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加强公立医院内部审计的思考
范文 陶瑞波
摘要:在医疗改革的新形势下,社会资本办医放开,医院竞争加剧,通过建立与公立医院运营管理相适应的内部审计监督机制,加强医院内部控制制度建设,有效防范化解经营风险,提升公立医院自身竞争力。
关键词:公立医院 ?内部审计 ?思考
当前,医改新政策陆续出台,公立医院改革力度持续加大,社会办医逐步放开。新形势新任务迫切要求公立医院从转变经营理念入手,加强内部管理,细化完善措施,提升医院核心竞争力。内部审计机构作为医院经营管理的重要职能部门,新形势下其职能不应仅局限于传统的账务收支和查错防弊审计,而应积极向医院管理领域渗透拓展,坚持并实行以风险管理为导向、以内控评价为核心、以提升效益和竞争力为目标的内部审计新模式。
1.公立医院内部审计相关概念阐述
1.1内部审计的定义
根据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IIA) 2009年1月修订的《国际内部审计专业实务框架》,可将内部审计定义为:内部审计是一种独立客观的确认和咨询活动,通过应用系统化、规范化的方法,评价和改善风险管理、控制和治理过程的效果,旨在增加价值和改善组织的运营,帮助组织实现目标。由此可见,现代内部审计已经从监督职能向监督、评价、控制、服务职能转变,已经从传统事后查错的稽查型审计向全过程动态管理的增值型审计转变。
根据审计署2003年发布的《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中对内部审计的定义,可将医院内部审计概述为:医院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依据国家财经法律、法规,对医院内部财务收支和经济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效益性,进行独立监督审核的行为,为医院经营效率和整体利益服务,维护医院合法经济利益不受侵害,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最大化的目标。
1.2明确公立医院内部审计职能
内部审计有助于强化医院内部控制、对医院进行风险管理、改善医院治理结构,促进医院目标实现。医院内部审计主要具有审计监督、控制评价、风险管理等方面的职能。
一是审计监督作用。主要对医院日常财务收支进行监督,对重点部门、重大收支项目等进行监督,对医院内部管理制度的修订完善、落实执行情况进行监督,对医院运行全过程的合法性、有效性进行内部控制。旨在通过审计监督,加强事前、事中控制。
二是控制评价作用。内部审计部门通过对医院经营管理和财务管理活动的全过程进行审查监控,对发现的问题和缺陷,进行鉴别评价,做出审计结论,有针对性地提出建设性的评价意见和改进建议,为医院管理层决策提供参考意见,避免重大决策失误。
三是风险管理作用。随着医院经营管理风险的不断增加,加强风险管理,促进内部控制,完善治理结构已成为医院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内部审计通过对医院医疗安全、诊疗效果、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等风险管理过程有效性的评估评价,提出改进建议,实现内部审计对风险管理的再管理、再控制。
2.突出公立医院内部审计工作重点
当前形势下,公立医院内部审计应紧紧围绕医院战略发展目标,坚持以财务收支审计和内部控制审计为主,以绩效评析和风险管理审计为发展方向,促进实现效益与监管双赢。
2.1加强内部控制评审,完善医院内部管理
在全面了解医院内部控制制度建立情况的基础上,认真审查内控制度的具体内容和执行结果,审查内控制度中的授权批准、职责分工、实物控制等环节是否全面科学,测试控制环节是否健全,各控制点是否得到有效执行。通过对内部控制制度的健全性、符合性、有效性和经济性等各个方面的审计评价,分析找出薄弱环节,有针对性的提出改进对策。同时,要对医院的财务收支、投资、预算决算、基建项目、经济责任等方面进行审计,使内部审计向医院经营管理的各个环节渗透,实现内部审计全过程、全方位的监督。
2.2加强医药购销和医疗服务审计,降低医疗成本,减轻患者负担
在医药购销过程中,药品器械生产经营企业对采购人员财物回扣、医务人员开方回扣及开单提成等乱象,导致了药价虚高严重,医院医疗成本增加,同时加重了患者的医疗费用负担,更加剧了医患矛盾。因此,医院内部审计部门应切实加强对医院药品、器材采购和医疗服务的审计监督,对采购过程和重点环节的疏漏早发现、早介入,全程监督,降低医药采购成本,切实减轻患者看病就医负担,从根本上缓解“看病贵”问题。
2.3开展临床科室绩效审计,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赢
公立医院改革取消医院 “以药补医”模式后,通过提高医务人员技术劳务价值、增加纯医务性收入和加大财政投入等渠道进行弥补。医院内部审计部门要有重点地选取部分临床科室开展绩效审计,采用全成本核算法,对部分医疗项目和单病种进行成本核算,效益分析,在综合考虑医疗服务特殊性等多种因素的前提下,通过对门急诊次均费用水平、住院次均费用水平、病床周转率、设备检查阳性率等若干指标的评价分析,客观衡量科室的绩效水平,并针对科室医疗管理中的薄弱环节提出改进建议。把临床科室经济管理的重点从传统的事后算账转移到事前预测和事中控制上来,从微观上促进医院增值增效,更好地让利服务于患者。
2.4加强后续跟踪审计,确保问题整改到位
后续跟踪审计是巩固审计成果的一种重要手段。对审计、财政和纪检监察等部门作出的审计处理决定、审计意见和审计建议,要明确责任人和整改期限,限期反馈落实结果,并定期对落实情况进行跟踪检查。审计监督的目的不仅是揭露问题,更重要的是通过审计发现的问题和提出的建议,促进整改提升,并将其转化为规范医院内部管理、提高管理效益的实际行动。为此,医院内部审计部门要加强后续跟踪审计,促进问题整改落实到位,力求“审计一个项目、规范一类工作”,以更好地保障内审作用的发挥,促进医院经营管理的不断完善,推动公立医院持续健康发展。
3.强化公立医院内部审计保障措施
3.1要树立风险导向审计理念
《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17号---重要性与审计风险》认为,“本准则所称的审计风险,是指内部审计人员未能发现被审计单位经营活动及内部控制中存在的重大差异或缺陷而做出不恰当结论的可能性。”对于医院来说,审计计划往往与单位最高层的风险战略联系在一起,因此,医院管理层要坚持风险导向,及早从源头上防范和化解经营风险。内部审计人员应及时做好风险预警、分析、评估和控制,将风险管理贯穿于审计全过程,确保其审计计划与医院经营目标相一致。
3.2要提高对内部审计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现代审计是融合财务审计与管理审计的综合审计。首先,医院管理者要高度重视并提高对内部审计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根据有关规定和单位实际情况,设置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配备合格的专职内审人员,并保证其开展工作的独立性、稳定性和权威性。其次,应完善内部审计机制,制定便于操作的内审制度,使医院内部审计工作有章可循、有规可依。第三,内部审计人员作为内部控制、风险管理和评价治理的分析师、管理者,要注重自身专业理论知识的更新,建立一支具有现代知识素养和职业道德水准的内部审计队伍,以胜任现代内部审计的要求。
3.3要不断拓展内部审计职能范围和工作领域
根据现代内部审计理论,内部审计对所审查的活动向组织内成员提供分析、评价、建议和咨询,帮助他们更有效地履行其职责。随着医院对内部审计要求的不断提高,内审必须扩大自身的审计范围,履行对医院经济工作的综合监督职能,逐步向效益管理延伸。如开展经济效益审计,找出经济活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薄弱环节,把住降低成本、增加效益的具体环节;开展内部控制度审计,评价内控制度的健全性和有效性,帮助医院完善和健全内部控制度;开展基建工程跟踪审计,加大对基建工程全过程的控制,节约建设资金,促进医院加强基建管理;开展投资决策审计,防范医院投资决策风险;开展大型医疗设备使用效益审计,促进提高设备使用率,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开展专项审计及审计调查,提出合理化建议等等。通过这些工作的开展,逐步树立内部审计的地位和威信,更好地为医院管理发挥好参谋助手作用。
3.4借力信息化手段,有效发挥审计职能
信息化建设是利用现代内部审计的重要技术支撑,要借助医院信息化管理系统,开展在线实时审计。目前,随着医院管理信息化程度的逐步提高,HIS、LIS、会计电算化等计算机信息系统逐步形成,审计人员通过借助计算机审计技术开展在线审计,及时获得相关信息资料,缩短审计时间,节约审计成本,从而提高审计效率和审计质量,促进审计职能得到有效发挥、审计独立性得到有效保障。
实践中我体会到,审计不仅是对单位经济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进行审核和监督,更重要的是通过审计来促进各项工作的开展,为实现单位经营管理目标保驾护航。医院内部审计机构要充分发挥防范风险、加强管理和监督评价的职能,更好地为公立医院可持续发展服务。
参考文献:
[1]王爱军等.浅析当前公立医院内部审计的不足与发展路径[J].江苏内部审计,2013(3).
[2]潘瑢瑢.浅析公立医院内部审计的转型与发展[J],卫生经济研究,2008(8):50-51.
[3]陈培培.浅谈公立医院改革中医院内部审计的作用和途径[J].中国内部审计,2013(6).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1 5:0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