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环境改变及图书馆联盟协同服务构建探讨 |
范文 | 朱庆 摘要:目前,图书馆联盟协同理论尚不完善,这已经成为制约图书馆联盟协同发展的主要因素。因此,文章针对信息环境改变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探析了图书馆联盟协同服务体系的构建,主要包括:联网网络、协同环境、协同结构、信息资源协同、互动协同、服务匹配几方面。本文针对联盟协同服务构建进行了研究,希望能够为相关研究人员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环境改变 联盟协同服务 构建 一、前言 联盟协同服务体系的构建不仅是教育系统的事,同时也是科研院、高校以及企业的事情。研究者应该瞄准产学合作进行更深层次的设计,准确寻找连接教育产业和社会生产的深度契合点,将科研成果转化成社会生产力。如果说传统的图书馆联盟是由各个图书馆合作创建的,那么基于协同创新的图书馆协同服务联盟,就是在国家、政府以及市场的支持下,由企业、科研院以及高校共同协作,以实现图书馆联盟协同目标创新、服务创新为导向,通过获取、传递、组织以及运用等方式,实现知识信息的系统化与共享,这样能够创建一个协同创新、优势互补的图书馆联盟网络。 二、环境改变分析 (一)信息环境改变分析 信息环境的改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信息来源改变 随着信息全球化发展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用户获取信息的方式不再局限于图书馆,获取信息的渠道正逐渐增多。根据联机计算机图书馆中心在2010年的报告,有超过80%的人以信息网络为搜索引擎检索所需要的信息,只有少数用户从图书馆检索所需要的信息。 2.信息资源改变 图书馆联盟协同系统的信息资源不仅包括传统的纸质信息资源,还包括大量的便于用户检索和使用的数字资源,主要包括动画、视频、音频、图片、文本等形式。用户对信息的需求方向也逐渐从传统的纸质印刷,向动态的音频与视频、静态的文本信息方向转变,信息资源的种类和数量都显著增加。由于数据信息量增大,用户在检索信息时,会获得许多与检索内容不相关的信息,这样会使用户产生抱怨的心理。 3.信息资源获取平台改变 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快速发展,人们获得信息的平台不再仅仅局限于电脑端,还可以通过手持电子设备、手机等渠道获取所需要的信息。联盟系统服务平台能够为用户提供更多手持设备的信息服务功能,以便于拓宽用户获取信息的渠道范围,随时、随地的获取所需要的数据信息。 (二)用户信息需求改变分析 目前,图书馆联盟服务的主要对象是学校科研人员、研究生以及在校大学生等,这些人员具有较高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和操作技术,能够通过网络快速搜索信息。以前,图书馆平台能够准确检索用户所需信息,但是不具备用户提供信息的功能。随着WebX.0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应用,用户不仅能够检索需要的信息,还能够上传信息,例如,教师科研人员既可以上传自己的科研、教学成果,也可以参与到学术交流、知识创造等活动中。通过创建图书馆联盟协同服务系统,能够满足用户的各种信息需求。 ![]() 三、环境改变背景下,联盟协同服务构建 (一)联盟网络构建 基于协同创新的联盟网络,如图1所示。 (二)协同环境构建 随着环境的改变,逐渐形成了开放化、系统化以及以用户为中心的协同服务环境。信息服务的主体之间既相互合作,也存在相互竞争,图书馆联盟如果不能够和社会信息服务体系协同合作,将不能为用户提供全面的信息,最终导致出现用户流失的现象。因此,图书馆联盟必须改变和其他信息机构的竞争关系,加强和社会信息服务体系的协作,进而为用户提供更加便捷、全面的信息服务。图书馆联盟和社会信息服务体系的协同合作主要包括两个方面: 1.和移动运营商的协同服务 手机具有不受地域限制、随时随地获得信息的优势。尤其是随着智能手机的推广和应用,图书馆联盟必须加强和移动运营商的协同服务,创建基于传统互联网的移动互联网服务系统,利用无线技术,为用户提供移动图书馆服务。用户只要打开手机,就能够在任何地点、任何时间获得自己所需要的任何信息,从而提高图书馆联盟的服务价值、服务水平和服务效率。 2.和商业信息网络的协同服务 图书馆联盟应该与商业信息网络签署协议,实现跨平台、跨机构、跨系统合作,用户只需要点击链接就能够下载或者阅读所需要的信息,提高用户获取信息的便捷性,以此提高自身的服务水平。 3.协同结构构建 图书馆联盟是由多个不同图书馆协同组成,用户需要的信息可能在不同的馆藏中,为了实现信息的快速检索与获取,应该利用资源整合方式,搭建平台,将不同的系统集合成一个整体,实现不同结构之间的动态整合,实现检索结果在不同系统中的自动传递,通过各个系统的协同作用,将检索结果快速地传递给用户。例如,某大学图书馆联盟,针对不同的信息资源设置不同的权重,根据资源调度规则以及用户的需求,通过认证之后,判断用户是否具有使用或者获取资源的权限。如果通过授权认证,系统将会自动提交资源调度申请表,申请通过之后从相应的馆藏中调度相应的信息,并传递给用户,实现不同馆藏信息资源的无缝化连接、检索以及获取。 4.信息资源协同 现代图书馆联盟的所有成员,不仅具有大量的纸质资源,还具有大量的数字化信息资源。为了便于用户检索和使用,应该对上述信息资源进行整合。信息资源的整体应该从各种信息资源的采集、转换以及集成等方面入手,将所有信息资源集中在图书馆联盟中,以此实现所有信息资源的共享。以某图书馆联盟为例,该图书馆联盟利用数据整合技术,将信息资源分成三大类:利用元数据抓取工具,获取不支持OAI-PMH数据库中的资源,并将抓取的数据保存在数据库中;采用OAI采集和保存商业性学术资源、以联盟模式储存的资源或者开放存取的资源;元数据储存库中可以直接获取各个成员图书馆的中外围期刊、图书等元数据。利用元数据检索技术,用户能够获得图书馆联盟的所有网络免费资源、数字资源、印刷型资源等,即图书馆联盟能够为用户提供一站式、全面化的信息资源检索服务。 5.互动协同 图书馆联盟各个成员馆的服务水平和能力有限,并不能够有效地满足用户的实际需求。图书馆联盟为了满足用户多样化的信息资源需求,应该根据用户的实际需求,创建动态的联盟平台,实现和用户的互动协同,该平台能够将联盟区域内的所有图书馆、学科服务人员集合在一起,通过各个成员馆和学科服务人员的共同协作,加强和用户的互动和协作,根据用户的实际需求提供相应的服务,更好地满足用户的需求。同时,该联盟平台具有不同的社会网络形态,能够实现各科学服务组织、用户团队、用户个人之间的融合和协作,更加便捷的沟通和传递信息,不断地丰富组织与个人的知识结构和提高组织能力。 6.服务匹配 图书馆联盟协同创新设计的内容包括绩效、知识、行为以及资源,知识服务匹配度直接影响联盟资源以及绩效水平。因此,应该充分的利用图书馆联盟强大的知识服务专家团队、知识服务能力,为不同的协同主体提供匹配的服务,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面向政府。面向政府的服务匹配主要包括两方面:其一,管理职能方面,应该根据政府部门机构、职能的特点以及个体的实际需求,提供相应的服务;其二,领导决策方面,由于政府部门的特殊性,领导决策一旦出现问题或者偏差,将会导致严重的后果,图书馆联盟为政府领导决策提供战略性、权威性、动态化的信息分析和咨询服务,以此保证领导决策的正确性。 二是面向市场与企业。面向市场与企业的服务匹配主要包括三方面:其一,行业产业竞争方面,能够为行业产业市场竞争提供市场应用、产品研究、决策咨询、竞争情报分析等服务;其二,企业技术成果方面,为用户提供科技成果、技术成果、技术推广以及技术评价等服务;其三,企业管理与技术创新方面,能够为用户提供动态知识服务、专利信息服务、文献服务、市场信息与技术信息等服务。 三是面向科研院与学校。面向科研院与学校的服务匹配主要包括三方面:其一,科研管理方面,提供科研数据分析、管理等服务,例如数据采集、数据整理、数据储存、数据转化以及分析等;其二,学科建设方面,提供学科发展战略情报、学科信息等,对于实现学科信息资源的丰富和优化具有重要的作用;其三,人才培养方面,创建人才评价系统,能够为人才培养提供采集、分析和评价人才信息素养信息等服务。 总而言之,随着图书馆联盟协同理论的快速发展,以及实践经验的积累,图书馆联盟协同服务体系已经成为未来图书馆发展的主要方向之一。但是,图书馆联盟协同服务体系的研究理论尚不完善,本文针对联盟协同服务构建进行了研究,希望能够为相关研究人员提供一定的参考。 参考文献: [1] 聂峰英.基于协同创新的图书馆知识服务联盟实践探索[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5(5):65-68. [2] 陈旭华,陈秀莹.大学城图书馆联盟协同服务模式的构建研究术[J].情报探索,2013(6):16-18. [3] 吴敏.从图书馆联盟到协同创新网络:高校图书馆的角色定位与实现路径口.情报资料工作,2013(3):99-102.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