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专题讨论式教学法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
范文 | 朱晓武+金凤 摘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也是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主阵地。教学模式的改革一直是高校思想政治课研究的课题。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以书本为中心”的灌输式教学模式已经很难激发当代大学生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热情和兴趣,专题讨论式教学法具有针对性、现实性、探究性、灵活性、时效性的特征,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真正进入学生的头脑。 关键词:专题讨论式教学法 思想政治课 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中宣部和教育部规定的高校思想理论教育的骨干和核心课程,是学生应当具备的知识结构和素质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200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强调:“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的必修课,是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途径。”同时也对课程建设提出了要求。 2015年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再次强调“要建设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体系创新计划,全面深化课程建设综合改革,编好教材,建好队伍,抓好教学,切实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任务不仅是知识教育,更是肩负党和国家重任的信仰教育和道德教育。长期以来,对于如何上好上实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让学生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入脑入心,各个高校的专业教师在教学模式上进行了长期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 本研究提出来的专题讨论式教学法是在按照章节体系依序上课的同时,根据教学大纲的规划,立足教材和学科的要点,根据学生的思想实际、时政热点、社会现实问题和学科前沿,对教学内容进行提炼和概括,设置若干个主题,在课堂教学和课下自学中引导学生集中而深入地对这些专题进行讨论学习的一种教学方法。 一、当前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的问题 (一)重视度不够 在很多人眼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副课,和大学专业教育无关,对学生的成长成才影响不大。所以,不少学校对思政教育课程建设的重视度不够,在培养计划中压缩思政课的课时、学分,普遍使用大班(合班)教学。其他专业课的老师认为思政课教学简单,没有实质的专业教育意义。思政课在教师少、学时少、学生多、内容多的条件下,往往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只将教学计划中的内容向学生灌输,空洞说教,师生互动少,期末考试划重点。造成在学生眼里认为思政课从中学开始学起来,没什么新意,上课枯燥,不需要认真听课,只要背好重点,通过考试就行。这样,从学校、任课教师到学生都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变成了另一种走过场的形式主义,无法实现课程要求的教学目标,不能很好地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无法使广大师生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 (二)只强调知识教育,忽视了课程信仰教育和道德教育的本质 做好高校宣传思想工作,加强高校意识形态阵地建设,是一项战略工程、固本工程、铸魂工程,事关党对高校的领导,事关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后继有人,对于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具有十分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由于思想上不够重视,一些校领导和任课老师往往会忽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主阵地,在教学目标上仅仅停留在相关课本知识的传授上,而没有进一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当然,课程的信仰教育和道德教育离不开课程知识的学习,或者说,课程知识的学习是信仰教育和道德教育的基础,是培养学生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来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重要途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教学,更要肩负起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和道德教育的使命。 (三)没有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由于前面提及的两个原因,部分老师在课堂上也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上课,所以多采用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法,没有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时代背景等其他因素,加上其他因素的影响,最终在课程学习上经常形成“老师上面讲老师的,学生下面做学生的,考试期末考重点的”的不良学风,学生对于课程的学习更加缺乏兴趣,更不用说静下心来接受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和道德教育。 二、专题讨论式教学法在教学中的优点 (一)帮助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 在每个专题研究小组确定专题后,组长会分配每个组员去完成相应的工作,同时,在讨论环节的形式上要求每位组员能够回答相关问题,其他同学能够针对专题提出问题。这就要求每一位组员和在座的同学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积极地查找有关资料,或者进行相关调研,然后汇总讨论、形成结论。与之前为了期末考试死记硬背知识点相比,专题讨论式教学法可以帮助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掌握查找资料的方法。 (二)训练学生灵活运用知识、逻辑思维、讨论交流合作的能力 在解决每一个专题的过程中,小组成员除了运用各种手段查找各方面的大量资料外,还需要对资料进行筛选、甄别,灵活运用,分析综合,有机结合起来形成自己的结论;而小组成员之间往往也需要在充分表达个人观点的同时去倾听、接受别人的观点和思想,去伪存真、去粗存精,形成小组讨论后的结论将会比较深刻、比较全面,给每个成员带来能力的提升。最后在专题讨论课上,通过小组和其他学生、任课老师之间的交流,进一步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带来更多观点的交锋和思想的启迪。这个过程锻炼了一个合格的大学生应该具备的各项能力。 (三)在潜移默化中达到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和道德教育的目标 对于每个专题的问题,学生会不自觉地或者教师会引导学生尝试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来解决。通过学生自己的探索和学生之间的讨论交流,坚定了理想信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进一步增强理论认同、政治认同、情感认同,不断激发广大学生投身改革开放事业的巨大热情,凝心聚力共筑中国梦。 总之,专题讨论式教学法对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问题的解决和创造才能的发挥有着积极的作用,同时也激活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教学的针对性、现实性、探究性、灵活性、时效性。 三、专题讨论式教学法在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运用步骤 (一)专题的确立。教师在备课过程中,根据课程每个章节内容的重点和难点,及相关需要拓展的内容,兼顾学生的学习兴趣,选择性地拟定每次课的讨论主题5—10个。 (二)划分学习小组。在第一堂课就让学生自由组合,每个小组由4至5名成员组成,组员可以跨班、男女混合。每个小组确定一个小组长,负责组织和落实任务。 (三)落实任务。在第一堂课将各章节讨论主题公示,并提供参考书目和网站。由每个讨论小组自主选择,但是,每次课只限两个小组从本次课相关主题中选择其一。 (四)材料收集、整理、汇总、讨论、结论。组长总体协调,各成员分工合作,充分利用各种信息搜集渠道,收集、整理、汇总与专题相关的资料,小组开会讨论,形成小组研究的结论,以研究报告形式成稿,并制作成PPT。 (五)教师审核、指导。学术讨论无禁区,课堂讲学有纪律。对于每一主题的汇报材料,教师须事先进行把关,对学生进行指导,守好这个马克思主义传播的主阵地。 (六)专题讨论。每组由1-2名代表上台借助多媒体手段,汇报他们的研究成果。时间控制在8-10分钟以内。汇报结束后,小组全体成员上台接受教师和班级同学的提问。为了深化讨论的实际效果,提问环节引入激励机制,提出问题的学生视他们提问的情况可予以一定的加分。为预防滥竽充数,在小组整体上能充分良好表达意见的同时,强制要求每位成员至少需有一次发言,教师可以点名没有发言的成员回答基础问题,每位成员视情况给予分数。 (七)教师点评与总结。在汇报和讨论结束之后,任课教师要运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对汇报讨论内容做出点评和总结。对学生应当解释但没有解释或者解释不到位的知识要进行延伸讲解,同时对学生学习态度、团队分工合作、存在的问题及不足等方面进行简要的评析、鼓励,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创新精神。 (八)作业和成绩的考评。在每小组提交的研究报告之外,每位组员须交一份书面作业,内容包括:个人对该专题的见解、参与本次专题讨论的体会和收获等。每个学生的成绩包括平时成绩50%、期末成绩50%;平时成绩中80%为专题讨论的成绩,专题讨论成绩包括小组书面报告成绩、课堂汇报答辩成绩,个人表现成绩、提问加分等几个方面。 四、结束语 从根本上讲,思想政治教育实质上是一种高层次的信仰教育和道德教育,历史上任何一种信仰教育和道德教育都是要吸引人们去接受某种政治意识和价值观念,从而实现自身影响和改造世界的力量。因此为实现这样崇高的教学目标,须不断创新,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中,把教学内容讲深、讲透,让学生能够入耳入脑,从而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的影响力和感召力。多年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和实践使我们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专题讨论式教学法也受到了广大师生的认可。实践表明,专题讨论教学法是一种培养具有自学、创新、自主教育和科学思维能力的头脑,同时具有个体发展优势的全面发展人才的好方法。 参考文献: [1]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 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EB/OL].http://news.xinhuanet.com/2015- 01/19/c_1114051345.html. [2] 刘晓红.“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课实施教学中的矛盾及对策[J].毕节学院学报,2009(1):99- 104. [3] 张效云.PBL教学法在生物化学教学中的尝试与探讨[J].医学教育,1998(3):41- 43.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