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中国游艇产业集群的形成动力机制分析研究
范文 宋梦华+尹贻林



摘要:本研究主要从内源动力机制和外源动力机制两方面对中国游艇产业集群的形成动力机制进行分析。内源动力机制作为自发的内在力量,通常表现为隐性知识显性化、知识溢出机制、竞合博弈机制、价值链协同机制等。外源动力机制一般是政府与外部环境中有意识的规划、调控集群产业的行为,通常表现为政府政策。
关键词:产业集群 ?内源动力机制 ?外源动力机制
1.中国游艇产业集群的内源动力机制
1.1中国游艇产业集群的隐性知识显性化
在游艇产业集群的知识体系中,隐性知识由于其自身的不易被模仿和可持续性使其成为最核心也是最需要整合的知识。以往研究表明,产业集群隐性知识一般分为五个层次:一是员工个人拥有非正式的、难以明确表达且长期积累的隐性知识。此类隐形知识与个人经验密切相关,具有高度个体化、不易言传和模仿等特征。二是企业层次拥有的决定企业核心能力的隐性知识。包括共同愿景、企业文化、价值体系等。三是价值链层次拥有的在作业过程中的体验、模仿和“干中学”而形成的只在价值链中传播分享的隐性知识。这一层次的隐性知识一般是价值链上的成员企业的合作经验和能力等。四是协作网络层次拥有的涉及多个价值链活动的纵向、横向和交叉多维度的隐性知识。五是集群层次的来自集群外部社会环境中的被集群内不同层次的知识主体所掌握的隐性知识。产业集群内外部环境之间存在大量的隐性知识,通过知识流转,零散的知识不断转化为系统的知识,隐性知识逐渐转化成为企业内部、价值链层次的显性知识。
图1游艇产业集群的隐性知识的层次
在游艇产业集群内存在大量有价值的隐性知识,集群内企业掌握和应用此类知识必须通过显性化途径,将隐形知识理性化并变成显性知识,使知识的储存和恢复、转移独立于知识的创造者,实现知识的螺旋化上升和放大。集群内外部之间隐性知识流动与转化的方式主要依赖于智能技术如知识挖掘系统、商业智能、专家系统等方式个人知识不断地显性化转化为组织知识。
图2游艇产业集群隐性知识的显性化过程-黑箱原理
1.2中国游艇产业集群的知识溢出机制
知识溢出作为产业集群形成的主要动力机制。知识溢出通常发生在空间上集聚的集群企业之间,与企业的空间距离相关。集群企业之间知识的多样性与可转移性、生产的协作性以及信息的非对称性,使专门知识和信息共享成为必要。而知识溢出机制是知识共享的前提。知识共享通过对集群中的知识重复进行使用,不断降低知识使用成本的同时提高其使用效益,还有助于提高集群内企业的生产效率。
由于知识共享及知识溢出,使加入到集群组织生产协作体系的企业面临一个两难问题。知识溢出导致集群内企业要素边际产出率的提高的同时,对知识的“搭便车”行为会造成企业怠于创新,进而又会导致集群内部知识积累过程的停滞,使得企业的积极性大大降低,甚至导致集群的萎缩。当集群产业的知识溢出率低于一定范围时,由于集群企业进行知识的开发和创新的不经济性,集群企业的相互博弈最终会导致集群组织内部知识开发和积累的停滞,甚至会出现集群内技术进步停止以及集群内产品雷同等情况。因而,有必要将集群企业的知识溢出率控制在某一范围内。
图3游艇产业集群的知识溢出机制
1.3中国游艇产业集群的竞合博弈机制
集群内竞争是企业为了突出自己以及获取优势地位,对集群内其他企业进行的持续不断的有竞争性压力的博弈。群内企业相互竞争的使得集群创新成为可能。然而,技术集中性较强的集群内,价值链上的企业只在极少数环节才能拥有企业独有的核心技术能力,深度分工与合作的形成和持续外部化的过程使得集群内企业简单依赖性也逐渐加强。
游艇产业集群企业的竞合博弈有以下三种情形:首先,集群内企业之间的多点关系是游艇产业集群内企业的竞合博弈行为之一。在这种情形下,集群内企业某一方面的竞争或合作会在某种程度上增强另一方面的竞争或合作的可能性。这种竞争与合作关系集群内也会因内外部环境的竞争压力的广泛存在而加强,使得群内企业处于不断的竞合博弈中,形成了新型的竞合关系。其次,集群内企业在相互博弈论中长时期的反复接触是游艇产业集群内企业的竞合博弈行为之二。再次,第三方关系的存在是游艇产业集群内企业的竞合博弈行为之三。集群内企业双方的竞争与合作很可能会受到第三方诸如家族关系、地缘关系、人际网络等的影响。这些影响产生的来源包括双方同时与第三方产生合作而导致的合作加强以及双方同时与第三方产生竞争而激发的更紧密的合作。集群内单独的企业在竞合博弈中寻求的竞争优势以及并且影响整体的竞争优势,便是游艇产业集群的竞合博弈机制。
1.4中国游艇产业集群的价值链协同机制
从价值链角度衡量游艇产业集群的协同机制,首先要看这个集群是否形成价值链。价值链协同活动不存在于不发生分工和协作的横向一体化的产业集群中。价值链协同机制主要从以下两方面来考虑。
首先考察游艇产业集群价值链的完整性。集群内应该存在多条不同类型的价值链,并不是只存在一条价值链,应当包括供应商价值链、研发价值链、渠道价值链、客户价值链几种情况。通常情况下,游艇产业集群内价值链数量越多而且集群结构越合理,价值链构成的集群价值链网络学习能力越强,由这张价值链网络产生的上游价值、渠道价值、生产价值、创新价值、客户价值、知识价值以及网络价值也越丰富,该集群协同能力越强。
2.中国游艇产业集群的外源动力机制
产业集群动力相关研究日臻成熟的标志是从生成动力的影响因素的识别发展到内源动力机制和外源动力机制的分析。内源动力机制内源动力机制作为自发的内在力量,通常表现为隐性知识显性化、知识溢出机制、竞合博弈机制、价值链协同机制等。外源动力机制一般是政府与外部环境中有意识的规划、调控集群产业的行为,通常表现为政府政策。
政府政策可以处理市场和系统依靠自身的力量不能解决的市场失灵,政府实施的产业政策对产业集群最主要作用是提供产业所需的完善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创造良好的投资创业环境,使得集群具有适当的开放度,降低进入与退出的壁垒,政府的产业政策包括制度支持与制度保证。前者是指为防止集群成为孤立内向的系统在融资、税收等方面的给予优惠政策;后者则是指制度上的激励性的产业政策以保证创业活动的顺利进行以及创业利益的有效获取。集群的激发动力还来自政府支持产业网络协作项目和联合创新支持计划,例如政府支持研发机构、大学以及中介机构通过提升集群技术创新水平,最终强化集群市场竞争能力。
3.结论
游艇产业集群的形成动力机制使得集群成为有机的整体,内源动力机制和外源动力机制是相互作用、相互关联的。成熟的产业集群内源动力机制是游艇产业集群企业获取集群形成发展竞争优势的根本力量。完善的产业集群外源动力机制有助于可获得的要素的迅速转化为产业集群企业内部的竞争优势。换言之,产业集群内源动力机制将其转化为内生优势;政府行为等外源动力机制的作用带来产业集群的外部优势。
参考文献:
[1]崔迎春.基于生态位适宜度理论的区域游艇产业发展定位研究[D].江苏科技大学,2012.
[2]陈佳贵、王钦.中国产业集群可持续发展与公共政策选择[J].中国工业经济,2005(9):5-10.
[3]虞剑文.产业集群的形成与衰退的机理研究[D].南京工业大学硕士论文,2006.
[4]陆剑宝、郭萍.基于制造业集群的生产性服务业链接模式研究--以珠海平沙游艇产业集群为例[J].广东科技,2013,22(5):60-66.
[5]俞凯华.基于产业集群的高新区发展导向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6,1:59-61.
[6]张磊.浙江游艇产业现状与管理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12.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1 10:02: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