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营改增下医疗卫生行业的税收制度选择 |
范文 | 蒋玉翔 摘要:在经济新常态背景下,我国税收体制也做了较大的改革调整,将营业税改为增值税,此次税收体制改革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开发经济增长新动力有重要作用。同时,“营改增”彻底地解决了重复征税问题,进一步减轻了税负,优化了税后结构,影响着我国各个行业的发展,包括医疗卫生行业。在医疗卫生行业中,“营改增”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了地区差异,有助于乡镇人民都能平等地享受到医疗卫生服务。 关键词:营改增 医疗卫生行业 税收制度 设计理论 调整选择 中图分类号:F810.4 文献标识码:A 医疗卫生行业是影响民生的服务性行业,因此医疗卫生的调整与改革是关系着国家的转型与发展。我国的医疗卫生行业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其改革也更具紧迫性与现实性。第一,从计划经济体制中走出来的医疗卫生行业,经过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的转型期,脱离了集体所有制的保护,现在需要面对外资与民营资本之间的竞争。第二,当前社会处于改革转型期,金融、政策以及财税的革新对医疗卫生行业税收制度的选择起着间接性的作用。医疗卫生行业税收制度的选择需要运用长远眼光做全面考虑,缓解药价虚高、基层医疗服务机构生存艰难的境况,逐渐解决看病难与看病贵的问题。 一、我国医疗卫生行业税收制度设计理论 通常情况下,卫生服务可以分成两种类型。第一,治疗各种疾病,让人恢复健康。此类型服务是私人化的服务,在必要时,政府可以介入。第二,提高社会大众的健康水平,进一步改善公共卫生服务,如传染病免疫、水质检测、卫生监督等,这类服务可以被纳入公共产品范围中,具有非竞争性与非排他性,一般由政府担责[1]。 医疗卫生行业的服务提供者与需求者之间存在较大的信息沟,信息存在不对称性。病人的医学知识匮乏,不能对医疗的质量做出判断,而医疗结果又具有不确定性,因此为了高额利润,医疗机构往往会收取较高的价格,提供不对称的服务,影响了医生与病患之间的和谐关系。此种情况下,政府应该适时介入。医疗卫生行业的服务具有外部性,也就是社会大众对医疗服务种类具有不确定性,人们可以在别人成功治疗中得到较大的心理效用。此种情况下,医疗服务需要有公众补助。此外,医疗卫生行业的服务质量与水平对社会有广泛的影响。社会物质文化发展过程中,人力资本起着关键性的作用,身体素质是衡量人力资本的主要要素之一。因病致穷将阻碍社会财富的累积,贫富差距增大,不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因为医疗卫生行业的特殊性,其资源配置不能只按照市场机制进行,需要政府的参与,更能够满足多数群众的期待,适应社会需要。 二、营改增对医疗卫生行业带来的影响分析 (一)为新型医疗卫生体系的确立奠定基础 医疗卫生服务具有一定的公益性与福利性,人民的健康与其具有直接性的关系,让每个人都能享有医疗卫生服务是实现社会和谐发展的需要。基本药物的价格与医疗卫生水平是社会经济水平决定的,而我国社会经济获得了较大的发展,但还有一定的不均衡性,在部分行业中还需要政策制度的支持。“营改增”进一步完善了医疗服务行业征税体系,优化医疗卫生机构资源和分布格局,缓解城乡卫生服务不均衡和基层医疗资源不足的问题,逐渐建立起了覆盖面广、医疗设施完备的新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二)减轻医疗负担 “营改增”会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医疗机构的负担,也会相应地减轻个人医疗支出。药品属于特殊产品,保障了人们的基本需要。我国医疗机构税收优惠只体现在抗艾滋病药品、疫苗和避孕等药品上。在急性白血病、先天性疾病上却没有税收优惠政策。医疗设备的先进程度是衡量一个国家或者城市医疗卫生水平的主要因素[2]。多数疾病都需要对应的医疗设备,但部分医疗机构的经费有限,医疗设备配置费用仍然让医疗机构入不敷出。在营改增背景下,减轻了医疗设备、基本药品从生产环节到流动环节所要支付的费用,也就减轻了医疗设备购置费用,减轻了医疗机构的经济压力。 我国医疗境况为“看病难、看病贵”。医疗卫生服务私人化,医疗卫生个人开支会受到本人经济状况的影响。公共卫生费用逐年增加的同时,因个人疾病产生的经济负担也在逐年增加。居民收入扣除医疗卫生费用后会影响到其他方面的支出,降低了居民的生活质量。营改增背景下,有关制度支持着个人医疗卫生开支,抑制了个人医疗卫生服务费用的增长速度,减轻了医疗卫生费用带来的经济负担。 三、我国医疗卫生行业税制的调整与选择 (一)医疗卫生行业税制调整 我国医疗卫生行业的税制进行了四次大调整。第一,1950年,在一定条件下,公立医院与私立医院可以不缴纳工商业税。此次调整扩大了惠及面,优惠政策深入到了卫生院、镶牙所、个体医疗机构、门诊部等。此阶段中,公立医院与私立医院都是免工商业税的。第二,1994年,工商业税被营业税与增值税取代,医疗卫生服务归于营业税中。在外人看来,医疗卫生行业仍然可以享受营业税优惠政策,税收处理方式没有发生大的改变。但是原来的工商税、营业税的计税方式与增值税有很大不同,医疗行业的税收大环境发生变化。医疗行业中,增值税的征收范围相对较小,对其影响不明显。第三,2000年,营利性与非营利性的医疗服务机构运用不同的营业税政策。将医疗卫生服务价格与政府指导价进行对比,符合政府指导价与否关系到非营利性机构是否享受到税收优惠。此次调整没有听取民众意见就进行了试点,反对声四起[2]。第四,新医改之后,医疗卫生行业的税制又回到原点,归属于营业税免税范畴中。医疗卫生机构所提供的卫生服务可以不缴纳营业税。 (二)医疗卫生行业税制评价 我国医疗卫生行业经历了一个复杂的转变过程,免缴工商业税、免缴营业税、征收营业税、免缴营业税。免征营业税具有一定的可取之处,即能够鼓励社会资本融入卫生领域中。增值税试点中,试点行业扩围,由原来的(1+6)行业转变为(1+7)行业,并在全国铺开,营业税征收范围逐渐缩小。这对政府、病患和医疗机构都有一定的负面影响。就政府而言,增值税范围汇总不包括卫生机构,在社会上就不能形成完整的增值税链条。增值税扩围的情况下,卫生行业就显得格格不入。在公共卫生服务资金筹集中,政府担主责,在此角度来看,医疗卫生服务的支付者是政府,也就出现了政府缴税的情况,与税收基本原则不相符。 就病患而言,为了得到中间投入,医疗卫生机构会支付进项税,从而提高了医疗卫生服务的基本成本,在提供服务工作中转嫁给了病患。医疗卫生服务的供求性决定了向消费者转嫁税收成本的能力。在医疗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缺乏卫生资源,供需矛盾显著,消费者被迫接受转嫁的税收成本。就医疗机构而言,在中间投入产品购置过程中,潜在的缴纳增值税销项税,这也就是卫生机构中不能抵扣的进项税。在某种意义上,此种情况可以理解为医疗机构成了最终消费者,承担了病患的税负[3]。因此,医疗机构从增值税扩围中获得的优惠大不如前。 三、营改增背景下,医疗卫生行业的税收制度选择建议 因为医疗信息的不对称性、卫生服务的公共品性质与外部特殊性,给医疗卫生服务提供一定的财政补贴或者税收优惠是可行的。我国医疗卫生行业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是免征营业税的,但是其他行业的税收制度在不断变化,增值税的征收、扩围逐渐弱化了医疗卫生行业的税收优势。与其他行业相比,医疗行业承担了更高税负。基于以上分析,文章提出了几条医疗行业税收制度建议。 (一)运用增值税来代替营业税制 增值税征收范畴需囊括医疗卫生行业,运用增值税来代替营业税制,促使卫生机构成为其中的一个环节,进一步统一税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医疗卫生机构压力,医疗卫生机构与消费者和上游产业之间的关系也更为明确,促使医疗卫生机构运作系统化、规范化、统一化。 (二)确保税制的公正公平性 不管对医疗卫生行业是否征税,均应在不同性质机构中保持其公正公平性,政府部门、私人、办医主体均应适用同一税率。在同一个平台中竞争可以确保医疗供给市场的有序性与相对公平性,进而提升医疗服务质量。 (三)将差别化增值税税率应用于医疗行业内部 医疗卫生行业具有公益性,享受着财政补贴,可以使用零税率或者较低税率,这样能够促使更多的社会团体参与其中,提供更加完备的服务,保持医疗服务的公共服务性质,这也能够适应医疗体制变革的要求,满足其基本原则[4]。医疗机构提供的自主定价医疗服务,可以参照其他服务行业征收增值税,能够确保税收来源平稳性,也能够促进医疗机构的发展。 (四)增强纳税意识 在营改增背景下,我国增值税的征收遇到了一些操作性难题。我国医疗机构层级和经营方式冗杂,尤其是村、镇的卫生机构并没有形成系统化的财务制度,也就不能全面掌握财务状况。在长期免征营业税的情况下,还需要增强纳税意识和规范医疗卫生机构的财务制度,提升服务效率与医疗质量。 四、结束语 在营改增背景下,政府、医疗机构以及个人的经济压力有所减小,取消了重复征税,这对特殊服务业—医疗卫生行业起到了积极作用。医疗卫生行业的发展关系到人民的生命健康,“营改增”政策是一套能够与卫生改革相匹配的方针,可以提高医疗卫生服务质量与服务水平,可以逐渐实现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居民“看病难与看病贵”问题带来的压力。 参考文献: [1] 方学敏.“营改增”扩围对医疗卫生行业税收制度的影响[J].经济研究导刊,2016, (19):63- 64. [2] 刘柏惠.增值税扩围背景下医疗卫生行业税收制度选择[J].地方财政研究,2015, (06):57- 63. [3] 胡怡建,蒋颖,叶永青,吴尹钗,雷米,王克智.上海服务业“营改增”改革试点效应分析[J].科学发展,2013(01):55- 64. [4] 战捷.“营改增”背景下辽河油田税收筹划问题研究[D].导师:黄义星.吉林大学,2014.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