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疏林地补植补造作业过程管理的探讨
范文 张文军
摘要:疏林地补植、补造的目的是为了提升疏林地的使用率,真正发挥出疏林地的生产力,通过科学的方式合理协调林木树种的构成,真正提升疏林的密度以及林地的品质,这也是有效培育新生森林的方式,因此,同过去的造林有着较大的区别,本文从透过作业过程的强化管理来进行论述。
关键词:疏林地补植补造作业过程管理
我国很多林业局对于大面积造林任务都处于长期闲置状态,因此也令工具、造林团队、造林技术得以闲置,为当前进行的疏林地补植、补造的工作造成困扰。可是又由于林业局都承担过较为大型的造林工作,也获得了较好的成绩,所以基础较好,可以立刻进入状态,就可以获得较好的成绩,对于疏林地营造作业来体现作业效果,找到缺陷,对优缺点进行分析,不断完善经营管理的方法。
1.疏林地的特点
当前的疏林地分布具有3个特征:首先,疏林地面积逐渐缩小,林业局之间的分布不均;其次,零散分布的面积较大,而且交通不够畅通,不利于管理;再次,分布面积较大的林业局大多处在深山或者偏远地区,改造起来较为艰难。交通大多不利等原因,所以对于更新造林来讲,不但要进行正常的造林,还要具备其自身的特点,进而对疏林地存在的发生、转变等具有自身的变化规律。
1.1实事求是
严格对待国家相关的林业方针政策,而且必须确保开展营林事业各种工作的长期性以及稳定性,才可以有效提升疏林地改造的质量。
1.2 集约经营管理
很多林区当前道路林网的密度无法实现企业集约经营管理的需求,这对于疏林地改造的进度、质量乃至改造后的经营都有所影响。所以,一定要将建设营林道路以及养护摆在第一位,确保改造一批就能够成活一批,管理一批,就可以让培育森林资源以及提升资源的潜在生产力获得提升。
1.3分级化管理
当前疏林地依旧通过划区域经营定向培育的方式来采取分级化管理。对于集约经营区集中起来的疏林地通过速生丰产林进行管理,将有发展的天然树种予以保留,将培养中小林作为主要培养对象,创建速生丰产林的基地,通过因地制宜来发展特殊林、经济林等,采取双层经营的方式,逐渐令这一区域的林地改造变成混交林,实现正向演替的目标。令林地先发挥出保持水土以及水源涵养的功效,而且逐渐提升此类功能的能力。
1.4 协调发展
面对疏林地的改造以及抚育需要通过协调的方式进行发展。造林也要管林,这不仅对当前疏林地的改造十分有效,还非常适合抚育阶段的管理,最重要的是对于过去改造之后的疏林地也要提高抚育的管理,这就需要森林抚育进度要同改造计划共同进步。
1.5提升复合经营能力
疏林地改造需要同各类资源开发相融合。对于开发和改造疏林地而言,需要提高发展经济林以及经济作物,并且通过多层次、纵横联网的立体林业的发展形势,重点开发经济价值较高的经济植物,通过气候资源,做好相关的复合经营,提升营林投资的改造能力,实现以短养长的目的。
1.6提高生产管理
加强营林作业的质量,对于疏林地来讲是一项非常复杂且繁琐的工作,所有工作都要以提升质量和效益为目标,所有工作都要具备详细的规划,并且要具备预期的目标和成效。对于疏林地的管理要加强做好所有环节质量及数量的控制及检查,如果没有通过验收,或者验收质量不符合标准的不给予生产经费,这样才能够有效确保更新造林、森林抚育经费的应用效果以及数量。
1.7 科学育林
积极研发新技术,通过科学的方式育林。不仅要发展生产力以及培育森林资源,还要不断运用已经获得的营林科技成果以及成功经验。
2.抚育、补植作业
由于当前管理体制、时间等因素的制约,种植队对于合同化的工作方式还不够熟悉,可是作业单位却要对此担负起长期责任,因此需要提高责任心,保证补植抚育的质量,因此,可以转变以往使用原有工队进行补植抚育作业的形式,从专业的扑火团队里调出成绩较好的一些人,再从生产技术团队和了解造林技术的团队中调出一部分人员,从中选出两名进行带队,来实现补植抚育。这样不仅转变了过去分散式的作业形式,更为关键的是可以有效降低问题的出现率,这样就可以让质量得到有效的保障,为了提升责任心,加快积极性,可以适当提高团队的收入。并且所有成员均为固定工作者,流动性不大,所以责任感方面具有较高的保障。
3.对提升疏林地补植、补造作业管理的建议
3.1工具改革
当前,依旧不具备一个非常实用、高效、专业的培植容器苗的工具,使得培植裸根苗的小刨镐无法适应容器苗的栽培,从而令质量和效率均无法提高,因此,一定要提高容器苗栽培工具的改革。
3.2苗木培育
苗木作为造林的基本材料,如果苗木的质量不够达标,就无法培养出质量较好的林分,苗木品质对于营造质量十分关键,因此,一定要培育壮苗、抗性较强的苗木,这样才能够提高成活率。
3.3提高团队建设
缺少一个稳定的团队,或者造林技术团队的人员流动性较强,就会丧失造林团队的团队力量,从而无法论及责任感,责任感实现不了,作业的质量就无法保障,对于执行营林造林的监理制与合同制而言,一定要具备一个较为稳定的团队,这样才是有效规范营林造林的途径,如此才可以确保所有环节的质量。
4.结束语
综上所述,对于我国当前的林业环境而言尚存在一定的差距,就管理方面而言还有待提高,因此,只要加强疏林地补植、补造作业过程管理,提高团队建设,加强树种的培育,才是有效提高营造林工程建设的方法。
参考文献:
[1]王启祥.小陇山林区森林分类经营的理论与技术探讨[J].甘肃科技.2010.(17).
[2]尉斌.利用一类森林资源连续清查数据求算疏林散生木生长率[J].内蒙古林业调查设计.2010.(5).
[3]李琪,孙瑛,李望.沿海防护林可持续经营及其实施途径的研究——以山东省沿海防护林为例[A].山东省重点学术研究成果(2008)[C].2009.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1 5:3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