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中国农村残疾人福利体系构建 |
范文 | 王敏 摘要:很多学者探究中国福利体制构建,但目前中国尚未建成福利国家,还未形成自己的理论体系和分析模式。在中国农村福利模式研究方面大多集中在农村与城镇二元化对比,而对农村特殊群体的福利研究非常缺乏。本文以农村残疾人这一弱势群体为探究对象,以费边社会主义福利思想为指导,探究构建农村残疾人的福利模式。 关键词: 农村残疾人 费边 社会主义福利思想 福利模式 建议 中图分类号:C91 文献标识码:A 中国尽管尚未建成福利国家,但中国福利思想源远流长,以家庭为基础、社区与地方政府、国家相互支持共同承担社会功能构成中国传统的福利框架。古代中国的福利着眼于农民,不仅仅是因为古代是农业为主、家庭为生活单位,更是因为农民是推动历史的主要力量,因此古代的福利思想和福利制度重点在于土地、粮食等一系列关于农民生产生活的方面。例如周朝的安置灾民制度,宋朝的社仓制度。新中国成立后中国从计划经济的社会主义福利制度到探索城乡二元福利制度至市场经济下进行以社会保障为主的福利制度,逐步实现了对福利在政治、经济、民主管理等方面的建构。很多情况下大家将残疾人社会福利与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等同,从理解层面上来说有一定道理,残疾人最主要的需求之一就是社会保障,但是从“大福利”角度看,社会福利是包括社会保障在内的,一切旨在改善民众生活水平,提高民众生活质量的社会救助、社会服务等措施的总和。 费边社会主义最基本的福利主张便是实现国民生活的最低标准,不管是古代针对农民土地问题还是现代的社会保障,都旨在实现最基本保障基础上的社会稳定。而要实现建构中国的福利体系,实现社会稳定,笔者认为中国整体融合性的福利模式要解决的是城乡二元分割,首先要解决城乡内部之间本身的差异,要想实现农村福利的整合,其中很重要的一个群体,便是农村残疾人。2006年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的结果表明,中国残疾人的数量已经达到8296万人,残疾人口的数量已占全国人口的6.34%。随着我国贫困人口的逐年下降,残疾人的贫困比例却在大幅上升,全国尚未脱贫的3000万贫困人口中,残疾人约占了其中80%,其中农村残疾人占绝大多数,因此对农村残疾人福利模式进行探究尤为重要。 费边社会主义倡导自由、平等和民主,主张渐进的社会主义性质的改良,并且在社会主义福利思想中主要倡导实现国民生活最低标准,“租金为公”剩余财富用于公共事业以增进社会福利,强调国家干预,政府承担社会福利责任。本文根据这几点进行我国农村残疾人福利体系构建。笔者认为农村残疾人福利体系是指以政府主导保障最低生活标准为前提,并在保障基本物质性福利基础上给予相应的康复医疗、教育、劳动就业等精神以及服务方面增进社会福利,最后实现民主、平等、自由的福利体系。 一、建立保障农村残疾人的最低生活保障——社会保障体系 费边社会主义思想是在社会经济变化和贫困背景下产生,认为贫困问题的解决需要靠政府主导干预,政府拥有立法行政等方面权力,对于弱势群体政策制定以及社会解决方面起着决定性作用。同时费边社会主义福利思想认为生产资料归社会所有,随着社会财富的增加,资源分配应当保障国民的最低生活标准。以此思想为主导构建农村残疾人福利体系,首先便要建立针对农民残疾人群体的社会保障体系以保障其基本生活。新中国成立,在多种形式的农民社会福利保障中,五保制度是明确提出包含农村残疾人的福利制度,规定:对那些劳动能力薄弱或已完全失去能力的成员(包括老年人、体弱人、残疾人等),合作社应该关心他们,并提供五项生活保障措施(保吃、保穿、保住、保医、保葬),这是最初针对农村残疾人保障基本生活的福利制度。随着社会发展,农村福利制度不断细化,在农村地区,政府制定了农村残疾人养老保险、就业保险以及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除养老之外的另一主要保障形式,残疾人作为特殊群体参与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其次社会保障的基本目标是“保障其基本生活”,但是因为缴费体现着谁缴费、谁受益原则,对处于基本生活水准的残疾人来说,缴纳社会保险费要比健全人难,这种“刚性特征”影响了残疾人参保率。有资料显示2009年在农村残疾人口中,只有5.12%人享受到当地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农村 16 岁及以上的残疾人中,参加社会保险的比例仅为 10.8%。同时由于残疾人的救助资金绝大部分来源于政府拨款的低保救济,农村经济相比城市存在较大差距,而社会福利支出在两者间也有很大差异,据统计,80%的农民只获得了11%的国家社会福利开支,平均到残疾人身上的福利便更少了。据调查农村还有800多万残疾人没有脱贫,近500万低收入残疾人容易返贫(根据《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主数据公报(第2号)》数据计算)。很多农村残疾人连基本“生存型福利”都无法保证,更说不上“发展型福利”。 福利自诞生起就离不开政府的职责,政府本身作为经济社会干预的主体,应当主导社会福利责任。费边的社会福利思想中针对贫困问题提出国家可以建立专门的管理委员会,由专家提供特殊服务进行指导,针对农村残疾人这一群体这个方法可以借鉴。应当成立一个专门的管理委员会进行农村残疾人的制度构建和各方面的具体施行。政府应当继续推行社會主义的农村社会福利体系,扩大社会扶助性福利,使他们摆脱贫困,获得最低生活保障的权利。和诸多学者倡导相一致的地方,针对农村残疾人,政策应当给予更多的倾斜和关怀,立法先导先行,残疾人新农合保险应当在设计制度上进行差别化,对待严重残疾和贫困家庭应当和别的家庭有不一致的地方,最好有减免最低标准。同时要扩大农村残疾人救助的资金来源,建立新的筹资体系,在这个新的筹资体系中应当把重点放在吸收社会资金上,特别是要鼓励把社会福利作为产业开发来投资,包括扶持民办福利事业、福利彩票等,在政策和财政方面保障农村残疾人的基本生活。 二、自由平等的社会服务体系构建——社会融合 费边社会主义倡导自由、平等和民主。农村残疾人人权也不容侵犯,也拥有教育权和平等就业的权利。但是社会对残疾人普遍存在潜意识的歧视和不公平待遇,尤其是农村残疾人因地域以及经济等原因占有的资源更少。笔者认为对农村残疾人的社会服务要求资源获得和机会的平等,包括相应的康复医疗、心理教育、劳动就业等精神以及服务方面的福利体系。 2007年中国提出社会福利由补缺型向适度普惠型转变,扩大了服务范围和服务项目,就是为了让更多的人平等自由地享有社会福利,但是在医疗方面,2007年度全国残疾人状况监测主要数据报告显示,仅有19.0%的残疾人1年内接受过康复服务,农村残疾人占总残疾人数的15.7%。2009年农村残疾人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的比例为残疾人总人数的9.5%。并且中国长期存在医疗服务与医疗救助、贫困救助与扶持、康复训练与服务和辅助器具配备服务方面的供需不平衡,大部分医疗市场与服务都倾斜于城市,农村残疾人能享受到资源的机会显得更少。 对农村残疾人平等的对待还包括人格的平等和自由。就心理健康方面而言,中国目前给予残疾人的保障还停留在物质层面,精神和心理层面较为忽视,农村残疾人由于农村经济交通以及文化等因素,心理压力更是比常人、比城市残疾人重,很多农村残疾人走上自杀道路,不仅仅是对家庭带来伤痛,更是社会资产的流失。周沛认为对残疾人心理支持主要包括:残疾人心理调节,鼓励残疾人自强自立,调动残疾人自身的积极因素,已达到消除他们自身的孤独感和自卑感,从而提高自我社会价值。 笔者认为教育就业是农村残疾人最为综合性的福利,是最能体现费边主义倡导的自由和平等的措施。教育可以丰富他们精神世界,从心底获得自尊;就业不仅仅可以提供生活收入,而且是他们获得自尊摆脱“废人”这种无力感的重要途径,可以自由行动,这也是融入社会的重要方式。《关于残疾人的世界行动纲领》指出:会员国应保证残疾人有平等接受教育的机会,包括使最严重残疾的儿童享受义务教育。2007年农村残疾儿童在学接受义务教育比例为63.0%,教育覆盖率还很低,倘若农村儿童残疾人未接受基本教育也没有一技之长,那就陷入贫困的恶性循环,也是国家人力资本的浪费。其次是残疾人职业教育就业服务还不完善。在就业年龄段生活能够自理的残疾人中,有3.2%的人在1年内接受过职业技能培训,有96.8%的人在1年内未曾接受过职业技能培训,并且他们就业行业和岗位大多仍停留在农林渔水利业这些大农业范畴。我们应当根据市场导向,采用培训与就业相结合的方针对农村残疾人进行职业培训,提高残疾人的职业技能。我们常说因材施教,针对农村残疾人应当因人、因岗分类实施培训,福利企业是一个很好的选择,但是福利企业由于其福利非营利性质在市场经济下容易处于不利地位,福利企业的发展更离不开政府和社会的支持。 三、农村残疾人的福利体系构建:从社会保障到社会融合 费边主义倡导渐进的社会主义,主张改良型方法进行缓和社会矛盾,解决社会问题以达到社会稳定的目的。农村残疾人被称为弱势群体中的弱势群体,农村残疾人问题是一个很难解决的问题,政府需要顶层的制度设计,尤其目前对残疾人视为一个整体,而忽视残疾人内部之间的异质性,农村残疾人便是被忽视的一个群体。我们应当相信这个群体关系社会稳定,但是采用改良的方法确是可行,但是必须一步步的、循序渐进地进行制度的设计和实行。根据费边社会主义福利思想为指导,对农村残疾人的社会福利应当是在以政府为主导的保障基本物质性福利基础上给予精神服务方面的福利体系,简而言之应当是从低层福利到高层福利的制度设计。 但是费边的社会主义福利思想并不能完全适用于农村残疾人的福利模式构建,费边主义有折中主义,有中庸之道的一些想法,过分强调国家的主体作用而忽视其他群体力量的作用,因此费边社会主义的思想不足以解决农村残疾人问题。我们要特别注意残疾人社会福利體系的各个项目不是相互独立的,而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对农村残疾人的社会福利体系实际上是一个完整的社会网络服务体系。在这里我们更要强调组合政府的战略,应当进行组织联手,加入公共部门和商业部门的参与渠道,通过各项目的功能整合而提高其福利水平,尤其是在农村,由社区和集体生产组织成的网络给农村强有力的支持。 总之,在费边社会主义福利思想指导下,我们对农村残疾人福利不仅仅给予最基本物质方面服务,更要给予精神上的归属和自尊,我们倡导形成资源公平平等的有效机制,但是对农村残疾人更要有资源的倚重和支持,形成政府主导、社区以及福利组织的引入、社会力量进行补充的格局,从社会救助到社会融入,这才是新时期社会主义的农村残疾人社会福利体系。 参考文献: [1] 景天魁,毕天云. 从小福利迈向大福利:中国特色福利制度的新阶段[G].北京:2009年中国社会学年会中国社会福利 60年论坛论文集,2009. [2] 肖卫宏.困境与出路:对我国残疾人社会福利的思考[J].公共管理,2007(9):2 [4] 周沛.残疾人社会福利体系研究[J].江苏社会科学, 2010(5):27- 32 [5] 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领导小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主要数据公报(第二号)[EB/OL].中国残疾人联合会网,http:∥ www. cdp.forg.cn/mrxx/2007/05/28. [6] 中国残联.2007年度全国残疾人状况监测主要数据报告[R ].2008. [7] 潘屹.中国农村福利[M].社会科学文晓出版社,2014(9):132.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