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关于高校院系信息化建设的思考
范文 李青青+范菊芬+闫淳纯
摘要:本文围绕高校信息化建设的发展及基本架构,以及对院系信息化建设的思考两个方面,阐述了信息化建设在高校及院系层面日常运行中的重要作用及面对的问题,结合实例分析了信息化建设在推动高校教学和管理改革的深入、提高管理服务和培养学生的效率和质量等方面的功能,对目前高校院系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多样化和高层次的需求等问题提出了改进的方向。
关键词:院系信息化管理平台
随着计算机技术、信息通讯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广泛应用,传统的教学、科研管理理念、信息交流平台和管理流程已经不能满足高等院校信息交流和管理的变化,信息化建设早已成为高校推进教育和管理现代化,实现与时俱进、可持续发展和跨越式发展的重要的手段,也是必经之路。
我国大部分高校在完成资源共享、合作、联合后普遍实行“校一院一系”三级结构和校院(以及院级系)两级管理的办学体制,学校的教学科研管理重心逐步下移,院系承担的教学、科研、行政服务与管理等各方面工作大量增加,并面临着更高更新的要求。如何整合校、院资源来规划院系信息化建设实现资源共享,更好地为师生提供高效服务,成为高校院系实现自我发展的关键问题。
本文围绕高校信息化建设的发展及基本架构、以及对院系信息化建设的思考两方面,阐述了信息化建设在高校及院系层面日常运行中的重要作用及面对的问题,结合实例对目前高校院系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多样化和高层次的需求等问题提出了改进的方向。
1.高校信息化建设的发展及基本架构
高校信息化最早始于美国克莱蒙特大学的Kenneth C.Green 教授在1990年首次提出校园信息化(Campus Computing)的概念,并在同年开始了针对美国高校信息化的研究项目:Campus Computing Project (CCP)。1993年,美国政府提出建设“国家信息基础设施”,俗称信息高速公路计划(National Information Infrastructure,NII),开始发展以互联网为核心的综合化信息服务体系和推进信息技术在社会各领域的广泛应用,在该报告中特别指出把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作为实施面向21世纪教育改革的重要途径,自此“教育信息化”概念兴起并逐渐成为美国乃至世界各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一个焦点。
我国在1989年颁布了《国家教育管理信息系统总体规划纲要》,提出建立以计算机为主要手段,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科学管理办法,对教育信息和与教育密切相关的社会、经济信息进行收集、处理、分析和传播的“国家教育管理信息系统”,旨在加强和改进教育信息、统计工作,用及时、可靠的信息为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的管理与决策服务。在1994年始建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the China Education and Research Network,即 CERNET),主要向高等学校和教育主管部门提供面向教育的专门应用,包括许多国家层面教育信息化的重大应用,例如现代远程教育、网上招生远程录取、数字图书馆、中国教育科研网格、数字博物馆、国外大型期刊数据库、教育部的系列网站等。在2001年教育部把“教育信息化”正式写入《全国教育事业第十个五年计划》,强调要把教育信息化工程列入国家重点建设工程,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在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把教育信息化纳入国家信息化发展整体战略,提出要超前部署教育信息网络,大力推动信息化教学深入应用与管理信息化。自此,我国高等院校的信息化建设呈现了蓬勃的趋势。
高校信息化建设的首要任务和出发点是围绕学校中心工作,通过信息技术整合资源、创新管理方式和搭建交流平台,为师生提供更便捷、高效、人性化的服务,以及更丰富、有效、新鲜的资源。
历经20多年的发展,我国高校信息化建设的架构逐渐多样化并趋向高层次。从内容上来说,高校信息化建设几乎涵盖了高校各项活动的每一个方面,主要包括教学管理(学生信息系统、教务管理系统、教学资源管理系统等)、人力资源管理(一站式工作平台、教职工数据中心等)、财务管理(财务查询、预约报账、项目经费管理等)、后勤管理(公共场馆借用、班车查询、横幅申请等)、校园电子身份(校园卡、统一身份认证)、校园卡自助服务(图书借阅、校内消费、门禁等)、网络文化(主题网站、个人主页、论坛、多媒体中心等)、公共通讯平台(短信平台、邮件系统等)等等。从层次上来说,包括信息化环境建设(基础设施、办公自动化系统、应用软件系统等)、资源建设(多媒体素材、电子文档、数字化档案、网络课程等)、组织建设(领导机构、管理和技术支持队伍、规章制度等)等。
在这样的背景下,信息化建设已经成为高校推进教学、管理等各方面改革的一个焦点,各管理、服务、资源平台在高校日常运行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推动了高校教学和管理改革的深入,提高了高校在管理服务和学生培养上的效率和质量,丰富了高校的校园文化建设。
2.关于高校院系信息化建设的思考
在信息技术发展的推动以及国家各项规划的引领下,我国高校信息化建设取得了蓬勃的发展,对推动信息化教学深入应用与管理信息化发挥了显著的作用,最终也给高校信息化的实践带来问题。
2.1院系信息化建设的内涵
当前高校在管理、教学、科研、后勤、文化建设等方面普遍应用了信息化技术手段,院系也进行了相应细分功能的建设。院系的信息化建设主要体现在依托学校的信息化基础设施和公共资源,紧密结合院系自身发展的需要和目标,与学校信息化环境和资源实现对接,对高校院系服务师生需求、实现自我发展有重要作用。
图1 浙江大学控制系信息化平台结构
2.2院系信息化建设规划的思路
2.2.1稳定、可靠、功能丰富的信息化平台是院系各项工作的有力保证,在建设过程中需要充分的资金、人力投入。对信息化平台建设的投入不是一个只有支出而没有效益的活动,功能完善、实用性强的信息化平台最终完全可以在创新工作方式、提高办公效率、促进教学科研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以浙江大学控制系本科教学平台为例,该平台集数据分析与过程管理于一体,涵盖网络课程平台、科研训练管理系统、毕业生论文管理系统三大部分。网络课程平台由一个平台管理中心和多门网络课程网站共同组成,通过学校电子身份登陆后,老师可以自主在平台管理中心中开通相应的课程并独立地对本课程实施管理,学生可以下载课件、上传作业、留言提问等,管理员则可以通过独立的后台管理基本信息,维护系统栏目,集中管理历届学生的各门课程作业、实验报告、成绩、设计作品等,并可按年级、课程归类检索管理,实现便捷地统计功能。对毕业生论文和科研训练的管理则主要体现在从论文(项目)申报、审核、立项,到中期检查,再到结题、答辩、成果管理这样一个分阶段的全过程管理上,实现了一个规范化、标准化的管理工作过程,严格规范了毕业论文和科研训练的流程管理。通过该教学平台,大大提升了教学管理的效率以及资源配置的效率,为高效、全面地实现对相关信息和数据的提取提供了明显的便利,有助于为其他教学环节提供辅助,对教学管理起到了较好的示范作用。
2.2.2做好需求调研是院系进行信息化建设规划的关键。信息化建设的最终目标是为师生提供更便捷、高效、人性化的服务,实现更丰富、有效、新鲜的资源共享,而不仅仅是为管理者提供更加简便的管理工具。以办公自动化(OA)建设为例,我国高校信息化建设的情况是长期基本以OA为核心进行功能扩充,校级信息化资源集中在办公领域,这样的体系直接为学校的管理者服务。控制系本科教学平台就是这样一个从需求出发规划的管理和服务平台,在提高管理效率的同时,更注重为一线的师生带来便利,为学系教学改革和课程建设搭建良好的资源和服务平台,起到了较好的示范作用。需求调研可以从两方面着手,一方面是通过书面调研或者座谈会形式,广泛听取师生在院系信息化建设项目上的需求、建议,另一方面是参考兄弟高校和院系在同属需求上的系统模型,然后结合本单位的特点和功能需求提出开发建议,再经测试推进。需求调研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从需求到信息化技术的实现往往会出现分歧,需要逐步测试、获得用户反馈,从而修正技术实现。
2.2.3管理平台的设计宜秉持易用、易维护、易扩充、兼容性强的原则。院系的信息化管理平台的使用和维护者普遍并不是信息化方面的专业人士,他们对平台的需求就是易上手、人性化、操作便捷。又因在后期使用中往往会需要扩充或调整,所以各功能模块所采用的技术和系统应具有兼容性,以免最后影响整个系统的使用效率。怎样既做到简化业务流程,又尽量满足受众的功能需求,既减少不确定性,又给需求更新、技术升级留有余地,这会是一个难题。
2.2.4加强队伍建设是院系信息化工作持续、优质发展的重要保障。信息化队伍的建设是院系普遍的一个薄弱环节,传统上院系缺乏信息化专职人员的配置,多由教师或者机关、实验室管理人员兼任,缺乏开展工作的保障。院系在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以及信息化平台的管理使用中,从项目规划,到日常的信息维护,到网络安全隐患、软硬件故障的排查,都需要有熟悉对应业务的负责人。因此,培训信息化建设的队伍,从多角度配置业务人员、管理人员、技术人员也要重点纳入规划之中。
信息化建设是一个长期复杂的过程,信息社会的快节奏和多样性给我们带来了难得的机遇也带来了巨大的挑战,高校信息化建设已经成为推进教学、管理等各方面改革的一个焦点。但是,当下高校师生对信息技术的关注和掌握已经越来越强,接受信息化服务的意识和需求也在提升,单纯通过业务和管理信息化提高工作效率虽已经带来很多便利和先进性,但已经不能满足受众的期望,许多具备良好信息技术应用技能的师生擅长使用并迫切需要信息技术手段辅助教学、科研、管理,对信息化的需求更趋多样化和高层次,我们需要不断跟上需求的脚步。
参考文献:
[1]李炎锋,杜修力,薛素铎.校院两级管理体制学院层面教学管理机制的研究[J].中国大学教学,2008年,(12)
[2]赵国栋.信息时代的大学:美国高等教育信息化发展及其启示[J].现代教育技术,2003,(5):11-17
[3]陈俊良.高校信息化建设核心在哪里[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1,(13):4-5
[4]冯莉.二级院系信息化管理平台的建设与应用[M].大众科技,2011,(12):44-46
[5]诸唯君.高等院校二级学院信息化建设项目研究[J].天津市财贸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3):49-51
[6]叶松,陈谷纲.香港和内地高校信息化发展状况比较研究[J].教育信息化,2005,(7):68-71
[7]浙江大学本科生院.http://bksy.zju.edu.cn/
[8]中国教育信息化网.http://www.ict.edu.cn/需求调研可以从两方面着手,一方面是通过书面调研或者座谈会形式,广泛听取师生在院系信息化建设项目上的需求、建议,另一方面是参考兄弟高校和院系在同属需求上的系统模型,然后结合本单位的特点和功能需求提出开发建议,再经测试推进。需求调研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从需求到信息化技术的实现往往会出现分歧,需要逐步测试、获得用户反馈,从而修正技术实现。
2.2.3管理平台的设计宜秉持易用、易维护、易扩充、兼容性强的原则。院系的信息化管理平台的使用和维护者普遍并不是信息化方面的专业人士,他们对平台的需求就是易上手、人性化、操作便捷。又因在后期使用中往往会需要扩充或调整,所以各功能模块所采用的技术和系统应具有兼容性,以免最后影响整个系统的使用效率。怎样既做到简化业务流程,又尽量满足受众的功能需求,既减少不确定性,又给需求更新、技术升级留有余地,这会是一个难题。
2.2.4加强队伍建设是院系信息化工作持续、优质发展的重要保障。信息化队伍的建设是院系普遍的一个薄弱环节,传统上院系缺乏信息化专职人员的配置,多由教师或者机关、实验室管理人员兼任,缺乏开展工作的保障。院系在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以及信息化平台的管理使用中,从项目规划,到日常的信息维护,到网络安全隐患、软硬件故障的排查,都需要有熟悉对应业务的负责人。因此,培训信息化建设的队伍,从多角度配置业务人员、管理人员、技术人员也要重点纳入规划之中。
信息化建设是一个长期复杂的过程,信息社会的快节奏和多样性给我们带来了难得的机遇也带来了巨大的挑战,高校信息化建设已经成为推进教学、管理等各方面改革的一个焦点。但是,当下高校师生对信息技术的关注和掌握已经越来越强,接受信息化服务的意识和需求也在提升,单纯通过业务和管理信息化提高工作效率虽已经带来很多便利和先进性,但已经不能满足受众的期望,许多具备良好信息技术应用技能的师生擅长使用并迫切需要信息技术手段辅助教学、科研、管理,对信息化的需求更趋多样化和高层次,我们需要不断跟上需求的脚步。
参考文献:
[1]李炎锋,杜修力,薛素铎.校院两级管理体制学院层面教学管理机制的研究[J].中国大学教学,2008年,(12)
[2]赵国栋.信息时代的大学:美国高等教育信息化发展及其启示[J].现代教育技术,2003,(5):11-17
[3]陈俊良.高校信息化建设核心在哪里[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1,(13):4-5
[4]冯莉.二级院系信息化管理平台的建设与应用[M].大众科技,2011,(12):44-46
[5]诸唯君.高等院校二级学院信息化建设项目研究[J].天津市财贸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3):49-51
[6]叶松,陈谷纲.香港和内地高校信息化发展状况比较研究[J].教育信息化,2005,(7):68-71
[7]浙江大学本科生院.http://bksy.zju.edu.cn/
[8]中国教育信息化网.http://www.ict.edu.cn/需求调研可以从两方面着手,一方面是通过书面调研或者座谈会形式,广泛听取师生在院系信息化建设项目上的需求、建议,另一方面是参考兄弟高校和院系在同属需求上的系统模型,然后结合本单位的特点和功能需求提出开发建议,再经测试推进。需求调研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从需求到信息化技术的实现往往会出现分歧,需要逐步测试、获得用户反馈,从而修正技术实现。
2.2.3管理平台的设计宜秉持易用、易维护、易扩充、兼容性强的原则。院系的信息化管理平台的使用和维护者普遍并不是信息化方面的专业人士,他们对平台的需求就是易上手、人性化、操作便捷。又因在后期使用中往往会需要扩充或调整,所以各功能模块所采用的技术和系统应具有兼容性,以免最后影响整个系统的使用效率。怎样既做到简化业务流程,又尽量满足受众的功能需求,既减少不确定性,又给需求更新、技术升级留有余地,这会是一个难题。
2.2.4加强队伍建设是院系信息化工作持续、优质发展的重要保障。信息化队伍的建设是院系普遍的一个薄弱环节,传统上院系缺乏信息化专职人员的配置,多由教师或者机关、实验室管理人员兼任,缺乏开展工作的保障。院系在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以及信息化平台的管理使用中,从项目规划,到日常的信息维护,到网络安全隐患、软硬件故障的排查,都需要有熟悉对应业务的负责人。因此,培训信息化建设的队伍,从多角度配置业务人员、管理人员、技术人员也要重点纳入规划之中。
信息化建设是一个长期复杂的过程,信息社会的快节奏和多样性给我们带来了难得的机遇也带来了巨大的挑战,高校信息化建设已经成为推进教学、管理等各方面改革的一个焦点。但是,当下高校师生对信息技术的关注和掌握已经越来越强,接受信息化服务的意识和需求也在提升,单纯通过业务和管理信息化提高工作效率虽已经带来很多便利和先进性,但已经不能满足受众的期望,许多具备良好信息技术应用技能的师生擅长使用并迫切需要信息技术手段辅助教学、科研、管理,对信息化的需求更趋多样化和高层次,我们需要不断跟上需求的脚步。
参考文献:
[1]李炎锋,杜修力,薛素铎.校院两级管理体制学院层面教学管理机制的研究[J].中国大学教学,2008年,(12)
[2]赵国栋.信息时代的大学:美国高等教育信息化发展及其启示[J].现代教育技术,2003,(5):11-17
[3]陈俊良.高校信息化建设核心在哪里[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1,(13):4-5
[4]冯莉.二级院系信息化管理平台的建设与应用[M].大众科技,2011,(12):44-46
[5]诸唯君.高等院校二级学院信息化建设项目研究[J].天津市财贸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3):49-51
[6]叶松,陈谷纲.香港和内地高校信息化发展状况比较研究[J].教育信息化,2005,(7):68-71
[7]浙江大学本科生院.http://bksy.zju.edu.cn/
[8]中国教育信息化网.http://www.ict.edu.cn/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1 2:1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