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例谈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课程的特性
范文

    周云

    【摘要】本文主要从目标的准确性、资源的开放性、形式的灵活性、评价的有效性这四方面入手,论述数学“综合与实践”课程的特性,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学数学、做数学、理解数学的机会;为学生发展动手、动口能力,全面理解数学,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为学生综合应用等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积累活动经验创设了有利的条件.

    【关键词】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课程;特性

    《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提出:“综合与实践”是培养学生应用意识的有效载体,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有“综合”的视野,引导学生积累实践活动的经验,增强應用意识和创新意识,开展有效的实践活动.为此,笔者在实际“综合与实践”课程教学中重视以下几点特性.

    一、目标的准确性

    以苏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三年级数学下册第42~43页综合与实践“算‘24点”为例,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加、减、乘、除混合运算的知识后所进行的一节实践活动课,扑克牌贯穿了整节课的始终,这样的学习方式是学生喜闻乐见的,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既增强对数学的亲近感,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又巩固已有的知识技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他们更喜欢数学.因此,本节课具体目标制订如下:

    1.在玩扑克牌算“24点”的数学游戏活动中,掌握算“24点”的基本方法,知道不同的牌可以算出24,相同的牌有不同的计算方法.

    2.在游戏活动中进行加、减、乘、除的口算练习,巩固混合运算的顺序,提高学生熟练口算、计算的能力.

    3.在游戏活动中激发学生形成主动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培养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增强学习兴趣.

    本节课教学理念是由易到难,不是把现成的计算方法告诉学生,而是激发学生原有的相关知识经验,促进知识经验的“生长”,促进知识经验的建构活动.创设生动、直观的游戏情境,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在游戏活动中充分展现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通过讨论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探究“算24点”的方法.

    二、资源的开放性

    以苏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四年级数学上册第30~31页综合与实践“简单的周期”为例,学生在日常生活和课堂学习过程中有意无意地接触到“规律”,这也是让学生比较感兴趣的内容和话题.因此,本节课进行了如下环节设计:

    (一)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我们班男生和女生谁的记忆力好?口说无凭,现在就来场比赛吧!

    这里有两组数字:162536496481,123412341234.男生记第一组,女生记第二组.看谁记得快!(PPT出示两组数字)

    女生用了10秒,男生用了一分钟,女生的记忆力好过男生!问:老师这么说你们同意吗?(学生觉得不公平)

    师:为什么有意见?(生:123412341234有规律)

    师:当数字排列有规律时,利用规律能很快地记住,所以女生记得比男生快.

    师: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有很多这样有规律的事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一下.

    (二)观察场景,感知物体的有序排列

    1.师:马上就是什么节日?(生:国庆节)为了迎接国庆节的到来,公园的工作人员准备了一些装饰品,我们来先睹为快吧!(多媒体展示例1的情境图)哪些物品的排列是有规律的,有什么样的规律?同桌的同学互相说一说.

    2.合作交流,发现规律.

    师:哪组同桌愿意把你们观察的结果和大家分享一下?

    你们观察得非常仔细,你们的意思是花盆的排列规律是:每3盆一组,每组的第一盆是蓝花,第二盆是黄花,第三盆是红花.

    师:你们觉得老师这样说是不是很清楚,谁能像老师这样清楚地说出彩灯的排列规律?

    师:照这样的规律,第9组的第一个会是什么颜色的灯?第200组的最后一盏呢?

    ……

    三、形式的灵活性

    “综合与实践”课程的教学形式应有别于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学,教师应开放课堂,引导学生走出课堂,走进生活,到生活中去寻找数学,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以苏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二年级数学上册68~69页综合与实践“我们身体上的尺”为例,在认识了相关长度单位后,让学生认识自己身体上的尺:一拃、一步、一庹、一脚,并知道自己身体上的尺的大致长度,用以估计操场上相关物体的长度,然后测量验证.

    四、评价的有效性

    “综合与实践”课程面对的主体是全体学生,因此,教师在活动中应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思考、去安排、去评价,只有学生参与了、思考了、感悟了、发现了,实践活动课才是有效的.因此,实践课程的评价要注意以下几点:

    1.目标多元化.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考查,不仅关注成绩,也要关注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以及心理素质、情感体验等方面的发展,发挥学生多方面的潜能.

    2.过程动态化.不仅关注学生活动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学生在活动和学习发展的过程,有机地将总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结合起来,是评价日常化、动态化.

    3.主体开放化.改变单一的教师评价方式,让更多的评价方式与主体参与进来,如,自评、互评、师评、家人评和社会评等多种评价参与,使得对学生的认识更全面、更具体.

    总之,有效开展数学综合与实践课程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交流意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有利于理论与实践的联系;既是对书本知识的应用,更是对教材知识的延伸.

    【参考文献】

    [1]杨庆余.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0 20:3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