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加强城乡一体化建设 促进村社和谐发展 |
范文 | 张启伟 摘要:社区是社会的细胞,建设和谐社区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近年来,江阴市新沟村着力促进村社和谐发展,加强城乡一体化建设,在加快转型发展、打造“五金”农民、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发展基层民主、加强社会治理等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构建了和谐的普惠苑社区。 关键词:城乡一体化 和谐社区 基层自治 中图分类号:F124 文献标识码:A 社区建设在中国的兴起和实践体现着中国社会转型的特殊脉动,有着自身独特的“中国逻辑”。江苏省江阴市和谐社区建设是江阴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是建设现代化滨江花园城市的基础工程,是江阴提升民生福祉的有效路径。[1] 江阴市新沟村位于江阴临港经济开发区中央商务区,但是,正因为处在这片商务区,新沟村现在是无地、无企、无村。至2010年6月底,村里2000亩土地就已全部被征用,6个自然村全部被拆迁,由此引发的社会矛盾持续不断甚至升级,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主要源头。虽然存在种种困难,但是如果处理得当,矛盾得以缓和或解决,拆迁便是机遇,可以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社会和谐和农民增收的动力。新沟村的社区建设和民生工作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加快转型发展,致富广大百姓 对于村民的搬迁和安置,政府给予了优厚的待遇和补偿。即便如此,村民们有了新的身份、新的环境,他们今后的生活又该如何保障?为了解决这些随之产生的问题,村领导一方面起到带头作用,带领村民支持配合政府的规划调整,做好疏导沟通工作;另一方面全力保护村里失地农民的利益,让他们能够安居乐业,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为此,他们创新社会治理模式,积极构建农民收入持续增长、村级经济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让农民拥有“五金”,即薪金、股金、租金、保障金、慈爱金,走出了一条成功的转型发展之路。 (一)实施充分就业,让农民拥有“薪金” 一是采集岗位信息,鼓励村民自主就业。通过网络、公告栏等不同形式,将搜集的岗位信息传递给全村有就业意向的村民,鼓励村民积极就业、劳动致富。二是新建工业集中区,拓展岗位、促进就业。新沟村在景贤村征地新建近百亩工业集中区,不仅壮大了村级经济,更是解决村民就业问题、增加村民的工资性收入的重要举措。三是服务于新城建设,实施援助就业。抓住处于临港新城中央商务区核心区域的地缘优势,2008年6月成立了村级物业管理有限公司,开展中央商务区和新港区两平方公里的物业管理和港口作业服务,帮助本村大龄无业的失地农民就业。 (二)推进两大合作,让农民拥有“股金” 为锁定农民对集体资产的占有份额,让更多农民分享来自集体的财产性收入,倒逼集体资产保值增值,2009年8月,新沟村成立村级股份经济合作社,量化经营性净资产。同年9月,进一步创新农民合作形式,拓展投资渠道,成立新沟村富民物业合作社,将百姓闲置资金用于中央商务区配套设施开发建设,让股民拥有更多分红,让村民得到更多实惠。2015年,新沟村村民的人均分红达2000元。 (三)合理置换住房,让农民拥有“租金” 在实施宅基地置换城镇住房过程中,新型住房全部办理了国有土地使用证和房屋所有权证,直接推动了农民房屋资产增值。据估算,每户农民新房价值比旧房涨了10倍。房屋置换后,大多数居民在满足自住用房的情况下,将剩余房屋用于出租。为推进房东经济的发展,村里成立了楼盘租售超市,整合各方房屋供求资源,积极提供中介信息服务,对房屋的出租、买卖进行规范化、市场化运作,为居民提供便捷、安全的中介服务。同时,加强租户管理,保证了房屋的长期、稳定和安全出租。还有部分村民市场意识特别强,一边利用置换的房屋抵押贷款创业,一边利用房屋租金还贷,充分利用房屋资源,创造了更多的财富。 (四)统筹资金到位,让农民拥有“保障金” 充分发挥村级统筹功能,为村民构筑了三道保障线。符合并轨条件的被征地农民全部实现城保并轨;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做到应保尽保,并且每年对户均收入达不到2万元的,由市镇村三级给予补助;对全村农民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的个人缴费部分,村里全额承担,参加农保和城保的村民可享受不低于60%和80%的医疗保障,使农民看得起病,解除了他们的后顾之忧。 (五)激发社会爱心,让农民拥有“慈爱金” 经江苏省民政厅批准,成立“江阴市新沟村慈爱基金会”,集体出资50%,社会有识之士捐资50%,通过慈爱金的保值增值,将增值资金用于对本村弱势群体、特殊对象的救助,实行扶贫、济困、助学、扶幼、安老、就医、赈灾等爱心行动。 总之,新沟村村委会带领村民积极配合政府的规划调整,做好疏导沟通工作;全力保护村里失地农民的利益,努力使村民成为“五金农民”,走出了一条“农民失地不失业、失地不失利;村级失地不失收、失地能增收”的新路子。在新沟村没有土地、周边土地资源紧缺的制约下,整合社会资本,大胆走出去,发展“飞地经济”,在土地资源丰富的沭阳县华冲镇拿下300亩土地,正在启动100亩发展工业企业建设、100亩进行集镇建设、100亩发展高效农业。用“飞地经济”不断壮大集体资本,同时带动村民就业创业,实现村民收入倍增,走出了一条全新的发展惠民之路,成效显著。 二、实施多措并举,构建和谐社区 江阴市普惠苑社区占地1000多亩,是江阴市最大的拆迁安置社区之一。现入住近两万人,居民来自新沟村等8个行政村和一个国有企业。社区以构建新型和谐社区为目标,以完善社区基础设施为重点,以加强社区服务为要务布置落实各项工作,有力地推动了城乡一体化、农民变市民的进程,积极构建和谐社区、幸福家园。 (一)以党的领导为核心,夯实创建基础 社区充分发挥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不断加强社区党建工作,确保社区建设始终坚持正确的发展方向。 一是加强队伍建设。社区于2008年正式成立党总支、居委会,并于2012年成立江阴市首家社区党委。合理划分工作领域,明确工作职责,为社区发展打好基础。建立党员履责积分制,强化责任意识,按照“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目标要求,树立群众利益高于一切的思想,在群众“最盼”上赢民心,在群众“最急”上见真情,在群众“最怨”上改作风,建立一支真心为民办实事、办好事的班子队伍。 二是强化服务意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成立“七一会所”,倡导“七一会所,天天为你”的社会新风,动员社区党员参与社区建设,强化党员的服务意识,构建联系和服务群众的工作体系,组织广大党员做好联系和服务群众的工作,为群众坚持不懈地做好事。 三是增强凝聚力。基层党组织要切实发挥好基层党组织密切联系群众的优势,把一切积极因素调动到构建和谐、新型社区上来。积极开展“星级红旗社区”达标争创活动,设立党员管理示范楼、党员事务提案箱,党员关爱基金、党员履责积分制,以增强党组织的号召力、凝聚力,充分发挥社区基层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二)以服务群众为重点,完善服务功能 一是做好便民服务。社区积极推进网格化管理,划分成四个居民服务处,设立18个责任区,责任到区、分片到人,为居民提供卫生、计生、就业、社保、维修、产权两证办理等一站式服务。 二是加强创新服务。不断创新服务载体,满足居民需求。成立创艺工作室,提供宣传制作、广告创意等服务。创办启星教育,加强未成年人校外教育服务。开办惠缘礼仪,为居民提供婚庆典礼服务。成立关心空巢居民生活俱乐部,为空巢居民建立一对一联系卡,送上关爱和帮助。建立关爱青少年心灵俱乐部,呵护青少年健康成长。 三是组织志愿服务。社区积极号召居民群众加入各种志愿者团队,成立了党员志愿者、义务志愿者等多支志愿者队伍,弘扬志愿精神,倡导互助服务。积极探索建立社区、社会组织、社工队伍三者间的高效联动机制,形成“三社联动”的社区服务新格局。 (三)以居民自治为方向,深化民主自治 在基层社区工作中,唯有不断创新基层民主管理的方法和途径,畅通百姓利益诉求的渠道,切实维护好广大群众的民主权利,才能使基层党组织得到加强,群众得到实惠,从而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注入蓬勃的生机和活力。具体从以下几个方面改进创新: 一是把问题交给群众,让群众参与决策,复杂的问题就会变得简单,减少了社区工作中矛盾的发生。例如,社区通过楼道选举的方式,建立了楼组长队伍,架起了社区和居民之间的桥梁。“商量楼组大事,关心各家小事,调处邻里烦事,解决各类琐事”,楼组长成为社区的好帮手,邻里的知心人。2012年,社区又建立了楼道党小组,让党建的触角深入到楼道内部“前沿阵地”,展现共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密切党群干群关系,调动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积极性。 另外,普惠苑社区还开办了社区小报《普惠苑社区》、新闻栏目《普惠苑映像》,让社区居民更直观地了解社区工作。不仅如此,为了促进基层权利阳光透明运作,社区还建立了党务、居务、财务公开制度,通过会议公开、公开栏公开、办公场所公开、工作中公开以及采取主任信箱、党员提案议事箱、楼组长入户等多种形式对社区“三务”进行公开,随时接受群众监督。 二是了解群众的所思、所盼、所需,开通多种通道,及时了解问题,做好沟通疏导工作,及时解决问题,是做好群众工作的关键。构建和谐的党群关系,干部和群众之间的许多矛盾,是因为干部工作不细致、缺乏沟通导致的。捅破这层“窗户纸”,矛盾才会迎刃而解。社区领导对来访群众始终坚持“三个好”:递好一支烟,敬好一杯茶,说好一句话,然后谈事。社区领导不居高临下,平等地对待群众,解决问题不敷衍,不推脱,只要坚持这样做,一般的小问题都可解决。其次,解决问题的措施要及时跟上,在社区负责人带头下,创新性地成立了 “蔡三好”工作室,社区班子成员轮流驻室接待来访居民。同时,邀请居住在社区的市党代表、市人大代表、市政协委员在每周日驻室接访,解决民忧。社区还建立了自己的对话栏目——“有话请你讲”,创造了一个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新型载体,通过直面居民答疑释惑,并及时解决群众的问题,在栏目中进行反馈,这样就拓宽了民主渠道,让群众充分表达自己的利益诉求和愿望,及时高效地维护了群众的利益,促进了社会的和谐。 (四)以优化环境为动力,狠抓长效管理 一是加强环境整治。各居民服务处坚持例会制度,开展环境卫生提升、考核、整治等活动,始终坚持长效管理常抓不懈,确保社区环境美化、亮化、绿化。 二是完善公共设施。社区陆续完善了门卫建设、停车位改造工程、冰心广场和绿化工程的建设,不断提升环境品质。 三是增强工作责任。社区每月一次工作例会,总结工作、改正不足,提高维修效率和质量。开展“每月五个一天,争做五个员”活动,社区领导干部争做一天保安员、保洁员、保绿员、调解员和服务员,深入服务居民,提升服务水平。 (五)以综合治理为抓手,促进平安稳定 社区建立夜间巡防长效机制,积极构建由片管民警、保安、治安协管员、应急小分队、夜间巡防队、治安志愿者、综治警务室、技防监控室组成的八位一体防控体系,合力为居民保驾护航。“蔡三好”工作室通过班子成员轮流值班,设立市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接访日,变“居民上访”为“干部下访”。成立法律沙龙,由基层检察官、法官、警官、律师和居民代表共同参与,合力搭建法律平台,为居民疏导矛盾、解决问题,倾力打造无诉访社区。 (六)以文化活动为载体,激发社区活力 社区组建了多支文化队伍,开展了多项活动,丰富居民的业余文化生活。特别是冰心艺术团先后开展了多场专题晚会,走进周边村、街道进行演出,深受社会各界的喜爱和好评,被评为江阴市特色团队。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深化了社区的文化内涵,激发了社区活力。 (七)以爱心建设为特色,营造和谐氛围 社区充分挖掘发展爱心文化,彰显社区爱心特色,建立了爱心超市、爱心俱乐部、爱心论坛等载体,开展了爱心捐款、爱心助学、爱心认助、年底慰问等多项爱心活动,践行了“有了爱就有了一切”的理念,为社区发展提供不竭的动力和源泉。 (八)以共建共享为目的,合力创建新型社区 社区不断深化共建活动,与共建单位相互促进、共同发展。与全国和谐示范社区北京和平家园社区共建,相互学习、共同探讨社区发展的新思路、新举措。与市人民检察院共建,设立基层服务示范点、雏鹰爱心港联系点,开展警示教育、普法宣教等活动。建立市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服务社区示范点,为居民提供优质、专业的服务。今年又先后与工商联机关党支部、市编制办等单位开展共建结对,共同服务民生,不断增强构建和谐社区的整体合力。 三、创新社会治理,合力谱写“中国梦” 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是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必然要求。 (一)学习“吴仁宝精神” 吴仁宝老书记作为中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探索者、开拓者和卓越的带头人,他创造出了“实事求是、追求卓越、为民造福、无私奉献”的“吴仁宝精神”,为中国农民精神的提升注入了一份自信和骄傲!学习吴仁宝老书记,就是要认真学习领会“吴仁宝精神”,加快新沟村和普惠苑社区和谐发展的步伐。 (二)创新社会治理 一是抓经济,让经济培植基础。新沟村以造福村民为主线,发展的成果最终由村民共享,有效提升了村民的幸福指数。这是新沟村最大的发展功绩,它充分说明改善民生福祉是乡村治理的题中之意,要让群众得到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增强人民群众的幸福感。 二是抓干部,让干部服务群众。把那些政治素质好、工作能力强、群众威信高的党员干部,选拔到基层党组织。他们工作有能力,发展有本领,具有浓郁的乡情、过硬的本领和宽广的胸襟,既有强村富民、建功立业的事业心,也有回报家乡、反哺社会的责任感,能够带领群众干事创业,得到群众认可赞誉。 三是抓民主,让民主密切党群关系。基层党组织要始终把服务群众作为重要职责,加强与群众的密切联系,畅通各种沟通渠道,通过“市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接访日”等活动,保障基层党组织始终与居民群众紧密联系在一起,为民排忧解难,了解社情民情,也为制定政策提供更加有依据性的材料和信息。逐渐构建起政府、基层组织、居民群众共同管理的良好机制。 (三)树立“三个观” 每个基层领导干部都要以为人民服务为最高宗旨,怀着对百姓的热情和感情,带着对工作的使命和责任,全心全意服务百姓。在工作中,必须正确树立“三个观”。 一是政绩观。树立百姓福祉的提升就是干部最大的政绩的观念,要发挥干部考核的导向作用,在考核中既要经济指标,更要突出民生指标。 二是价值观。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各级干部既要实现自己的自我价值,更要实现自己的社会价值,做到以群众的幸福为第一责任,以群众的呼声为第一信号,以群众的满意为第一标准,为官一任,发展一方,为官一任,造福一方。 三是民主观。心系百姓就要尊重百姓的主体地位,要变“为民做主”为“让民做主”,通过政务公开、村务公开,通过村民议事、民主理财,通过民主评议、民主监督等多种路径,让百姓拥有知情权、决策权、管理权和监督权。 参考文献: [1] 钱文琴.和谐社区 美丽家园——江阴市和谐社区建设的实践与探索[M].北京: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2013(1). [2] 田志锋 .实现城乡建设一体化 促进城乡协调发展[J].理论学习,2009(01). [3] 韩强.城乡一体化实现路径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 [4] 郑韶华. 统筹城乡规划建设 促进城乡和谐发展[J].山西建筑,2009(27). [5] 潘秀丽.促进城乡一体化建设的思考[J].山西财税,2011(03). 技术文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