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城市商业银行人力资源管理浅析
范文 孟海滨
摘要:本文分析了当前我国城市商业银行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现状,提出了基于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理念的创新模式。通过对管理机制和管理方法的革新,提升人力资源核心竞争力,以充分适应新型国有城市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发展要求。
关键词:人力资源管理 城市商业银行 现状与措施
城市商业银行是我国银行业的重要组成和特殊群体,其前身是20世纪80年代设立的城市信用社,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中央以城市信用社为基础,各地相继组建城市商业银行。虽然有近20年的发展历史,但目前城市商业银行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仍然普遍存在总量不足,人才缺乏、机制老化等的问题。
银行间的核心竞争归根结底就是人才的竞争。构建完善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最大程度地发挥人力资源的作用,迅速提升自己的核心竞争能力,已成为国内众多城市城市商业银行生存和发展的必然需求。作为从事金融服务的行业,银行间的人才竞争日趋激烈,企业效益的好坏相比其他行业来说,人的因素影响至关重要。人力资源管理已成为城商行管理中日益重要的环节。
1.城市商业银行人力资源管理的现状
1.1人力资源基础性工作相对薄弱
城商行自90年代中后期先后组建后,原有人事部门随之更名为人力资源部,力求实现向现代人力资源管理方面作出转型。但由于城商行组建单位成员众多,员工素质参次不齐,限于历史原因,人力资源还停留在传统人事管理阶段, 体现在员工队伍素质整体有待提升,人力资源管理管理制度化、规范化、信息化水平较低,参与企业战略规划、目标、绩效等更高层次的决策程度不高等诸多问题,在功能上没有体现出人力资源规划有效支持企业战略规划的功能,由于人力资源基础工作的薄弱,导致城商行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先天不足。
1.2人力资源管理的前瞻性有待提高
当前,随着银行业的竞争加剧,城市商业银行已深刻感到了竞争的压力,但与大型国有银行及全国性股份制银行相比,城市商业银行受制于经营发展规模和效益压力,管理重心倾向于业务发展,将人力资源更多视为成本而非资本,注重绩效考核,通过任务指标的下达,传递外部压力。而一定程度上忽视了人力资源管理机制、体制的建设,培养储备人才相对滞后,缺乏对战略发展和业务变化对员工需求,尤其是核心人才需求的预测和规划,缺乏人力资源管理的长远规划与目标,使人力资源管理未能发挥应有的作用。
1.3管理手段与激励措施单一
由于城市商业银行有“服务地方、服务中小企业”的先天定位。客户群体规模大、层次划分相对偏向中低端客户。以前台一线柜员为例,管理方式与激励措施上主要依靠惩罚与奖励,缺乏其他管理手段的配合,管理层不注重与员工交流与沟通,对员工要求实现自我职业价值的内在驱动也没有引起足够重视。员工普遍感到绩效压力大,考核机制僵化,出现员工离职率上升,队伍凝聚力减弱的现象。
1.4人才培养通道不畅
城商行在员工管理上沿袭了较多行政事业单位特色,员工职业发展通道主要以行政管理为主,其他类别职务晋升选择较为狭窄,不利于专业性人才的成长。由于银行业行政管理岗位数量有限,为吸引更多的人才,一些城商行通过建立营销、技术等序列晋升机制,力求拓宽员工晋升通道,但在具体实施中,其他岗位的待遇仍然无法与管理岗位相提并论,难以真正起到人才培养和激励的作用。同时在员工培训中,存在针对性不强、覆盖面不广,需求掌握不准确,评估机制欠缺、效果不明显等突出问题。特别是缺乏以岗位胜任能力模型为基础的培训体系,成为制约人才培养的关键问题。
2.对策与建议
2.1做好人力资源规划,实现人才队伍结构优化
银行业竞争日趋激烈,正逐步向经营综合化、服务品牌化、管理精细化的方向发展,人力资源部门要立足企业整体战略,充分分析现有人力资源供给状况,科学预测未来需求走向,特别对对人员数量、结构等影响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因素进行认真研究,在此基础上对人力资源进行前瞻性的整体规划,并注重规划的可操作性和实效性,确保人力资源战略与企业战略相匹配。同时还应积极关注业务发展新趋势、新问题、新需求,及时调整应对措施,修正战略实现手段、评估标准等内容,实现对业务发展的有效支持。
2.2营造“以人为本、人人皆可成才”的企业文化氛围
城市商业银行应吸取国内先进银行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有益经验,逐步建立起一个员工个人发展与企业发展目标相协调的机制,形成“人岗相适、人尽其才、才尽其用、人事相宜”的用人环境和“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用人机制。从人才的“选、育、用、留”四个环节着手,珍惜每个员工的多样性,尊重他们的价值贡献,增强员工的责任感和自豪感,积极进取,开拓创新,敬业尽职。用高素质人才的聚集带动企业的发展壮大。
2.3建立健全人才梯队制度
逐步推开管理岗位选任制度和专业岗位聘任制度,通过对内完善竞争激励机制,对外加大人才引进工作力度,最大限度的激发人力资源活力,提高人力资源核心竞争力。在队伍结构配置上,保持足够的中层管理岗位人才储备量和合理的人才梯次结构,建立后备干部队伍动态管理和淘汰机制。后备队伍锻炼培养、轮岗交流力度,并且实行动态调整,形成较为合理的中层管理人员队伍年龄、管理序列梯次结构。同时,还应探索按业务条线建立业务骨干人才库,为各条线业务发展提供人力资源支撑。
2.4优化员工绩效考核和收入分配机制
推行员工岗位绩效考核,建立符合现代银行人力资源管理要求的员工考核评价体系。通过实行KPI业绩考核与平衡计分卡考核并行的模式,做好考核的过程管理环节,提升考核时效性,强化考核的激励约束作用。通过持续优化,引导企业全面健康持续发展,实现逐步由绩效考核向绩效管理转变,形成绩效导向的企业文化。在薪酬制度方面,着力解决好各岗位的内部公平性,增大外部竞争力,增加员工的认同感和忠诚度,培育“主人翁”意识,真正实现“收入能高能低”。克服平均主义。在不断完善制度的基础上,探索年金、期权激励、带薪休假等福利制度。
2.5完善多元化职业发展通道和多样性的激励机制
要建立更加丰富的职务晋升序列,积极帮助员工进行职业规划,对员工的职业发展予以指导和支持,实现开发员工潜能,加快员工队伍职业化建设的目的。除原有的管理职务发展通道外, 还可设置如专业技术人员、客户经理、理财顾问等职务序列,通过开辟职业生涯多通道,鼓励、引导更多的技术、营销优秀人员在各自的职业发展通道上得到提升,得到认可。通过拓宽员工晋升渠道,也为企业管理型人才后备队伍做好人力资源储备。
2.6建立与业务发展相适应的员工素质提高机制
结合现代银行业岗位设置和胜任能力要求,加大资源投入,建立以内部培训为主,外部培训为辅的多层次培训体系。倡导“培训是福利”的理念。注重内部人才的培养,为员工提供具有专业性、多样性、针对性、高效性的培训,员工参与培训的情况还将与选拔任用和岗位调整、员工年度考核、岗位资格等级认定、评先评优等挂钩,促进员工综合绩效的持续提高。同时创新培训手段,加强培训针对性。通过细化岗位需求,建立关键岗位分层分级岗位胜任能力模型,以此为基础进行培训课程体系开发。同时建立内部讲师队伍,采取内部交流、内部授课等形式,促进员工队伍整体业务技能和服务水平的提升。
3.结语
构建新形势下高效的城市商业银行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建立起竞争择优、激励约束、公平公正、充满活力的用人机制,创造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员工团队奋力争先的企业文化环境,实现人力资源的整体开发,促进员工与企业的共同发展。技术文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1 5:3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