望于全世界的人民,他认为:“因为没有秘密可保,也没有防御可能;除非通过全世界人民觉醒了的理解和坚持,就没有控制原子能的可能”[1]261。然而,一般公众没有真正认识到原子弹的危险性以及产生的后果,1947年秋,爱因斯坦同斯温的谈话中提及:“尽管公众对原子战争的恐怖性有所警惕,但对它并未做出些什么,而且在思想意识上对现存的危险大大丧失了警惕性”[1]267。此外爱因斯坦还谈到:“公众也许还未充分认识到,在未来的任何战争中,原子弹将被大量利用……公众也许还未能理解到,就战争中所受的损害来说,原子弹已成为一种能用来进攻的最经济的破坏手段”[1]270。公众的作用是异常重要的,因为公众“这里存在着我们唯一的安全和我们唯一的希望:我们相信有知识的公民都会为生活而不是为死亡去行动”[1]261。但是公众对原子弹的事实和社会后果认识不清,这就需要科学家把原子能的事实和社会后果告知公众,以“唤醒世界各国人民”。为此,爱因斯坦做了大量的工作:通过广播发表讲话;参加群众集会演说;在报刊杂志发表文章;组织“原子科学家非常委员会”,创办《原子科学家通报》;签署由罗素起草的宣言《科学家要求废止战争》等。 2.3 防范原子弹威胁人类生存,建立世界政府是唯一手段 建立世界政府是爱因斯坦国际规则意识的集中体现。从1946年开始,爱因斯坦在多个场合通过多种方式表达了这一观点。为表述方便列表如下: 爱因斯坦认为,世界政府应该由美国、苏联和英国三个国家来建立,因为在当时的世界只有这三个大国拥有强大的军事力量,此外,世界政府还应该有用以司法裁决的宪章,这份宪章应该由一位美国人、一位苏联人和一位英国人共同协商完成。这样建立起来的世界政府应该拥有超国家的权力,也就是拥有足够的立法权和行政权用以维护世界和平,能运用司法裁决解决国家之间的冲突[1]255。此外,世界政府应该拥有裁决一切军事问题的权利,因此原子弹的秘密应该移交给这样的世界政府,并且只有世界政府才能有权利动用进攻性武器。 在爱因斯坦那里,防范原子弹,禁用协议也还是有益的,爱因斯坦认为还是应该欢迎这样的协议:“尽管作为普遍裁军一个部分的禁用核武器的协议并不提供最后的解决办法,但它还是适合于某些重要的目的。首先,东西方之间的协议,就消除紧张局势来说都是有益的……所以我们应当欢迎这样一种协议,哪怕只是作为让步”[1]393。 3 结语 愛因斯坦的技术风险防范思想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爱因斯坦认为技术风险产生的根源不在于技术自身,而在于人类对技术的滥用,并且分析了技术滥用的深层次原因是社会制度跟不上技术发展,缺少一种有效的技术规则制约机制,为此,爱因斯坦始终热衷于创立一种适应技术发展的有效规则,针对国际性的技术风险,爱因斯坦倡导建立超国家组织,用以保证技术发展在给人类带来幸福的同时,不致带来不幸的灾难,这一组织的建立既需要科学家的道义责任,也需要全世界人民的共同努力。现代技术风险已经超越国界,以国家为单位的风险防范体系已经不能适应互联网时代的风险社会,各国政府应积极参与制定国际规则联合应对由于科学技术迅速发展带来的风险,作为国际规则制定者的超国家机构是可供考虑的技术风险防范方案之一。 参考文献: [1] 爱因斯坦文集(第三卷)[M].许良英,赵中立,张宣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13. [2] 许良英.关于爱因斯坦研究的几个问题[J].自然科学史研究,1982(1):70-71. [3] 马克思.资本论(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6:532-536. [4] 丁长青.全球化时代的诺亚方舟——爱因斯坦的世界政府[J].自然辩证法研究,2010(7):62. [5] 黑格尔.法哲学原理[M].范扬,张企泰译.商务印书馆,1961: 117. Rules Consciousness and Prevention of Technical Risk:Study on Einstein's Prevention of Technical Risk Thought LIU Fang1,SONG Chao2 (1. School of Marxism Studies,Shan Do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Zibo 255000,China; 2. Research Institute for Histor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Nanjing University of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Nanjing 210044,China) Abstract: Einstein hopes science could bring benefits to human beings, however,he had witnessed that science and technology have caused enormous damage in the two World Wars. He found that the technological progress would cause technical risks. He thought that technological progress would damage personal freedom, lead to unemployed workers and threaten human survival. Einstein tried to use the effective rules to prevent the technical risks. Einstein's prevention of technical risk thought is profound and thought-provoking, and its value is even more remarkable in the context of globalization of the modern technical risks. Keywords:prevention of technical risk; rules consciousness; Einstein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