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关于文明生态村建设的几点思考 |
范文 | 李 成 陈 辉 一、引言 2000年,海南省首倡文明生态村建设。在各级政府的大力倡导和农民的积极参与下,海南岛的文明生态村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大部分农村地区的生态环境得到了优化,生态经济得到了发展,生态文化得到了培育。这不仅契合了国家的新农村建设方略,也为海南的“生态立省”奠定了基础。实践证明,文明生态村建设符合海南的省情,有利于发挥海南的区域生态优势,是不发达地区建设发展农村的一个有益探索,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模式的一个大胆创新。 二、文明生态村建设是内生于海南农村建设实践的政策创新 文明生态村建设在海南搞得红红火火,政府的积极倡导和大力支持固然重要,但“广大农民群众迫切需要改变家乡面貌的要求才是(文明生态村建设的)根本动因。”1海南省委汪啸风书记在1998年下乡考察的时候,发现海南农村出现了一批新村,农民自称为“生态村”。例如儋州市的美万村,山上种果,山下养鱼,水上养鸭,农民们把它作为一种生态经济。汪书记有感而发:(不发达地区)农村的人居环境是可以改变的;(不发达地区的)农民有这样迫切的愿望。2 不发达地区的农民期盼早日摆脱贫困,他们对殷实生活的渴望,对美好生活环境的向往比其他地区的人更为强烈。海南的很多地区,尤其是少数民族地区还很不发达,基础设施建设的匮乏和教育文化事业投入的不足已经严重影响了农民的生活质量,他们迫切需要增加收入,他们迫切需要提高生活水平。所以“文明生态村所承载的是海南农民梦寐以求的对美好生活的向往”3,这样讲一点都不夸张,因为它切中了海南的实际,也同时表明,在海南搞生态文明村建设是有深厚群众基础的,只要路子对,群众就会有极高的参与热情,就肯定能搞出成绩。 农民群众对发展的渴望是文明生态村建设的根本动因,但是政府的重视和参与也格外重要,这是最重要的推动力量。几十年来,历届海南政府都高度重视农村地区尤其是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问题,从海南民族地区的民房改造工程就可见一斑。 在海南省中南部地区生活着130多万黎、苗、回等少数民族。1991年底,海南民族地区尚有15万多户、90多万少数民族居住茅草房。这一现状与特区经济建设的大好形势形成了强烈的反差,引起了省委省政府的高度关注。从1992年到2001年底,省财政累计拨款1.55亿元,用于海南民族地区的茅草房改造,使得85万少数民族告别了祖祖辈辈居住的茅草房,住上宽敞、明亮、坚固的砖瓦房或平顶房,少数民族群众居住瓦房率从1991年的31.7%提高到2001年的90%。4 海南在近几年农村发展建设实践中,遇到了几大难题:脏乱差现象还普遍存在;经济状况相对落后;村民缺乏健康有益的文化生活;村民的生态意识不浓;村庄缺乏整体规划,有新房无新村的现象比比皆是,等等。解决这些问题,创建文明生态村是一种理想的载体。5因为它符合海南实际情况,有利于发挥海南的生态优势,又与“生态省”和“一省两地”战略勾连起来。有了“文明生态村”这个“抓手”,扶贫、改厕、改水、沼气、民房改造、修路的资金投入就有的放矢,可以系统的使用,获得最大的组合效益。文明生态村建设,使农村的发展建设从整体上有了主题思想,那就是以生态文明为主线,发展农业经济生产,提高农民生活水平,繁荣农村文化事业。 面临农村发展建设实践中的一系列问题,海南省认真详细的考察了国内外乡村建设模式,最后立足自己的省情,大胆提出了“文明生态村”战略,积极制定并大力贯彻这一政策。所以我们强调:文明生态村建设是内生于海南农村建设实践中的政策创新,是实践中摸索的结果,这一过程也完全符合“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的工作方法。 三、正确处理文明生态村建设与新农村建设的关系 海南文明生态村建设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个模式创新。这个论断包含三层含义: 其一,文明生态村建设是符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目标和要求的。其二,海南文明生态村建设是立足海南实际的战略选择,符合海南省情,是新农村建设的海南版。其三,既然是模式,就应该有多种,而不是一种,要允许各个地方领会中央精神而因地制宜,有所创新。三层含义归结起来,就是要求我们正确处理文明生态村建设和新农村建设的关系。 盖新房子、修水泥路、建沼气池,种花种草,等等,这些确实是新农村建设的内容和措施,因为他们可以使“村容整洁”;同样,在农村搞多种经营也可以适当增加农民收入,使农村“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但这些并不必然建成文明生态村。 文明生态村有其独特的内涵和理念。更为根本的是,要把发展生态经济作为重中之重来抓,因为这是文明生态村的经济基础。生态经济搞不好,即使生活再宽裕,村容再整洁,乡风再文明,管理再民主,也不能叫文明生态村。所以我们说:海南搞文明生态村建设,有得天独厚的基础条件。这里的地理、气候、环境等因素是海南构建“生态文明”的基础。 必须提高认识,走出单纯的把村庄基础设施建设和村庄环境整治理解为文明生态村建设的误区。如果那样,文明生态村就会失去了核心内容而流于一种口号和形式,文明生态村也会因此变成一个外壳,空泛无物。当然,这样讲不是说生态环境基础薄弱的地方不能搞文明生态村建设,而是强调要把发展生态经济放到文明生态村建设的首位。 注释: 1王明初等: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理论与实践,海南出版社,2006.5,p276 2邱大军,陈成智:文明生态村:新农村建设的重要载体——汪啸风做客央视经济频道细节 海南文明生态村建设,海南人大,2006.4 3王明初:海南文明生态村建设现状与未来发展,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6.6 4彭家典,郑有基:从民房改造到创建生态文明村,中国民族,2002.3 5王明初等: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理论与实践,海南出版社,2006.5,p277 作者简介: 李成,华中师范大学政治学研究院2006级硕士研究生; 陈辉,海南师范大学政法学院。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