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传统科技企业孵化器的转型升级之路刍议 |
范文 | 吴崇明 于源 孟宇 崔秀娟 李寅 马延和 摘要:近十年,在国家和区域科技政策的支持下,各类科技企业孵化器呈暴发式增长,为我国科技成果快速、高效转化提供有力支撑。经统计发现,全国各类科技企业孵化器发展呈现规模化、专业化和区域化特点。同时,科技企业孵化器也面临竞争激烈、优胜劣汰的残酷局面。针对传统孵化器转型升级之路提出三个途径作为探讨。 关键词:科技企业孵化器;转型升级;科技创新 中图分类号:F276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003-8256.2018.04.006 企业孵化器(Business Incubator)又称为企业创新中心(Business Innovation Center),是通过提供一系列创新发展所需的管理支持和资源网络,帮助和促进新创企业成长和发展的经济发展手段或企业运作形式。1956年,世界上第一家企业孵化器在美国诞生,于90年代逐渐走向成熟。在知识经济时代,企业孵化器更多表现为孵化中小型高科技企业和实现科技成果转化的科技企业孵化器。这种科技企业孵化器在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孵化和培育中小型科技企业的创业、以及振兴区域经济、培养新的经济增长点方面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1]。 在如今科技成果快速增长的背景下,科技企业孵化器的重要任务就是帮助打通科技创新链条,提高科技成果的产业转化成功率。 1 我国科技企业孵化器发展概况 1.1 孵化器规模和数量增长迅猛 根据科技部火炬中心的数据显示(图1),从1987年全国只有两家科技企业孵化器,到2016年底达到了3255家。 从我国科技企业孵化器三十年发展数量增长趋势可以看出:第一个十年我国科技企业孵化器总数不到百家,第二个十年我国科技企业孵化器总数超过600家,而到第三个十年,我国科技企业孵化器总数超过3000家;特别是近三年间我国新建的科技企业孵化器达1787家,超过往年新建科技企业孵化器的总和。 截止2015年底,各类科技企业孵化器场地面积达到8679.7万平方米,从业人数达到166.2万,拥有有效知识产权155369项,累计获得的财政资助和风险投资分别达173.6亿和847.3亿。 简要分析科技企业孵化器暴发式增长的主要原因是得益于国家层面的倡导和支持,从国家到地方对科技企业孵化器的发展都给予了实实在在的政策红利,比如《关于科技企业孵化器税收政策的通知》(财税〔2013〕117号)规定,从2013年1月1日至2015年12月31日,对符合条件的科技企业孵化器自用以及无偿或通过出租等方式提供给孵化企业使用的房产、土地,免征房产税和城镇土地使用税;对其向孵化企业出租场地、房屋以及提供孵化服务的收入,免征营业税。其次,孵化器发展的30年也是我国经济飞速发展的30年,在国家整体经济环境较好的前提下,为科技企业孵化器发展所需要的物力、财力等提供充足的基本条件。最后是创业投资环境的完备。这30年里,全国各地产业园、经济区、科技园等如雨后春笋不断涌现,创造出科技企业孵化器发展的良好基础,吸引国内外一流创新创业人才的流动,为科技企业孵化器发展提供必要条件。 1.2 孵化器趋向专业化发展 我国科技企业孵化器在借鉴国外经验基础上,结合我国实际国情经历实验初创阶段、快速发展阶段达到提升深化阶段,功能提升和服务深化的内涵式发展要求决定了孵化器的专业化发展[2]。十年前,一种当时新兴的“专业化网络型”孵化器组织模式已应运而生。这种专业化孵化器凭借其雄厚的专业技术和产业基础, “不仅能为在孵企业提供行业领先的技术、完善的实验测试设备和手段、质优价廉的核心零部件, 从而促进其研發的顺利进行, 而且还能为在孵企业提供市场信息, 帮助其与可靠的供应商建立联系, 甚至提供市场渠道或直接的客户,孵化器提供的服务远远超出了传统孵化器中的资金投入、场地、物业和管理服务的范畴,从而大大地降低其商业化中的风险,提高孵化的成功率”[3]。现如今,这种专业化网络型孵化器已发展成熟,并在原基础上发展更加服务专业化、行业领域化、资源平台化。根据《2017中国创新创业报告》,截至2016年,我国专业化科技企业孵化器已经占全部科技创新平台数量近一半。 1.3 区域发展不平衡 根据科技部火炬中心数据(截至2015年底),各地科技企业孵化器发展情况不平衡的特点尤为突出,基本发展情况前十排名如表1所示。 三类典型情况形成主要原因: (1)运行良好型——以江苏为例 江苏地处长三角经济圈,是创新资源流动最为活跃的地区之一,产业集聚已形成一定规模,经济发展在全国一直名列前茅。在经济基础支撑下,2015年,江苏省全社会研发投入突破1800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2.55%[4],已提前五年完成《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中“到2020年要把全社会R&D;投入占GDP的比重提高到2.5%以上”的目标,领先全国水平。“以政府主导搭建科技金融平台,加快引领科技金融市场主体的参加与集聚,已成为江苏科技金融率先起步与快速发展的制胜法宝”[5]。 (2)“头重脚轻”型——以天津为例 天津作为国家发展较早的工业城市,在高科技行业发展方面具备良好基础。自2006年中央政府将其定位为北京经济中心后,天津经济发展迅速,综合实力得到很大加强。特别是国务院批准天津滨海新区成为全国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提出“滨海新区发展重点放在先进的研究开发与技术孵化器”的功能定位,天津积极推动科技成果孵化转化载体建设,各类科技企业孵化器规模和数量呈现暴发式增长。 然而,天津市在企业技术获取和技术改造投入上较少,研究与开发机构数量明显不足,技术市场总体规模较小,科技成果与技术交易活跃度有待加强[6],这些因素都制约了天津科技企业孵化器的发展。 (3)“潜力巨大”型——以四川为例 四川省工业基础不如江苏、上海、广东等省和地区,但发展出以成都、绵阳、德阳等为首辐射形成的高新技术带,以电子信息、生物工程、新材料、航天科技、先进制造、核能等六大高新技术产业。此六大高新技术产业已占到四川高新技术产业总产值的51.9%,创新产业集中度高,产业集聚效应与辐射效应明显。科技创新优势在于R&D;人员数量和劳动力占比不断提高[7]。在科技成果转化方面,形成企业为主体的孵化器市场化运营模式[8],使企业成为技术投入、研发活动、成果转化、风险承担的主体,造就一批具有自主创新能力的民营高新技术企业。 1.4 小结 我国科技企业孵化器在吸收国外经验基础上,获得从国家层面到地方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政策支持,通过30年的发展和壮大,呈现出规模大、数量多、成果多、效益高、专业化的特点,同时显现出地区发展不平衡的态势,与地区政府引导和科技产业发展基础有很大关系。 2016年,深圳“地库实验室”和“孔雀机构”两家知名孵化器接连倒闭,引发孵化器倒闭潮的疑问和危机。当前孵化器的同质化严重、经营管理不善、过度依赖政府的问题也充分暴露。面临竞争激烈和优胜劣汰的局面,孵化器本身也需要不断创新机制体制,自我转型和提升,实现差异化发展,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2 转型升级路径建议 基于以上分析,同时总结学习国内外科技企业孵化器的成功经验[9-11],我们提出传统科技企业孵化器未来发展的可能路径或建议。 2.1 专业化道路 一是深度专业化孵化机制。从筛选项目入驻孵化器的专业化评审团队,到入驻后的创业教育培训、创业导师服务、创业投融资服务、技术创新服务、政策咨询服务、创新创业活动组织服务,再到初创企业知识产权运营、企业经营管理、财务会计事务、市场开发与营销等各方面、各环节、各流程均有专业化团队跟踪服务。 二是成熟的专业运营团队。孵化器本身也是一个新创企业,需要一个成熟的职业化队伍建设及运营管理。要求既懂得孵化器的日常运行管理又懂投资,同时需要有比较强的社会活动能力和与人沟通技巧,了解在孵企业的技术、市场等情况,并具更高眼界和更远预见。加强孵化器经营者和管理骨干的专业化培训,提升从业人员的服务意识和业务能力,打造孵化器自己的高水平、高素质、专业化和职业化的队伍。 三是聚焦专业领域。孵化器涉及领域如果大而全,极易陷入泛而不精、劳而无功的境地。专心聚焦一个或若干个专业领域,“吃透”上下游,打通产业链条,帮助企业找到其中明确位置,解决企业最初的立足点,为企业成长发展奠定基础。 2.2 国际化道路 根据科技部火炬中心在2017年5月发布的全国双创孵化载体地图,能够为入驻企业提供国际合作机会的孵化载体不到50%。这显示出传统孵化器未来一个潜在的发展方向。 这就要求传统孵化器自身具备全球化视野,“走出去”+“引进来”双向努力。除了给在孵企业谋求国际合作机会以外,还可将入驻项目甄选范围扩大至全球,甚至连孵化器自身的管理队伍也可全球招聘。 另外,加强国际交流和对话,对传统孵化器的自身提升和拓展思路也是大有裨益的。 2.3 一体化道路 基于生态系统观和孵化的完整过程,我们建议有能力、有条件的传统孵化器可以发展一体化的孵化生态体系,即创业概念预孵化孵化器加速器产业链生态圈的接力式、一体化的孵化体系。此类转型涉及一系列复杂多样的要素,包括资金、技术、人才、信息、市场、运行平台、内外环境、运行机制等,构建难度更高,最终形成平台+要素的双轮驱动创新体系。 3 結论 我国科技企业孵化器在政策支持下呈暴发式增长,为我国科技成果快速、高效转化提供有力支撑。全国各类科技企业孵化器发展呈现规模化、专业化和区域化特点。同时,科技企业孵化器也面临竞争激烈、优胜劣汰的残酷局面。本文针对传统孵化器转型升级之路提出三个途径建议供参考,即专业化道路、国际化道路和一体化道路,期待提升科技企业孵化器的势能功能,为科技成果的有效转化开创新时代。 参考文献: [1] 林强,姜彦福.中国科技企业孵化器的发展及新趋势[J].科学学研究,2002,20(2):198-201. [2] 赵璟,王自更.中国科技企业孵化器的专业化发展趋势分析[J].科技创业月刊,2003(5):52-53. [3] 吴晓波,章威,陈宗年.一种新型科技孵化组织模式——专业化网络型孵化器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8,25(8):7-9. [4] 张涛,宜昌勇.建设全球性产业科技创新中心的模式与路径选择——基于江苏省产业科创中心的科研活动[J].现代经济探讨,2017(1):73-77. [5] 张帆.以政府主导型科技金融平台建设推动江苏创新驱动发展战略[J].南京财经大学学报,2014(3):22-26. [6] 杨森.京津冀科技资源配置现状与配置效率测度研究[D].杭州:浙江工商大学,2015. [7] 黄寰,王玮,曾智.基于DEA-Malmquist指数的四川创新科技效率评价分析[J].软科学,2015(10):131-135. [8] 四川:打造独具特色的科技企业孵化器[N].中国高新技术导报,2017-10-30(4). [9] 邵翔.国际创新型孵化器发展模式及启示[J].中国市场,2013 (27) :81-87. [10] 打造国际性加速医疗创新创业的科技孵化器——走近中关村医学工程转化中心[J].医疗装备,2016(9):205. [11] 杜鹃.基于生态观的科技企业孵化器运行模式及效率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2014. Discussion on the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of Traditional S&T; Business Incubator WU Chongming1,YU Yuan1,MENG Yu2,CUI Xiujuan1,LI Yin1,MA Yanhe1 (1.Tianjin Institute of Industrial Biotechnology,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Tianjin 300308, China; 2. ZhongKe Yucheng (Tianji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Development Ltd.CO, Tianjin 300308, China) Abstract: In the past decades, with the support of national and regional S&T; policies, various S&T; business incubators are explosively growing, which promote the transformation of S&T; achievements rapidly and efficiently. The statistical data shows that the development of S&T; business incubators in China is characterized with specialization and regionalization. Meanwhile, the S&T; business incubators have to face the fierce competition and survival of the fittest. It proposes three approaches to the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of traditional incubator. Keywords:S&T; business incubator; the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S&T; innovation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