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电子政务在虚拟时代的障碍和挑战
范文 杨是煜
摘要:互联网的广泛应用是知识时代和信息时代迅猛发展的象征之一。虚拟革命的悄然进行带来了虚拟时代,它影响着这个文明世界所有的人们相关的一切事务。虚拟时代所带来的影响远远地超过了工业革命。电子政务不只是在政府官员或管理者办公桌上放一台电脑,更重要的是,电子政务使用信息技术和通信技术让政府更容易获得人民的理解和信任,并且使政府的运转更有效率。电子政务使人们更容易获取他们生活中所需的信息,电子政务的实现从根本上改变政府甚至整个社会的运转方式。本文探讨了电子政务的定义和概念,并且讨论了电子政务在实现的过程中的障碍、需求和挑战。
关键词:虚拟时代 电子政务 障碍 挑战
一、电子政务和虚拟时代
(一)电子政务的定义
信息时代最重要的主题之一是电子政务。电子政务向人们提供了一种新的呈现服务的方式。近些年来,电子政务问题已经提到了政府的议程上,一些学者已经着手努力实现电子政务的建立与完善。他们期望通过信息技术和通信技术以改革社会、经济和政治的进程,从而使人民更方便有效地了解政府的工作。事实上,电子政务的应用和改进通常是政务流程的改革,如分权、提高绩效和效率。
从根本上来说,电子政务没有单一的定义。它的定义问题是动态的结果和多变的技术的本质。如今,电子政务是基于传统政府使用信息和通信技术以提高绩效、效力、信息透明度、资金和信息交流的产物。它的应用包括政府与政府之间、政府与公民之间政府和私人部门之间的一切关系事务。
利用新兴的信息和通信技术进行政府构架的重组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机会。这会使得政府更容易获得人民的理解和信任,并且提高政府的运转效率。这种创新在社会事务管理过程中的应用称为电子政务。
(二)虚拟时代
虚拟时代的目的是使用信息技术工具获得知识和信息,如电脑、全球网络和互联网发展所必需的软件和硬件的信息时代。虚拟时代,被称为知识或信息社会。例如,虚拟时代的存在是由于工业革命的发展而需要更多的信息。关于虚拟时代的高速发展,一些科学家认为还将持续很长一段时间。这些快速增长的技术,如信息技术、纳米技术、生物技术、人类对原子绝对掌握的能力使得这个阶段迅速改进。
(三)虚拟时代的影响
托夫勒在《第三次浪潮》一书中认为,在工业时代的鼎盛时期,没有人想到电子政务、电子教学、电子商务、电子银行以及带来的数以百万计的新工作。但是时间证明,随着新技术的发展,知识和信息时代的象征之一就是互联网,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及普及,互联网所隐藏的潜力正被人们所发现,那么,虚拟时代必将能够带领世界走向稳定和繁荣。
虚拟革命是虚拟时代的产物,它影响着人类文明相关的众多事务。这种影响将远远超过工业革命的影响,并且将发生巨大的变化。事实上,虚拟革命是知识和信息迅猛发展的产物,人类在前几次革命中的主要问题已经解决了,包括生存安全、器械运用、获取信息和知识等的出现使在虚拟时代,大多数人类事务是无实物的。例如,远程商店的出现使人们可以在其他国家购买物品,卖方或买方的物理位置没有必要在固定的位置。再如人们学习知识,不需要去学校,一个教授可以呆在家里给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数以万计的学生同时上课。这些现象的存在都将变得非常自然,以至于学生感觉教授就在他的面前。物理意义上的钱也会逐渐消失,网上交易会越发普及。特殊的相机测光系统将能够识别个体的角膜,这将使我们不再需要使用身份证或信用卡就能自动完成当前人类许多常规的问题。虚拟贸易将会更加繁荣,货物将可以在任何时间和任何地点进行供应。大规模生产将被限制,非物质的产品的生产将会增加。
最重要的非物质商品将会有音乐和电影等。现在一些国家的一部分收入都来自这些非实物的商品。在虚拟时代,所有的实物都加入了虚拟字样从而形成新的名词。例如:虚拟银行将代替银行、虚拟货币将代替货币、虚拟商务将替代现有的商务、虚拟教学代替课堂教学,甚至虚拟的政府将会替代现在的政府。这些都是虚拟革命所提出的设想。在虚拟革命中,将会有成千上万的新的虚拟的工作岗位,这些岗位的工作将会取代传统的工作,甚至最后所需的工作岗位的数量将超过人口的总数。几乎所有现在管理行政事务的方式都将被改变,新的世界代替现在的世界,在此之后将会有更多的福利提供给所有的人们。
在虚拟时代,人们的一些不良的行为将会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如撒谎、谋杀、抢劫、侵犯他人的权力等将会逐渐消失,因为所有的社会事务在虚拟时代都是显而易见的。在虚拟的世界里的人们将会有更多的机会认识世界、了解世界。
二、我国电子政务建设的障碍
(一)缺乏对虚拟时代的认识
《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关于我国电子政务建设指导意见》中明确指出,我国政府的电子政务发展要以需求为导向,同时要做到整合资源,防止盲目建设。在我国,一些领导干部在认识上存在误区。一是单纯地认为电子政务就是利用计算机和网络等工具来处理“政务”,导致在电子政务建设的过程中出现了一系列的弊端,如:重网站建设、轻政务流程重组优化;重电子、轻政务。二是认识不到电子政务建设应“因地制宜”建设的特点,忽略了发展电子政务的原则。这种错误的认识造成了大规模投资的浪费,导致出现大量电子政绩工程等面子工程,给国家和人们造成了严重的损害。
(二)资源整合困难
相关资源整合的困难已然成为政府在建设电子政务过程中的一大困难。各级政府以及政府中各部门之间的信息资源自成体系,难以共享,不能有效地连接成整体,从而形成一个个的“信息孤岛”。由于各个部门很难将自己的资源进行共享,导致各个部门各自为战,电子政务的最终目标始终无法实现。
(三)基础设施薄弱
众所周知,发展电子政务,必须有配套的信息化网络及电子硬件设施,没有这些基础设施,就没有平台,也就无从发展电子政务。目前,我国信息化网络的建设相对落后,高端电子元件及设备依赖进口,少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发明。此外,我国地方政府普遍存在对电子政务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不足的问题。由于缺乏统一的协调和管理,信息化建设产生重复投资、多头建设的问题,部门设备闲置,利用率低,存在着资金浪费的现象。
(四)缺乏绩效评估
在现行体制下,政绩考核是影响电子政务建设的重要因素。资金投入、设备改造、网站建设都是可见的政绩,是良好的自我宣传媒介,而电子政务的实施效果则由于缺少权威的评价体系和绩效考核机制,难以纳入政绩考核指标,往往不被官员们所重视。
(五)区域信息化水平不均匀
各区域信息化的发展水平不平衡,这对我国电子政务的发展起到了制约作用。这种不平衡主要表现在中国一线城市与二三线城市相比信息化水平的不平衡,同一城市中城镇与农村的信息化水平不平衡,我国东部与西部地区的信息化水平也不平衡。
三、影响我国电子政务实施的因素
(一)文化因素
政府以及社会机构的多次调查显示,技术问题不是电子政务所面临的主要问题。中国经历了封建社会长期的文化积累,具有这样独特国情的国家能否满足电子政务实施的文化基础,成了电子政务实现的主要挑战。
在这样的环境下,政府应该鼓励个人在电子政务方面进行创新。另外,在信息发达的今天,政府同样应该鼓励对人民和私营单位的信息系统的创新,这将会更加有利于电子政务的创新。
(二)官方和组织因素
如今,政府机关的电子政务系统互相间都没有形成良好的联系。这些组织的业务只是体现在自己管理的组织内部。不同组织之间信息不共享的因素成为电子政务发展的又一问题。
在虚拟革命开始后,人类将开始一个新的社会和现代化的时代,大多数的社会事务将是虚拟的。在虚拟时代,大多数的实物在虚拟中进行处理。人们行为将发生潜在的变化。电子政务的理念在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相反,它不只是私人使用电脑并用电脑管理相应事物,还包括电脑、互联网、硬件、数据库和通信设备等,这些都是电子政务的外观和一些表面的象征。事实上,电子政务意味着利用信息能力和信息技术创造新的政府结构,与网络和信息社会的要求是一致的。电子政务使用的技术加强对个人和企业在工作生活中会产生重大的影响。单单使用计算机和一些自动化的复杂程序不会使政府绩效得到显著的提高,亦不可能使民企发展。政府可以鼓励其他经济组织在这些方向使用通信和信息技术来进行创新。电子政务在结合的过程中最重要的不是电子技术,政府必须知道电子政务是作为替代政府服务体系及办公的补充,认识到电子政务的本质是在制定相关战略中最重要的步骤。这就意味着,官员必须知道他们需要实现的内容。电子政务本身在建立政府与公民、政府与私营部门和不同政府内部组织之间的关系上有着非常关键的作用。电子政务在实施中需要政府乃至社会的支持。
参考文献:
[1] 刘列励.信息时代的电子政务与电子政府[J].瞭望,2001(4).
[2] 张锐昕.电子政府内涵的演进及其界定[J].社会科学期刊2011(5).
[3] 简·E·芳汀. 构建虚拟政府[M].邵国松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4] (美)唐·塔史考特.数字经济时代,1995.
[5] Nicholas Negroponre, Being Digital, Time Warner, 1995.
[6] (美)托夫勒《第三次浪潮》.黄明坚译,2006.
[7] E·拉兹洛.决定命运的选择[M].海南出版社,1995.
[8] (美)奈斯比特.大趋势——改变我们生活的十个新方向[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4.
[9] Manuel Castells, The Rise of The Network Society, Balckwell Publishers Ltd., 2000.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1 2:14: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