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新形势下改进高校党员教育探析
范文 王志杰
摘要:大学生党员的党员意识培养与增强一直是高校大学生党建工作中的重点。培养及强化大学生的党员意识应始终贯彻科学理论,保持理想与信念的坚定,使大学生充分明确并认同党的价值;同时还需强化党的制度建设,使大学生党员的行为符合党的规范,从而提高大学生党员的思想素质与品德修养;还需强化党员角色的训练,树立良好的大学生党员形象,实现大学生党员的言行一致。
关键词:大学生党员 党员意识 教育
学生党员是高校学生中的先进分子,要求学习上优秀、思想上进步,能够在广大学生中起到积极的引导作用。但是,由于受到社会多元化价值观的影响,部分学生存在功利性入党动机,入党前在工作和学习方面均表现积极,入党后则“判若两人”,他们的党员意识比较淡薄,不能起到一名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高校基层党组织与学生接触最为密切,直接负责学生党员的培养、考察和发展,因此,除了在发展党员时要按照发展原则严格把关外,更加重要的是对学生入党后的教育,学生党员意识的教育又是重中之重。
一、强化大学生党员的价值观
目前大学生党员多为90后,大多数大学生党员党龄较小,对党的知识还缺乏足够的了解,也缺乏对党的教训与历史经验的了解以及艰苦奋斗的精神,没有深刻认识到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并且,由于改革开放的实施,某些大学生党员很容易受其他观念与文化等因素的影响,从而对党的理想信念不够坚定,自身的价值观念等也发生变化,责任意识逐渐淡薄,没有较好地履行共产党员应尽的责任。所以,必须加强大学生党员科学理论的教育,强化大学生党员的价值观,使其明确作为党员所应履行的义务。
(一)加强对大学生党员的理论教育
高校管理者应使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作用得到有效发挥,使学生更加了解先进的科学理论,包括毛泽东思想、马克思主义等。再者,应借助于高校各级党校的党课平台,坚定不移地将党的知识传授给大学生党员,如党的基本知识、方针路线、政策纲领等,促进大学生党员对党的了解以及价值的认可,进一步提高大学生社会主义信仰。
(二)采取丰富的教育形式开展党员教育
高校应结合学生的实际以及社会的需求,采用系统学习以及专题学习并行的方法,结合分散学习、集中学习、专业学习、理论学习、先进典型学习以及文献资料学习方式,使教育更加具有针对性。同时,也可以根据社会及政策的变化,开展多种形式的主题报告会,邀请权威人士包括政府领导、企业负责人等来校指导,让他们与大学生党员进行交流,使学生学到丰富的形势及政策教育内容,提高教育的实际效果。另外,也可以通过开设网上党校、建立党员学习数据库等方式,使党员学习的内容更加丰富,使网络发挥弘扬主流精神、开展党建教育的作用。
(三)提高大学生党员的自主学习与实践意识
大学生党员意识的培养与强化,离不开高校党组织的引导与教育,也离不开大学生党员的个人努力和争取,更离不开大学生党员在学习实践中体悟。首先,大学生党员要根据自身情况制定学习目标和理论学习计划,大学生党员的学习内容需要包括毛泽东思想、马克思主义等基本理论及知识。在进行党知识的学习时,大学生党员既要积极思考与体会,也要注重实践,做好笔记,将所学知识应用到解决实际问题当中去。此外学习实践的内容还包括社会发展的形势、个人所学的专业以及个人的现实经历与实际发展等,使大学生所学知识充分体现其实用价值。
二、提高大学生党员的党性修养
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大学生党员在各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包括心理特征、道德修养等,有的大学生党员在实际生活中的言行举止远远不符合党员的党性要求。所以,高校必须重视党建的制度建设,对大学生党员的行为进行规范,使其党性修养得到显著提高。
(一)健全党员主体地位保障制度,提升党员的主体意识
高校一方面应建立并完善党员参与权利的保障制度。义务和权利是相辅相成、互为表里的。党员主体地位要求党员不仅具备行使民主的权利,同时也需履行自身的义务。党员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行政参与权方面。所以,高校必须强化民主制度建设,真正保障大学生党员的相关权利,包括党内事务的咨询、讨论以及决策等权利。另一方面,高校应制定并完善党员主体的监督制度。不仅要使党的纪律更加严格、党的组织生活更加规范、党员的角色位置更加显目,使大学生党员均能积极行使作为党员所应具有的权利。并且,高校应建立专门的部门,将党支部以班级为单位建立相应的分管部门,提升大学生党员对自身主体地位的认识,从而使他们在党内活动及事物的参与上更加积极,这有利于其主体作用的发挥,主体地位的维护。
(二)健全评价及考核机制,有效发挥大学生党员的先进性
大学生党员和一般学生存在一定的差异,主要体现在学习、生活以及工作方面的先进性。要使党员的先进性得到保持与发挥,必须将评价标准及体系上升至更高的层次,有效结合评价及考核机制,切实提高大学生党员对评价体系的参与性。表现优秀的党员,应该给予适当的表扬与奖励,针对言行不符合党员标准的大学生,要给予相应的批评与惩罚。比如:每个学期结束前,在支部党员中发放党员考核表,考核他们在本学期的综合表现,理论知识水平及支部其他党员对其的评价,考核结果作为下阶段工作的参考,对于考核成绩不理想的党员要进行教育,考核优秀的党员在支部会上要给予表扬。
(三)通过互联共建机制的建立,使大学生党员的党性修养教育效果得到提升
首先,以学校党委制定相关学生党员的教育计划,并提供有利条件为前提,支部要积极开展党建工作,因为支部是党员教育的重要平台,有关部门及人员必须真正做好基础工作,促进学生党支部的建设与发展。其次,党政干部应加强管理与服务工作,有效进行示范教育。再次,高校应使教师教书育人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使教师在大学生党员面前起到以身作则的示范作用。
三、强化角色训练,提高党员言行一致的党员形象
近些年来,市场经济的发展以及大学就业形势的严峻,使得某些大学生党员片面强调自身的能力提升,而忽视了对周边同学的帮助与关怀,没有真正落实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当他们遇到挫折时,通常选择逃避,遇到机遇就趋之若鹜,这导致大学生党员的表现与外界期望不符,造成极大的不利影响。某些学生党员在党组织里表现积极,然而在现实生活与学习中却忘记其党员身份,没有发挥好先锋模范作用,这使大学生党员在同学及公众面前的形象严重受损。所以,应努力加强大学生党员的角色意识。
(一)强化角色训练,树立良好的党员形象
学校领导及教师所要求的党员目标对学生党员角色意识的影响十分重要。所以,应充分发挥高校师生的群体作用,建立合适的压力体系,对学生党员的各项行为进行规范,提高大学生党员的党员意识,使其能够明确自身所扮演的党员角色。高校应重视党员骨干的培养,由其担任一些重要的职位,发挥党员应有的作用,强化其角色意识。管理者可以采用表彰、荣誉展示等形式使学生党员的政治荣誉感增强,使其角色意识上升至更高层次,这有利于树立优秀的党员形象。
(二)加强社会实践,促进知行统一的实现
党性训练与党性学习应双管齐下,同时进行,以促进大学生知行统一的实现。要想实现大学生党员的进一步发展,必须加强他们的社会实践,通过实践对学习内容进行巩固与升华。并且,高校应以大学生党员所关心的问题为中心展开调查,通过调查报告,使大学生党员对我国社会发展所取得的进步了解更为充分,从而增强其对党价值观的认同与信任。此外,应大力开展一系列社会公益及生产劳动活动,使大学生党员充分明确党的基本方针、路线与政策等,提高自身的党员责任意识,增强其作为党员的历史使命感,达到知行统一的目标。
(三)坚持并实践党的宗旨,使大学生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得到发挥
大学生党员应坚持实践党的宗旨,使其示范作用得到充分发挥。管理者还要鼓励大学生党员提高自身综合素质,提高为人民服务的主动性,这样既实现了自身价值,又能为人民服务。就自身综合素质的提升而言,在学生人群中,学生党员应发挥示范以及引导的作用,要求自身具备较高的素质与能力,其中包含较高的政治素养、文化水平以及知识技能等。大学生党员应努力学习知识、敢于挑战与创新,在打好基础的条件下,创新思维,积极探索与掌握科学知识。就服务于群众而言,党的宗旨是全身心为人民服务,党的所有活动也是按照这个宗旨展开,同时也是党员的根本标准。所以,大学生党员应乐于助人,在平常的学习、生活中提高为人民服务的党员意识。
总之,高校党员教育在大学教育中同样占有重要的地位,然而目前高校党建工作暂时存在一些问题需要予以解决,高校应重视其党员教育工作,实现大学生党员意识的培养与强化。本文基于培养和强化大学生党员意识的视角,就高校党员教育工作展开探讨,从大学生党员的价值观、党性修养以及党员形象三大方面进行阐述,为高校党员教育工作提供有益的参考,这对高校党建工作的开展与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冯霞.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高校大学生党员教育探析——基于培养和强化大学生党员的党员意识视角[J].经济与社会发展,2011(12):150-152.
[2] 郑紫东.大学生党员发展质量保障及评价机制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13.
[3] 马婷婷.提高大学生党员主题教育有效性的路径探索[D].南京工业大学,2012.
[4] 刘金帅.高校大学生党性问题研究[D].山东大学,2013.
[5] 包春平.高校基层党组织党员教育现状与对策探析[J].辽宁经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3):64-65.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1 0:0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