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大学生优质教育中正确价值观向度探究
范文 王盈盈 郭小磊 牛媛娜
摘要:现在教育偏重应试教育,轻视素质教育,随着就业压力逐年增加,学生开始出现“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不正确的价值观,影响了学生的教育观念。社会的发展要求培养高素质、全面发展的人才,所以高校教育应全面实现优质教育。
关键词:大学生 优质教育 价值观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这体现出,教育是全党全社会关注和重视的话题。那么如何开展优质教育,也是需要我们关注的一个话题。
1.当前大学生价值观现状
随着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大学教育能否培养出合格的、符合社会需求的人才,一定程度上受到社会的质疑。因此,大学生优质教育是当前高校应该重视的问题,我们应该认真审视、分析教育症结所在。
1.1大学生缺乏对教育重要性的认知
目前,部分大学生认为高学历,就是为了找一份好工作。而非将接受高等教育作为提高自身素质的良好契机。首先,社会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现在企事业单位招聘,对学历的认可度超越了对应聘者本身素质。其次,我们开始接受的就是应试教育,造成大学生对教育意义的认知度出现偏差,这种教育机制缺乏激励性,忽视了对大学生成就需要的挖掘。最后,大学生实习实践不充分,没有深刻认识到掌握社会需求的专业知识重要性,更不能切身地领会到教育对其将来发展的主导作用[1]。
1.2大学生缺乏肯定自我价值的信念
大学生受社会不公平现象的负面影响。一是,孩子在升学时,父母找亲戚托朋友走后门现象严重。二是,部分高校在招硕士时,只招收“985”“211”学校考生,如果普通院校的考生有相应老师举荐,就会有希望被录取。三是,企事业单位在招聘人员时,任人唯亲的现象等等。这些现象导致大学生缺乏自信,认为自身发展的关键因素是人脉,降低了对自我价值的肯定度。
1.3大学生缺乏时间观念
首先,大学生不能充分利用上课时间 。主要表现在,一是课前预习不到位,没有针对性地学习,跑神现象严重,甚至出现听“天书”现象。二是大学生逃课现象严重。三是,部分大学生上课时间玩手机现象严重。
其次,大学生不能合理安排课余时间。一是课余时间极少学生泡在图书馆、实验室,或者做一些和学习相关的事情。二是看到学校组织的活动,盲目跟风,缺乏自身素质锻炼目的性,造成间接性的时间浪费。
最后,假期时间不能有效的利用起来。对于寒暑假,短假,比如清明节,端午节,大多数同学没有合理的规划,只是将大多数时间用于娱乐,没有加大学习的投入,为提高自身素质夯实基础。
2.实现优质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2.1实现优质教育是“中国梦”的需要
“中国梦”是每个中国人民的梦,它关系到一个国家的命运,民族的前途,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全面、“五位一体”复兴的蓝图。大学生是每个家庭的希望,他们的梦将影响着一个国家的梦。教育是经济发展、政治先进、文化繁荣最有效的途径。因此,教育必须始终处于中国现代化进程中优先发展的地位,这符合社会发展的内在客观规律。因此,大学生在正确的价值观引导下,实现优质教育就是响应社会发展的要求。
2.2马克思说过:共产主义社会的个体,都应得到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我们正处在社会主义国家的初级阶段——向共产主义过渡的阶段。我们的各项准备都在为步入共产主义做铺垫,不仅要在物质上的到极大的丰富,也要在精神上的到极大的丰富。在历史趋向的要求下,高校实现优质教育能够推动我们步入共产主义的步伐。
2.3实现优质教育是社会和谐发展的需要
当今,社会竞争日益激烈,社会经受着各种挑战:政治危机、经济危机、社会危机和危机背后的文化冲突、民族矛盾、宗教宿怨等。我们解决这些问题,就应该从价值观的思想根源寻求出路,就必须从优质教育找出针对性的对策。因此,高校必须实现优质教育,为社会和谐发展培养优秀人才。
3.关于如何树立大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建议
3.1树立典范,加以引导
大学生的思想可塑性、学习能力、主观能动性强,对大学生施加一定的影响,他们会主动倾向按照人们的期望规范自己的行为。高校应该在本校学生中树立一些学习典范,采取恰当的宣传方式,既要保证宣传力度到位,又要保证宣传的可信度,用同学们身边可触及的典范,来激励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形成。
3.2改进学校考评机机制
在高校的考评制度中,应采取科学的、多维度的考评制度和考评形式。现在多数高校的考评制度单一或执行力度不够,不能多角度、多方位地考评学生[2]。比如:在评定奖学金时,主要从学习成绩,发表文章,参加学校活动这几个方面来考查,造成了很多学生平时逃课、考前突击、相互抄袭、论文造假等。学校应用严格、多方位的考评机制,来树立学生努力提高自身素质的信念,培养大学生正确的价值观。
3.3学校加强对正确价值观的宣传工作
部分大学生不能用正确的价值观来规范自己,往往出现知行不统一的矛盾行为[3]。高校应该采取恰当的形式,例如:定期举行座谈会、师生交流会、心理活动周,在校报、报刊宣传相应的内容等,及时解决大学生价值观的误区,进一步强化大学生正确的价值观,使其入心入脑,并培养学生坚持自己内心正确价值观的定力,努力提高学生践行正确价值观的本领。这样大学生才能选择正确的人生道路,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在这些目标的激励下,大学生才能更有信心接受教育。
3.4加强对学生课余的教育
高校教学体制中,重视对课堂教育,轻视对大学生的课余教育。高校缺乏对大学生课余教育的指导,使大学生在课堂上肯定的价值观在实际生活中得不到加强。所以,很多大学生是口号上的“巨人”,行动上的“矮子”,高校不仅应在课堂上抓教育,也应该制定相应的制度和措施来规范和引导大学生的课余生活,加强课余教育,增强学生将正确的价值观在课余生活中的践行力度。
高校优质平台的搭建,有利于国家的复兴,社会的进步,个人的发展,因此高校的教师应该致力于推进优质化教育的进程,促使大学生能够在正确价值观的指导下,最大程度的挖掘人生价值,为社会服务。
参考文献:
[1]马海然. 浅谈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的特点及教育策略[J]. 科教文汇(下旬刊),2009,04:78-79.
[2]寿文华,丁裕. 90后大学生价值观现状及教育对策研究[J]. 浙江传媒学院学报,2012,05:123-125.
[3]吴凌燕,占德胜. 透视大学生价值观的发展变化[J]. 中国电力教育,2008,21:201-202.]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1 5:0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