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互联网环境下高校辅导员专业素养构建研究 |
范文 | 秦珑 摘要:高校辅导员是高校学生管理的核心,是学生接受教育,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引路人。在互联网快速发展的今天,学生的生活、学习、思想都与网络联系在一起,要有效开展学生工作,就要求辅导员队伍与时俱进,与学生俱进,在互联网环境下提高自身专业素养水平。本文对辅导员在互联网环境下专业素养构建的个人因素进行分析,并对学校管理提出建议。 关键词:互联网环境 高校辅导员 专业素养 2015年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各行各业都积极响应,努力使传统行业打破原有模式与互联网结合,打开了万众创新的新局面。[1]“互联网+”与教育的融合,使传统教育打破时间与地点的局限,打破了知识的“区域性”,使知识学习生活化,随时随地在生活中学习,时刻获取着大量信息。“互联网+、创客”等新鲜思想时刻充斥着大脑,要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引导和管理,就要在互联网思维下努力提高辅导员自身的专业素养,加强和完善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 一、互联网环境对高校辅导员工作的影响 工业和信息化部最新发布的数据显示,2015年6月,我国移动互联网用户总数净增超过2900万户,总规模超过9.05亿户,同比增长5.1%。使用手机上网的用户数再创历史新高,达到8.6亿户。[2]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学生的生活和学习已经与互联网密切联系在一起。互联网的便携性和交互性,使学生在获取大量的信息的同时,其思想也深受互联网影响,部分学生表现出对学校生活的厌倦,而向往网上所展示的“理想”社会生活,影响了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 高校辅导员是学校学生管理的核心力量,是学生思想教育的指导者,是学生生活中的引路人。传统学生管理主要以学生思想教育为主线,正确引导其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而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创新、创业等新现象,成为今天面对广大互联网一代,时刻准备解答的问题,这给辅导员的工作开展带来了新的挑战和难度。 二、辅导员专业素养构建的个人因素 “互联网+教育”是现阶段各高校大力推广的新型教学模式,学生获取知识更加便捷,在“互联网+教育”背后,高校辅导员也应紧跟时代脚步,提高个人的专业素养,尝试以互联网思维对学生进行有效管理和教育。 根据目前高等院校辅导员队伍的建设情况来看,辅导员的角色要求兼顾管理者和专业导师,既要求具备学生管理的能力,也要具备相关专业的学术科研能力,这样才能在生活和学习中对学生起到全方位的指导作用。在互联网环境下,要更好地进行学生管理,提高辅导员的专业素养,就要在明确岗位职责和专业能力的基础上,提高其思想道德观念、专业知识水平和创新能力。 (一)思想道德观念是“灵魂” 为人师者,应当严于律己,以德修身,以德育人。高校辅导员的首要工作就是对学生做出思想的正确引导,引导其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辅导员作为教育工作者即受到岗位职责的约束,也受到个体因素的影响。目前,高校辅导员队伍情况趋于年轻化,主要为专职教师兼任辅导员,新入职教师所占比例较大,年龄较小,普遍年龄在30岁以下,专业知识掌握不够全面,职业思想还不够成熟,缺少学生管理的经验。辅导员队伍整体年龄年轻化,这既有优势也存在相应的弊端。首先,队伍的年轻化有利于走近学生,便于开展工作,降低学生的抵触情绪;其次,年轻的辅导员思路开拓,能开展符合学生兴趣的活动,不墨守成规,有利于创新。但是,同时也存在着相应的弊端,年轻的辅导员也是网络一代,其思维模式也深受互联网络的影响,甚至出现部分年轻辅导员在开展工作时与学校方针背驰,这些不稳定因素都给学生思想教育工作带来很大难度。这就要求辅导员首先热爱自己的事业,坚持学校方针,以学生为中心思考问题,时刻意识到自己的言行都可能影响到学生,要建立起自己对这份事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关心、尊重、理解学生,用一颗真诚的心开展工作。[3] 在现代生活中,网络对每个人的思想都有着巨大的影响,辅导员既要熟练使用网络技术,也要明确网络的角色,它既是我们搜取大量信息的“工具”,也是我们与学生“连接”的桥梁。网络使传统的教育方式发生了现代化的转变,辅导员有效地利用互联网,可以将正确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传递给学生。在互联网环境下,辅导员要努力融入网络环境中,在获取大量知识和信息的同时,要始终坚持学校方针,更要坚定思想道德立场,以身作则,努力提高个人专业素养,有效地筛选信息,传播正面思想,指导学生合理利用网络资源,对网络影响下的思想、行为做出正确指导,使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朝着健康稳定方向发展。 (二)专业知识水平是“基石” 在互联网环境下,辅导员要传道授业解惑,就要不断学习,努力更新自身所掌握的知识,不断了解新事物、新思想。辅导员在学习时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理论水平、实践能力,提高自身科研水平,才能不断改进学生管理内容和手段,并能开展具有专业特色的学生活动,才能正确引导学生。[4] 大学辅导员既是管理者也是教育者,所需具备的知识也是丰富多样的,既需要专业理论知识,也需要实践知识,还需要网络知识。在互联网环境下,信息大爆炸,如何将有用的、正面的信息分门别类,总结归纳并转化成传递给学生的知识,这是辅导员的主要任务。在“万众创业,大众创新”的思潮下,辅导员在掌握丰富专业理论知识的同时,还要掌握多层面的实践知识。只有具备实践经验,才能在学生就业时,帮助学生正确的认识社会,明确就业目标,选择正确的方向。此外,辅导员要提高互联网和新教学方法的运用能力,了解互联网环境下思想、政治、经济各方面的发展,了解相关专业发展的趋势,还要了解现下流行的网络思潮,通过自身对信息的分析和知识的归纳,不断完善和充实自身的理论和实践知识水平,从而在思想教育、就业指导、职业规划等各方面为学生提供专业意见。 (三)创新能力是“动力” 学生管理不是静态的“墨守成规”,而是随着环境变化而变化,是动态的“推陈创新”,要想跟上环境的变化,在学生管理中发挥指导作用,这就要求辅导员以创新思维思考、做事。首先,应当勇于创新沟通方式。在互联网环境下,人与人的沟通途径多种多样,可以通过QQ、微信、微博进行联系,除此之外,也可将生活、学习中的内容拍成“微视”放在微博当中,将正面积极的信息快速传递出去,从文字到语音,再到视频,逐步从听觉到视觉对学生产生影响,使其对发生在身边的事有最直观的感受,这才更便于对学生进行教育。其次,敢于创新管理方法。传统管理是“人管人”,这很容易引起学生的抵触情绪,难以顺利开展工作,面对以自我为中心,以网络理想生活为目标的网络一代,辅导员要打破传统的“管”,应以“导”为主,即要指导学生分辨信息的良莠,能明辨是非,也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生活目标,不迷茫,不放纵。 辅导员在培养自身专业素养时要时刻保持工作热情,乐于接受新鲜事物,勇于创新,敢于挑战,用创新思维思考问题,用新的方式解决问题,打破陈规,努力学习专业新知识,积极探索学生管理新途径、新内容,打开互联网环境下学生管理新篇章。 三、互联网环境下辅导员专业素养构建对学生管理的影响 (一)提高辅导员的专业素养,有利于提高辅导员的职业意识 在网络环境中,辅导员既要获取大量信息,也要进行有效鉴别判断,具备较高的敏感度,了解信息传播的特点和规律,将学校网络环境中的舆论导向积极正面的方向,起到积极的引导作用,逐步成为网络环境中的“意见领袖”。 同时,根据网络所反馈的信息,深入研究学生的反应,并根据实际情况,提供个性化的措施。这不仅要熟练使用各种新媒体工具,如QQ、微信、微博,还要建立基于互联网的工作平台,同时还要积极开展各类网络活动,例如:利用百度贴吧、微博等,经常发表积极向上的话题,了解学生思想、情绪的变化;利用“朋友圈”、QQ空间等社交平台,了解学生在生活、学习中的问题,以便及时制定解决方案;利用QQ、微信、飞信等工具,及时与学生沟通,有针对性的为其提供建议;对于网络中所出现的负面话题,要及时地做出解答,引导学生进行正确的判断,保障学生的思想健康。 (二)提高辅导员的专业素养,有利于学生管理和教学的创新 在网络环境下,辅导员必须明确自己的思想道德底线,正确的辨别信息,有效地传播知识,敢于创新,同时要学会以互联网思维思考问题,开展工作,而不是打着坚持“传统”的借口走老路。为了能够符合网络一代的“口味”,辅导员要以促进学生有效学习和轻松学习为根本,让学生在学习中感觉“爽”,这是互联网思维下开展工作的本质特征,这要求辅导员还要做到以下几点创新[5]: 打破传统以“教师教”为中心,真正树立互联网基础下以“学生学”为中心的管理和教学思路。 通过网络传播知识时,打破传统学生被动接受,变为学生主动索取知识。 利用新媒体工具,打破传统学生在网络学习的单一性和孤独感,利用沟通工具使大家“连接”起来,使学习充满乐趣,充满新鲜感。 通过新媒体工具,对学生管理由传统的集体化,转变为针对每一个学生“私人订制”。 所以,提高辅导员的专业素养,就要用互联网思维思考问题,创新管理和教学方法,真正做到与学生俱进,以学生为本。这样才能正确引导学生,在信息纷杂的网络环境中,学到有用的专业知识,确立正确的发展目标,才能对学生管理起到有效地帮助。 四、辅导员专业素养构建过程中对学校管理的建议 (一)规范录用制度,严肃用人条件 目前,高校对辅导员的录用制度有待规范。例如,某些高校在聘用辅导员时,优先考虑聘用本校毕业生留校,社会公开招聘人员所占比例较小,竞争上岗力度不足;此外,对聘用人员思想道德素养、专业知识素养考核过于表面化,缺少过程性考核,通过笔试和面试难以真正考查应试人员对辅导员岗位的真实态度。所以,从学校层面,必须严格用人制度,对于在互联网影响下成长起的新一代辅导员队伍,有必要考查其网络思维、网络生活、网络学习各方面情况,只有通过严格的考核,才能发掘合适辅导员岗位的人才,才适合在互联网环境下有效地开展学生管理工作。[6] (二)构建良好的校园学术环境 良好的学术环境为辅导员发展提供充足的知识动力。学校学术环境应当充分调动大家的积极性,鼓励彼此学习,良性竞争,宽容失败,不以惩罚和否定为准则。[7]应当倡导学术公平和自由,给辅导员提供便于学习和交流的平台,在这样的环境下,通过组织各种学术活动,不断提高自身专业知识水平,提高自身创新能力,最终提高个人专业素养水平。 (三)开展丰富的培训活动是提高辅导员专业素养的保障 学校各部门开设的培训活动是否符合实际工作需求,是否对提高辅导员队伍专业素养有所帮助,这需要的不仅是人事处一个部门,还需要结合教务处、科研处等部门,开展专业化、主题明确的培训活动。以山东管理学院为例,每学期初,由各学生党支部分别组织学生管理经验交流会,以老带新,为新辅导员打下管理基础;学期中,由教务处聘请专家讲解、培训网络教学资源的使用,及在教学中的实践应用,提高了辅导员的教育教学水平。这些举措大大带动了辅导员的工作热情,也提高了个人的专业知识素养,为更好地开展学生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综上所述,高校辅导员是学生管理的核心,是教育的实施者,是学生的引路人。辅导员不仅是一个岗位,是一份职业,还是一份崇高的事业。高校辅导员在互联网环境下专业素养构建,即需要提高个人思想道德观念、专业知识水平和创新能力,也需要学校管理层从录用制度、学术环境、培训机制上进一步完善。要从思想上充分认识到专业素养构建对学生管理工作的开展和辅导员队伍建设的重要性;充分利用新媒体手段,不断提高辅导员队伍的整体专业素养,从而扩大对学生思想教育的影响力,增强对学生未来职业规划的正确引导力。 参考文献: [1] 马化腾.互联网+国家战略行动路线图[M].中信出版集团,2015(8). [2] 李欣.《中国商情报(产业版)》,艾瑞网,2015. [3] 谢雯.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在网络时代下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企业导报,2015(7): 119 [4] 马婧.论大学辅导员的专业素养及其形成[D].山西大学,2010. [5] 吕森林.中国在线教育产业蓝皮书[M].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 [6] 杜向菊.高校辅导员网络素养存在问题与应对之策——以黄淮学院为例[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9): 135. [7] 冯博.新媒体环境下高校辅导员信息素养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3.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