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做好新建火力发电厂的生产准备管理工作
范文 贠小龙
摘要:新时期的火力发电厂建设,必须经过编制项目可研、设计、施工、安装、调试、试运行以及正式投产这一系列的漫长阶段。生产准备的各项工作必须优先于工程网络进度完成,一定要具有明确快速、可操作性,以实际效益为主线,站在生产的角度搞工程建设,建管结合、无缝链接,实现从基建向生产的平稳过渡和完美转型。
关键词:火力发电厂 基建生产一体化生产准备
一个新建的火力发电企业,应该怎样保证投运后生产运行的安全稳定。除在设计组织、基建管理、调试试运等环节要加强管理外,更应把生产准备工作作为重中之重,贯穿于建设的全过程,认真规划、精心组织、不断完善才能确保实现从基建向生产的平稳过渡和完美转型。
1.管理理念
1.1系统化管理
发电厂的生产过程具有科技化、自动化、连续化以及高参数化等特点,根据发电厂的生产管理动向进行分析,不管是电力的市场需要、政府的监管方式或者是电厂的效率要求,全部都对电厂的管理要求越来越高。只有先进的系统化管理能够满足发电厂的管理需求。以系统为出发点,系统管理总是强调从整体与要素、整体与环境、要素与要素之间互相作用以及互相牵制的关系中的检查对象,从中提取最佳的问题解决方法。系统化管理将生产的准备过程看作其发电过程的一个阶段,所以发电厂的生产目标便是生产的准备工作的目标。以“提高机组运营期安全经济指标”为理念,检验生产准备的各项工作内容,同时关注电厂的运营环境,明确其工作方向。在实际管理实施时,系统化管理还强调了“优化”和“反馈”的控制思想,所以系统化管理是自动化形成闭环进行不断优化的整个控制过程。
1.2基建生产一体化管理
一体化管理也被称为“整合管理”。一体化管理的思想不仅能表现在整合后的两种管理体系,还能表现在并行工程的管理上。发电企业已经将一体化管理的思想应用在了生产准备工作以及基建的建设中,也就是所谓的“基建生产一体化”。
基建生产一体化是由基建与生产两种不同管理构成的体系。基建管理平台是基础设施建设和安装管理,通过进行四控制,两管理和一协调的管理,使基建安装转化实现升值;生产平台功能是安全、经济、高效率和干净的生产管理运营方式,使发电过程实现升值。
“基建为生产”的实现方式是基建生产一体化,使基建和生产实现无缝化链接、系统化协调以及透明化管理。体现了人员管理整合、目标整合、制度整合以及设施整合,基建工程和生产准备工作并行,两者密切相关,互相监督、依赖和促进,不同内容的生产准备工作可以实施并行或者交叉,不断的进行改善。
2.员工的培训流程及素质提升
员工的素质能从两个方面提升,一是做好员工的需求计划,引进不同层次的人,建立阶梯型岗位,用老人携带新人的主导思想;二是根据调查培训的需求,订制出培训的方案,并有针对性的对目标进行考核,从而展开培训。
电厂运行人员的培训流程为:(1)专业理论交叉培训;(2)同类型机组集控培训;(3)仿真机培训;(4)主机培训;(5)控制系统培训;(6)设备厂家培训;(7)资格认证培训;(8)规程制度培训;(9)现场培训;(10)定岗。
3.全程进行质量监督,做好质量管理
根据生产准备的大纲和实施的细则要求,电力建设到生产的全部过程需要生产准备工作贯穿,而且其核心是按照精细化管理的要求转移至生产。所以生产准备过程中的生产培训以及质量管理显得特别重要。
电力企业属于密集型企业。抓好质量,尤其是基建质量是确保电力企业稳定发展的定理。首先应该作好自我定位,以主人的态度,对质量进行全程监督。
3.1前期参与准备
生产准备的工作人员是设备未来的主人,从基建是为了生产,生产是为了经营的视角来看,深入参加各个阶段的工程建设,以主人的态度严格要求工程建设的各项环节:
在该项目的建立阶段。参与并及时提出建议与要求,包括有关工地条件、交通运输、接入系统等条件的具体方案。这些条件与未来的发电成本具有直接关系,一旦确定就不会产生很大的改变。
在设计的初步阶段。是对设计进行优化的重要阶段。生产准备的工作人员需要充分的发挥自身所学的专业优势,在基础建设优化设计理念的指引下,遵照基础建设的管理控制体系,应该以节约投资、安全可靠、减少生产成本以及方便管理为原则,将相关方案进行优化并比较,从而获得合理且经济的解决方案,减少工程造价的水平。以“节约投资”的视角奠定了发电厂未来的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从而实现资金的时间价值以及生命周期成本最小化。
在选标阶段。生产准备的工作人员需要充分做好市场调研工作,在选择设备型号、进行设备招标以及技术谈判等阶段,发表意见,选择符合设备安全可靠及稳定运行,尤其是在进行设备招标时,以“LCC理念”为准,放弃贵的,但也要避免低价的劣质品中标;不仅仅追求低成本工程,而是将工程造价结合机组的寿命周期同时当作营运成本进行考虑。
在设计的审查阶段。生产准备的工作任务应该参与设计的联络会议,讨论初步设计上所遗留的问题。仔细检查设计图纸,尤其是对现场的布置是否满足生产条件,这必须经过仔细的思考并及时反馈,避免因为考虑不够周到所导致的返工浪费。尤其是在确认CRT画面图以及热控逻辑组态,生产准备的工作人员便是未来的决策人,因此,他们必须提前做好准备工作。
在监造验收阶段。生产的准备阶段应该推进设备建立跟踪方案的发展,及时参与设备的监造、对制造厂的设备生产做好质量监控,将设备出厂的质量验收以及设备材料的进场验收把好关,保证设备出厂及安装满足设计的精度要求,确保达到最佳效果。
3.2技术资料准备
技术管理工作贯穿了整个生产准备工作,是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其生产的准备阶段必须将技术资料的收集、编制,整理以及使用的工作做好。安排专门人员负责收集与保管技术文档、资料与图纸,同时记录图纸会审,技术讨论,相关的重大决策过程、变更设计依据以及施工现场的图像信息等。
突破技术的瓶颈,加强向已经投产的电厂学习。设计优化与新技术运用是否有风险的存在?机组的调试期间会出现什么问题?将相同类型的机组时间进行汇总编制,仔细分析其原因,并根据其原因而制订在生产准备各阶段的预防或处理措施,从中吸取经验教训,使企业少走甚至不走弯路。
在生产准备的人员到位以前,依照同类型机组或厂家提供的资料,实时的对培训教材进行编制,从而方便指引生产准备的工作人员进行培训。及时开始编写集控运行的规程和绘制系统图。集控运行的规程是其运行人员的操作准则,必须严格进行,依照行业以及国家所设立的标准并与厂家的设计要求相结合,逐渐完成,这项工作几乎完全的贯穿了整个生产准备过程,这是一项参加的人员多、工作的时间长、工作量浩大的工程,在其编制的过程中,我们必须充分对内外部资源进行利用和专家进行指导,与各机构进行协调,保证能及时完成其规程,并发挥其应有作用。
在生产的准备阶段。专业技术人员需要加强毅力去学习新的技术与技术难题,挖掘机组技术的深层问题,对其进行认真研究。使用所有的技术力量确保机组能够顺利投产以及稳定运行工作。如遇技术难题,可以选择邀请相关专家进行解决,从而提高工作的效率与质量。
将运行期的监督工作延伸至基建期,贯彻并落实技术监督工作,使其建设质量得到保障。建立由主管领导牵头负责的三级技术监管网络,有利于各单位人员的沟通协调。成立现场监督部门,制定工作的细则,明确工作的程序,统一、协调并监管各个专业的技术监管工作。将发现的隐患及问题,落实到责任人并规定处理期限,从发现到分析最后进行解决形成闭环管理,使同一问题不会再次发生在另一台机组上。3.3现场管理准备
生产准备人员需要加强对现场进行跟踪调查,完成基础数据积累,掌握原始数据。发现问题后以联系单方式及时反馈并解决。坚持把好质量验收标准,深入现场进行调查,全程掌握安装情况和质量。关键的项目需要严格把关,参与锅炉受热面在吊装之前的质检、水检等安装过程的监督。针对关键项目,提出意见及建议,确保项目安全和基建质量。
施工现场便是以后的工作地点,现场情况会严重影响生产效率和生产安全。所以,在生产的准备阶段一定要注重生产现场的管理,加强设备跟踪与设施跟踪,最大程度提高现场的工作以及安全环境,以避免因为设计、施工欠缺导致投资方利益损失。
3.4深度调试准备
通过生产的准备工作,工程项目的开展,生产准备进入了收获季节的关键性阶段--生产调试期。如何让生产人员参与到分部试运、全面启动、机组带负荷和满负荷试运中。必须严格的执行电力管控体系的详细规定。
尽心竭力把机组的试运工作做好,为机组全面启动奠定了基础,是全部企业所追求的目标。严格要求其生产的员工不管是在调试程序的编制或是实施技术的解决方案等方面,都必须积极参加机组的调试工作,并将学到的经验运用调试工作中。这样不仅能有效的降低调试风险,还能提升设备系统的调试质量以及进度。尤其是集控运行人员,其职位的特点是新人多和经验少,专业技术管理人员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专业的优势,需要提前进行仿真预演、全程跟踪指挥每个操作,确保试运的安全性及可靠性,同时使运行人员能有更多的实际操作动手机会,能使效果达到事半功倍。
但有一点要强调的是,生产准备的人员必须在其调试的精细化上做足功课,调试必须根据生产“回归设计和标准”的理念进行,参照设计值,严格执行正常的调试工作。精细化调试会产生一个巨大的无形经济效益,具有可观性、长远性及受益性。因此,在生产准备过程中,要统一思想,提前做好精细化调试规划,在生产调试各期间内一一进行落实。同时在调试阶段,我们要充分吸收并借鉴相同类型电厂的调试经验,降低风险,保证设备生命的效益最大化。
经过以上叙述的各阶段全程参加和精益管理,使企业生产的硬件设备得到有效控制,奠定了未来长期并且稳定运行的物质基础。从另外的方面看,人才培训是做好确保机组长期并且稳定运行的客观因素,在追求最大化效益的企业生命周期方面也表现得非常重要,所以必须全力做好生产准备的各个阶段。
4.结语
生产准备工作中,相关部门必须积极地发挥其专业技术参与整个过程,以主人的责任感做好管理设备质量,并探索以及推动技术的创新、开展设计的优化,使用新产品、新设备、新工艺以及新材料提高建设的水平和减少工程的造价。努力达成机组长周期的安全、稳定以及经济运行,使电力企业在投产后能实现预计目标。
参考文献:
[1] 高继业,李树民,刘志杰,陈建军,宁先武.浅谈新时期特大型火力发电厂生产准备工作[J].电力技术.2010.19(7):11-16
[2] 霍德双.新建大型火电企业的生产准备工作[J].电力安全技术.2008.11(10):17-19
[3] 黄瑾娉,付荣和.浅谈发电厂生产准备人员的培训工作[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2(19):22-23
[4] 金文.围绕火力发电企业扩建反战探讨生产准备人员教育培训工作[J].现代企业教育.2011(22):78-79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1 9:5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