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军队管理问责制建设的思考 |
范文 | 李建春等 摘要:基于予职必予权,有权必有责,失责必问责的思考,本文从军队管理问责制建设的内涵界定、理论依据、现实意义等方面,对军队管理问责制建设进行探讨。 关键词:管理 问责 建设 军队 自2003年“非典”事件发生以来,“问责制”成为中国最热门、使用频率最高的词汇之一。而就军队学术界而言,关于问责制的研究尚是一个新兴领域。目前,在军队管理中还较少有“管理问责制”的研究与相应成果。对于什么是军队管理问责制,我们得以借鉴比较地方“行政问责制”的研究成果。目前,我国学者对问责制的界定主要是对行政工作领域进行问责,具体有以下几种:“一种观点认为,行政问责制是指特定的问责主体针对各级政府及其公务员承担的职责和义务的履行情况而实施的、并要求其承担否定性结果的一种规范”。“一种观点认为,行政问责是指公众对政府的行政行为进行质疑,它包括明确权力,明晰责任以及经常化、制度化的问责、质询、弹劾、罢免等,是一个系统化的吏治规范。它不仅指违规、违法要追究,还包括管理能力不足、推诿扯皮等看似有损‘官体和被认为‘小节的以及公众对政府行为和政府本身的“合理怀疑”等方面。”还有的学者认为,“行政问责制是指对政府及其官员的一切行为和后果都必须而且能够追究责任的制度,其实质是通过各种形式的责任约束,限制和规范政府权力和官员行为,最终达到权为民所用的目的。”基于以上分析,我们可以对“军队管理问责制”作如下理解:它是对军队管理责任的追究制度。因此,它的构成要素也应该与目前地方行政问责制一样,它是军队管理问责制的一种制度安排,主要由问责主体、问责客体、问责范围、问责程序及问责结果等基本要素构成。 1.军队管理问责制建设的内涵分析与界定 根据《现代汉语词典》,“建设”的基本意思是指创立新事业;增加新设施。由此我们说,军队管理问责制建设是一个关于问责的动态的、富于创新性或创造性的制度建构和实践过程。其内涵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层面: 1.1军队管理体系和机制的改造过程 军队实行的是典型的层级管理体系。将问责制引入军队管理,就是要使这种层级结构的组织管理与控制更加严密,使管理者各司其职、各负其责,最终使服从上级领导的安排与命令成为一条最为根本性的纪律要求和规范,使管理者以最合理的手段、高度的稳定性以及严格的纪律性敦促自己履行岗位之责并完成好上级交派的任务。从这个意义上说,以形成对管理人员的制度化监督,保证管理权力规范运行为依皈的军队管理问责制建设,必然是一个以惩戒、教育、监督和预防制度、机制和工具为主要内容的建立、改造和完善的过程。 1.2军队管理队伍素质优化和活力激发过程 军队管理者,分布在军队各个部门各级组织的各个环节上,他们的工作维系着军队的日常运转,保证着各项功能的顺利实现。盂德斯鸠指出:“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万占不易的一条经验。有权力的人们使用权力一直到遇有界限的地方才休止。”①权力的滥用、权责的不对等,必然为整个管理队伍带来消极的影响。将问责制引入军队管理,就是要从问责实践和制度规范上,对过错和无为行为进行责任追究,克服自由的随意专断或恩宠,怀有个人动机的施惠和评价。从而达成管理队伍整体素质优化和活力激发的目的。 1.3依法治军和树立官兵主体地位理念的培育过程 军队管理问责制是依法治军的具体体现。这是因为,问责制运行的程序和机制必须具有法律层面的制度依据,或者说要以法为其保驾护航。因此,问责制建设,主要地要落实到如何建立和完善问责制度上来,而这一过程,也必将使依法治军的理念深入人心。 2.军队管理问责制建设的理论依据 在现代社会中,任何一项规则或制度的设立都有其存在的理论根据。委托——代理制理论、成本交易理论、社会契约理论、权力制约理论是实行问责制的一般理论依据。作为我军管理问责制建没,其理论依据主要直接地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2.1人民军队性质、宗旨论 “中国人民解放军是中国共产党缔造和领导,用马克思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起来的武装力量,是人民民主专政的坚强柱石。紧紧地和人民站在一起,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是这支军队的唯一宗旨”。听党指挥、服务人民,是我军区别于一切剥削阶级军队的显著标志,是我军的价值尺度和根本取向。在我军的所有实践活动,做到听党指挥、服务人民,即实现了价值尺度,体现了价值取向。军队管理者的权力,是党和人民赋予的。军队的一切管理活动,一方面,必须体现党的意志,忠于人民的意志,任何军队组织和个人管理权力的运用,理所当然应受到党和人民的监督和控制;另一方面,只有建立结构合理、配置科学、程序严密、制约有效的管理权力运行机制,从计划、决策和执行环节加强对权力的监督,才能保证把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力真正用来为人民谋利益。 2.2人民军队职能、使命论 马克思主义认为,军队是国家或政治集团为准备实施战争而建立的正规的武装组织,是执行政治任务的武装集团。任何军队都是为一定的阶级和社会集团服务的,都是国家机器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对外和对内两种职能。当前,我军的职能和使命是一致的,即:军队要为党巩固执政地位提供重要的力量保证,为维护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提供坚强的安全保障,为维护国家利益提供有力的战略支撑,为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军队管理的一切实践活动,必须是围绕“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而展的。一方面,管理者的一切管理活动要聚焦于职能、使命,都要服从于完成职能、使命的大局,保证人民军队职能、使命真正落到实处;另—方面,管理者要为不利于职能、使命的行为负责,不仅要负技术上的责任,更要承担政治责任。 2.3权、责一致论 权责一致,构成军队管理问责制的逻辑前提和理论基础。管理者特别是领导干部执掌的公权力往往具有高度的集中性和灵活性,极易形成对军队利益的威胁甚至侵害,为了能够给管理者在行使管理权力过程中套上“紧箍咒”,并充分贯彻听党指挥的铁律和服务人民的宗旨,党的各级组织和人民,理所当然地有权通过问责形成对管理者政治责任、道德责任的监督和制约,以使执掌管理权力的管理者完全处于党和人民的绝对控制之下。军队管理问责建设,恰恰体现了党对执掌管理权力的管理者最为根本的要求。 3.军队管理问责制建设的实践意义 推行军队管理问责制建设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它是提高军队管理绩效的必然要求,是打造优秀管理团队的有力保证,是形成我军特色管理文化的有效途径。 3.1提高军队管理绩效的必然要求 传统管理体制和模式,管理绩效低下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传统的管理体制缺乏真正的竞争机制,管理者的实际工作管理能力和水平很难得到制度化的支持和肯定。众所周知,“若不测定效果,就不能辨别成功还是失败;不能奖励成功,就有可能是在奖励失败;看不到成功,就不能从中学习;看不到失败,就不可能纠正失败。”②在这种实际考核不够公平和客观的情况下,管理者的工作积极性受到影响,管理者逐步丧失了进取心,长久下去很易形成“工作干好干坏一个样”的制度环境。二是在传统模式下,使得很多管理者怀有“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心理,因循守旧或得过且过,怕负责任,不求创新,只求稳妥。作为我军管理体制改革的问责制建设,为管理者的工作考核提供了相对客观的制度环境,有利于管理者重构健康的“功绩观”。同时,问责制强调权力与责任的对等性和不可分割性,强调了岗位作为约束、考核管理者标准的至上性和绝对性,并突出了主要领导干部的问责责任,以促使各级领导者、管理者按照管理权限,层层实行问责制。使其为官者必须为事,无作为者必须退岗、下岗。问责制建设制度化、考核的经常化,必将督促各单位和各级管理者改进工作,勇于创新,提高管理效率。 3.2打造优秀管理队伍的有力保证 在我军各项建设中,管理队伍的素质具有决定性的意义。在我军各部门各单位,面对纷繁复杂的管理工作,管理者除具备优秀的专业素质以外,还需要有优良的政治品格以及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在被“问责”的管理者中或存在着素质与能力的不足,以致造成工作上的失误;或由于自身的责任心不强、管理道德低下给工作造成损失。在这种情况下,军队管理问责制建设的推行,有利于整顿“吏”治,提高管理者的政治觉悟、道德素质。同时更进一步坚持好德才兼备的选人用人标准,建立、健全更加完善的选拔、录用、培训人才的机制。 3.3形成我军特色管理文化的有效途径 管理问责制既是一种管理制度,又体现为一种管理文化。管理文化的核心是管理的价值取向。对党的利益、国家利益、军队利益和官兵利益始终保持高度负责的自觉性,应该是我军管理文化的根本性价值取向之一。管理问责制建设,将会在我军的管理实践中大大增强责任重于泰山的价值取向,形成与之相适应的管理文化和管理生态,从管理意识形态的层面有力地促进我军当前责任管理的建设。 注释: ①盂德斯鸠.论法的精神[M].商务印书馆,1982:154. ②戴维·奥斯本,特德·盖布勒.改革政府——企业精神如何改革公营部门[M].上海:译文出版社,1996:128—136. 参考文献: [1]陈党.问责法律制度研究[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08.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