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华为之核心技术战略
范文 王 璐
摘 要:华为是中国民族通信产业的杰出代表,是全球通信业具有领导地位的企业之一。近年来它的国际化进程更是震惊了全国。作为连续8年在中国电子百强企业中利税第一的华为俨然成了民族的明星企业。华为的成功有诸多因素,许多“秘诀”。而其中的关键还是它的核心技术战略。华为是一个由“营销团队+研发中心”构成的高科技公司,从事的是世界上最前沿的IT与通信技术研发与销售。因此,核心技术与产品研发是确保华为公司成功的最关键的两个系统。而华为确信,公司产品的竞争力来自核心技术。
关键词:华为 核心技术 战略发展
1.研发投入达世界领先水平
华为员工总数的48%被公司投放到研发部门,研发部门是公司最大的部门之一,不仅人数多,而且经费也最多。华为对研发部门的投入,是公司最大的一项投资,它长期坚持投入不少于销售收入的10%的费用用于研发,而且近两年更是进一步加大了投入。华为在研发上的投入无论总额还是比例都在全国电子百强企业中排名第一。
华为还坚持将研发投入的10%用于预研,对新技术、新领域进行连续不断的研究和跟踪。目前,已经形成了一个系列齐全、产品丰富、上下配套、供应链完整的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品线。而这个完整而廉价的产品线,就是华为在国际市场上制胜的最关键因素。
华为在瑞典的斯德哥尔摩、美国的达拉斯及硅谷、印度的班加罗尔、俄罗斯的莫斯科、以及国内的深圳、上海、北京、南京、西安、成都、武汉等地设立了研发机构,通过跨文化团队合作,实施全球同步研发战略。班加罗尔研究所、南京研究所、中央软件部、上海研究所通过CMM5级国际认证,表明华为的软件过程管理与质量控制已达到业界先进水平。华为持之以恒对标准和专利进行投入,掌握未来技术的制高点。
2.研发构建了有国际优势的价格
之前说过“产品线全”和“价格低”是华为在全球市场取胜的关键因素,而价格优势和产品线优势一样,也是在产品研发过程中实现的。
(1)研发费用相对低廉
和世界上任何高科技企业一样,华为的研发成本主要是由人力资源成本构成的,而华为人力资源的48%投入到了研发系统,研发人员的待遇薪酬又是各个部门中最高的,因此,研发部门的人工费用将构成公司的一项最主要的成本。尽管人们都说华为的薪酬待遇是中国企业中最高的,但是,和西方的同行相比还是很低的。比如在美国硅谷,一个初级IT工程师年薪可能在8万美金左右,而在中国这个数字通常只有8万RMB;一个中高级技术专家在美国的年薪可能是15万美金左右,而在中国同样的职位年薪大概是25万RMB。因此,即使在华为这种在中国算得上高薪的企业,人力资源成本的相对优势比西方同行显著。
(2)产品成本是在研发过程中构建的
对于华为这样的企业,根本没有生产车间,所有生产加工和物料供应都是有分包商或供应商提供的。这样,供应链的管理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产品的成本具有竞争力,而供应链管理不是空中阁楼,必须建立在产品研发和生产的整个过程中。
像顺德的格兰仕这样的企业,和华为一样,同时中国制造业走出去的代表,不过是另一种代表。当年格兰仕在国内占有率最高达78%,国际市场占有率达25%。格兰仕曾入选北京大学MBA教程,属于中国企业的成功案例,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当时格兰仕采取的是低价战略,每台微波炉毛利仅1美金。工厂表面上很红火,天天开足马力,但经常可能是“赔本赚吆喝”,产值大,利润小,企业很难进行技术革新,很难加大研发投资力度,实际上步入了一种恶性循环的怪圈。
也许有人担心,同为制造业的华为,也会遇到类似的问题,因为华为在国际市场上也曾使用过低价战略来获取市场。但是这种担心现在看来是多余的,因为华为和格兰仕的最大区别在于,华为是拥有上万项国内外专利技术的创新型企业,而格兰仕基本上从事的是技术含量不高的电器组装业。同样是低价格,华为利润丰厚,而格兰仕则很少利润,主要是因为他们控制成本的方法有本质区别。
3.研发确保技术输出地位
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西方巨头或者合并,或者放弃一些产品,收缩生产线,但是,一个不完整的生产线有很难适应市场的需求。因此,西方企业需要通过战略合作来完善产品线。寻找什么样的企业来合作,标准很明显:产品必须比自己生产成本低廉;技术水平达到世界领先水平;有完整的产品线;有自主产权和核心技术;国际化程度高。华为满足以上的标准,所以成为西方同行的首选战略合作伙伴,先后和摩托罗拉、3COM、朗讯、西门子、NEC、北电等公司进行了战略合作,而且几乎都是以技术输出方的角色。这些都和强大的研发力量密不可分。到目前为止,华为平均每天申请专利10件,总数已达到15000件左右,而且其中84%都是发明类。西方客户和同行不得不承认,华为不再是低价格、低质量的模仿者,它已经具备了和西方主要厂商分庭抗礼的实力。
20年前,华为只有6名员工,2万注册资金;20年后的今天,华为位列全球第五大电信设备经销商。思科CEO钱伯斯说,从长远角度讲,Google、微软、阿尔卡特和华为是思科的四大竞争对手。但是任何企业都有其局限性,华为也不例外。因为华为不是上市公司,而且以前一直强调低调原则,所以公众对其有些误解,舆论环境也不是十分和善(主要针对它的狼性管理),但是,我们不得不承认,它是民族企业中的明星,是中国企业国际化的榜样。单是华为2008年全年纳税总额高达120亿元的业绩也值得我们尊重。更何况它在国际化进程中,通过自己的海外市场拓展和核心技术向西方同行提出了挑战!华为作为民营企业的一面旗帜,肩负我们对中国制造、中国技术更高层次的希望。
参考文献:
[1]黄文峰.我国企业技术核心能力实证研究.科技与管理.2003.05
[2]陈琦.高技术企业技术核心能力简论.湖南商学院学报.2008.01
[3]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华为:展望电信行业未来10大发展趋势.通信世界.2009.01
[4] 胡振禹.中国跨国经营企业竞争优势研究江南大学.2007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1 5: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