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浅谈高层建筑应该“缓行”
范文 郑品秀
摘要:思考高层建筑超高层建筑对城市造成的影响,思考到底怎么做才能让高层,超高层建筑融于这个时代,真正体现出这个时代的技术性和优越性。
关键词:高层建筑超高层建筑技术性优越性
1.概述
对高层建筑的讨论和质疑已经有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了,但时不时还会从刚褪下脚手架的建筑上感到高层建筑对城市的威胁。
2.高层建筑
20世纪90年代,大量高层建筑拔地而起。到目前为止,就中国最大的城市上海来说,当地24 m以上的高层建筑数量和100 m以上的超高层数量在整个亚洲也名列前茅。在有些地块,高层建筑不仅以高为荣,还向周围扩张,以庞大为美。不仅如此,建筑还缺乏工艺的精良,缺乏尺度比例关系方面的推敲,令人感到仿佛置身于城市恐龙群之中。近来,有不少建筑还在努力长高。浦东陆家嘴沿黄浦江的建筑都在不遗余力地争容积率,争高度,争镜头,往黄浦江边靠。不仅如此,有一些建筑还争着侧转身体,把头扭向外滩,似乎黄浦江沿岸的空间和景观无需关注。这样的建筑看似“以人为本”,考虑使用者的利益,但是城市的利益,城市空间关系却被抛到了一边。更有甚者,近来一些住宅也在与天试比高低。一些公寓楼造成超高层建筑,达到150m以上的高度,还不断炒作,楼价可与纽约的曼哈顿抢风头。陆家嘴沿黄浦江一带尽被私家豪宅占领,成了一片城市恐龙的世界,小陆家嘴中央商务区的优美天际线将不复存在。
更有部分地区存在“拔楼助长”的情况。规划部门要求开发商报建的一座楼宇必须达到指定高度,美其名曰“形象工程”。而开发商又恐日后楼宇空置,无奈之下,只好加大层距,使底部层高增加到极限,上部亦拼命的增大层高。一些城市的管理者片面认为超高层建筑是“城市现代化的标志”,这是完全错误的,信息文明时代的标志应是生态、健康、环保、人文。盲目地建造高层建筑,反而是对城市文脉和风貌的破坏。而且,由于其抗震性、抗风性、防火性不理想,还会给人带来莫大的心理压力。特别是某些超高层楼宇远离地面,在强大的风负荷下,剧烈的振幅竟使桌上的钢笔等物常常滑落到地上。而且一些城市在盲目发展高层建筑的同时,却完全忽略了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这其实是另一种节约土地空间的办法。比如上海近年来就严格控制审批高层住宅项目,特别是30层以上、包括30层的高层住宅项目;在建筑保护地区、风貌保护地带、城市景观线路,以及高层建筑较为密集地带,基本停止审批高层住宅项目。对经批准正在实施的高层住宅项目,规定要提交周围居民住宅日照分析材料和小区配套绿地面积资料,以争取把“高层建筑污染”减少到最低限度。
3.超高层建筑
而现在的情况却是在大多数的城市,不仅仅是高层,超高层建筑之风也正愈演愈烈。北京等地爆出欲建“世界第一高”的消息。另据传闻,国内一批高度超过400 m甚至800m、1 100 m的大厦正在酝酿之中。超高层建筑起源于20世纪30年代,工业化为超高层建筑提供了技术上的保证。在新的建筑技术和巨额资金支撑下的摩天大楼体现了企业、城市乃至国家的经济实力和高大形象,成为财富和权力的象征。此外,离地越来越远并非是所需要的生态环境。人们正越来越重视城市的绿化环境,正在努力把上海建成最适宜居住的城市,而超高层建筑对城市天际线的破坏,对城市空间景观的破坏更应唤起人们的警惕。
一些专家认为:超高层建筑的存在有其客观需要。我国有13亿人口,人多地少,在一些人口稠密的大城市建设超高层建筑是有必要的。建设超高层建筑反映出中国领先的施工技术水平,可用其代表性来提升国民的文化、科技信心。尤其需要指出的是:超高层建筑多采用钢结构,但钢的耐火性能差,在700摄氏度的高温下,其承重性能就会大大降低,导致楼体坍塌。另外,超高层建筑装修时大量采用易燃材料,楼内电路繁杂,极易引起火灾。建筑内的电梯井、烟道、通风管在火灾发生时,形成烟囱效应,会助长火势蔓延。火灾发生时,电梯停用,这使得人员的疏散撤离只能通过楼梯,其效果可想而知。而人们在100层以上的楼房中已能感觉到明显的摇摆,不适合居住与办公,只能作为观光之用,若建得太高,就会华而不实。另外,超高层建筑的结构寿命一般在100年以上,而其内部的许多设备系统寿命仅为十几年,维修、更换难度很大。加之建筑的高容量还会带来交通拥挤、环境恶化等一系列负面影响。超高层建筑的抗灾性能也引起了各方专家的关注,目前钢结构与混凝土结构本身及其各种装饰装修材料的防火性能均不十分理想,因此超高层建筑理应“缓行”。
4.结束语
虽然人们认识到了当前高层建筑开发的种种弊端,但是也不能回避这样一个现实:对开发商而言,地价成本是一个很沉重的负担,在这种情况下,成本的压力将使地产商不得不看重高层,超高层的开发。而发展高层对节约城市用地,换取城市中永久性的居住环境也有很大益处。因为毕竟一些优秀的高层建筑在较大程度上可以降低城市的建筑密度,提高城市绿地率,而且在中国大多数城市人口密度高、土地资源少的情况下,住宅的高层化及某些办公楼的高层化应是个趋势。那么到底应该如何做才能让高层,超高层建筑融于这个时代,真正体现出这个时代的技术性和优越性呢?笔者认为首先应将其纳入城市发展的总体规划之中,不能遍地开花;其次有关部门要加紧订立相关法规,制定建设超高层建筑强制性工程标准;在立方案、设计、招投标、施工、安装过程中要由各方面专家组成专门队伍,进行监督审查。 在具体外形的设计上,当前我国的高层建筑外部造型设计多以追求建筑形象的新、奇、特为目标,每栋高层都想表现自己,突出自我,而这样做的结果只能使整个城市显得纷繁无序、生硬,建筑个体外部体量失衡,缺乏亲近感,拒人于千里之外。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缺乏对高层建筑的外部尺度的认真仔细推敲。因此,对高层建筑的外部尺度的研究是很有必要的。◆
参考文献:
[1]卓刚. 我国高层建筑应追求健康发展[J]. 建筑,2001,(07).
[2]赵义湘,张 巍,江迅. 上海越长越高不是好事[J]. 建筑工人,2003,(10).
[3]戴复东,戴维平. 欲与天公试比高——高层建筑的现状及未来[J].世界建筑,1997,(02).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1 3:42: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