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国内养老模式现状及综述
范文 程一琼+李贝+董涵琼+张杨雨菲+史韦艳+李国瑞
摘要:在老龄化的浪潮下,我國高龄、失能、空巢老人的数量与日俱增。家庭结构日益缩小,家庭养老功能渐趋弱化,老年人对社会化、专业化照顾与护理的服务需求急剧增多,养老问题日趋严峻。本文通过对养老现状与现有的养老模式的的综述,探索智慧养老服务模式。
关键词:养老产业 社会化 智慧养老 服务模式
中图分类号:TU246.2 文献标识码:A
在人口老龄化背景下,如何有效解决养老问题成为各国面临的共同议题。关于养老制度及模式,世界各国都有其独到之处,随着各个国家促进养老事业发展、完善养老体系建设、提升养老服务业水平与质量过程的推进,也给我们带来了许多可以借鉴的方法。通过对国内外养老模式研究的梳理,希望能够发现研究的新思路和新视角,为后续的研究奠定基础。
1.国内养老制度有关政策
据全国老龄委数据显示,2015—2035年中国将进入急速老龄化阶段,老年人口将从2.12亿增加到4.18亿,占比提升到29%[1]。人口老龄化带来了大量社会问题,社会养老和医疗负担加重,如何解决老年人养老难题被摆在了国家发展的重要位置。2015年11月18日,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的《关于推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重点任务是建立健全医疗卫生机构与养老机构合作机制,支持养老机构开展医疗服务,推动卫生服务延伸至社区、家庭,鼓励社会力量兴办医养结合机构,鼓励医疗卫生机构与养老服务融合发展。”2017年3月6日,国务院印发的《“十三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体系建设规划》,其发展目标到2020年,老龄事业发展整体水平明显提升,养老体系更加健全完善,及时应对、科学应对、综合应对人口老龄化的社会基础更加牢固。具体表现为多支柱、全覆盖、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完善;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更加健全;有利于政府和市场作用充分发挥的制度体系更加完备;支持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体系建设的社会环境更加友好[2]。
2.养老现状与现有的养老模式
从养老模式的演变,我们可以看到从传统社会到现代社会,养老模式已经发生了变化,变得更为复杂,更多层次。从纵向角度,我们发现家庭养老从古至今仍是我国主要的养老方式,养老方式随着不同的社会阶段,更加多样化。目前,已有研究的有20多种养老模式,包括社区养老、企业养老、机构养老、以房养老、社会养老、社区养老等等,但是该这些相关概念在范畴上有所交叉。
2.1家庭养老
即代际赡养,指依靠建立在血缘关系基础上 的家庭成员对失去劳动能力且无收入的父母提供经济上的供给、生活上的照顾和精神上的慰藉[3]。这种养老方式所具有的优越性是其他养老方式无法比拟的。在现有经济水平条件下及传统文化模式下,家庭养老仍然是中国农村最普遍的养老方式[4]。
2.2 机构养老
是指在专门为老年人提供护理、食宿、照料 的各种福利院、敬老院、养老院、老年公寓等机构养老,分为公办、民办和民办公助福利院3种类型[5]。公办机构主要面向曾经为社会做出过突出贡献的孤寡老人,免费或只收取少量费用; 民办机构由私人筹资兴建,老年人入住需要缴纳各种费用;民办公助机构则是由私人出资并组织运作,政府扶持,老年人也须自付费用。
2.3 社区养老
是由家庭养老向社会化养老过渡的一种形式。由社区组织建造各种养老服务站,聘请专门的护理人员,为老年人提供所需要的服务。它弥补了家庭养老的不足,是目前政府大力倡导的一种新型养老模式。
2.4 日间照料中心
日间照护中心功能设施与托儿所相似,多数由街道或社区兴办,内设活动室、休息室、餐厅及老年课堂等[5],为老年人提供日间照料、就餐服务、康复训练、医疗保健、学习培训、文体娱乐、精神慰藉等,晚上各自回家,使老年人得到必要的照顾,同时满足了老年人的居家需求。
2.5 医养结合模式
医养结合型养老服务主要指将医疗卫生资源引入养老机构、社区和居民家庭,与养老资源相互融合、促进,以满足老年人在养老过程中的医疗卫生服务需求,提升养老的整体水平;反映了“持续照料”的养老理念,包括病前疾病预防、病中便捷就医和病后康复护理三个相互关联的阶段。
近年来,我国养老模式的探索似乎让老年人有了更多的选择。但实际情况是,在经济水平和传统文化观念下,老年人对养老模式的选择非常有限。以机构养老为例,民政部相关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在机构养老的老年人仅占1%左右,99%的老年人选择家庭养老。这也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我国大部分老年人的养老问题依然十分严峻。
3.当前我国养老模式亟待解决的问题
3.1 家庭养老
北京大学人口研究所穆光宗教授表示,“居家照料”因缺乏“应急的生存风险控制机制”,只适宜于健康、有配偶、有家人、有保姆的老年人。在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过程中,子女数量少了,也不再把赡养父母作为最高的人生价值了,所有这些变化都使以子女为核心的家庭传统养老功能面临着冲击和弱化。
3.2 机构养老
中国的养老现状令人担忧,私人养老机构费用昂贵,许多老年人住不起;公立养老机构严重不足、一床难求,又存在住不进去的问题。民政部部长李立国曾公开表示,目前我国机构养老保障面较小,服务项目偏少;区域和城乡发展不平衡,布局不合理;养老服务专业人员缺乏,投入不足,监管存在薄弱环节。养老机构建设运营上,坚持按标准建设和实际适用相并重。为了发挥对社会养老服务发展的支撑作用,养老机构建设既要符合相关标准规范,又要立足实际适用,实现可持续发展。
3.3 社区养老
经费不足、人员不足以及面临亏损等问题使得社区养老机构的创办、运作举步维艰。但按照现在的家庭结构,如果社区养老发展不起来,配套服务发展不起来,以后完全实现居家养老可能不现实,未来老年人的养老可能面临着直接从家庭养老到养老院养老的结果[6]。
3.4 集体(集中)养老
供养范围狭窄,未能做到应保尽保。在保障的内容上,“五保”应该包括吃、穿、住、医、葬。但在许多地区,“五保”实际只有“两保”(吃、葬),甚至是“一保”(吃)。虽然集体养老对我国农村养老保障起到补充作用,但这种形式存在养老水平低、供养范围小等不足,集体养老的可行性差。
3.5 储蓄养老
由于薄弱的家庭养老条件和低水平的退休保险保障,导致储蓄养老成为一种必然选择,尤其在农村,这种方式仍然占有一定市场。
3.6 委托代养
作为一种新兴的养老模式,是非社会化养老方式的一种补充。但委托代养存在雇佣关系不稳定、服务无人监督、没有保障等問题。
3.7 日间照护中心
目前在我国,日间照顾中心的数量非常稀少,存在两个突出问题,一是资金缺口大。由于物价高,收取的费用不够维持开支,开展其他活动受到限制。经费不足也制约了老年日间照料中心的发展前景。二是中心缺乏专业护理人员。中心的工作人员都是配备的社区协管员,业务水平不高,制约了中心的服务水平。
4.针对目前我国养老模式存在的问题的对策
4.1 培育社会养老服务产业
在未来的相当长的时期里,中国的老龄化是不可逆的趋势,老龄和高龄人口比例将越来越高,养老服务的需求也将越来越大。养老服务供给的压力必须通过扩大服务队伍来解决。为了吸引青壮劳动力,养老服务必须社会化、正规化和产业化,这样才能造就一支产业大军[7]。
4.2 建立养老服务筹资机制
养老服务筹资机制的建立可参照国外长期照护筹资制度的成熟做法。许多国家已经建立了长期照护公共筹资制度,例如瑞典、挪威、丹麦、芬兰等国家通过税收筹资,为全体国民提供公共的、基本的长期照护服务;荷兰、德国、日本、 韩国和以色列建立了长期照护社会保险制度,通过社会保险缴费为老年长期照护服务筹资;比利时、法国等欧洲中部国家则在医疗保险计划内设立长期照护支出项目,从医疗保险基金中划拨一定资金用于长期照护服务;其他国家包括东欧和南欧国家、英美澳等英语系国家,每年都有财政资金支持低收入老年人及其家庭, 用以帮助其购买社会养老服务。
4.3 政府出资帮助最弱势群体
增加医疗救助的支出、扩大医疗救助支持项目是解决最弱势群体长期照护问题的有利途径。在长期照护保险为公众所接受,保险精算结论可以接受的情况下, 再逐步扩展为全覆盖的强制性长期照护保险计划。
4.4 充分调动社会养老资源
社会养老资源具有多样性、多渠道、分散的特点。在目前的社会发展阶段,我国的社会养老资源还未能有效整合和汇集,所以目前,如何充分引入养老资源,做好养老产业的整体规划,以及养老资源的有效整合及利用,是目前调动社会养老资源的重点。
4.5 探索智慧养老服务模式
充分发挥移动通讯、互联网、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方面的技术优势,积极探索发展“互联网+物联网+养老”模式,促进政府、机构、社区和居民之间养老信息和资源的互通共享,促进养老服务由一般服务向精准服务、急难服务、有效接续服务转变,为加强老年人居家生活照料、老年人健康管理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 张曼婕,黄海,王嘉雯.广州市医养结合养老服务现状分析[J].现代医药卫生,2016,32,(18).
[2] 国务院.国务院关于印发“十三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体系建设规划的通知[N].国发[2017]第13号.2017- 03- 06.
[3] 林源.我国农村养老模式选择的探讨[J].怀化学院学报,2010,29(6) .
[4] 郝燕萍.老龄化背景下的中国养老现状及发展趋势[J].护理研究, 2014,(23).
[5] 缑文学.我国人口老龄化及社区养老模式探究[J].中国市场,2009,(26).
[6] 林源.我国农村养老模式选择的探讨[J].怀化学院学报,2010,29(6).
[7] 宋强玲.老龄化视阈下失独养老问题及对策[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4,(15).
[8] 张盈华,闫江.中国养老服务现状、问题与公共政策选择[J].当代经济管理,2015,(1).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5 18:01:33