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自主品牌汽车产业升级模式及路径文献综述
范文 赵远东+马卫
摘要:在汽车工业全球化的背景下,虽然我国汽车产业不断发展壮大,但是由于我国自主品牌汽车起步较晚与国际汽车品牌相比规模还比较小、竞争实力也比较弱,因此面对国内外激烈的市场竞争,我国汽车企业必须加快汽车产业升级,找准适合自己的产业升级路径。为了更全面的对自主品牌汽车产业进行研究,本文对国内学者近几年来关于自主品牌汽车产业升级的相关文献进行了综述,得出促进自主品牌汽车持续、健康、快速、稳健发展的路径。
关键词:汽车自主品牌产业升级
21世纪中国汽车产业翻开了历史新篇章,2010年我国的汽车产业突破了年产销1800万辆的历史巅峰,也从此奠定了世界第一大汽车产销大国的地位。从2009年中国首次超越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汽车消费国到2011年中国汽车产销超过欧盟,中国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汽车产销“王国”。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2011年我国自主品牌乘用车共销售611.22万辆,同比下降2.56%,占乘用车销售总量42.23%,占有率较上年同期下降3.37个百分点,自主品牌轿车共销售294.64万辆,市场份额比上年同期下降1.78百分点。自主品牌汽车健康有序的发展对我国汽车产业乃至国民经济的长远发展无疑具有极其重大的意义,而当前我国汽车产业大而不强,离汽车产业强国还有一定的距离。从国外汽车产业强国发展经验来看,要更好、更快的发展汽车产业必须完善汽车产业链,强化汽车产业升级,着力发展自主品牌汽车,促进汽车消费和汽车产业组织机构升级。
1.相关概念的界定
1.1自主品牌汽车的概念
对自主品牌汽车的理解大多数专家学者主要是从自主知识产权角度出发。董本云(2008)认为自主品牌的内涵包括自主和品牌两层含义,自主的含义是指从知识产权的角度拥有该品牌,而品牌一般是指以便与其它企业同类产品进行区别的商品所冠的名称。张鹏(2010)、韩旭平(2011)认为自主品牌是一个企业及其产品的综合体,最重要的是汽车品牌能够勾画出使用者的形象。王宇鹏(2008)、王长贵(2009)、郭翰超(2009)认为品牌体现的是一种市场价值,自主品牌可以看成是一种以自有知识产权为基础的市场创造力,汽车企业主要通过自主创新获得自主知识产权。王伟(2009)认为自主品牌汽车可以分为三个等级,即低、中、高标准的自主品牌汽车。
而笔者认为对自主品牌汽车的正确理解不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对我国汽车产业的发展具有很大的意义,随着国家对自主创新和民族品牌企业的政策支持力度的不断加大,发展自主品牌不仅可以获得政策上的支持还可以获得消费者的口碑,对自主品牌汽车产业的发展具有一定的推动作用。
1.2汽车产业升级的概念
对于汽车产业升级,不同学者有不同的看法。焦媛媛(2009)、张来春(2009)、段文娟(2006)认为我国汽车产业要实现升级和跨越式发展必须嵌入到全球价值链中。吴彦艳(2009)认为产业升级是产业结构的改善和产业素质与效率的提高,一般可以分为工艺流程升级、产品升级、产业功能升级、部门间升级。林敏华(2009)认为产业升级就是从低技术水平、低附加值状态向高技术水平、高附加值演变的状态。涂颖清(2011)认为产业升级一般遵循从工艺流程升级到产品升级再到功能升级最后到价值链升级这一规律。
总体上,国内学者对产业升级的认识比较宏观,大多都认为产业升级包括多个环节,各个环节紧密相关,并且都认为产业升级对促进产业创新式发展、推动企业长远发展有一定的作用。
2.自主品牌汽车产业升级模式及路径研究
目前大多数国内学者对汽车产业升级路径的研究主要基于全球价值链、产业价值链、技术创新、组织创新和服务创新来进行的。
2.1基于全球价值链模式下的汽车产业升级路径
王雷(2011)、焦媛媛(2009)认为在全球价值链模式下,我国汽车产业的升级途径主要包括:推动企业自主创新打造自主品牌、促进区域产业集群发展、建立产业创新保护体系和加强政策支持。张冬梅(2009)认为从生产者驱动型全球价值链视角下产业升级的轨迹一般是功能升级、产品升级、工艺流程升级、链条升级等。寇小玲,王溥(2008)、周熠(2008)、吴彦艳(2009)认为沿着全球价值链的途径我国汽车产业升级可以有三条路走:首先,可以选择与我国相近或落后的国家及地区进行投资扩大产能,从而提高市场占有率和竞争力;其次,加强与世界其他国家的合作,引进先进技术、消化吸收和创新发展进而提升自己的研发和核心技术能力;最后,利用先进的技术进行产能扩张从而提高市场占有率最终实现产业升级。张来春(2009)、梁平(2009)、段文娟(2006)认为在全球价值链视角下我国汽车企业应该把资源和能力集中利用到自己最擅长的领域,以培育和保持核心竞争力,掌握企业稀缺资源,进而实现产业升级和跨越式发展。
综上所述,在全球价值链模式下汽车产业可以通过自主创新打造自主品牌,也可以合资的形式引进技术再消化吸收和创新形成自己的核心技术能力,或者是专攻自己擅长的领域实现产业升级。
2.2基于产业价值链模式下的汽车产业升级路径
韩红丽(2012)、林敏华(2009)认为应该从产品内价值链分工的角度来进行产业升级,是指产品内价值链分工中的企业或尚未嵌入价值链的企业通过产品内分工发挥比较优势,获取技术和市场联系,而企业只承担其中的某个环节,实现从价值链的低端向价值链高端攀升的过程。胡昱(2011)认为产业链间升级是企业、产业、区域支持系统的全方位升级,是一个体系,超出了产业链内工艺升级、产品升级、功能升级的范围,于产业升级路径可能是非线性,会表现为产业链内升级与产业链间升级的交叉进行,而且在产业链间升级,可能会打破发达国家的科技封锁,绕过跨国公司对弱势国家企业的“技术锁定”。
综上所述,汽车产业可以从产品内价值链分工的角度从低端向高端价值链条逐步攀升实现产业升级,也可以加强产业的供应链管理通过逐步整合产业资源实现升级,还可以通过不断地完善整个产业链开发新产品而实现产业升级。
2.3基于技术创新模式下的汽车产业升级路径
周熠(2008)、焦媛媛(2009)认为在当前我国汽车产业自主创新应该沿着模仿国外先进技术—改进性创新—自主创新的发展路径,先由低端产品获得生存空间进而学习引进不断进行技术创新实现产业升级。梁平(2009)、尹博(2009)认为首先企业应该结合实际选择有利于培养自主创新能力和完善产业链条的技术创新路线,其次应该找到一个潜在的突破性创新方向培育独特的技术创新模式。韩红丽(2012)、李晓阳(2011)、张大力(2011)认为一方面可以进行产业分工,由一个企业独立完成产业核心技术的研发和生产等活动,依靠一个企业核心能力的建立和发展,带动产业升级;另一方面则是由若干企业建立技术联盟,联合进行技术开发和资本投入等创新活动实现产业升级。朱明星(2005)认为产业的创新取决于产业的发展阶段,而我国的汽车产业仍处于发展阶段,因此必须加强技术创新,拥有自己的专利技术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得以发展。
综上所述,在起步阶段汽车产业可以先采取模仿改进创新实现技术创新,在找到突破口之后可以有选择的大胆创新实现自己独特的技术模式,也可通过产业分工建立技术联盟来实现产业升级,重要的是企业要在产业升级中拥有自己核心技术。
2.4基于组织创新模式下的汽车产业升级路径
刘军民,杨荫(2003)、张大力(2011)认为,要增强我国汽车产业的竞争力就必须解决产业组织分散的问题,可以对企业进行改制,实行投资主体多元化,为企业高效运行做准备,并进一步优化产业组织结构,实现汽车产业跨越式发展,增强产业竞争力。冯鹏义(2007)认为汽车产业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都取决于产业组织创新的力度,并提出我国汽车产业组织创新应该以业务纽带连接的生产领导组织体系模式、混合生产协作组织体系模式、扩展企业组织模式为主,而这一创新的目的是使得企业内的资源得到更大程度的合理配置和充分利用,使产业内的企业充分发挥其能力,进而提升产业的整体竞争力。胡昊,刘校松(2005)、付保宗(2010)认为在新形势下,应该建立以竞争为核心的汽车产业组织政策形成各种所有制企业共同发展的公平市场,同时深化企业间的合作促进共同发展。而这个组织创新的过程将是一个持续、动态的过程需要多方的共同努力。综上所述,一方面,应该解决产业组织较为分散的问题,优化产业组织结构,另一方面,还要加大组织创新的力度,实现资源优化配置调动汽车产能,通过产业间企业的合作实现双赢。
2.5基于服务创新模式下的汽车产业升级路径
董锡健(2007)认为在我国汽车产业链上最缺少的就是服务这条链条了,就是汽车技术营销和技术转让服务,而汽车产业服务外包也是推动汽车研发和制造业服务发展的重要手段。姚福泰(2005)、张国方,胡雨禾(2005)认为汽车企业应该加大对服务的投入力度,树立舍得理念以客户为中心,以自己的高档次、高质量构筑汽车产业服务链条,实现企业盈利新模式。汪秀婷,陈天笑(2010)认为应该适时发展汽车产业创新服务平台进行资源整合,例如可以集成人才、技术、设备、信息、资金和品牌资源,进行资源优化配置提高产业链服务水平。窦彬,汤国生(2012)、寇小玲,王溥(2008)认为随着汽车业的逐步发展,行业已经趋于成熟,各个链条的分工也比较明确,汽车产业的竞争也逐渐加剧,而与汽车产业相关的服务链条是未来汽车企业盈利的关键环节,包括金融服务和售后服务以提高服务水平增加企业盈利能力。
综上所述,当前我国汽车产业在服务上确实有待加强,应该树立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理念,适当提高产业链价值,通过提高服务为企业创造新的盈利点,产业还应当创新服务平台对服务资源进行整合,提升企业服务水平为企业创收。
3.研究结论与展望
随着汽车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逐步提高,以及自主品牌的不断发展,将来国内学者对自主品牌汽车研究还会更加深入。从国外汽车工业大国的发展经验来看,中国汽车工业的做大做强必须以自主品牌汽车的发展壮大为条件,只有自主品牌汽车产业发展好了,中国的汽车产业才会真正的强大起来。针对国内学者的研究本文得出以下结论:
3.1虽然当前国内自主品牌汽车如雨后春笋般的涌现,但是国内自主品牌汽车总体呈现一种大而不强的发展局面。由于缺乏核心技术能力,产品档次不算高,再加上资金、人力投入不足使得我国自主品牌汽车的研发效率与国外相比较低,从而制约了当前我国自主品牌汽车核心技术的提高以及产品国际竞争力的增强,进而影响了我国自主品牌汽车的国内销售和出口。
3.2自主品牌汽车企业应结合自身优势以及国内外资源选择适合自己的产业升级路径,包括基于全球价值链模式下的产业升级路径、基于价值链模式下的产业升级路径、基于技术创新模式下的产业升级路径、基于组织创新模式下的产业升级路径以及基于服务创新模式下的产业升级路径,通过产业升级不断地增强整个自主汽车产业竞争力实现自主品牌汽车产业的又好又快发展目标。
尽管国内学者在自主品牌汽车产业升级方面进行了很深入的研究,但在整个自主品牌汽车产业研究过程中还是有些不完善的地方,例如对新能源汽车、农用汽车以及高端的自主品牌汽车的研究还不是很多;结合具体汽车企业进行的案例研究也很少;对汽车产业升级的路径研究的还不是很全面。
参考文献:
[1]董本云.我国汽车企业发展自主品牌对策分析[J].工业技术经济,2008,(2)
[2]张鹏.浅析中国汽车自主品牌形象树立[J].经济研究导刊,2011(3)
[3]韩旭萍.浅谈我国汽车自主品牌的建设[J].科学时代,2011(11)
[4]王宇鹏.浅析我国汽车产业的自主品牌[J].中北大学学报,2009,25(2)
[5]王长贵,曹智英.我国汽车自主品牌的现状及发展研究[J].北方经贸,2009,(5)
[6]郭翰超.以自主品牌建设推动汽车产业可持续发展[J].汽车工业研究,2009,(5)
[7]王伟.关于自主品牌汽车定义的探讨[J].汽车工业研究,2009(10)
[8]焦媛媛,范静燕.中国汽车产业的全球价值链治理模式及产业升级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09(6)
[9]张来春.国际价值链分工模式下上海汽车产业升级路径研究[J].上海经济研究,2009(8)
[10]段文娟,聂鸣.全球价值链视角下的中国汽车产业升级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06,26(2)
[11]吴彦艳,丁志卿.基于产业价值链视角的产业升级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09,(6)
[12]林敏华.合资模式下中国汽车产业升级路径分析-基于产品内分工理论[J].经济研究导刊,2009,(7)
[13]涂颖清.基于全球价值链理论的我国产业升级研究综述[J].江西行政学院学报,2011,(2)
[14]王雷.基于全球价值链理论的我国汽车产业升级研究[J].中国商界,2011
[15]张冬梅.全球价值链视角下标准与我国汽车产业升级[D].湖南大学,2009
[16]寇小玲,王溥.中国汽车产业嵌入全球产业链的对策的思考[J].经济纵横.2008(11)
[17]周煜,聂鸣,张辉.全球价值链下中国汽车企业发展模式研究[J].研究与发展管理,2008,(4)
[18]韩红丽.基于产业价值链的产业升级机制解剖[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12(2)
[19]胡昱.浅谈制造业系统升级的发展战略[N].青岛日报,2009,6(13)
[20]薛光红,陈志军.基于快速响应机制的汽车产业升级研究[J].交通企业管理,2009,(5)
[21]王小洁.基于产业价值链的新能源汽车盈利模式构建 [J].中国商界,2010(3)
[22]梁平.基于GVCs视角下我国汽车产业升级路径分析[J].产业与科技论坛,2009,8(2)
[23]尹博.技术创新视角下中国汽车产业发展路径的选择[J].沈阳工业大学学报,2009,(3)
[24]李晓阳,吴彦艳,王雅林.基于比较优势和企业能力理论视角的产业升级路径选择研究-以我国汽车产业为例[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2010,9(2)
[25]张大力.基于SCP范式的中国汽车产业组织结构实证研究[J].经济问题探索.2011(7)
[26]张国胜,胡建军.产业升级中的本土市场规模效应[J].财经科学,2012(2)
[27]朱明星.中国轿车行业展望—基于价格竞争与技术创新的讨论[J].上海经济,2005(3)
[28]刘军民,杨荫.我国汽车产业组织政策思考[J].汽车工业研究.2003(2)
[29]冯鹏义.基于组织创新的我国汽车产业创新研究[J].经济问题.2007(8)
[30]胡昊,刘校松.汽车产业组织结构变动以及影响[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2005.22(5)
[31]付保宗.我国汽车产业组织结构现状与调整对策[J].汽车工业研究.2010(6)
[32]董锡健.建设汽车产业的前端服务的高地[J].思路与财路.2007
[33]姚福泰.追求汽车服务创新[N].中国汽车报.2005,11(7)
[34]张国方,胡雨禾.我国汽车服务产业现状及发展趋势[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05(4)
[35]汪秀婷,陈天笑.产业链视角下汽车产业创新服务平台研究[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10,32(5)
[36]窦彬,汤国生.基于产业链的中国汽车金融公司发展策略研究[J].汽车工业研究,2012(3)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0 19:3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