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护理干预对减轻外科病人术后疼痛的效果观察 |
范文 | 卢钰恒 【关键词】护理干预;外科病人;术后疼痛;效果观察 前言外科手术最常见的病症便是疼痛,其属于人体组织损失与修复的复杂生理过程。术后疼痛会导致患者情绪低落与睡眠不足等问题,严重影响了患者组织的有效修复。本文以我院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18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了护理干预对减轻外科病人术后疼痛的实际效果,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将我院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18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均为90例患者。所有患者人员后均得到确诊,需要进行手术治疗。且患者在年龄、性别以及病程等一般资料方面的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但具备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护理方法,观察组患者则在此基础上采用护理干预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护理人员主动为患者介绍病区的环境与相关规章制度,明确手术内容与方式,了解术中可能出现的疼痛情况。期间护理人员应保持平和的语气,以充分消除患者的恐惧感与疑虑感。同时,护理人员还应及时为患者及其家属讲解术后应注意的问题,确保休息区域的安静与整洁,并嘱咐患者保证充足的睡眠,以充分降低疼痛感。期间患者应保持半卧体位,避免感染腹部切口,以免导致更大的疼痛。为了避免引流管导致疼痛,医护人员还应妥善固定引流管。当病情逐渐稳定后,医护人员还应每隔2~3小时帮助患者改变体位,指导患者进行简单的功能恢复活动,确保患者保持舒适的体位。在进行护理干预时,护理人员还应尽量保持时间的压缩性,将其固定在一定时间段内,保证患者具备充足的休息时间。除此之外,护理人员还应做好其他方面的交流工作,消除患者紧张焦虑的心理,以促进疾病的快速康复。且还应综合采用热敷、冷敷以及活动肢体等方法,以保证快速恢复。 1.3统计学分析利用SPSS 21.0统计软件统计分析数据,并采用t检验方法,当p<0.05时,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2结果 2.1两组患者护理有效率比较观察组患者护理有效率为97.8%,对照组患者护理有效率为83.3%,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具体见下表1所示。 2.2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96.7%,对照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78.9%,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具体见下表2所示。 调查发现,采用外科手术治疗的患者普遍存在疼痛问题,多数患者在手术完成72小时后依然会存在痛感,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与术后恢复程度。在进行外科手术后,患者会出现发热与伤口疼痛等问题,此时亟需进行合理的临床护理。对此,护理人员应保证病房的安静与整洁,确保患者心理与生理方面均得到充分的休息。同时,护理人员还应及时安慰出现疼痛的患者,以通俗易懂的语言耐心解答患者提出的问题,增强患者恢复的信心,并积极参与控制疼痛的护理工作中,从而在降低痛感的基础上,获得预期的护理效果。 在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护理有效率为97.8%,对照组患者护理有效率为83.3%;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96.7%,对照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78.9%。观察组护理有效率与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 综上所述,对外科手术治疗患者采用护理干预措施,可以明显提高患者的護理效果与满意度,减轻其疼痛感,促使患者早日康复。除此之外,护理干预还可以减少镇痛药物的使用量,避免产生不良副作用,促使患者保持平稳的心态,值得在临床方面得到进一步的推广与使用。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