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高校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的重点探析
范文 李若青 胡曼云 程牧曦
摘要:高校担负着教书育人的神圣职责,做好高校党风廉政建设,对构建和谐高校、维护社会稳定有着重要的意义,对培养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有着重要的指导。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是一项长期、持久的工作,建立廉政风险防控机制是党风廉政建设的重要保障,是建设社会主义高水平大学的必然要求,更是推进“双一流”建设的高校廉政助推器。
关键词:高校 廉政风险 防控机制 建设重点
中图分类号:D262.6 文献标识码:A
高校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任务的承担主体,必须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使受教育者成为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高校作为国家体系的组成部分,在高校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仍然是其重要的职责和任务。
1 高校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的必然性
一是全面从严治党,要求高校在党的建设、党风廉政建设方面更加深入开展工作,要保持党组织的纯洁性、先进性,就需要有相应的防范机制给予保障。特别是高校的任务是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发展科学化,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通过高校自身建设引导人才培养和合格建设者输送,在高校建设廉政风险防控机制成为工作的必须。
二是随着国家的发展,高校发展规模不断扩大,教育经费投入不断增多,基建项目和物资采购项目越来越多,学校参与的经济活动日益频繁,特别是人们对高等教育发展的要求和期望越来越高,高校党风廉政建设的任务显得更加艰巨,在高校建设廉政风险防控机制成为重要选择。
三是高校腐败现象在数量上、程度上不断上升和扩大,表现出高校一部分干部对党风廉政建设重视不够、认识不到位,甚至认为教学科研是硬任务,党风廉政建设是软指标;有的还认为高校仍是“清水衙门”“一块净土”,没有贪污腐败的土壤,既不同于政府机关,也不同于经济单位,涉及的权益范围有限等,工作中忽视“一岗双责”的同步履行。因此,建立廉政风险防控机制是建设社会主义高水平大学的必然要求,更是推进“双一流”建设的高校廉政重要保障。
2 高校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及其特征
廉政风险是指领导干部在执行公务或日常生活中发生腐败行为的可能性。主要是指公务人员凭借所拥有的公共权力在日常工作中显现的贪污腐败、徇私舞弊、以权谋私的风险。
近年来高校腐败形势越来越严峻,特别是腐败现象体现出多元特征,如无形腐败包括权利异化、权利失衡、腐败动机滋生;有形腐败直接体现为招生腐败、行为腐败、学术腐败、权力腐败、经济腐败等,已然使曾经的“象牙塔”不再纯净。例如中国人民大学原招生就业处处长蔡荣生招生腐败案、南昌航空大学原党委书记王国炎受贿案、上海理工大学原校长许晓鸣受贿案、长春大学原副校长门树廷受贿案、湛江师范学院原院长郭泽深非法收受他人财物案等等,无不昭示着高校需要加强廉政风险防控机制的建立健全,才能更加有力保障高校的建设。
通过对高校腐败案件的分析,我们可以清晰感受到,高校腐败的主要原因,一是多受外来文化及落后文化的影响,特别是崇拜西方、崇拜权力、崇拜金钱等思想的诱惑。二是管理体制滞后或制度不完善,高校一方面在加快改革,另一方面加快规模建设,但由于办学规模扩张速度远比改革要快,在财经管理、招标运行、人员招录等方面处于边建设边推进的状态,难免存在制度漏洞和机制真空。三是监督体系不健全、不完善,全面的监督体系还未形成,尤其是基层和二级学院的监督体系不健全,出现问题才补救反而成为“常态”。四是党员干部思想蜕变现象严重,不坚定的理想信念,使一些领导干部在社会贫富差距扩大中心理严重失衡等。因此,加强高校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监督高校权力运行、规范领导干部和全体教师的党风廉政建设是高校的必然要求。
高校廉政风险防控机制要结合高校的工作实际予以推进,并体现出自身的特征:一是在优化权力运行的制度方面,应当体现教代会、学生会等形式的师生参与决策机制,让事关学校重大事项的决策程序化、透明化、公开化。二是在优化学校顶层设计方面,充分发挥学校发展规划部门的作用,各事项均需明确的规章制度予以规范,科学、系统地配置权力,使权力运作具有可行性、规范性与科学性。三是在权力运行的监督防控方面,创新监督理念,改进高校廉政风险防控手段和方式,让监督形式更靈活化、更具有针对性。
3 高校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重点
当前我国绝大部分高校廉政风险防控工作的开展,主要是由高校内部的纪律检查委员会负责,纪委的监察人员往往与其他部门工作人员交叉重合。从全面从严治党、依法治校的要求出发,加强高校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需要抓住以下重点。
第一,强化高校廉政风险防控主体的权威性。高校廉政风险防控的主要主体是学校纪委监察部门,这就要求其必然要有高度的权威性和独立性才能有效防范廉政风险,同时也需要其他部门相互配合、制约、监督,才能确保高校的权力在阳光下运行。一是要解决监督者与被监督者重合的问题,对现行监督机制进行改革,使廉政防控的监督主体具有独立性和权威性。二是应多方位、多部门配合进行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一方面是强化党委在党风廉政建设中的领导者、执行者、推进者的角色意识和担当,以切实责任成果推进学校的发展;另一方面是把纪委从包办不了的工作中解放出来,把未履行到位的监督职责进一步强化,与监察机构相互配合构建起全方位、立体化的监督网络。三是审计部门配合是强化廉政风险防控的一大保障,保持审计部门的独立性与透明性,积极配合纪检部门进行廉政风险防控,在高校形成党委、纪委、审计相互配合、制约、监督的防控机制。
第二,加强学校廉政风险的长效监督监控。一是要建立廉政风险防控教育机制。廉政风险防控教育不应再停留在纸上谈兵、硬性输入的阶段,要针对不同岗位、级别、系列的干部在思想教育的基础上,要求每个干部通过多渠道输出廉政风险防控心得体会。二是要建立廉政风险防控管理机制,分类、分级进行风险防控。如可将风险分为权力运行、物资采购、招生人事等类型,针对不同类型的特点制定防控管理办法实行分类管理、责任到人;还可将风险根据引发风险的主体、范围、性质等将风险分为不同的级别,然后根据国家及学校对风险防控、反腐倡廉的要求,对廉政风险进行分级评价、分级预警、分级管理。三是要建立重大事项民主决策机制。高校贪腐现象的主要根源之一就是决策不透明、不民主,进而给予很多干部从中获利、见缝插针的机会。所以关于学校重大事项,应有多层级、多类型的意见征求过程,并且应加强教代会在重大决策中的作用。
第三,改进高校廉政风险防控手段和方式。一是實现廉政风险防控信息化、数字化。需要建立一种全方位、数字化的风险防控系统,利用信息化手段使廉政风险防控贯穿于业务流程的各个阶段,流程中涵盖廉政风险预防、监督和举报、处置等环节。把权力运行和各种审批过程嵌入到信息化管理中。例如其中某一环节出现风险,系统将会预警提示,只有在此阶段消除了风险,流程才能继续进行。从“人盯人”到“电脑盯人”的转化,是廉政风险防控有效落实的转变趋势。二是从“查、防、控、评”构成的“四轮驱动”,对廉政风险防控工作进行系统、全面的防控。查,即建立查找方案,个人和部门自查、上级为下级查,下级为上级查,班子成员和科室之间互查,从岗位职责、思想道德、作风建设各方面来查找廉政风险的苗头;防,是防止腐败的核心,需建立有效的防范机制,所有涉及廉政风险的事项必须建立严谨的审批制度。控,通过电子监控平台和已查出的廉政风险,采取具体的手段进行监控和预警,将出现廉政风险的人员记入档案管理,并采取约谈、教育、思想反馈等方法防止廉政风险转变为现实危害。评,即对廉政风险防控的有效评估机制,根据不同类型、岗位的风险要有不同的风险评价等级和标准。
第四,着力关注高校二级学院是廉政风险防控的重点。一是要在学校统一监控的前提下,发挥二级学院党委、纪委和群众三位主体结合的廉政风险防控管理机制作用。二级学院党委和纪委分别同时向上级党委与纪委负责,党委、纪委和群众三个廉政建设执行主体并行,同时二级学院纪委与群众可直接向上级党委、纪委反映情况,既避免陷入同级监察的困境,也有效坚持各级党委对纪委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领导。二是加大廉政风险防控力量,高校纪检监察部门应将工作职责从学校各项工作的全程参与、直接参与状态逐步将重心放在对二级单位民主监督执行和自我监督情况的例行检查方面,而二级学院的纪检监察职责则依据制定的有关权限和流程规范,对学院重点领域、重点环节、重点人员进行监督执纪。三是畅通民主渠道,实施机构、群众、网络三种监督有机结合的高校二级学院廉政风险监督机制。进一步完善纪检监督机构舆情报告机制,把纪检机构所得到的各类信息与线索,分类整理和快速调查,并把调查结果公布,同时发挥好二级学院党政联席会、学术委员会、教代会等组织机构的作用。
4 结束语
高校党风廉政建设作为高校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内容,不仅从思想上、制度上要高度重视,更要从机制上进一步完善,切实保障党风廉政建设重在预防、重在监督、重在警示、重在救人的实现。因此,需要结合各高校的实际,不断完善廉政风险防控机制,使之真正成为高校党风廉政建设的机制保障。
参考文献:
[1] 贺振航.新形势下做好高校党风廉政建设的思考[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中旬刊),2015(5):221.
[2] 马树华.透过高校腐败现象论廉政文化建设[J].今日财富,2016(17):138.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6 2:0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