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新疆农业资源优化与农民增收因素分析 |
范文 | 冯开红 摘要:“三农”问题一直以来是制约我们发展的瓶颈,而“三农”问题的关键又是农民增收问题。本文作者通过对新疆农民收入的现状分析及自治区对农民增收的相关举措,提出了一些如何促进农民增收的建议。 关键词:农民增收 资源优化 增收举措 “三农”问题一直以来是制约我们发展的瓶颈,而“三农”问题的关键又是农民增收问题。我们从一则小故事可以得到启示: 一个大师带了几个弟子,大师说:这有一片地,杂草丛生,如何除草?一个说:拔了;一个说:烧了;一个说:把根除了;一个说:用除草剂;……大师说,我们明年再来,我告诉答案。来年,弟子们看到这里是一片庄稼,没有杂草了。 我们的启示是:三农问题中的农业、农村、农民有许多杂音、不和谐、不稳定的因素,但只要让农村这片土地上的农民富起来,一切“杂草”都会消失。 下面将从新疆农民收入现状、农民增收因素分析及宏观与微观两个层次促进农民增收的兴措来进行阐述。 1.新疆农民收入现状与采取对策措施 1.1农民收入水平 新疆农民收入平均水平在全国不算落后,然而地区差异极大。北疆片区远远高于南疆(除巴州),收入最高的克拉玛依市农民人均年收入是排名最后的克州地区农民人均收入的4倍还多。地区差异极为突出。下面是新疆2012年十四个地州农民收入情况: 附:2012年新疆14个地州市(不包括兵团)农民人均收入排行榜: 克拉玛依市13472元,较上年增加1737元。 巴州11782元,较上年增加1792元。 昌吉州11776元,比上年增加1610元。 塔城地区11436元,较上年增加1356元。 乌鲁木齐市10356元,较上年增长22.76%。 博州9314元,比上年增加1306元。 伊犁州直9154元,比上年增加1341元。 哈密地区8380元,较上年增长18.8%。 阿克苏地区8266元,比上年增加1371元。 吐鲁番地区7236元,比上年增加1080元。 阿勒泰地区6849元,比上年增加1123元。 喀什地区5100元。 和田地区3896元,比上年增加453元。 克州3236元,比上年增加810元。 1.2农民纯收入的结构 通过均值结构组成可看出,家庭经营收入占主体,略超过一半,财产性收入比例极低,工资性收入占三分之一强。这说明农民拥有资产匮乏或者由于资产流转收益的机会极低。工资性收入则说明打工或担任相关职务的收入在家庭收入结构中比重还是很重要的。 均值结构(2011年):工资性收入,占32%;家庭经营收入,占53%;财产性收入,占5%;转移性收入,占10%。 1.3已有的实现农民增收的途径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书记张春贤指出:新疆要实现农民增收:将坚持四抓:农内抓:就是在农业内部深挖潜力,从农业种植结构调整、农业科技创新、改变农业生产习惯等方面抓好农民增收问题;农外抓:就是从农业以外资源入手,加强农民外出务工、农民利用农闲时节从事三产等活动,增加农民收入;重点抓:主要有大方面,其一是主攻制约农民增收的薄弱环节;其次是要突出抓好南疆四地州等农民收入水平偏低区域的农牧民增收;综合抓:就是充分利用党的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当地实际,将各种资源优化利用,综合施策促进增收。 2.新疆农业资源优化与农民增收因素分析 下面我们从两大方面分析促进农民增收的因素,从而找出促进新疆农牧民增收的路径。 首先,是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后出台了一系列对新疆产业发展的扶持政策。特别是对新疆实施差别化产业政策,使得新疆在有资源优势、或在周边区域有市场需求的部分行业适度的放宽了准入限制政策,同时在财税、金融、特殊经济区建设等多方面,国家都给予了新疆特殊的扶持政策。 其次,是新疆独特的自然环境与资源优势成为影响农牧民增收主要因素。新疆自然环境与资源优势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第一,新疆的生态环境极为脆弱。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地形条件和干旱气候的影响,新疆的生态环境系统对天气和气候敏感度特高;植被覆盖度低,结构单一;土地极易沙化和盐化,新疆已成为全国沙尘暴两大沙尘源地之一;水资源是生态环境系统的核心,首要问题是实现水与生态的平衡,科学、合理、综合、高效地开发利用水资源。 第二,由于降水不均匀,造成地表径流空间分布极不均匀,从而形成绿洲、山地和荒漠3大生态环境系统和不易人和动物生存的沙漠、戈壁。全疆自产水资源总量为832亿m3,总体讲对生态建设、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是有利的。但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平衡,从区域分布看,北疆多于南疆,西部多于东部,山地降水多于平原。与社会经济发展不匹配。 第三,新疆可以有效利用的土地面积少,不可利用和难以利用的土地面积多。新疆土地总面积约为166万平方公里,是全国土地面积最大的省区。由耕地、城镇乡村、道路占地等构成的绿洲是土地承载人口的主体,而新疆的绿洲总面积只有约7.1万平方公里,仅占全疆土地总面积的4.3%,绿洲人口却占总人口的95%以上,人口密度高达215人/平方公里。 第四,多民族聚居区:新疆是个多民族聚居而且民族差异较大的地区,有47个民族成分,其中世居新疆的民族有13个,各少数民族人口1306万(注:2011年5月数据),占总人口的59.9%。南疆少数民族人口占80%以上。由于历史原因,新疆经济发展属于我国欠发达地区,南疆更是贫困地区。新疆区域辽阔,是全国最具典型的绿洲农业经济,绿洲被分割几百处,相互之间关联度不高,产业结构层次低,各绿洲农业经济自成体系,但如果把各类资源优化整合后,新疆农业还是有很大的潜力。 3.宏观层面促进农民增收的举措 为促进农民增收,在宏观层面应紧紧围绕“十二五”自治区农业发展重点,认真落实中央和自治区相关农业政策,以强化农业支撑保障能力、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为重点,突出组织实施好“五大基地”、“十大工程”、“九大体系”等一批重大工程和项目。确保能真正为农民增收起到关键和引导作用。此外,通过新疆不同地区农民收入差距问题,更重要是要提高南疆三地州农民收入。 3.1“五大基地” (1)粮食生产基地。要通过标准化粮田建设保证粮食主产区生产能力,通过粮食种子工程建设保障小麦原种年生产能力和玉米亲本保存繁殖制种能力,从而保障小麦和玉米良种覆盖率,降低病虫害损失率,完成地力培肥面积,稳定粮食高产创建示范工程面积,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2)优质商品棉生产基地。主要以38个棉花主产县市和部分地方国有农场为重点,进行标准化棉田工程、优质良种工程、棉花高产创建工程、棉花无公害植保工程、棉花机械化工程“五大工程”建设。 (3)油料生产基地。 (4)甜菜生产基地。 (5)其他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 3.2“十大工程” 设施农业发展工程;标准农田建设工程;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工程; “一村一品”工程。外向型农业发展推进工程;农业机械化推进工程;农业生态与资源保护工程;农村沼气工程;农户民生改善工程。 3.3“九大体系” 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建设;种业支撑保障体系建设;农业有害生物预警与控制体系建设;农产品市场开拓及外销平台体系建设;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农业与农村信息服务体系建设;农业综合执法体系建设;现代农业科技培训体系建设;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 在发展方面着重考虑南疆发展稳定、“十三五”规划、重大产业布局等问题,促进兵地融合,兵地一体促长治久安和发展。探索通过多种途径促进当地群众就业、增收。进一步优化产业布局,促进南疆地区快速发展,缩小差距。 4.微观层面农民增收举措 4.1改变观念 首先是要有市场导向的观念,农户一定要搞清楚,为什么种的问题;其次是要有为客户服务的观念,你种的农产品怎样才能使得用你农产品的人满意;第三是要会算账,什么贵能卖个好价钱,怎么投入最少,产出最大,多余的资源(包括人、地、时间、其他资源)怎么利用等都要算账;第四是要有营销观念,怎么卖农产品是一个技术活,要提前制定营销方案,在农产品上下功夫、价格上下功夫、渠道上下功夫、促销手段上下功夫等。第五是要有品质、品牌意识。同类农产品,有品牌、品质好的价格就高。 4.2分析制约农民增收的因素 我们分析发现,直接制约农民增收的因素主要是由农民收入结构形成的。如前面提到我区农民收入(2011年)结构:工资性收入,占32%;家庭经营收入,占53%;财产性收入,占5%;转移性收入,占10%。 由此,我们不难看出,农民应该从外出务工等工资性收入上下功夫、家庭经营性收入上下功夫、财产性收入上下功夫、转移性收入上下功夫。怎么做?这是需要农民认真谋划的。 4.3因地制宜,全面落实增收目标 具体如何落实增收目标呢?我们应依托自治区粮、棉、果、畜、区域特色农业和现代设施农业6大特色优势产业,根据当地实际,发展黄色、白色、红色、绿色等产业、强畜牧、增蔬菜、抓菌草、优瓜果、兴旅游。走集约化、规模化、产业化、特色化之路,使得我们的农民能真正富起来,这样的农民才是人人羡慕的职业。 参考文献: [1]袁铖.农民增收难的原因及其对策.中共长春市委党校学报,2002(6) [2]王尤贵,李颖,李专.推进农村城镇化促进农民收入快速增长[J],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学报.2004(2)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